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作业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解析)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3.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4. 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县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 D.“一牛挽犁”的出现
5.《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所指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井渠
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7.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人,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说明该农业文明起源于一万年前,五千年前成为文明古国,两千年前实现大一统。埃及、印度文明不存在两千年的统一,故排除B.C两项;希腊文明不属于农业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能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的是遗留下来的碳化的植物种子和农具,B项不选;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的重要史料,C项排除;炎帝的传说证明不了炎帝的真实存在,但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D项排除,选A项。
3.【答案】A
【解析】由所学可知,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农耕逐渐取代采集,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县制的出现是我国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B项正确;都江堰的修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仅局限于四川地区,故C项错误;“一牛挽犁”出现于东汉,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由材料“蜀守冰”“成都”即可得出C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B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南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民推动了南方小麦的种植,而北方人民喜吃面食,故①正确。结合所学,《农政全书》为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与题干中时间“南宋”不符,排除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③正确。曲辕犁于隋唐时期就在江南地区出现,排除④。故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如本题,如果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知识掌握扎实,判断出②④存在史实错误,本题即可迎刃而解。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稻谷遗存”“粟粒、粟壳遗存”表明我国已进入种植时代;"稻谷遗存"主要在南方,“粟粒、粟壳遗存”主要在北方,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稻北粟";北方有稻,浙江有粟,表明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答案】
(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作为备荒物资。
(2)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和物种的交流;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大豆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教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并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原因之一。
(3)意义: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试卷第2页,总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作业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