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三)历史试题(答案)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三)
历史
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考古遗址中,表明距今5300-4300年,长江下游地区出现的早期国家的是()
A.陶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改革是 ( )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邹忌变法
3.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陆上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是 ( )
A.驰道 B.灵渠 C.五尺道 D.丝绸之路
4.北方人习惯吃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逐渐成为南方的一种重要农作物,这说明( )
A.小麦产量高于水稻 B.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C.北人南迁影响作物种植 D.小麦防虫害能力比水稻更好
5.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以下属于科举制度积极影响的是 ( )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6.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成熟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是()
A.造纸术 B.曲辕犁 C.《唐本草》 D.指南针
7.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以下属于明朝时期对海洋探索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鉴真东渡 D.遣唐使来华
8.“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商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时任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的巴夏礼却硬指此船为英国所有,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中国与英法签订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9.1840年后西方势力逐渐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并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甲午战争后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进而引发(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五四宪法》 D.《明定国是诏》
11.某中学拟定开展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展览,以下适合放入展览的是()
A.四川保路运动B.长征 C.北伐战争 D.平型关战役
( )
12.下列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实施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先后与苏联、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得益于哪一具体外交方针 (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14.为了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 ( )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5.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文化上推广 ( )
A.波斯文化 B.两河流域文化 C.希腊文化 D.印度文化
16.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的城市,但这些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为获得自治权,城市采用了各种方式,包括 ( )
金钱赎买 B.囚禁封建主 C.怀柔政策 D.联合国王
17.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创立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C.要求推翻君主专制 D.维护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18.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
A.火车 B.汽船 C.化学工业 D.蒸汽机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运动的是 ( )
A.海地独立 B.巴西废除君主制 C.伊朗立宪革命 D.苏丹马赫迪起义
2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该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斯大林主义
2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最后胜利
23.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以下属于冷战表现的有()
A.科威特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马歇尔计划”
24.下表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情况表(单位%),由此可知 ( )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B.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
C.改善了国民生活水平 D.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25.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此挑战,我们应该 ( )
A.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B.忽略文化的多样性
C.反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 D.建立文化交流壁垒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8分,27小题17分,共35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二(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同时,“始置诸州通判”。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材料三 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6分)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认识。(4分)
2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约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列入《凡尔赛和约》第一部)
材料二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对应的国际机构以及所体现的国际秩序。(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国际机构共同的宗旨以及不同的原则。(6分)
(3)当前国际局势变幻,地缘冲突升级,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对此联合国应该如何应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探究题(15分)
28.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 工作重心 影响
八七会议 ②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① 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3分)
(3)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对党工作重心转移的认识。(6分)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三)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C D D B B A A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A B C C C B B D B A
26.(1)措施:郡国并行制。(2分)
(2)措施: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互相监督;将地方财政的大部分上缴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6分)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6分)
(4)认识:通过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4分)
27.(1)国际机构:国际联盟、联合国。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8分)
(2)共同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不同的原则:“全体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6分)
(3)应对:积极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搭建沟通各国的桥梁和平台。(3分)
28.(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从城市转移到农村。(6分)
(2)主题:党在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影响。(3分)
(3)认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是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实际需要的,都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湖南省娄底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三)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