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永定区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1.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 文献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故选B项。
2. 理查德·迈尔斯指出,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作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统治非洲大陆 B. 采用集权制度 C. 推行等级制度 D. 推崇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作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可知凸显了古埃及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由此可见古埃及采用集权制度,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古埃及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题干凸显的是古埃及国王的权力,没有体现推行等级制度,排除C项;古埃及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3.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它们记载着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文明。下列文物上承载着这种文字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长城 C. 帕特农神庙 D. 《圣经》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长城是中国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不在两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
【分析】
【点睛】
4.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 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 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
C. 严格的等级关系 D. 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因此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是维护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的统治,是极其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制度,C项正确;社会成员分工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同以及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都是表面问题,不是实质问题,排除ABD项。故选C项。
5. 世界三大宗教教义宣扬共同点是( )
A. 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真主”安拉 B. 耶稣是人世间的救世主
C. 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 D. 宣扬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教义宣扬的共同点是要求人民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C项正确;伊斯兰教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真主”安拉,排除A项;耶稣是人世间的救世主、宣扬人死后能升入天堂是基督教的教义,排除BD项。故选C项。
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崇尚武力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的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小,人少。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C项正确;希腊重视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不是农业,排除A项;斯巴达崇尚武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政治、僭主当政,排除D项。故选C项。
7.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
A. 成年男性公民 B. 贵族阶层 C. 工商业者阶层 D. 外来移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
8. 下列关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和司法权 B. 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C. 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D. 保民官有权维护平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国家机构,是最高权力机关,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A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的是元老院,与题干内容“关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民主政治的表述”不符,排除B项;雅典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是抽签产生,排除C项;保民官,是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与题干内容“关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民主政治的表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 将下列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时间先后排序
①亚历山大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 ④③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前4世纪,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其中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序应是①③②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 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
B. 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C. 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促进其广泛传播
D.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依据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B项正确;“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属于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的范畴,排除A项;罗马国教是基督教,促进其广泛传播属于第二次以宗教征服世界的范畴,排除C项;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十二铜表法》,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下列不属于古希腊人文明成就的是( )
A. 《荷马史诗》 B. 大竞技场 C. 《掷铁饼者》 D. 宙斯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竞技场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米隆的《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是古希腊著名雕塑,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宙斯像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分析】
【点睛】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文中所说“公历年”的基础是( )
A. 古埃及的太阳历 B. 罗马人的儒略历
C. 苏美尔人的阴历 D. 中国农历即夏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B项正确;古埃及的太阴历、 苏美尔人的阴历、中国农历即夏历,都不是“公历年”的基础,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 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东方文明没有宗教信仰,西方文明有宗教信仰
C.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 东方文明都是专制政治,西方文明都是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C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不是发源于亚洲。排除A项;东方文明古印度产生了佛教。排除B项。西方文明也不都是民主政治,也有僭主政治、寡头政治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相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 ①查理曼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威尔士
B. ①阿拉伯帝国②东罗马帝国③德意志
C. 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D. 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①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不同大小的王国,其中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故②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故③为德意志即德国。综上所述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 扑克牌中红桃K的原型是一位国王,他命令征收“什一税”,教皇为他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他是( )
A. 查理曼 B. 克洛维 C. 凯撒 D. 屋大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A项正确;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与“罗马人的皇帝”称号无关,排除B项;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排除C项;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与“罗马人的皇帝”称号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 庄园领主 B. 封建贵族
C. 市民阶层 D. 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因此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市民阶层。C项正确;庄园领主是中世纪时期庄园的主人,不是新的社会集团,排除A项;封建贵族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不属于新的社会集团,排除B项;工业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17. “他们有权利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 )
A. 实行分科教学 B. 满足世俗需要 C. 培养基督教士 D. 拥有自治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据“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力驱逐。”可知,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拥有自治权利,D项正确;实行分科教学、满足世俗需要、培养基督教士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 国家大权掌握天皇手中
C. 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幕府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由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天皇权威基本丧失,B项说法不符史实,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成为傀儡,A项符合史实,排除A项;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由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并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C项符合史实,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日本封建武士一向以忠诚著称,但武士的忠诚只是主从之间的私忠,而不是中国儒家提倡的君臣之间所应建立的公忠,其效忠的对象是自己的主君,而不是天皇(国家),D项说法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9. 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不仅是帝国的最高元首,也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  )
A. 军事侵略性的帝国 B. 政教合一的帝国 C. 宗教色彩显著的帝国 D. 奴隶制君主帝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题干强调了“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反映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特点是政权与教权合一,因而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政教合一的帝国。B符合题意, AC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点睛】
20. 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天方夜谭》 B. 阿拉伯数字 C. 《医学集成》 D. 《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不属于阿拉伯文化,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阿拉伯人写成的《医学集成》和《医典》,这两部书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ABC项属于阿拉伯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材料二 亚历山大和他的一万名士兵都娶了亚洲的妇女,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他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兵法。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四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1)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3)材料三所述的“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西方?以指南针为例,说明它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孔子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苏格拉底
(2)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阿拉伯人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广泛交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互相借鉴;开放包容;不能固步自封。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物:依据材料“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黄河边思考的人是孔子,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依据材料“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恒河边思考”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依据材料“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小问2详解】
评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们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小问3详解】
什么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如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小问4详解】
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是广泛交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互相借鉴,开放包容,不能固步自封。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摘自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材料一中“基督教”创立的地点在哪里?请根据材料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的制度中“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以什么为纽带?该制度有何特点?
(3)材料二中图2所示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请说出其性质。在庄园里,享有司法权的机构是什么?其审判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同时期中国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请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答案】22. 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23. 纽带:土地的封赐。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4. 性质: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司法机构:庄园法庭。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25. 特点:规模小;拥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26. 文化上: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新现象: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地位:依据材料一“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小问2详解】
纽带:依据材料二图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通过层层的土地封赐,逐渐形成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
特点:依据所学知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小问3详解】
性质:依据材料二可知图2“一个庄园的图解”展示的是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其性质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机构以及审判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小问4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同时期的中国城市相比,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口和贸易量少;拥有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小问5详解】
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反映了中世纪西欧文化上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材料二图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反映了政治上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材料二图2“一个庄园的图解”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材料三“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反映了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兴起。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008年5月8日)
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进行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的“拜占庭”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面积达到了鼎盛?最终又是被哪个国家攻破走向了灭亡?
(3)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照抄材料,字数不小于180字)。
【答案】23. 改革:大化改新;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24. 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或查士丁尼);国家:奥斯曼帝国。
25. 示例观点: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论述: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但他们中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封闭保守,迅速衰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文化领先世界,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僵化腐朽,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界的变化,导致中国受到不断地外来侵略,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与此相反,公元7世纪的日本仿效当时最先进的唐朝进行大化改新,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并结合本国实际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本国文化。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
【小问1详解】
改革:根据材料一“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是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小问2详解】
皇帝: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疆域达到鼎盛时期,控制的最大领土面积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
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中日本通过改革创新得到发展,拜占庭帝国保守导致灭亡,得出观点: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论述的时候结合拜占庭帝国保守导致灭亡的史实和日本大化改新促进国家发展的史实分析,如论述: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但他们中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封闭保守,迅速衰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文化领先世界,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僵化腐朽,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界的变化,导致中国受到不断地外来侵略,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与此相反,公元7世纪的日本仿效当时最先进的唐朝进行大化改新,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并结合本国实际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本国文化。最后结论进行升华,综上所述,改革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永定区202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1.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 文献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口述史料 D. 图像史料
2. 理查德·迈尔斯指出,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作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统治非洲大陆 B. 采用集权制度 C. 推行等级制度 D. 推崇封建专制
3.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它们记载着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文明。下列文物上承载着这种文字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长城 C. 帕特农神庙 D. 《圣经》
4.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 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 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
C. 严格的等级关系 D. 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
5. 世界三大宗教教义宣扬的共同点是( )
A. 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真主”安拉 B. 耶稣是人世间的救世主
C. 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 D. 宣扬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崇尚武力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7.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其中的“一部分人”是指古希腊的
A. 成年男性公民 B. 贵族阶层 C. 工商业者阶层 D. 外来移民
8. 下列关于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政治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和司法权 B. 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C. 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D. 保民官有权维护平民利益
9. 将下列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时间先后排序
①亚历山大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 ④③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10. 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
B. 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
C. 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促进其广泛传播
D.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是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
11. 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下列不属于古希腊人文明成就的是( )
A. 《荷马史诗》 B. 大竞技场 C. 《掷铁饼者》 D. 宙斯像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文中所说“公历年”的基础是( )
A. 古埃及的太阳历 B. 罗马人的儒略历
C. 苏美尔人的阴历 D. 中国农历即夏历
13. 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表述正确的是( )
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东方文明没有宗教信仰,西方文明有宗教信仰
C.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 东方文明都是专制政治,西方文明都是民主政治
14. 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相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 ①查理曼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威尔士
B. ①阿拉伯帝国②东罗马帝国③德意志
C. 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D. 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15. 扑克牌中红桃K的原型是一位国王,他命令征收“什一税”,教皇为他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他是( )
A. 查理曼 B. 克洛维 C. 凯撒 D. 屋大维
16. 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
A. 庄园领主 B. 封建贵族
C. 市民阶层 D. 工业无产阶级
17. “他们有权利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点是( )
A. 实行分科教学 B. 满足世俗需要 C. 培养基督教士 D. 拥有自治权力
18.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 国家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C. 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D.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19. 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不仅是帝国的最高元首,也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  )
A. 军事侵略性帝国 B. 政教合一的帝国 C. 宗教色彩显著的帝国 D. 奴隶制君主帝国
20. 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天方夜谭》 B. 阿拉伯数字 C. 《医学集成》 D. 《十二铜表法》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材料二 亚历山大和他的一万名士兵都娶了亚洲的妇女,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他还下令让三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兵法。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四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1)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3)材料三所述的“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西方?以指南针为例,说明它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因素有哪些?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摘自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材料一中“基督教”创立的地点在哪里?请根据材料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的制度中“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以什么为纽带?该制度有何特点?
(3)材料二中图2所示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请说出其性质。在庄园里,享有司法权的机构是什么?其审判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同时期中国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请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勤劳智慧、奋发向上。远在1400多年前,日本就先后2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008年5月8日)
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日本借鉴中国的制度、典章、律令”进行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的“拜占庭”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面积达到了鼎盛?最终又是被哪个国家攻破走向了灭亡?
(3)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得照抄材料,字数不小于180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