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人教版)专题复习02第二章《声现象》(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专题复习(二)(含答案详解)
(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时限: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36分)
1.(本题3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初二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为18.50cm B.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为5m/s
C.成都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D.老师上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90dB
2.(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婉转悠场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幅较小
C.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D.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没有产生回声
3.(本题3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4.(本题3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传声效果与不同介质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弱
B.用力吹一根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体验声音的变化
C.用牙轻咬铅笔上端和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轻敲铅笔下端,比较两次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5.(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侧的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清晨,窗外小鸟的叫声属于噪声
C.优美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
D.禁放烟花炮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C.市内某些路段“禁止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7.(本题3分)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 B. 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C.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D.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8.(本题3分)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外科医生利用次声波振动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本题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高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B.医生可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清洗牙齿等
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 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
D.人们可以利用监测次声波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海啸
10.(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1.(本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敲击衣架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C.如图丙,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如图丁,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制成的装置
12.(本题3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相同
二、填空题(共22分)
13.(本题3分)《唐宫夜宴》的演奏中,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产生的,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依据______,编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______不同。
14.(本题3分)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原理,它表明声能传递______。如图所示为某轿车的倒车雷达,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时,倒车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你计算此时轿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15.(本题2分)某些动物常常以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在交流。如图所示的是亚洲象迁移时的情景,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______进行交流。蝙蝠是动物界的“高音冠军”,目前科学家发现蝙蝠发出的叫声频率最高可达120 kHz,这种声波属于______(两空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6.(本题4分)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汽车上装有消音管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17.(本题3分)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开幕,整个开幕式美轮美奂,精彩绝伦。2008人缶阵惊艳亮相。当演员们用力击缶,缶因为 _____而发出声音;随着演员们对缶的轻击和重击,观众们能够听出声音的 _____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 _____来分辨的。
18.(本题2分)男低音歌唱家高声唱歌,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_____歌唱家,响度大的是___________歌唱家。
19.(本题3分)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______。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不同。
20.(本题2分)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为我们描绘出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文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我们能分辨渔者的歌声和猿猴的叫声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我们现在的三峡游轮船舱安装隔音板是在 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传播。
三、实验题(共19分)
21.(本题9分)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声现象做了一系列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小球弹跳起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听到声音的___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不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时泡沫小球__________弹起(填“能”、“不能”);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此时如果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泡沫小球__________弹起(填“能”、“不能”);
(3)如图丙,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此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为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2.(本题4分)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_____;
(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
(3)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
23.(本题6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聪和小明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的松紧程度
1 钢 20 0.3 紧
2 钢 0.5 紧
3 钢 40 0.5 紧
4 尼龙丝 30 0.5 紧
5 尼龙丝 40 0.5 紧
6 尼龙丝 40 0.5 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___________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___________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两空均填编号)
(2)小明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聪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cm;
(4)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其它尝试: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如图所示,用一把钢尺敲击四个玻璃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图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四、计算题(共23分)
24.(本题9分)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
25.(本题14分)某市区快速路段限速80km/h,并在原地架设了固定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3分)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3分)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
(3)(4分)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4)(4分)若汽车速度保持不变,测速仪在发出第二个信号后,再隔0.9s发出第三个信号,则第三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多久?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一个中学生手掌的宽度大约为1dm,初二物理课本的宽与两个手掌的宽度相差不大,约为2dm=20cm,与18.5cm近似相等,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成都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不会达到60℃,故C不符合题意;
D.90dB的声音会很吵,老师上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6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婉转悠场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我们之所以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会出来,不是没有产生回声,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故C错误;
D.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分散程度有关,分散程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体验声音的变化,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长度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牙轻咬铅笔上端,声音是由骨骼(固体)传递,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轻敲铅笔下端,声音主要由空气传播,比较两次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可以探究声音的传声效果与不同介质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隔音板可以降低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但不能改变噪声的音调,故A错误;
B.清晨,窗外小鸟的叫声若没有干扰到周围的人生活,则不是噪声,故B错误;
C.优美的乐曲对人的工作、休息产生了影响,所以属于噪声,故C错误;
D.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采取措施,禁放烟花炮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响度是声音的大小,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
C.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小结石,这是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在街头安装噪声监测器是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飞机旁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是利用超声波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B错误;
C.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时,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故C正确;
D.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例如:医生可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清洗牙齿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蝙蝠利用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进行捕食, 大象之间利用次声波交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震、台风等大型自然灾害中往往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因此人们可以利用监测次声波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海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A.声波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中不可以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声波的振幅大,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听见的声波频率的范围内,所以听不到,不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如图甲,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A正确;
B.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制成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波形不同,所以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动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而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丁的音调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振动 音色 音调
【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区分不同乐器。
[3]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4. 回声定位 信息 1.7
【详解】[1][2]“倒车雷达”是通过车尾超声波发射装置发出的超神波从发出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之间的时间差,根据计算出距障碍物的距离,这就是回声定位的原理,表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轿车与障碍物的距离为s,则
2s=vt

15. 次声波 超声波
【详解】[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干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之内,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2]蝙蝠发出的叫声频率最高可达
这种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波,也是人类无法听到的声。
16. dB 不能 不能 声源
【详解】[1][2]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3]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噪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汽车上装有消音管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 振动 响度 音色
【详解】[1]演员们用力击缶,缶产生振动,并发出声音,所以缶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
[2]演员们对缶的轻击和重击,缶振幅不同,响度不同,观众能听出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
[3]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18. 女 男
【详解】[1][2]男低音放声歌唱,其响度很大,但音调很低;女高音轻声伴唱,响度很小,但音调很高。
19. 频率不同 音色 响度
【详解】[1]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在20~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故蜜蜂和蝴蝶飞行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2]音色与发声物体的材质和结构有关,所以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能根据音色的不同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
[3]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声源的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20. 音色 传播过程中
【详解】[1]不同物体一般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分辨渔者的歌声和猿猴的叫声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2]三峡游轮船舱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
2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显示音叉的振动 转换法 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能 不能 音调 次声波
【详解】(1)[1]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小球弹跳起来,说明声因产生时伴随着振动,故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3]乒乓球在试验中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音叉的振动,这利用的是转换法。
[4]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改变的是振动的振幅,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因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5]因而从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振幅越大,物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强。
[6]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只是听不到声音,但是不影响物体的振动,故小球仍然可以弹起来。
(2)[7]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此时如果在真空中做同样实验,由于此时是真空状态,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使左边音叉发生振动,故此时小球无法弹起来。
(3)[8]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的频率将发生变化,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故此时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9]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过小,低于20Hz后,发出的声音就是次声,因而人耳听不到。
22.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详解】(1)[1]小球被弹开,说明闹钟上方的铃铛在振动,而闹钟在响铃,表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2]“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响度变小。
[3]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3. 3、5 5、6 错误 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20 丁
【详解】(1)[1][2]为了验证猜想一,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要控制其它三个因素相同,即材料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相同,故应选用3、5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琴弦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的琴弦,用5、6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3][4]为了验证猜想二,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其它三个因素相同,即材料与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相同,只改变长度大小,故应选用④⑤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小明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5]为了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材料与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故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20。
(4)[6]敲击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装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振动频率不同,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因此振动频率变小,从左往右音调变低,故音调最低的是丁。
24.(1);(2)1850m;(3)700m
【详解】解:(1)鸣笛后火车走过的路程
s车=300m
鸣笛10 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火车的速度为
(2)听到鸣笛时,声音走过的路程
s声=v声t=340m/s×10s=3400 m
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的距离
(3)车头上桥后到车尾离开大桥,车通过的总路程
s总 = v车t桥 = 30m/s × 30s= 900m
大桥的长度
s桥=s总-l车 = 900m-200m = 70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1850m;
(3)大桥的长度为700m。
25.(1)102m;(2)68m;(3)72km/h,不超速;(4)0.3s
【详解】解:(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声t声1=340m/s×0.3s=102m
(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声t声2=340m/s×0.2s=68m
(3)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
s车=s1-s2=102m-68m=34m
汽车行驶时间
t车=Δt-t声1+t声2=1.8s-0.3s+0.2s=1.7s
汽车的速度
所以不超速;
(4)当车子接收到第二个信号时,车子距离测速仪是68m,车子前进时间
0.9s-0.2s=0.7s
在0.7秒以后,超声波测速仪会发出第三个信号,这个时间里,车子前进距离
s=vt=20m/s×0.7s=14m
所以在测速仪发出第三个信号的瞬间,车子距离测速仪
68m-14m=54m
则声波信号与车子相遇的时间
所以接受信号的总时间为
0.15s×2=0.3s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102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68m;
(3)汽车的速度是72km/h,不超速;
(4)第三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总时间为0.3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人教版)专题复习02第二章《声现象》(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