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望城一中2027届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2025.3.27
本试题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产生了许多辉煌的文明。下列文明中,处于这条神奇纬线附近的有
①玛雅文明 ②古代埃及 ③印加文明 ④苏美尔文明 ⑤中华文明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2.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3.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4.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5.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6.14世纪后期,英国一本广泛流传的故事集里讲道:一位僧侣担任主教后,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但两只寒鸦想在洞里筑巢,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这则故事( )
A.蕴含了理性精神 B.助力了宗教改革
C.迎合了拜金思潮 D.揭露了教会腐朽
7.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这些现象的出现( )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 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 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8.《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榀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
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9.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10.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11.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12.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13.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 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 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14.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15.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16.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拜占庭帝国-东西方交流纽带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正处在欧亚大陆的黑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上,扼守东西方交通陆桥和南北航道要冲。从5世纪到15世纪,君士坦丁堡一直扼守在古代的贸易交通要道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和船运中心。
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等大量的地域文化形态,都发生在这个地区。这些不同的古代文化或文明,在性质上各有特点,表现形态各异。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在拜占庭帝国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加之帝国疆域内的很多民族,在漫长的时间内曾经受到过不同文化的反复浸染。
从君士坦丁一世起,到查士丁尼一世等,拜占庭就曾经历过大规模对外族的战争和领土扩张,先后征服了地中海周边的欧洲、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等大片区域。频繁的战争、多种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人们大规模的迁徙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情况下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通常方式。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志强《试论拜占庭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和东地中海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成为东西方交流纽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的观点。(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材料一的地图上没有标出绘制日期,有人认为该地图是在1488-1491年间制成的,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5分)。
材料二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各种雇工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依据材料,分析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与条件。(8分)
材料三
该图为1960年建立的“大发现纪念碑”,由葡萄牙政府在里斯本建立。纪念碑的外形犹如一艘大帆船,亨利王子屹立船首,手上托着一艘当时的多桅小帆船模型,纪念碑的两侧共刻有32尊雕像,都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与葡萄牙荣耀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的身份有贵族、导航员、天文学家、历史学家、画家、诗人、传教士、作家、航海家、军事家等。
-摘编自梦隐《大发现纪念碑与郑和下西洋图卷》
(3)葡萄牙政府为什么要建立“大发现纪念碑”?(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部分国家)
事件 时间 内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17~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议会斗争、两次内战、军事独裁、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
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
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共和制 17~19世纪 ①独立战争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独立宣言).1781年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②联邦共和制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原则
③维护统一:1861~1865年内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两党制
俄国农奴制 1861年 ①废除农奴制,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②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③实行地方自治和民主选举;④普及文化教育;⑤实行义务兵投制
意大利统一 1861~1871年 ①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意大利王国;②从法、奥手中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德国统一 1864~1871年 ①威廉一世,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19世 纪末 ①推翻幕府、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封建等级制;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③建立君主立宪制
-节选自陈林《<中外历史纲要>图文全解》
(1)根据材料,指出英美和俄、德、意、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7分)
望城一中2027届高一年级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D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C A A
1.①玛雅文明、②古代埃及、④苏美尔文明、⑤中华文明位于北纬30°线,C正确;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不在北纬30°线,排除A、B、D。
2.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时:古代波斯。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两份契约分别记载了国王和商人把自己的水源、土地、农具、种子等租给别人的情况,条件是征收实物地租,以土地收成和小麦等实物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明确商人经营借贷业务的“开始”出现的时间,且除商人外,还有国王承租的土地、水源等,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也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与其他西亚国家进行对比,不能得出最早使用契约,排除C项;材料除国王占有生产资料外,还涉及了商人占有生产资料如种子等,排除D项。故选B项。
3.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世纪末(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会吸收新加入族群的法律,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D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不属于大陆法系,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会吸收新加入族群的法律,北方族群文化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吸收了新加入族群的某些习惯法,习惯法并没有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5.根据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及所学知识可得,封君赏赐土地给封臣,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臣要忠诚于封君,是相互依存关系,A项正确;他们的政治地位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强调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封君封臣利益是否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在卧室里挖洞藏了一大袋钱......于是把金币全部衔了出来,撒在树上和院子里,很多老百姓因此得了意外之财”可知,僧侣担任主教后,获得一大笔钱财,却被乌鸦衔了出来,体现了当时教会人员贪污腐朽,D项正确;这则故事揭露了教会人员的腐败,与理性精神无关,且寒鸦衔金币具有偶然性,不体现“理性精神”,排除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文主义复兴,但拜金主义思潮盛行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故选D项。
7.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自己则变成庄官”可知,庄园不向政府交税,且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不利于政府管理,大贵族势力更加庞大,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C项正确;庄园摆脱政府财政控制体现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表明中、小地主受中央权贵控制,人身控制加强而非减弱,排除B项;地方中、小贵族与中央权贵勾结,并不利于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
8.根据所学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位于东西方商业要道上,《天方夜谭》是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在阿拉伯地区开始流传的民间故事集,按唯物史观原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材料中“在巴格达城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反映出巴格达地区汇集了大量来自其它地区的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巴格达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基督徒开办的商店,没有体现基督教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的日本。据材料“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并结合所学,当时日本是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项正确;据材料“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不能得出幕府权力日趋式微,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美国对日本的某些态度,不能表明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排除C项;结合所学,1857年,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10.由材料““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这无法确保司法的正义,故选C;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从公民中选出来的,这就代表了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参与,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缺陷,而非其完善,排除B;材料没有显示法律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11.根据“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C正确;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护谁,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D。
12.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前后世界。根据材料“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是工业革命,排除B、C 项。故选D项。
13.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498年(世界)。在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之前,阿拉伯人控制着印度洋上的贸易,因此达达·伽马船队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实质是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A项正确;当时达·伽马并未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排除B项;当时处于新航路开辟的初期,世界尚未连为一体,“争夺世界经济中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达·伽马与阿拉伯人都主要通过海上商路开展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14.根据材料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农作物以西亚北非为中心,向其他大洲传播,结合所学可知,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原产于北非或者西亚;黑色箭头所代表的农作物以东南亚和印度地区为中心,向其他地区传播,结合所学可知,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玉米的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进而向其他地区传播,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AB项;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与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根据材料“竞争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意识”实际上属于文化民族意识,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法国不断吸收意大利文化,并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阶段,题干内容属于“试图超越阶段”,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使得法国人处处想要超越意大利文化,学者的行为显示出捍卫法国学术尊严的意愿和决心,因此“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排除B项;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解析参考论文:意大利时刻16世纪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
16.依据材料“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观念是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A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作用,不是社会契约,排除B项;分权与制衡是孟德斯鸠的观点,排除C 项;这一观念是对私有财产的肯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地处亚欧大陆交汇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特殊(2分);帝国疆域广阔,地跨亚欧非 三大洲商贸发达(2分);拜占庭帝国曾经所辖的地区也是多个古代文明的诞生之地,疆域内有多民族交往,文化内涵丰富(2分);拜占庭帝国不断对外征服和被外敌袭扰,人口大规模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分)。
(2)拜占庭文化汇集了前代人类文化精华,并将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2分);拜占庭帝国 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2分);以《民法大会》为代表的罗马法,成为后世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2分)。拜占庭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
18.(1)该观点具有合理性(1分)。图中绘出了葡萄牙人在1487年发现的好望角,说明是在1487年之后(2分);图中绘出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但并没有绘出美洲,说明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2分)。
(2)动因: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2分);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2分)
条件:地理知识不断丰富,航海与造船技术的提高(2分);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分)
(3)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彰显航海荣耀(2分);新航路的开辟使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
19.(1)
英美:暴力革命的方式(1分);俄、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1分);德、意: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方式(1分)。原因:政治上,历史传统不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1分)。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1分);思想上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1分)。总之,即国情不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确立资本主义的方式不同。
(2)特点: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2分);建立过程曲折、复杂;注重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2分);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分);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进步性: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答两点得4分)
局限性: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权利;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也是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的过程。(答两点得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