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选项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B D C D B
选项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C A A A A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疫情防控的支持,展现了大国的担当,故选A项;埃塞俄比亚不属于中国周边邻国,排除B项;不结盟外交政策指不跟任何特定的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与援建非盟相悖,排除C项;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仍然为西方发达国家,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非地主、非法结婚者、怠忽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逃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或对政府负有其他债务者”不能在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时发表个人意见,说明雅典的政治生活具备一定的法制基础,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与材料不相符。
12.【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主’……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可知,英国历史上王权不断衰弱,但王权的存在仍是其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传统,故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的设计,既是各派政治力量互相妥协的结果,也顺应了尊重王权的传统,故选C项;结合材料“‘主’……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可知,英国的制度保留了重视王权传统的特征,因为结合了本国传统,所以在这一点上,英国制度并没有很强的普世性,之后的美、法、德等国都没有照搬英国的制度,排除A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确实代表了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但是B项所问的是英国保留君主这一传统特征是否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各国革命中,保留君主制的是极少数国家,故保留君主的设计并不符合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B项;结合材料“是……各派别为稳定国内局势互相妥协的政治结果”可知,保留君主制的主要因素是当时的国内局势,这属于客观因素,而不是主观因素,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法国卢昂拥有市政管理机关,说明卢昂是自治城市,但当地高级司法权和部分行政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反映了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故选A项;结合所学,资产阶级出现于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发展,因此百人会的富商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结合所学, 12、13世纪的法国王权相对弱小,且材料中仅展示了该阶段的特征,不能从单一时期内概括出变化趋势,排除C项;结合所学,通过武装暴动或金钱赎买成为自治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救赎”到“悔改”的转变,人的灵魂想要得到拯救就由“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由主动‘内在悔改’”,而“内在悔改”更多的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有利于推动人的自我解放,故选B项;天主教的教义包括宇宙只有一个神,天主唯一,天主创造宇宙万物,天主定贫富生死,赏善罚恶,人有灵魂,人死而灵魂不灭,灵魂得拯救升天堂,否则下地狱等,材料中“救赎”应翻译为“悔改”并没有涉及对天主教教义的篡改,排除A项;宗教改革对教会权威的打击主要体现在批判教会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材料中“救赎”翻译为“悔改”尚达不到打击教会权威的程度,排除C项;天主教和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分支,两者对基督教的教义理解不同,两者的神学理论存在不同之处,宗教改革并非对基督教神学理论的完善,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制定的农庄和国营农场家庭电气化目标,虽然实现时间较计划晚了些,但还是基本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结构,无法判断农轻重的发展是否均衡,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苏联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排除B项;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排除C项;自一五计划(1928—1932)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据图表信息,1978—1982年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上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失业率则逐渐攀升,符合“滞涨危机”中“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的特点,为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通过减少国家干预和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C项;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无法固定等价兑换,实际上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逐渐进入了高潮,排除A项;减少国家干预并不是否定国家干预,而是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这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截然不同,排除D项。
17\答案:
(1)土地革命时期:士兵来源复杂,纪律松懈;适应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4分)
解放战争时期:各地各军纪律内容不统一;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4分)
严明了人民军队的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进了军民关系,赢得了民心;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分)
18.【答案】
(1)特点: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以和平友好交流为主;丝绸之路是双方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交往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西传;有助于古代中国边疆秩序的稳定;促进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近代欧洲的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可得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据材料“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可得以和平友好交流为主;据材料“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 “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结合所学,可得丝绸之路是双方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交往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2)据材料“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可得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据材料“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可得推动了中华文明西传、对近代欧洲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中国与中亚地区关系的和谐稳定,可得有助于古代中国边疆秩序的稳定、促进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9.【答案】(14分)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奴隶贸易;重商主义思想;工业革命。(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引领了欧洲工业化进程或全球化经济转型;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影响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造成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畸形发展;棉布成为世界性的衣料选择。(6分,任答三点即可)
(3)要坚持贸易互惠的外贸政策;要积极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坚决反对贸易霸凌政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16世纪以来,欧洲先发国家的商人……增”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据材料一“以便购买更多的非洲奴隶运往美洲大陆”结合所学得出奴隶贸易;据材料一“加大贵金属的国库储备”结合所学得出重商主义思想;据材料一“18世纪70、80年代以来……英国曼彻斯特……纺织中心”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
(2)据材料二“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转型”结合所学得出引领了欧洲工业化进程或全球化经济转型;据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帝国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据材料二“印度……购买国”结合所学得出影响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据材料二“亚、非、拉……单一棉花种植转变”结合所学得出造成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畸形发展;据材料二“越来越多的棉织品……衣柜”结合所学得出棉布成为世界性的衣料选择。
(3)据材料三“把高成本、低利润的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可从要坚持贸易互惠的外贸政策;要积极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坚决反对贸易霸凌政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入手。
20.【答案】(12分)
(1)有利于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共同抗战,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2分)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2)成就: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确立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一个要点1分)
政治作用: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3分,一个要点1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可知“三三制”原则下,共产党、进步左派人士和中间派人士都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日,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的抗战大联合,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一“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可知“三三制”原则下有利于巩固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以理性的方式紧密团结党外人士,进一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一“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三三制”原则下的选举制度与新中国时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接近,这说明“三三制”的推行也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2)第一小问成就,据材料二“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政权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民族习惯,同时还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确保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据材料二“使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更趋完善,成为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组织”,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基层乡村建立起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第二小问政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灵活地处理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同时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为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提供政治保障,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
2.西周把平民分为两类,居住在城中的人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人叫作“野人”。国人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野人则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得参与政事。这种制度
A.加速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 B.强化了社会的等级观念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地位 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3.东汉尚书台“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文帝“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东晋时,“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这说明
A.宰相权倾朝野 B.行政效率提高
C.君权有所加强 D.中枢机构成熟
4.别驾本为刺史随员,负责协助刺史处理各类文书,东汉末年多为各州刺史自行任命;隋以后别驾则由朝廷统一任命,职权也有所不同。这一变化
A.加强了刺史的监察职能 B.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 D.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
5.“培植葡萄、酿葡萄酒本来是畏兀儿等西北各族的长技……但由于(元朝)察合台系宗王兼有西北和太原两处分地,他们从西北往山西移植葡萄,传播酿酒技术……使太原、平阳成为葡萄干、葡萄酒和烧酒的著名产地……畏兀儿人以瓶取水,提水量有限。汉人传授中原汲器,提水灌溉方便得多。”这反映了
A.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的改变 B.各族杂居消解民族矛盾
C.中原灌溉工具在西北普及 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6.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
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 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 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
7.鸦片战争后,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B.“中体西用”思想得到实践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省份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人数 280 191 175 172 56 3 12 26 38 126
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 B.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C.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D.苏浙粤地区是当时日本的势力范围
9.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三分之一。当选的徐特立(共产党员)立即声明,请求“退出”,并按原选得票多少,递补了一位非党人士。这一举措
A.推动了解放区行政区的设置 B.适应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需要
C.调动了农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D.促进了边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10.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B.努力构建邻友好关系
C.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11.在古代雅典城邦,当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时,发言的人按照各人年龄顺序轮流;但凡是被发现具有下列事实之一者,可能被剥夺在会议中发言的资格:非地主、非法结婚者、怠忽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逃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或对政府负有其他债务者。这表明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民主政治有助于提升公民素质
C.公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D.城邦世风日下与公民道德沦丧
12.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君主”在权力层级中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是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各派别为稳定国内局势互相妥协的政治结果。这种国家制度设计
A.显示出英国制度普世性 B.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趋势
C.根植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立足于特定时期主观因素
13.12、13世纪法国卢昂的市政管理机关,由百人会组成,这100人多为富商。他们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和市政官员任命权,但当地的高级司法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同时,国王仍在卢昂派驻代表,过问、干涉城市重大事务。这反映了
A.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 B.资产阶级掌控了市政管理权
C.封建专制王权呈不断强化趋势 D.自治城市市民负有封建义务
14.宗教改革期间,西欧人在翻译拉丁文的过程中,发现“救赎”一词翻译有误,应该译为“悔改”,含义由原来的被动等待“外部救赎”转变为由主动“内在悔改”来获得拯救。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篡改了天主教教义 B.注重推动人的自我解放
C.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D.推动了神学理论的完善
15.1966年,苏联提出“到1970年年底之前,应保证基本上实现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的家庭电气化”。到70年代末,农村用电已经普及,照明也告别了古老的、传统的油灯和松明子。这说明苏联
A.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B.农轻重工业获得均衡发展
C.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D.重工业优先政策发生改变
16.针对图3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
图3
A.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二、非选择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迸发。他发现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几天后他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形成。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为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一份《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该训令提到,这部纪律规定“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故作统一规定。朱德当时也说,必须要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1949年5月下旬,第三野战军占领上海后,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严格遵守入城纪律。有市民回忆:“无数解放军战士日日夜夜风餐露宿、不入民宅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 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各个历史时期友好交往的史实都有文献或考古资料的依据。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印度和中国一直是世界一流的棉纺织品制造中心,欧洲棉纺业极端落后,乃至欧洲人经常把棉花想象成“植物绵羊”的样子。16世纪以来,欧洲先发国家的商人阶层在印度影响日增,而非洲统治者特别喜欢他国商人用印度棉布来换取其奴隶,棉布需求剧增,欧洲商人开始加大对印度棉布的采购,以便购买更多的非洲奴隶运往美洲大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大量窃取印度棉纺生产技术,在国内加工成棉布销往世界各地,以便通过提高本国贸易收入加大贵金属的国库储备;与此同时,又制定各种措施限制以印度为代表的其他国家的棉织品进入欧洲市场。18世纪70、80年代以来,处在地球高纬度上的英国曼彻斯特,最不适合棉花种植的地区却成了全球最具活力的棉花纺织中心。
——摘编自靳凤林《全球正义与权力、资本、劳动的国际伦理冲突——以<棉花帝国>的历史叙事逻辑为例》
材料二
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催生的机器工业又推动了棉花制造帝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棉织品进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家庭和衣柜。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
长期以来,亚、非、拉的广大农民在田野里种植棉花的同时,会间作其他粮食植物,如玉米、稻米、豆类等。到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内战结束后出口欧洲的棉花急剧减少,欧洲棉纺制造商开始在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力推广棉花出口种植,迫使农民由综合间作种植向单一棉花种植转变,并就地将棉花轧花、压平后直接发往欧洲各地的棉纺厂。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花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在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压力下,美国在贸易、税收、监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纺织服装行业也进行了积极的结构调整。美国把高成本、低利润的产品或产业链转移到国外,把资本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产品和产业链留在国内。得益于生产力、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纺织业保持着全球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摘编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月刊《中国纺织:英文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棉花贸易中心转移至欧洲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欧洲棉织品贸易带来的影响。(6分)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纺织品世界贸易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应规定为实行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三制”政权制度。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
材料二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1年底,我国5个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30个自治州、72个自治县(旗)中,除个别尚未召开人代会进行直接选举外,政权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均由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1987年8月2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西藏自治区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试行)》。这一简则指导了全区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使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更趋完善,成为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组织。
——刘维芳《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辉煌40年政治建设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建立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制度建设的政治作用。(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