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上学期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尹仕祝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古人对炎帝、黄帝的祭祀很早且延续不断。战国时秦国祭祀四帝: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炎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如北魏自称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这反映出,对炎、黄二帝的崇拜(  )
A.保持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优势 B.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 D.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
2. 《礼记》中记载,太公望受封于齐,去世后归葬于周,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之后的五代齐国国君皆如此。但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死后葬在齐国。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 B.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
C.政权统治稳定 D.同姓亲族间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3.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
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
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4.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5.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 D.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6. 魏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  )
A.恢复宗法制度 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
C.弘扬中原文化 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
7.《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出当时(  )
A.律令儒家化 B.伦理是定罪的最重要依据
C.儒学法律化 D.以礼入法的特点开始出现
8.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  )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9. 图1是小史同学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所记录的主题是(  )
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0. 宋太祖建国第一年,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首部商税法律。规定地方“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同时规定上至州县下到市镇,都要设置官员监督征税,对偷税漏税不缴纳的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据此可知该法律(  )
A.适应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B.增加了北宋商人的税赋负担
C.加强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强化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11.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2.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 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蕴含着儒家精神 D.塑造英雄形象
13. 黄宗羲提出新的君臣观,认为“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所以“臣不与子并称”。这种“君臣观”(  )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色彩 B.隐含有平等和启蒙因素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D.反对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14.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15. 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16.汉唐时期的家具设计注重追求雄浑壮美,而宋明时期的家具设计转而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理学思想影响社会文化生活 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面对外来侵略,我们应积极地自强迎战,“以守为战”“以守为款”,让外国人听我方调度,以达到“以夷攻夷”“以夷款夷”。该主张(  )
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外交模式 B.已抛弃藐视西方的传统观念
C.引导着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 D.找到了抵抗侵略的正确途径
18.《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指出: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在1840—1894 年的54年间,增长还不到倍,年率不足1.3%,在1895—1920年的25年间,约增长47%,年率约1.6%。这说明了(  )
A.列强商品倾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B.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经济冲击作用明显
C.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
D.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9.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20.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这表述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21.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再被分配、担任相应的官职。这(  )
A.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 B.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
C.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 D.表明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22.“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23.自1918年起,新文化运动的诸多骨干投人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相关团体也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这些团体的成立(  )
A.适应了构建新意识形态的需要 B.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变化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
24.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厘定制定各种考试制度,以数选举制度之贫。”在制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鲜明地提出:“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领经中央考试论定资格者方可。”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将文官选拔制度推行到了全国 B.汲取了西方考试制度精华
C.建立了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D.形成了近代文官考试思想
25.下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  )
1919年 李达 《女子解放论》
1921年 陈独秀 《妇女与社会主义》
1922年 李大钊 《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年 中共“二大” 《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年—1923年 陈望道 《妇女评论》
1923—1924年 邓颖超 《女星》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26.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重大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27.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这表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B.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中共正式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28.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表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适应“一五”计划的需要
29.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话的目的在于(  )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30. 1953—1957年,我国重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是25.4%,轻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是9%,农业年均增长速度4.5%。经济增长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31. 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地区,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
A.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属于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一年后,粮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五年产粮的总和,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全国农村逐步(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人民公社
34.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海南在2021年迎来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际展区由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约650家企业参展,参展品牌超1300个。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展会,联通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体现的时代潮流是(  )
A.公平正义相互尊重 B.全球治理共同繁荣
C.文明对话平等协商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35. 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通过制定《汉谟拉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36.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播撒至所有的人,且亘古不变……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他意在强调(  )
A.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B.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D.自然运行规律会影响法律
37.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38.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国家 立法情况
日本 《大宝律令》,分12篇,其篇目、次序与《唐律》一模一样,是日本古代划时代法典
朝鲜 《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越南 越南古代的《刑书》、《国朝刑律》等都是源于《唐律》
A.日本、朝鲜和越南皆照搬中国《唐律》
B.唐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法律的编纂和修订
C.《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D.《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
39.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人,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否定教会权威
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40.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对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文中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荷兰、意大利
C.英国、荷兰 D.西班牙、葡萄牙
41. 但丁《神曲》全诗分3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正在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42.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君主立宪制
43. 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44. 据史料记载,直到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前夕,天主教会仍然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同时拼命从西欧各国搜刮财富。可见,欧洲近代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源是天主教会(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反对海外探险行为
C.残酷迫害进步人士 D.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5. 麦迪逊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为“铲除这一祸根”,美国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邦联制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制
4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是指(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47. 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一现象( )
A.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 B.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48. 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失去了宝贵的时机……去进行公社的选举,而组织公社的选举等等又花费了许多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公社领导者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49.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形成了英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也由此产生。可见,工业革命(  )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C.促进了机械化大生产的迅速普及 D.促使欧美过渡到蒸汽时代
50.观察下列图表,其中的甲国应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51.1905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出现了新的特点,斗争水平进一步提高。其表现是( )
A.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 B.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C.没有先进政党领导斗争 D.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
5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先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都是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53. “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这是对中古时期某国政策的评价,该国是(  )
A.朝鲜 B.印度 C.俄国 D.日本
54. 有同学收集到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其中有“四月提纲”、“列宁”、“占领彼得格勒”等,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法国七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
55. 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6. 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57.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有关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
A.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B.推行土地改革
C.抵制英国商品 D.发展教育
58.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  )
A.日本 B.苏联 C.印度 D.巴西
59.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据此可知,福利政策(  )
A.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B.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C.加剧贫富差距 D.改变社会制度
60. 现代国际关系中出现了“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现象。这反映了(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61题15分,62题15分,63题10分,共40分)
6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皇帝直接掌控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街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监察中央百官……另设监御史常驻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俸与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这对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曾颁治贪的重典《大语》,其中普列各式酷刑三十多种。
——改编自《中国廉政文化史》、《宋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后,随着国家福利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都通过立法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监察专员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监察专员的职能是:约正国家机关的违法和不良行为,保护和推进公民的合法权益与自由;工作时所必须的职权主要有受理公民申诉权、调查权、社会公示权、处分建议权等几项权力,但并不拥有对违法的行政机关给予直接惩罚的权力。同时,相关法律也规定,监察专员在任职期间不得就职于任何国家机关,也不得担任政党的领导职务,并且不能从事职业性活动。
——依据有关文献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个朝代的监察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特点。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借鉴?(9分)
62.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国。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8分)
63.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A C B A D D A C C B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B D D C C D D B A A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A B A D C A C D C D D B C D C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A C A A A C D C A B A B B C
1.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对炎帝、黄帝的祭祀很早且延续不断”“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可知,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形成的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故选C项;对于黄帝的祭祀,并非保持中原地区的优势,排除A项;少数民族对于黄帝的祭祀,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是思想上的认同,不是分裂走向统一,排除B项;汉族和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崇拜炎、黄二帝,并非和而不同,排除D项。
2. 【答案】B
【解析】“世人皆称太公望‘礼不忘其本’”体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从第六代开始,齐国国君葬在自己的封地,体现出诸侯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天子,反映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西周时,爵秩等级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秦汉时期,爵秩等级的标准出现动摇,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打破了之前的血缘标准,体现了等级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
4.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郡县制下“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而任命郡县长官的是中央,通过官吏的任免,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
5.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防范匈奴的侵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主要是对商人的管理,A项说法片面,故排除;题干显示的是重视西域商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郡国体系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6.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匈奴人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因此B项正确。刘渊的目的是利用血缘宗法关系巩固政权统治,并非恢复宗法制度,A项错误;弘扬中原文化不是刘渊此措施的根本目的,C项错误;刘渊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是争取汉族士族阶层与民众的支持,巩固统治,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无关,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当时将儒家伦理引入法律,即儒家思想被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统治工具,故选A项;材料仅表明伦理是定罪的重要依据,并没有体现其是最重要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非儒学法律化,排除C项;以礼入法自汉代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三省本是皇帝的内侍官员,后来为了加强皇权,他们由内廷官变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由此可知这一变化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不涉及地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调整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官僚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形成内外朝制度,排除C项。
9. 【答案】D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规定地方‘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同时规定上至州县下到市镇,都要设置官员监督征税,对偷税漏税不缴纳的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知,北宋出台商税法律,规范政府征税、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表明没有增加商人负担,排除B项;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转运中央,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材料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宋代商业税征收规范化,与重农抑商关系不大,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可知宋仁宗的举措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故选C项;监督宰相是监察权的正常行使,不能说明监察权超越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监察对象的扩大与行政效率没有关系,排除D项。
12.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修齐治平”“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入世精神”“刚健人格”可知,这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即元杂剧宣扬了儒家精神,故选C项;宣泄文人不满情绪与“塑造理想人格……刚健人格”不符,排除A项;元杂剧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塑造英雄形象与“塑造理想人格”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如果我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故选B项;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黄宗羲强调平等意识,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主要在论述黄宗羲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关,排除C项;中央集权针对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不属于黄宗羲论述的范畴,排除D项。
14.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布衣为卿相”可知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的演变,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和君主专制的内容,B.D两项排除。
15.【答案】D
【解析】“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的方针,C项错误;通过唐、元、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符合中国国情,D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心性为本和道德意志的提升,通过存性去欲、保持内敛的生活实践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影响了宋明家具设计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故选A项;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世俗化的特点,排除B项;宋代门阀士族逐渐消亡,且“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排除D项。
17.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通过学习西方来抵御西方的侵略,故选C项;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始终固守传统的华夷观念,实行夷夏外交,直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开始改变,排除A项;传统华夷观念逐渐解体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B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近代中国真正落后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排除D项。
18.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840—1894 年的54年间,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年率不足1.3%,在1895— 1920 年的25年间,年率约1.6%”可知,从1840—1920年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增长缓慢,说明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故选C项;材料旨在强调鸦片战争后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增长缓慢,说明鸦片战后虽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速度缓慢,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不大,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自然经济解体速度缓慢,说明工业化发展对自然经济冲击作用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自然经济解体速度缓慢,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9. 【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学堂选官制度……获得相应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再被分配、担任相应的官职”,可知虽建立近代学制,但采用传统科举制下的官职名称与等级,表明清末新政下选官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选D项。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知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
23.【答案】C
【解析】据材料“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何叔衡等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可知1918年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各地兴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C项;当时共产党尚未成立,并未构建新意识形态,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不能体现其性质,排除B项;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增强了共产党的组织基础,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领经中央考试论定资格者方可”可知,孙中山先生认为全国各级官员的任命和选拔必须经过中央考试资格认定,体现了文官考试思想,故选D项;1924年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地方军阀割据,排除A项;文官考试的做法在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1924年不久孙中山先生去世,其文官考试思想还没来得及全国执行,排除C项。
25.【答案】D
【解析】据材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很多有关女子解放、女权运动等关于女子问题的文章”可知,早期共产党人注意到妇女作用,为赢得妇女对革命的支持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扩大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材料旨在说明共产党对妇女的关注为赢得妇女对革命的支持提供了条件,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一些早期共产党人注意到妇女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男女平等成为广泛共识,排除B项;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工作中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项。
26.【答案】B
27.【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故选A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排除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7年洛川会议,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排除D项。
28.【答案】A
【解析】结合时间“1950年”和材料“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以得出A项正确;B项不是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是土地改革的内容,不是目的,排除;当时还没有制定“一五”计划,D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要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故选D项。
30.【答案】A
31.【答案】A
【解析】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后与亚非国家的建交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亚非会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A项正确。
32.【答案】B
【解析】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①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故②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故③正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等内容可知,题干所述史实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故选A项;发展乡镇企业与题干中的“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内容无关,排除B项;在1992年10月所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建立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34.【答案】D
35.【答案】C
【解析】据材料“通过制定《汉谟拉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有利于促进古巴比伦地区打破部落习俗的差异,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对古巴比伦国家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国王汉谟拉比通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而建立起相对独立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现存相对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D项。
36.【答案】A
【解析】西塞罗指出自然法的法则是永恒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效的,意在强调法律应该具有的普适性,故选A项;自然法的原则适用于各个时期,与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无关,排除B项;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项;据材料“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可知法律应该于自然运行的法则相符合,不能完整的概括材料的内涵,排除D项。
37.【答案】C
【解析】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使得国家权力分散,呈现政治分裂态势,故选C项;封君封臣的身份是相对的,划分并不明显,排除A项;仅据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无法推知教会实力如何,排除B项;“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的状况不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D项。
38.【答案】D
【解析】据图表,可知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律都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律》,这说明《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了东亚国家的立法蓝本,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东亚国家借鉴了《唐律》,并不是完全照搬,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的立法情况,而没有体现唐朝统治者的情况,排除B项;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排除C项。
3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马丁·路德”“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等可知,其强调的是即使不买赎罪券,通过信仰一样可以免于惩罚和罪债,直接目的是抵制罗马天主教会的掠夺,故选C项;A.B两项表述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题干“直接目的”的要求,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40.【答案】D
41.【答案】D
42.【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卢梭强调“行政权的受任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说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受人民的监督,服从于人民的意愿,故选B项;社会契约论是一种国家学说,强调国家产生于统治者与人民的约定,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用权力来制约权力,防止专制维护民主,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指以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或者法律制约的一种政体,排除D项。
43.【答案】C
【解析】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
4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天主教会仍然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同时拼命从西欧各国搜刮财富”可知天主教会反对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搜刮财富的行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源,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对待农业的态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天主教会鼓励海外探险,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对进步人士的迫害,排除C项。
45.【答案】C
46.【答案】A
47.【答案】A
48.【答案】C
49.【答案】A
50. 【答案】A
51. 【答案】A
52.【答案】C
【解析】华盛顿体系主要协调英、美、日等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未涉及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处置及对新兴民族国家的扶持,故排除A.B.D三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经过妥协,先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故选C项。
53.【答案】D
54.【答案】C
55.【答案】A
5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推行“政治庇护制”,即不通过“功绩制”的文官选拔管理办法,直接用政治手段来任命文官,其目的是用行政领域的改革来保证新政措施得到高效率地贯彻和执行,体现其迫切希望美国摆脱经济危机,B项正确。罗斯福推行“政治庇护制”的目的是贯彻新政措施,与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排除D项。
57.【答案】A
58.【答案】B
59.【答案】B
60.【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61题14 分,62题14分,63题12分,共40分)
61.(15分)
(1)措施:秦朝——建立由皇帝直管的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2分)
宋初——精简机构和增加俸禄,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初——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腐。(2分)
(2)特点:以法律为保障;监察对象单一;监察职权明确;权力受到制约;对从业者进行严格限制。(6分,任3点即可)
借鉴: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保证官员合理薪酬;加大反腐法制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反腐要符合本国国情等。(3分)
62. (15分)
(1)民族危机加深;过去的各种救国方案;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7分)
(2)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
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经济建设;确定法制建设方针;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分)
63. (10分)
示例1:中世纪是“黑暗时代”。(2分)
论述: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8分)
示例2:中世纪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
论述: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8分)
示例3: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2分)
论述:示例1+示例2。(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上学期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