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1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20—22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或只选一项(即使正确)得0分;共47分)
1.“在公共场所,请轻声讲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秒。
A.氢 B.锂 C.铯 D.铍
3.关于温度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4.图象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50m短跑比赛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为2s B.篮球框的高度约为5米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dm D.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接近4℃
6.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7.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纸屑会跳起
②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③用手拍桌子力度越大声音越响
④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消失.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9.某教师监考时为了减小对考生的干扰,穿上了软底鞋,走路也很轻,这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10.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 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
11.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1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13.如图所示,用超声波查看胎儿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能检测胎儿的血型
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C.利用超声波能查看胎儿的手脚是否发育正常
D.准妈妈听不到超声波,主要是因为它的振幅较小
1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1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 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
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 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7.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8.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黑色横条)很可能是(  )

A. B.
C. D.
19.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1m/s B.12m/s C.12.5m/s D.13m/s
20.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梦天实验舱的情况,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景海鹏和桂海潮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21.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能烧开!下列选项中对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2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都不变
B.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自然界中并不常见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两个相等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肯定不相等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一般用平均速度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23.物理学是一门以 、 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4.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表示该物体 。
25.行驶的汽车上,司机认为乘客是不动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乘客的 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司机认为乘客没动;而相对于路边的行人,乘客是运动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 性。
26.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7.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 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9.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
30.某同学想测量一元硬币周长,请你帮忙设计测量方案。
(1)测量工具:一元硬币、 ;
(2)测量方法是: 。
31.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 的力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和 的关系;
(3)当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锯条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3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计时器和 ,该工具的分度值为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缓”或“较陡”);
(3)实验时,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3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在组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此时应对 (选填“A”或“B”)处进行调整;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继续加热,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4)为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水的沸腾是一种 (选填“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
34.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如图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的过程是 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 状态.
(4)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且气泡上升时 (选填“越来越小”“大小不变”或“越来越大”),说明水已 .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
A.都不吸热
B.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
C.都吸热
D.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
四、计算题(共6分)
35.深圳北站到厦门北站的D2316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1 深圳北 始发站 10︰20 0
2 潮汕 12︰50 12︰52
3 厦门北 14︰20 终点站 502千米
根据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厦门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按全程平均车速估算,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潮汕站的里程是多少千米(只保留整数)?
试卷第4页,共9页
1.B
【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大约每百万年只有1s的误差。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
B. 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B正确;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
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A.50m短跑比赛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约为7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篮筐的标准高度为3.05米,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cm,故C不符合题意;
D.冷藏室是短时间保存食物的地方,与冬季室内温度相差并不太大,一般是4℃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侧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A.温度计玻璃泡触及容器底,操作错误,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不相平,操作错误,故B错误;
C.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操作正确,故C正确;
D.温度计玻璃泡未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的;②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③用手拍桌子力度越大声音越响,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④.故选D.
【点睛】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9.A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考考场很安静,若监考的老师穿硬底鞋,则鞋底敲碰地面振动会产生较大的声音,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能穿硬底鞋,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A.飞雪迎春到,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疑是地上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露从今夜白,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岚雾今朝重,雾是液态小水珠,由水蒸气液化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故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B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AB错误,D正确;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故C错误.
13.C
【详解】A、利用超声波能检测胎儿的发育情况,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能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故C正确;
D、准妈妈听不到超声波,主要是因为它的频率太高,超出人类听觉范围,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详解】A.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袋冷敷是利用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蒸汽熨烫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熨烫使衣物平整,故C符合题意;
D.干冰保鲜是利用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详解】海波是晶体,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详解】A.根据上图可知,计时的第5分钟弟弟才出发,姐姐比弟弟早5min离开家,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弟弟的平均速度为
姐姐的平均速度
故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上图知,姐姐自5-15分钟通过的距离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故姐姐行走的时间为
t=20min-10min=10min
故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故C正确;
D.因姐姐自5-15分钟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根据海豚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范围,其听觉频率范围比发声频率范围大,且听觉频率最高值比发声频率最高值大;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则正常灰鲸的听觉频率最高值会比25Hz高,最低值比15 Hz低,但是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发出频率为52Hz的声音,则听觉频率最高值会低于52Hz;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B
【详解】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BD
【详解】A.不同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景海鹏和桂海潮两名宇航员音色不同,故A 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 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太空是真空的,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奇妙的实验引来学生高声喝彩,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BD。
21.ABC
【详解】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水变为水蒸气形成的,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纸锅底部吸收热量,因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所以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2.ABD
【详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不变,故A正确;
B.现实世界中,即使尽可能使速度不变,速度也会多多少少有些变化,只不过有些变化的明显,有些不明显,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自然界中并不常见,故B正确;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两个相等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故C错误;
D.通常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故D正确。
故选ABD。
23. 观察 实验
【详解】[1][2]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4. 运动快慢 在1秒的时间内通过了5米的路程
【详解】[1][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该物体在1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5m。
25. 汽车 位置 相对
【详解】[1][2][3]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乘客相对于路边的人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6. 振动 转换法
【详解】[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是因为音叉振动使得水花溅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不易于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易于观察的溅起的水花,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27. 音调 音色
【详解】[1]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由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出骨笛和古筝的声音。
28. 吸收 升高 不变 晶体
【详解】[1][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碎冰,所以温水不断失去热量,碎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3][4]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由于冰有固定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
29. 升华 熔化 汽化 凝华
【详解】[1]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变为碘蒸气,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
[2][3]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
[4]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变为固态的碘,是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30.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测量工具:一元硬币、绳子、刻度尺(或白纸、刻度尺、笔)。
(2)[2]测量方法是:用绳子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绳子长即为硬币周长(或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周,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量出两点之间线段长度就是硬币周长)。
31. C 相同 快慢 音调 频率 见解析
【详解】(1)[1]此实验要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刻度尺,应观察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情况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可能手没有压紧钢尺,应用手在桌边压紧钢尺,使钢尺紧贴桌面,这样另一端就不会振动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4][5]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控制响度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3)[6]当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超出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不能听到钢锯条发出的声音。
32. 刻度尺 1cm 较缓 变速 大于 大
【详解】(1)[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由图可知,该刻度尺一个大格代表10cm,一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表示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2)[3]斜面坡度太大时,小车下滑时间很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所以应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准确测量时间。
(3)[4][5]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上半段的时间大于下半段的时间,由可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4)[6]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落后会使测量的 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33. 自下而上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A 76 99 停止加热 剧烈
【详解】(1)[1]实验组装过程中,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B的高度,再确定A的高度。所以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组装。
[2][3]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应向上调整A。
(2)[4]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在0刻度线以上,示数为76℃。
(3)[5]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为99℃。
(4)[6]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如果水不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7]水沸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34. 碎冰块 乙 BC 固液共存 越来越大 沸腾 C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3)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在第4分钟时是固液共存状态;
(4)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且气泡上升时,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水已沸腾;
(5)图像丙中,BC段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E段是沸腾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选C.
35.(1)125.5km/h;(2)314km
【详解】解:(1)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厦门北站所用的时间t=4h,里程s=502km,全程的平均速度
(2)由列车时刻表可得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潮汕站的时间
t'=2h30min=2.5h
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潮汕站的里程
s'=vt'=125.5km/h×2.5h≈314km
答:(1)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厦门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5.5km/h;
(2)按全程平均车速估算,列车由深圳北站驶往潮汕站的里程是314km。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