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2.(2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图丁的声音响度最小
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
3.(2分)如图,电动牙刷发出超声波,可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电动牙刷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 )
A.将能量传递到牙齿 B.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音调很低人听不到 D.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4.(2分)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5.(2分)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管的内径相等( )
A.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
C.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读数相同
D.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
6.(2分)选项图中,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 )
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8.(2分)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9.(2分)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10.(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 )
A.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11.(2分)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漳州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漳州地区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12.(2分)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在航母舰尾装上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光源,对着即将降落的舰载机。当飞行员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红色时,说明飞机高于正确降落路线,说明低于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绿色时(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白光
13.(2分)这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部分微生物;③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时,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组成混色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对于这些分析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
B.小孔钻得越小,得到的像越亮
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
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15.(2分)夜晚,路边高高的杆子上的路灯亮着。某人从路灯下的正下方开始朝着背离路灯杆的方向往前走,则地面上的影子( )
A.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 B.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
C.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 D.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6分)
16.(5分)“入座即静,入座即学”就是指进入教室就要安静下来,不要讲话,“静”是通过在 减弱噪声;我们上课时为了防止对面班级对我们的干扰,关上门窗 减弱噪声。偶尔会有同学上课违反课堂纪律偷偷嚼脆饼,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 传播,后者的声音靠 传播, 的传声能力较强。(最后三空均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17.(3分)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有时,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0.4秒后(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米。
18.(2分)华为发布了SoundX智能音箱,配置了Devialet60w双低音炮、Hi﹣Res无损音质,这里的低音指的是乐音的 低,无损音质是指乐音的 无损。
19.(3分)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发现,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 ;锣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向远处传播的。同学们的助威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20.(3分)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是/不是)超声波。
21.(5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如图所示的是小航同学用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若此时水和冰均为0℃,则它们的冷热程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22.(3分)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氯乙烷在常温下通过 方式后被储存在容器内,喷射后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类似局部麻醉,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23.(2分)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 (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因此,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的质量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4.(2分)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 、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25.(3分)某些动物如响尾蛇可以靠物体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 ;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对眼睛造成伤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家用寒暑表的玻璃泡,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3分)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只打开光源A,发现汽车呈现绿色,这是由于汽车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色光。将一束红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 色。若在真空环境中,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
27.(2分)利用直立杆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杆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杆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则A→B方指向为 ,若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28.(2分)如图所示,S为固定光源,MN为竖直墙面,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请通过作图确定: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乒乓球的位置在哪里(用字母标记)
29.(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位于MN所在直线的物体AB(AB是发光物),经小孔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为A'B'
四、解答探究题(第30题7分,第31题16分、第32题7分,共30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30.(7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L。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
次序 长度L/m 重物/个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 的关系。
(4)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琴弦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 个。
31.(16分)小兰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及“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是用酒精灯的 部分对物体加热。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若不小心碰到烧杯底部,则测出的温度将偏 (选填“高”或“低”)。
(2)为了使冰受热均匀,你认为小兰会选择 (选填“冰块”或“碎冰”)进行实验,并且她又找来一根玻璃棒,加热过程中对冰不断 。
(3)图乙是小兰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加热到第20min,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此时室温是20℃,若停止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后(烧杯中仍有剩余物质),则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
(4)小兰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达到90℃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记录到第8min时,水中出现大量上升、且 (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的气泡,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水在FG段,水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老师看了小兰所画的图像丙时指出一处错误,错误的是 段图像,你的判断依据是 。
32.(7分)小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圆形小孔的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
步骤二: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的像;
步骤三: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原理解释,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变大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把原来的硬纸板换成中心有三角形小孔的硬纸板,此时白纸上的像的形状和原来相比较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4)细心的小李同学发现,有的用久的小灯泡玻璃壳内侧发黑、里面的钨丝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先 后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看到纸片不断跳动,不符合题意;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符合题意;
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故选:C。
2.(2分)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图丁的声音响度最小
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声音的频率。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波峰或波谷的长度表示振幅。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解答】解:A、甲、乙、丙三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是图甲,故B错误;
C、图丁的声音的振幅最小,因为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D、图甲、图丁的音色均相同。
故选:A。
3.(2分)如图,电动牙刷发出超声波,可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电动牙刷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 )
A.将能量传递到牙齿 B.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音调很低人听不到 D.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分析】(1)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4)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故C错误;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故选:A。
4.(2分)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答案】C
【分析】物质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其中固→液,固→气,液→气需要吸热;气→液,气→固,液→固需要放热。
【解答】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故选:C。
5.(2分)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管的内径相等( )
A.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
C.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读数相同
D.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
【答案】C
【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质量不同的液体,温度变化程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液体,体积变化越大。
【解答】解:
已知两只温度计都是水银温度计且是准确的,所以周围温度改变时;
但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也就是水银的质量大一些,所以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故选:C。
6.(2分)选项图中,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读数时应平视。
【解答】解:A、俯视读数;
B、温度计接触容器底;
C、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面平齐;
D、放置方式和读数方法均正确。
故选:D。
7.(2分)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 )
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答案】C
【分析】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无论冰多冰少,其温度是相同的。
【解答】解:甲、乙两个放入等量冰块的水盆,乙盆放在背阴处,都是冰水混合物,所以两盆里水的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C。
8.(2分)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答案】D
【分析】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再用冷水浇时,瓶内气压降低,所以会看到水重新沸腾、ABC错误。
故选:D。
9.(2分)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首先明确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凝固形成的,其次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解答】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因为冰是晶体。
A、固体吸收热量,不断吸收热量,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故A错误;
B、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故C错误;
D、液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温度保持不变,但凝固点不是0℃。
故选:B。
10.(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 )
A.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答案】A
【分析】(1)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2)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
(3)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
(4)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冰受热要熔化,熔化和升华都吸热;
B、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故B错误;
C、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
D、冰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11.(2分)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漳州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漳州地区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答案】A
【分析】①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不能液化形成小水珠就不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雨。②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最近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经过本地南下,漳州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遇到冷空气。故B、C。
故选:A。
12.(2分)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在航母舰尾装上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光源,对着即将降落的舰载机。当飞行员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红色时,说明飞机高于正确降落路线,说明低于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绿色时(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白光
【答案】D
【分析】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身相同的色光,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相同的白光照射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显示不同的颜色。
【解答】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红玻璃只能透过红光,绿玻璃只能透过绿光,蓝玻璃只能透过蓝光,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故选:D。
13.(2分)这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部分微生物;③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时,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组成混色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对于这些分析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1)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
(2)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轻则使皮肤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3)根据光的色散现象中彩色光带的分布情况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则紫光更靠近法线,结合折射角的概念进行分析;
(4)太阳光可以通过棱镜分散为七种色光,说明它是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的,是混合光,组成混色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
【解答】解:①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增强,故①错误;
②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成紫外线消毒柜;
③根据光的色散现象中彩色光带的分布情况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大;
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
故选:D。
14.(2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B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
B.小孔钻得越小,得到的像越亮
C.观察远处物体时,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
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答案】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结合小孔成像时光路的特点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
A、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不能用来接收像,故A错误;
B、孔的大小会影响亮度,亮度增加;
C、观察远处物体时,故B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故C正确;
D、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像大,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15.(2分)夜晚,路边高高的杆子上的路灯亮着。某人从路灯下的正下方开始朝着背离路灯杆的方向往前走,则地面上的影子( )
A.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 B.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
C.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 D.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
【答案】C
【分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会发变化。
【解答】解: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小,因为背离路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6分)
16.(5分)“入座即静,入座即学”就是指进入教室就要安静下来,不要讲话,“静”是通过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我们上课时为了防止对面班级对我们的干扰,关上门窗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偶尔会有同学上课违反课堂纪律偷偷嚼脆饼,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 气体 传播,后者的声音靠 固体 传播, 固体 的传声能力较强。(最后三空均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气体;固体;固体。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相比之下,固体的传声效果更好。
【解答】解:(1)由题意知,学生进入教室就要安静下来;上课时为了防止对面班级对我们的干扰,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同学偷偷嚼脆饼,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这是因为声音是靠骨传声,固体的传声能力更强一些。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固体。
17.(3分)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减少 (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柔软多孔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有时,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0.4秒后(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 68 米。
【答案】减少;柔软多孔;68。
【分析】(1)由于电影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2)已知司机鸣笛0.4秒后,听到笛声的回声,由此可求得笛声传到山崖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车到山崖的距离。
【解答】解: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笛声传到山崖的时间t=×8.4s=0.6s,
由v=可得
s=vt=340m/s×0.2s=68m。
故答案为:减少;柔软多孔。
18.(2分)华为发布了SoundX智能音箱,配置了Devialet60w双低音炮、Hi﹣Res无损音质,这里的低音指的是乐音的 音调 低,无损音质是指乐音的 音色 无损。
【答案】音调;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9.(3分)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小明同学发现,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就消失了 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锣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向远处传播的。同学们的助威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响度大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答案】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空气;响度大。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当锣被敲响时,锣面振动发出声音,锣面的振动停止,于是锣声消失了。
锣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向远处传播的。
口号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响度大。
20.(3分)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眼镜上的污垢振动频率大于 20000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能量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不是 (是/不是)超声波。
【答案】20000;能量;不是。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是声波叫超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超声波的振动的频率是大于20000Hz的。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是听不见的。
故答案为:20000;能量。
21.(5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分度值 。如图所示的是小航同学用甲、乙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2 ℃,水的温度是 38 ℃。若此时水和冰均为0℃,则它们的冷热程度是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冰熔化吸热 。
【答案】分度值;﹣22;38;相同;冰熔化吸热。
【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需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后面进行读数;
(2)若向下数值增加,说明是零下;
(3)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4)熔化吸热,会使我们感觉更冷一些。
【解答】解:(1)使用温度计时,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因为冰的温度低,故甲的示数为冰的温度;
(3)由乙图可知,水的温度为38℃;
(4)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此时冰和水的温度均为0℃;
(5)冰熔化时会吸热,故我们感觉冰更冷。
故答案为:分度值;﹣22;相同。
22.(3分)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氯乙烷在常温下通过 压缩体积 方式后被储存在容器内,喷射后在皮肤上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类似局部麻醉,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
【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变为液态;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
23.(2分)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因此,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的质量会 变少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水会变少。
故答案为:降低;变少。
24.(2分)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 绿 、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答案】色散;绿。
【分析】(1)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绿光。
故答案为:色散;绿。
25.(3分)某些动物如响尾蛇可以靠物体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 红外线 ;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紫外线 对眼睛造成伤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家用寒暑表的玻璃泡,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且热效应强,可以用来取暖,例如浴室内的红外线取暖灯;
紫外线可以用来验钞,它和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同的,所以使用范围也就不同。
【解答】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由于遥控器所发出的是红外线,一会儿后,响尾蛇也是通过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的特点来跟踪食物;
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26.(3分)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只打开光源A,发现汽车呈现绿色,这是由于汽车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色光。将一束红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 黑 色。若在真空环境中,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红 色。
【答案】反射;黑;红。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解答】解:发现汽车呈现绿色,这是由于汽车反射绿色光。
将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红光被吸收。
光在真空中同样可以传播。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由于背景是白色的,所以反射红光。
故答案为:反射;黑;红。
27.(2分)利用直立杆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杆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杆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则A→B方指向为 东 ,若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 北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正午的时候,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阳光与地面的角度最大,形成的影子最短。
【解答】解:
上午物体的影子在物体的西面,下午物体的影子在物体的面;
OC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即OC是南北方向的。
故答案为:东;北。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
28.(2分)如图所示,S为固定光源,MN为竖直墙面,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请通过作图确定: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乒乓球的位置在哪里(用字母标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小明手拿一乒乓球,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墙面上球的影子也随之而动,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乒乓球,此时乒乓球的位置在P点
29.(2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位于MN所在直线的物体AB(AB是发光物),经小孔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为A'B'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过A'点和B'点分别作出通过小孔的光线,根据光线与光屏的交点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解: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
四、解答探究题(第30题7分,第31题16分、第32题7分,共30分)计算型问题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运算过程,直接写出结果的不能得分。
30.(7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L。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
次序 长度L/m 重物/个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 1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 长度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0.8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的 松紧程度 的关系。
(4)分析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越长 ,琴弦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4m的尼龙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 2 个。
【答案】(1)1;(2)长度;(3)0.8;松紧程度;(4)1、2;越长;(5)2。
【分析】(1)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2)由表中数据可知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的关系;
(4)1、2两次实验数据,松紧程度相同;
(5)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解答。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则第1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
(2)表中数据,弦的长度,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可用2;
(4)分析6、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的音调越低;
(5)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
故答案为:(1)1;(2)长度;松紧程度、4;越长。
31.(16分)小兰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及“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是用酒精灯的 外焰 部分对物体加热。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若不小心碰到烧杯底部,则测出的温度将偏 高 (选填“高”或“低”)。
(2)为了使冰受热均匀,你认为小兰会选择 碎冰 (选填“冰块”或“碎冰”)进行实验,并且她又找来一根玻璃棒,加热过程中对冰不断 搅拌 。
(3)图乙是小兰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状态 ;加热到第20min,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液态 ;此时室温是20℃,若停止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后(烧杯中仍有剩余物质),则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 液态 。
(4)小兰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达到90℃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记录到第8min时,水中出现大量上升、且 由小变大 (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的气泡,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水在FG段,水量会 减少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老师看了小兰所画的图像丙时指出一处错误,错误的是 GH 段图像,你的判断依据是 水完全汽化后,温度计不能够直接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 。
【答案】(1)自下而上;外焰;高;(2)碎冰;搅拌;(3)晶体;固液共存状态;液态;液态;(4)由小变大;水蒸气;98;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减少;(5)GH;水完全汽化后,温度计不能够直接测量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由图可知加热到第20min,烧杯中物质全部融化;根据热传递原理进行解答;
(4)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剧烈汽化,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的质量变小;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由图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5)空气中水蒸气温度是无法测量的。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所以放好烧杯后;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高;
(2)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可以减小误差;
实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物质受热均匀;
(3)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15min结束,杯里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20min,烧杯中物质熔化已经结束;
此时室温是20℃,若停止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后(烧杯中仍有剩余物质),则烧杯中物质的状态是液态;
(4)由图象可判断记录到第8min时,水开始沸腾,且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由小变大,就表明水沸腾了,质量减少;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所以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
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图象中的GH段错误,水完全汽化后。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外焰;高;搅拌;固液共存状态;液态;水蒸气;吸收热量;减少;水完全汽化后。
32.(7分)小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圆形小孔的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
步骤二: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的像;
步骤三: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原理解释,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变大时,所成的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把原来的硬纸板换成中心有三角形小孔的硬纸板,此时白纸上的像的形状和原来相比较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4)细心的小李同学发现,有的用久的小灯泡玻璃壳内侧发黑、里面的钨丝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先 升华 后 凝华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答案】(1)倒立;实;(2)直线传播;变小;(3)没有;(4)升华;凝华。
【分析】(1)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在物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3)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法;
(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答】解:(1)灯丝在白纸上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白纸上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大;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变大时,像的亮度同时会变暗;
(3)原来的硬纸板换成中心有三角形小孔的硬纸板,由于小孔成像时,所以白纸上的像的形状和原来相比较没有发生变化;
(4)白炽灯泡用久后,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固态的钨丝直接升华为钨蒸汽,是由于灯泡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倒立;实;(2)直线传播;(3)没有;凝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2-2023江苏省常州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