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一次学情调研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证实了地圆学说(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2.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的大国赫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是
A.叙利亚 B.西亚的两河流域
C.小亚细亚的一部分D.地中海北部地区
3.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B.创立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
C.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D.以理性为指导形成中庸之道
4.某同学想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情况,他可以查阅( )
A.《荷马史诗》 B.《历史》
C.《摩诃婆罗多》D.《吉尔伽美什》
5.历史中的“叙述”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的描述,“观点”是指对事实本身的看法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A.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B.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为都城
C.4世纪笈多帝国控制了恒河中下游地区D.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沟通东西文明交流
6.汉朝和罗马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
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 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
7.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指的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8.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段话体现了查士丁尼
A.凭借法律成为东罗马帝国最有威严的皇帝
B.认识到法治对巩固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作用
C.编纂的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的法律体系
D热衷于军事扩张并使得帝国版图一再扩大
9.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
A.探索了北冰洋到亚洲的航路B.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C.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D.发现了欧亚贸易的新路线
10.一则新闻报道:某国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青年情侣被村里人处以极刑。以上新闻很可能来自于
A.埃及 B.印度 C.法国 D.美国
1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人类由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12.《伊斯兰的遗产》中道:“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映射着希腊的光芒,当希腊科学的白昼流逝,伊斯兰(医学与)科学的光辉犹如月亮,照耀着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夜晚。”这说明( )
A.古代希腊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 B.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宗教色彩浓
C.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社会进步D.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曲折
13.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14.有学者指出某种政体的特点时认为,国家的管理大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会造就民众的政治热情,也会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的平和批评。材料反映出该国政体
A.实行直接民主 B.体现自由民民主特征
C.居民自由参政D.造就罗马共和国繁荣
15.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是东北地区较早形成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得益于
A.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B.古西亚文明和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D.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16.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
A.承载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历史 B.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C.折射出古埃及封建制经济的发展 D.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17.9世纪,阿拉伯帝国银行业发达,巴格达总银行在各城市设有分行,使用金银两种货币。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商业贸易比较兴盛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C.经济实力领先世界D.沟通了各洲之间的联系
18.公元前5世纪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罗马的司法权被贵族操纵,任其解释,引起平民不满。平民们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元老院被迫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意味着此时的罗马法( )
A.赋予平民法律解释权 B.解决平民与贵族矛盾
C.部分维护了平民利益D.剥夺了贵族司法特权
19.“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该材料反映了屋大维执政时期罗马建立了( )
A.城邦制 B.议会制 C.民主制 D.元首制
20.古代西亚尤其是小亚细亚地区,由于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经济贸易往来十分活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下面城市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廷巴克图 B.罗马 C.巴格达 D.伊斯坦布尔
图1、图2反映的主题是
A.发达的手工技艺 B.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C.地区文明的交流 D.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22.《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有很高价值。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下列关于《荷马史诗》叙述正确是的( )
①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②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③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④我们今天看见的版本基本形成于希腊化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贸易量则锐减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了商业危机
C.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D.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24.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征服。不久后,埃及方尖碑、埃及风格的建筑和雕塑纷纷出现在罗马的广场上,埃及女神伊西斯也成了最受罗马人尊崇的女神之一;与此同时,埃及艺术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罗马元素。这表明( )
A.罗马与埃及文化走向一体化 B.战争促进了罗马文化的传播
C.罗马帝国正在推行行省制度 D.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融
2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这说明
A.人类原始封闭的状态被彻底打破 B.世界各地通过海路建立了直接联系
C.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D.开拓海外市场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26.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B.西班牙人养成了奢靡的不良习惯
C.大部分金银未在本国转化为资本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27.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
⑤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28.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变得更加封闭,父母双方必须都是雅典公民,才有资格获得公民权。只要是公民,他的权利都受到绝对的尊重。但是,不具备公民权这一形式国籍的人则完全没有参政权。这说明雅典( )
A.政治自我扩大之路受阻 B.政治权力缺乏制度约束
C.社会精英阶层权力下移D.平民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29.班图诸民族从西非到中非、东非和南非的运动时常被说成是一种迁移,但这只是小部分逐步的迁移。公元2世纪至5世纪,铁的广泛使用使班图人迅速地迁移到非洲大陆南部的其余地区。这说明( )
A.班图人遍布非洲各地 B.铁制工具推动文明传播
C.非洲冶铁业独立发展D.人口迁徙推广铁器使用
30.如图为公元前650年某地区使用的文字,下面关于这种文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创造了这种文字
B.多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成
C.它是由表音、表意和限定符号组成的象形文字
D.它是字母文字的源头、源于地中海腓尼基地区
31.古罗马《民法大全》:“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主张重罪轻罚 B.强调证据第一 C.纵容包庇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32.波斯帝国修建了横跨亚欧非三洲、贯通全国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沿途设置驿站。据此可推知,波斯帝国修建这些大通道旨在( )
A.促进三大洲文明交流 B.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C.推动各地区民族融合D.实现对古驿道的扩建
33.《世界古代史》记载,“他们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玉米、甘薯、西红柿等,饲养火鸡等”,“城市建筑精美”,“采用20进位制”,但到15、16世纪,这种文明却走向了衰亡。该文明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阿兹特克人的崛起 B.印加帝国对北方地区的征服
C.西班牙的殖民侵略D.大西洋东岸贸易中心的转移
34.下表所示为9~10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
时间 大事
9世纪初 版图遍及中欧和西欧的查理曼帝国建立,查理大帝把教皇当作他国土上的一位首席主教
9世纪末 教皇卷入意大利政争,逐渐成为意大利贵族和罗马党派的权力斗争中的“政治足球”
962年 教皇把“罗马人皇帝”的称号献给了实力强大的德意志君主以寻求保护
A.教权与王权合二为一 B.教权依附于世俗政权
C.封君封臣制走向衰弱D.基督教的影响力扩大
35.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萨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婚礼,他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据此可知,这次集体婚礼( )
A.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 B.旨在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
C.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 D.利于促进东西方民族交融
材料题
36.大帆船贸易是近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三、综合题
37.循迹历史古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景观,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场所。某校历史社团举办了一场“循迹历史古城”的体验活动。
活动准备:四幅历史古城图片
(1)活动一:请将上述古城在地图中进行空间定位。(填写字母)
(2)活动二:同学们以老胶片的形式呈现了古城场景的片段,依据设定的身份体验多元的古城文明。请帮助他们完成填空。
你是一位法学家,国王查士丁尼召集你去编纂法典,该法典是《①》 你是一位士人,在长安大雁塔进士题名碑上搜寻自己的名字,是因为你参加了②考试
你是一位学者,正在和许多同侪学者前往廷巴克图进行讲学和访问,说明该城市是重要的③中心 你是一位雅典公民,正在出席公民大会,讨论城邦大政方针,这种由多数公民掌握政权的政治形式被称为④
活动三:社团成员翻阅拜占庭相关材料的时候,看到了下面的一段话:
君士坦丁堡是一个繁忙的城市,来自每一个国家的商人通过海路或陆路进入它,除伟大的伊斯兰城市巴格达之外,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堪与其比拟。在君士坦丁堡内有圣索菲亚火教堂和东正教牧首的所在地......在这所教堂里有着金银柱子以及数不胜数的金银灯具。
(3)根据上述材料,向同学们介绍古城君士坦丁堡的主要特征。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B
2.A
3.C
4.D
5.D
6.B
7.B
8.B
9.B
10.B
11.B
12.C
13.B
14.A
15.D
16.A
17.A
18.C
19.D
20.D
21.C
22.C
23.D
24.D
25.C
26.C
27.B
28.A
29.B
30.B
31.B
32.B
33.C
34.B
35.D
二、材料题
36.(1)特点:东方贸易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贸易属于和平贸易,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西方的贸易是非洲和美洲为中心的黑奴贸易为主,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建立起不平等的贸易,积累巨额资本。
(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晚明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世界: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综合题
37.(1)①A;②D;③C;④B
(2)①查士丁尼法典;②科举;③文化;④民主政治
(3)主要特征:拜占庭帝国的政治中心;商业繁荣;宗教文化交流中心;沟通亚欧的桥梁;城市建设大气奢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2025度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