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末综合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章末综合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2.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等量的红墨水,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可能不变
B.20℃的水比90℃的水的内能少
C.0℃以下的物体内能为零
D.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大的物体传热
D.南极的冰块没有内能
5.2021年1月7日,罗庄气温-15。在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小王在没有热源加热的情况下,他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也让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王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炙手可热
6.春节期间,某学校开展了“寻根问源,记住年味“的活动。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晒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玉润饱满的汤圆中飘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图乙中,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飘飘,说明分子静止不动
C.图丙中,与盒子摩擦引燃的“擦炮”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D.图丁中,刚上桌继续沸腾的砂锅米线,说明沸腾不需吸热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的铁块,可能不具有内能 B.铝块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
8.利用一燃气热水器对、20℃的水进行加热时,完全燃烧了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煤气的热值为,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50%。下列说法中(  )
①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②水吸收的热量是
③水温升高了50℃
④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保持不变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9.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10.如图是内燃机某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A.瓶塞冲出
B.搓手取暖
C.压缩气体
D.钻木取火
11.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2.某同学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D.现象:食用油在最上层;推测:食用油分子最小
13.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C.食品放入冰箱内
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发生热传递时,内能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内能不相等的两物体间一定会发生热传递
15.如所示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取暖
B.烧煮食物
C.屁股感觉发热
D.锯条发烫
二、填空题
16.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初温为20℃,质量为50kg的砂石吸收3.6×106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______℃ 。[砂石的比热容为0.9×103J(kg·℃)]。
17.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填“水比较多”“煤油比较多”或“一样多”);
(2)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
18.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质量为2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_ ℃。
19.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液体___________的温度升高比较快;两者相比,液体B的比热容比较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成员在做“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用塞子塞紧瓶口后,不断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这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是由于瓶塞冲出时___________(选填“瓶内空气对瓶塞”或“外界对瓶内空气”)做功,导致瓶内空气内能变化,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三、综合题
21.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针对此现象,小明认为是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已知数据,判断小明的解释是否正确。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已知玻璃板的重力为1N,玻璃板的面积为100cm2,大气压为1×105Pa。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__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23.新冠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这种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直径大概在100nm左右,这种病毒的传染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且通过飞沫、空气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比较敏感,所以很多家庭购买了酒精消毒液,学校、社区、医院等公共场所每天用消毒液进行多次消杀。为了充分做好开学前准备,学校配备了非接触式测量体温工具 额温枪,要求实行晨午检、日报告制度。并且学校通过定期对教室、门窗等进行消毒,定期通风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疫情期间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环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在___________ m左右。
(2)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为___________(选填:A或B)。
A.高于36℃
B.高于37℃
(3)人员密集处使用非接触式测量体温的工具体温枪和热成像仪,它们利用的是___________ (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4)在公共场所遇到工作人员使用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剂时,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一种是典型的___________现象。喷雾器的原理是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____ (选填“大”、“小”),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学校餐厅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接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 (选填“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24.四种物质的比热容如表格所示。质为0.5千克的煤油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从20°C升高到40°C。
比热容
煤油:2.1×103 铝:0.90×103
水:4.2×103 铜:0.39×103
①完成表格上方比热容的单位填写。
②求加热过程中煤油所吸收的热量Q吸。( )
25.《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回答问题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时,作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家族的新成员,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顺利发射升空,在轨飞行 2 天 19 小时后,于 5 月 8 日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如图甲所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船主要是对高速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 技术进行飞行验证,并在后续飞船中不断改进。
试验船全长 8.8 米,直径最大处约 4.5 米,发射质量 21.6 吨,它是由服务舱和返回舱这 两舱构成。相比神舟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于中国空间站,还可以完成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比神舟飞船承载能力增加一倍;相比天舟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有着二者兼具的“载人+载物”的强大本领。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还有着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新一代载人飞船如果从月球或更远的深空返回时,将面临比神舟飞船更高的热流,返回舱表面温度将接近3000摄氏度,其承受高温的时间也更长。为了抵挡住这样的高温,研究 人员给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的作用,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舱内视野遮挡少;“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防热材料,这种新材料在质量减轻30%的基础上,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
试验船的返回舱比神舟飞船返回舱重一倍以上,这就需要降落伞有更大的减速面积,确保它能够安全着陆,这也是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主要任务。这次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到达指 定高度后,2 具减速伞和 3 个主伞依次打开,成功将返回舱的速度从“飞机飞行速度”降为“汽车市区行驶速度”。为了实现重复使用,着陆方式也有新的突破,采用无损着陆,将以往使用的缓冲发动机换成了着陆气囊(图乙所示)。如果落水的话,缓冲气囊本身还起到漂浮的作用。
专家表示,在未来定型之前,新一代载人飞船还将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1)与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打开减速伞和主伞后,成功将返回舱的速度从“飞机飞行速度” 降为“汽车市区行驶速度”。根据这样的描述,可知返回舱减速后的速度大小约为_______km/h;
(3)新一代载人飞船从深空返回地球时,机械能减少,转化为_______;
(4)如果返回舱落水,缓冲气囊还可以起到漂浮的作用。请你估算此时返回舱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分子力(molecular force),又称分子间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是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二分子相距较远时,主要表现为吸引力,当二分子非常接近时,则排斥力成为主要的。
实验表明,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把各为50立方厘米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立方厘米;高温下碳原子可渗透到钢制表面。这些都说明分子和原子之间仍保留一定距离,相隔一定距离的固体和液体分子仍能聚集在一起不分散,是因为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由吸引力和排斥力组成,吸引力对抗拉伸,排斥力对抗压缩。
如图为分子间作用力关系图,r表示两分子间距离,r0表示引 力和斥力相平衡成距离。F斥表示斥力曲线,F引表示引力曲线,F分子表示合力曲线。由图可知,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先减小到零后增大再减到零,先斥力后引力。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均与_______有关,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
(2)有关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当r=r0时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 B.当rC.当r>r0时分子力间的作用只是引力 D.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做功和热传递:
A.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快,扩散现象越明显,因此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是温度不变,故A正确;
B.20℃的水比90℃的水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以下的物体内能不为零,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内能大的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A。
4.C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根据热传递的实质可知,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小的物体的温度可能会高一些,故C正确;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南极的冰块也有内能,与温度高低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A
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A.“白气”是汤圆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飘飘,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故B错误;
C.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热传递和做功,与盒子摩擦引燃的“擦炮”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
D.刚上桌的砂锅米线能够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还有余热,还在给米线持续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7.D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铝块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不断吸热,其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质量未知,故它们的内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8.B
①由知道,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故①错误;
②由于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50%,所以,水吸收的热量是
故②错误;
③由知道,水温升高了
故③正确;
④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④错误。
故选B。
9.B
A.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变大,故B正确;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主要通过做功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可以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0.A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试管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C.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B
A.液体分层,是由于不会互溶的液体,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密度小的液体在上方,故A不符合题意;
B.界面变得模糊,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液面下降,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用油在最上方,是由于食用油的密度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A.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金属勺放在热汤中,金属勺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C.食品放入冰箱内,食品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放在取暖器旁,物体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
14.B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质量以及状态都有关,内能小的物体有可能温度高,因此内能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故B正确,C错误;
D.内能不相等的两物体若温度相同,则不发生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5.B
A.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烧煮食物,食物从火焰上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锯物体时,锯条发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00
由知道,砂石吸收3.6×106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
故吸热后砂石的温度是
17. 一样多 2.1×103
[1]根据转换法,给水和煤油加热的时间相同,即酒精灯提供的热量一样多,所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2]由图知,加热4分钟,水升高的温度为
煤油升高的温度为
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煤油的比热容为
18. 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5
[1]比热容是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表示的是不同物质的容热能力。所以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2]水降低的温度
19. A 大
[1][2]由图像可知,当给A和B加热10min时,A由30℃升高到70℃,升高了40℃,B由20℃升高到40℃,升高了20℃,液体A升温较快,比热容较小,液体B升温慢,B的比热容比较大。
20. 液化 瓶内空气对瓶塞 降低
[1][2][3]向瓶内用打气筒打气时,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说明了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里面的水蒸气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白雾。
21.见详解
解:根据可得大气压对玻璃板表面的压力
大气压对玻璃的下表面也存在一个与玻璃上表面大小相等的大气压力,则玻璃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抵消。但因为玻璃下表面的玻璃分子与水分子的距离还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玻璃板自身重力大小与玻璃板下表面玻璃分子受到的引力之和,所以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22. 全部浸入 变大 放出 5:3
(1)[1]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水中,不即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液化是放热过程,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时要出大量热量,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4][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加热6分钟时间,吸热相同,第一次水升温为
第二次水升温为
根据,因比热容和吸热相同,故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故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23. B 红外线 扩散 小 保持不变
(1)[1]由于
所以新冠状病毒的直径大约是
(2)[2]人正常体温大约是37℃,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一般会有发热症状,确定发热的体温一般高于37℃,故选B。
(3)[3]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体温枪和热成像仪都是利用红外线。
(4)[4]我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喷雾器的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当高速气流通过吸管上方时,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外界大气压会把液体压入气压小的地方从而被气流吹散。
(5)[6]由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4.
解:(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
(2)加热过程中煤油所吸收的热量
答:(2)加热过程中煤油所吸收的热量为。
25. 见解析 60 内能
(1)[1]由材料可知新一代载人飞船有着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2)[2] “汽车市区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60km/h。
(3)[3] 载人飞船从深空返回地球时,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4] 返回舱在水面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为
26. 距离 斥力 减小 D
(1)[1][2][3]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的距离有关,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分子的距离很近,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即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2)[4]A.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只是合力为0,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当rC.当r>r0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并不是只有引力,故C错误;
D.当r=10r0时,由于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不记,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末综合练(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