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卷-初中历史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卷-初中历史
1.(2024八下·温州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
A.重庆谈判 B.淮海战役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因此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开国大典,C项符合题意;
A:重庆谈判发生在解放战争前,A项不符合题意;
B: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属于政权巩固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4八下·温州期末)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后的七年间,占财政收入36%的工商税,大部分是农民贡献的。这表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开启了工业化道路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后的七年间,占财政收入36%的工商税,大部分是农民贡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A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启了工业化道路,排除B项;
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农奴制,排除C项;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3.(2024八下·温州期末)下图漫画创作于1956年。该漫画反映的是(  )
手工业生产者的“手”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漫画创作于1956年和漫画内容“手工业合作化报名站”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年,其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4.(2024八下·温州期末)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此后,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这说明当时(  )
A.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
B.中国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D.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答案】A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A项正确;
题干将的是中法关系,不能体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
题干没有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
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法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5.(2024八下·温州期末)下表中人物事迹展现的时代精神是(  )
人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事迹
王进喜 率钻井队在草原上风餐露宿,使大庆油田提前开钻
焦裕禄 带队到兰考县灾区实地调研,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
钱学森 冲破阻力回国,组织领导我国运载火箭等研制工作
A.廉洁奉公 B.爱国主义 C.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人物事迹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为新中国打出第一口油井,焦裕禄被誉为是党的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钱学森是两弹元勋,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项正确;
廉洁奉公是指焦裕禄,排除A项;
改革创新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有关,排除C项;
团结统一属于抗战精神、抗洪精神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
6.(2024八下·温州期末)某同学翻阅书籍时看到如表目录(节选)。据此回答小题。
第三单元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下列内容最适合放在第8课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此目录体现的单元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
D.经济发展宏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答案】(1)B
(2)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据题干“最适合放在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B项正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但不是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排除A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2)据题干“此目录体现的单元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再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体现了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不断开创和发展,B项正确;故选B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前的阶段,排除A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主要强调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此目录涵盖的时期更广泛,排除C项;
经济发展宏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不能全面涵盖目录中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7.(2024八下·温州期末)1997年7月1日,一名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英国皇家警察,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这位警察身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B.“港人治港”方针的实践
C.祖国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中的“皇家警察”表明香港当时还属于英国,“香港警察”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顺利回归祖国,A项正确;
“港人治港”方针的实践是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治理香港的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
祖国实现统一大业与事实不符合,排除C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推动香港回归的重要原因,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8.(2024八下·温州期末)讲卫生既是个人的事,也关乎国家的建设。
材料一 “卫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意为保卫生命,与饮食、秘制方剂等养生方法相连。到20世纪初,卫生将政府、科学家、医生、军队及人民联结在一起,共同保护民族身体。
——摘编自(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
(年)
1952 第一阶段 1952年初,美国为扭转朝鲜战场劣势,秘密在我国多地发动细菌战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1958年2月,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疾病……改造国家
1966 第二阶段 城市爱国卫生运动近乎停滞 农村地区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和改良水井、厕所等) 赤脚医生经选拔深入农村并宣传卫生知识。到1976年,全国农村已有150多万名赤脚医生
1978 第三阶段 1981年,党中央提出“五讲四美”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卫生是突破口 1989年,国务院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
2012 第四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健康扶贫要求 2016年,党中央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乡村振兴 2017年,党的十九大要求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卫生”含义的变化。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该阶段爱国卫生运动的概况。
(3)根据材料总结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经验。
【答案】(1)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转变为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爱国卫生运动概况即可,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二阶段: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意为保卫生命”可得出这一时期卫生的含义是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根据材料一“将政府、科学家、医生、军队及人民联结在一起,共同保护民族身体”可得出这一时期卫生的含义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说明概况即可。
第一阶段:根据材料“秘密在我国多地发动细菌战”“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
第二阶段:根据材料“城市爱国卫生运动近乎停滞”“农村地区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和改良水井、厕所等)”“宣传卫生知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
第三阶段:根据材料“‘五讲四美’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全国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
第四阶段:根据材料“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3)历史经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分析。如根据“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因此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可以得出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根据材料不同阶段爱国卫生运动概况有所不同可得出爱国卫生运动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故答案为:(1)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转变为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爱国卫生运动概况即可,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二阶段: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点评】本题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2024八下·温州期末)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这为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某校围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开展学习,请你参与。
图6中国濒临的海洋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大事记(部分)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台湾的解放; ◎五十年代,我国先后组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1958年,我国发表领海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1967年,海军审定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 ◎1970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
材料二: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9909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图7福建舰(我国第三艘航母)
材料三:2017年以来,中国相继与众多沿海国家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在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中国正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使海洋开放从近海走向远海和深海,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蓝色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韩菁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1)图中海域甲是   。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
(4)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综合上述材料予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海域甲:东海。
(2)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3)原因: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
(4)示例:
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点】抗美援朝;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1)海域甲:根据题干图6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中海域甲是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
(2)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五十年代,我国先后组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1958年,我国发表领海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67年,海军审定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可知是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根据材料一“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台湾的解放”“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可知是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主要是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
(4)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情况,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情况,材料三反映了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从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对海洋的认识、建设等角度,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如:
示例:
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1)海域甲:东海。(2)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3)原因: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4)示例: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发展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卷-初中历史
1.(2024八下·温州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
A.重庆谈判 B.淮海战役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
2.(2024八下·温州期末)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后的七年间,占财政收入36%的工商税,大部分是农民贡献的。这表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开启了工业化道路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3.(2024八下·温州期末)下图漫画创作于1956年。该漫画反映的是(  )
手工业生产者的“手”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4.(2024八下·温州期末)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此后,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这说明当时(  )
A.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
B.中国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D.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5.(2024八下·温州期末)下表中人物事迹展现的时代精神是(  )
人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事迹
王进喜 率钻井队在草原上风餐露宿,使大庆油田提前开钻
焦裕禄 带队到兰考县灾区实地调研,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
钱学森 冲破阻力回国,组织领导我国运载火箭等研制工作
A.廉洁奉公 B.爱国主义 C.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
6.(2024八下·温州期末)某同学翻阅书籍时看到如表目录(节选)。据此回答小题。
第三单元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下列内容最适合放在第8课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此目录体现的单元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
D.经济发展宏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7.(2024八下·温州期末)1997年7月1日,一名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英国皇家警察,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这位警察身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B.“港人治港”方针的实践
C.祖国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8.(2024八下·温州期末)讲卫生既是个人的事,也关乎国家的建设。
材料一 “卫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意为保卫生命,与饮食、秘制方剂等养生方法相连。到20世纪初,卫生将政府、科学家、医生、军队及人民联结在一起,共同保护民族身体。
——摘编自(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
(年)
1952 第一阶段 1952年初,美国为扭转朝鲜战场劣势,秘密在我国多地发动细菌战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1958年2月,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疾病……改造国家
1966 第二阶段 城市爱国卫生运动近乎停滞 农村地区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和改良水井、厕所等) 赤脚医生经选拔深入农村并宣传卫生知识。到1976年,全国农村已有150多万名赤脚医生
1978 第三阶段 1981年,党中央提出“五讲四美”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卫生是突破口 1989年,国务院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
2012 第四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健康扶贫要求 2016年,党中央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乡村振兴 2017年,党的十九大要求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卫生”含义的变化。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该阶段爱国卫生运动的概况。
(3)根据材料总结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经验。
9.(2024八下·温州期末)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这为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某校围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开展学习,请你参与。
图6中国濒临的海洋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大事记(部分)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台湾的解放; ◎五十年代,我国先后组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1958年,我国发表领海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1967年,海军审定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 ◎1970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
材料二: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9909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图7福建舰(我国第三艘航母)
材料三:2017年以来,中国相继与众多沿海国家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在蓝色经济、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中国正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使海洋开放从近海走向远海和深海,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蓝色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韩菁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1)图中海域甲是   。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
(4)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综合上述材料予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因此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开国大典,C项符合题意;
A:重庆谈判发生在解放战争前,A项不符合题意;
B: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属于政权巩固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0年土地改革开始后的七年间,占财政收入36%的工商税,大部分是农民贡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A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启了工业化道路,排除B项;
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农奴制,排除C项;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漫画创作于1956年和漫画内容“手工业合作化报名站”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年,其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是在195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题干“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A项正确;
题干将的是中法关系,不能体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
题干没有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
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法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人物事迹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为新中国打出第一口油井,焦裕禄被誉为是党的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钱学森是两弹元勋,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项正确;
廉洁奉公是指焦裕禄,排除A项;
改革创新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有关,排除C项;
团结统一属于抗战精神、抗洪精神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相关史实。
6.【答案】(1)B
(2)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据题干“最适合放在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B项正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但不是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排除A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2)据题干“此目录体现的单元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再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体现了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不断开创和发展,B项正确;故选B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前的阶段,排除A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主要强调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此目录涵盖的时期更广泛,排除C项;
经济发展宏观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不能全面涵盖目录中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材料中的“皇家警察”表明香港当时还属于英国,“香港警察”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顺利回归祖国,A项正确;
“港人治港”方针的实践是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治理香港的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
祖国实现统一大业与事实不符合,排除C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推动香港回归的重要原因,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1)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转变为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爱国卫生运动概况即可,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二阶段: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意为保卫生命”可得出这一时期卫生的含义是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根据材料一“将政府、科学家、医生、军队及人民联结在一起,共同保护民族身体”可得出这一时期卫生的含义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说明概况即可。
第一阶段:根据材料“秘密在我国多地发动细菌战”“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
第二阶段:根据材料“城市爱国卫生运动近乎停滞”“农村地区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和改良水井、厕所等)”“宣传卫生知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
第三阶段:根据材料“‘五讲四美’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全国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
第四阶段:根据材料“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卫生运动概况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3)历史经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分析。如根据“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新中国70多年爱国卫生运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因此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共享”可以得出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根据材料不同阶段爱国卫生运动概况有所不同可得出爱国卫生运动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故答案为:(1)从关注个人养生健康转变为与国家民族发展相联系。(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爱国卫生运动概况即可,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西方的包围封锁和美国的细菌战,我国动员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将个人卫生与爱国运动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成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二阶段: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增强农村人民体质。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爱国卫生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大规模开展。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与时代变化相适应。
【点评】本题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1)海域甲:东海。
(2)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3)原因: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
(4)示例:
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点】抗美援朝;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1)海域甲:根据题干图6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中海域甲是东海,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
(2)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五十年代,我国先后组建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1958年,我国发表领海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67年,海军审定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可知是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根据材料一“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台湾的解放”“1974年,南越海军强占中国金银岛等岛屿,我国将之击败并收复被侵占岛屿”可知是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
(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主要是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
(4)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情况,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海洋经济情况,材料三反映了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从不同历史阶段我国对海洋的认识、建设等角度,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如:
示例:
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1)海域甲:东海。(2)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主要侧重于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安全与主权完整。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海洋国土屡遭侵犯。(3)原因:因为深圳、珠海等地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经济特区,对吸引外资,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重要作用。(4)示例:观点: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论证: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古代海洋事业曾经兴盛而后衰落,近代海殇,让国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向海图存,积极推进海洋国防建设,捍卫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海图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如今,我们向海图强,继续发展海洋事业,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海洋事业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发展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卷-初中历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