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度(上)八年级期中测试卷
历 史
(2024年11月)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个部分,合计满分100分。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部分(选择题 48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7.“从这一条约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英国部分实现了其战争目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掠夺中国的中心。”“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8.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见下图)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截至2022年12月,已有7尊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导致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首
A.德国、日本 B.英国、法国 C.英国、俄国 D.法国、德国
19.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就像一片巨大的葡萄叶,由于西北、东北被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版图变化是哪一列强造成的(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20.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最准确的是( )
油画《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A.英国是该事件的唯一主犯 B.沙俄直接参与并获巨额赔款
C.其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权益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2.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下列示意图,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在新疆建立行省 C.沈葆桢率兵入台 D.在台湾建立行省
23.“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条约”签订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4.下列史实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
A.建立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 C.制定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
25.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沙俄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26.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陈天华发表《猛回头》
C.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D.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27.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8.史学家对辛亥革命有成功论、失败论、妥协论等不同的评价。以下史实能佐证“成功论”的是( )
A.临时政府承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C.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9.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D.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0.《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大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团体”是指( )
A.国民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个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2.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宣传过社会主义的刊物达200多种,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力的《星期评论》销量从最初1000份,增加到十几万份,由此可见当时( )
A.社会主义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了一定思想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D.反帝反封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3.“学生罢课半日,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34.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C.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条件 D.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5.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达,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沙俄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6.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之一,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材料中的“他”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蔡元培 D.胡适
37.《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我们在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讲救亡”。材料反映出《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拉开了改革图强的序幕
C.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3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39.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的发祥地应是( )
A.南京、广州 B.北京、上海 C.上海、嘉兴 D.武汉、广州
4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
A.背景 B.时间 C.意义 D.条件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5题,共52分。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时间轴
(1)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哪些阶层(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并进行了反抗斗争?简述其共同点。(6分)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谈谈你对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的理解。(4分)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材料一的时间轴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46.某历史社团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20分)
①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照片 ②湖北军政府旧址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 ⑤“明定国是”诏书 ⑥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1)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图像史料等。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
属于文献史料: 。属于实物史料: 。属于图像史料: 。(6分)
(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A、B补充文字C、D处只填序号。)
A: B: C: D: .(8分)
(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再选用示例的史料)。(4分)
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16年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
材料二
1919年上半年开始的爱国运动……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迅速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直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至偏僻乡镇。6月3日,大批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许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宣布罢工,各地工人纷纷响应……运动之后,一些先进分子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1921年7月的一天,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有幸见证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新青年》”创办于何时何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6分)
(2)材料二中各群体的抗议行动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2分)
(3)材料三中“大事变”有着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综上所述,概括材料一、二、三所述事件之间的关系。(4分)
八年级(上)历史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2024.11
一、选择题(48分)
17-21:ABCCA 22-26:BDDBC 27-31:CBDDB
32-36:BCDDA 37-40:CACC
二、非选择题(52分)
45.(16分)
(1)反抗: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任答2点4分)
特点:结果都失败了,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分)
(3)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4)主题:侵略与反抗。(2分)
46.(20分)
(1) ③④⑤;②⑥;①;(6分)
(2)制度;思想;①;④⑥;(8分)
(3)①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照片见证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旧址见证了武昌起义的胜利与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的历史;④《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促进思想解放,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⑤“明定国是”诏书见证了戊戌变法推行改革,变法图存的历史。⑥北京大学红楼旧址见证了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任意一点4分)
(4)特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分)
47.(16分)
(1)1915年、上海;(4分) 口号:民主、科学(2分)
(2)特点: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分)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
(4)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