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 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3.《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
A.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 B.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
4.史载,“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秦汉统治者的举措( )
A.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B.维护了秦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旨在加强对匈奴的有效管理
5.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B.减轻了农民赋税承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6.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
1980年(件) 1990年(件) 2000年(件) 2010年(件) 2015年(件)
发达国家 2 687 2 075 14 406 85806 194 046
发展中国家 2 003 2754 15 688 58870 157 160
不发达国家 541 602 2185 10 574 27 959
合计 5 231 5 431 32279 155 260 379 216
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 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
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的空间 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 )
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第十一条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第九十一条 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违背封建伦理秩序
C.符合官方主流思想 D.利于巩固宗法制度
8.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有利于管理专业
C.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10.截至2003年年底,西藏自治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教职人员26000多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500多座,教职人员5100人。这说明我国(  )
A.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D.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11.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品级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12.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 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恶化
C.从源头上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13.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严格遵守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14.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多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考《唐律》。这实质上反映的是( )
A.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 B.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
C.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 D.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1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减轻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6.汉武帝规定,在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垂、尉,均不用本郡国人。东汉桓帝时颁布“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之人,不得交互为官。这些规定( )
A.瓦解了宗法血缘体系 B.确保官员选拔的公平性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三道题共40分)
17题.(16分)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札记》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大国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图示: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
根据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的具体表现。(6分)
(4)据材料如图二所示,概括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2分)
18题.(14分)
材料一 苏轼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二漫画对应的材料一苏轼所说的选官制度,简单列举每一选官制度的弊端。(8分)
材料三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2)“一个时代的结束”指什么?“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又指什么?(2分)
材料四 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
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康熙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4分)
1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在最早的时期,中西法律都是以氏族或扩大了的氏族(部族、部落联盟等)为本位,但在古代世界的转换过程中,却走了两条日益分离的道路。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走上了一条为氏族/部族→宗族/家族→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西方法律则走上了氏族→个人→上帝/神→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传统。
——摘编自《浅谈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材料二:中西方的法律观念都认同法律不可侵犯的尊严,但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们看重法律威严,是基于对权力的敬畏和服从,传统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执政者行使权柄的巨大威势,因此必须重视法律义务的严格遵守,人们畏惧法律而遵守法律,但并非尊重法律。而在西方的法律观念中,人们对法律的信赖和敬重,是基于普遍认识上的法律的功能。西方法律形成初期,国家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确定社会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这就有助于西方人在文明之初形成对法律的信任,并继而发展为对法律的信仰。
——摘编自《从法的形成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西方法律的差异。(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法律对各自历史产生的影响及共同历史价值。(6分)
三、论述题(12分)
20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 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其确立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选官制无关,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强化封建等级秩序”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国家开疆拓土的手段”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题干中的监察体系的演变正是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形成的,说明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A项正确;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不能用以说明中央的行政效率得以提高,排除B项;监察体系逐渐向单一发展,无法为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适应了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与官员内部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并非“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强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意义,并非“家庭伦理”,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司法中的法治精神,未涉及德治,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秦汉时期在北部和西北部边境地区采取修筑城池,迁徙民众发展生产和加强防卫,屯田等政策,促进了农耕文明向西北地区的扩展,A项正确;秦朝二世而亡,“长治久安”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所述举措都发生在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后,排除C项;材料所述举措是为了防备匈奴,加强边境管理,而非为了管理匈奴,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代中期后的中国。据题干可知,明代中期后,徭役轻重以银两为标准,并且应役人要雇募他人来服役。结合所学,明朝中期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征收为银两。因此政府的赋税改革促使材料中现象的出现,D项正确;徭役征收的改革,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但不能得出促进人口的增长,排除A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排除B项;改革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但不能得出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交往都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了中国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空间,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开展的是多边外交还是双边外交,排除A项;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中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等“陈于官而放绝之”,担任官员的子孙贪污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可知《郑氏规范》符合儒家伦理,与官府积极配合维护社会稳定,C项正确;“尊卑等级关系”不合题意,与材料“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相悖,排除A项;“违背”不合题意,应为“符合”,排除B项;“巩固宗法制度”不合时空,宗法制度崩溃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中后期英美。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的改革,选拔职业性文官参与政府管理,有利于管理的专业性,B项正确;文官制度是考试方式选拔,不是选举,排除A项;“全面学习”说法绝对,排除C项;文官保持中立,不会削弱执政党领导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及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排除A项;“北宋走向衰亡”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王安石变法在理财上的不足,未涉及社会管控加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清真寺3500多座,数职人员5100人。”可知,题干反映出我国允许少数民族的宗教传播,说明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未体现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12年。据材料“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品级也不再表示着特权。”,结合近代自由、平等的主张,B项正确。官位崇拜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僚队伍和名称的改革,与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僚队伍和名称的改革,与考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05年中国。据题干可知,2005年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实行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利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C项正确;该规定可以提高公务员对外的素质,也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排除A项;“避免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涉及公务员,不是指女性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等外交话语,传递的是中国外交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D项正确;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国际上的冷战局势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结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朝鲜、日本、越南都参考了《唐律》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C项正确;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这样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不符合材料要表述的内容,只涉及唐朝法律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及所学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A项正确;租庸调制中的“庸”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两税法与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两税法并未催生出新的经济因素,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任官时在婚姻、籍贯等方面进行回避,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与宗法血缘体系的瓦解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官员的任用问题,而非选拔,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
(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拥有行政监督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通过立法提案权和下院多数党地位影响议会立法;两党相互制约。
(4)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
【详解】(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分析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可知,唐设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可知,明废丞相,设内阁。
特点,根据材料“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可知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表现,根据示意图一,从内阁的角度分析可知,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拥有行政监督权;根据示意图一,从议会的角度分析可知,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通过立法提案权和下院多数党地位影响议会立法;根据示意图一,从政党制度的角度分析可知,两党相互制约。
(4)根据图二及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
18.(1)宗法制选嫡不选贤;察举制地方权大;九品中正制重注门第;科举制后束缚人思想;
(2)科举制时代结束;新式教育和选官时代开始;
(3)进步性:强中央集权;提官员素质;促社会阶层流动等;
局限性:禁锢思想;抑制思想科学;轻视人品等
【详解】(1)从“王室长子”可得出是宗法制选嫡不选贤;图二三四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结合所学可得出察举制地方权大;九品中正制重注门第;科举制后束缚人思想;
(2)根据“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的时间可得出是指新政时期科举制时代结束,新式教育和选官时代开始;
(3)进步性:根据“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得出强中央集权;提官员素质;根据“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得出促社会阶层流动等;局限性:根据“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得出禁锢思想;抑制思想科学;轻视人品等。
19.(1)中国:忽视个体,家国一体;人治(或君权至上);德主刑辅(或礼法融合);以公法为主。(任选两点得2分)
西方:强调个人本位;强调自由开放和人文主义;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私法为主。(任选两点得2分)
(2)影响:中国古代法制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和推动当时社会文明的法律保障,但是其迷信道德、崇尚刑法、维护等级制度、法有等级差别等理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西方:古代西方的法律尤其是罗马法为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当代诸多法律的源头。
价值:都突出法治和法律至上,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
【详解】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古代中西方法律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西方法律则走上……个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传统”等信息分析得出中国忽视个体、人治、德主刑辅、以公法为主,而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开放和人文主义、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私法为主。
(2)古代中西方法律对各自历史产生的影响,可以依据材料中的“人们看重法律威严,是基于对权力的敬畏和服从……人们畏惧法律而遵守法律,但并非尊重法律”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古代中国法律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古代西方法律的积极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以结合所学从突出法治和法律至上、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
20.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批新的国家建立。
【详解】从新中国成立的形势及奉行的外交政策分析,得出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依据材料“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新西兰与中国建交”,从中国国际地位、中美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分析,得出第二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依据材料“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与中国建交”,从改革开放的推动分析,得出第三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批新的国家建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