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质调研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
(试卷页数:6页,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保护鸦片贸易 C.传播西方文明 D.打开中国市场
2.清朝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公使)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地通商,必须消弭。”由此可见,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3.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的情况,这就是( )
A.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B.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C.改变了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D.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措施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创办民用企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新式海军
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边疆面临危机。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的是( )
A.李鸿章 B.沈葆桢 C.冯子材 D.左宗棠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上述挽联纪念的民族英雄参加的战争是( )
A.中法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7.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8.如图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的一幅漫画,它反映了列强( )
A.共谋中国门户开放 B.完全控制清朝政府
C.既合作又各谋私利 D.平均分配在华利益
9.如图所示史实(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终结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10.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这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该退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清朝正式灭亡
C.洋务运动的失败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陈独秀曾说:“列位看看,前几天督军团(指北洋系督军为干政和镇压民主革命力量而组织的团体)在北京何等威风!只因为外交团(指由外国派驻中国的外交使节按照外交惯例组成的团体)小小的一个劝告,都吓得各鸟兽散。”材料反映了( )
A.列强势力在中国横行 B.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C.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D.北洋政府外交失利
12.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胡适推动文学革命的作品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
13.革命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鼓舞人心,激发人们的热情。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还我山河,抗战到底”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首诗作于1961年,抒发了董必武对战友的怀念之情。诗中的“会”指的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15.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D.领导工农革命运动
16.“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
17.《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这次大迁移”是指( )
A.太平天国进行的北伐、西征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工农革命军从城市转向农村 D.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
18.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佟麟阁,河北高阳人,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并代理军长职务……抗战胜利后,为纪念他,人们将……南沟沿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文中佟麟阁的主要英勇事迹是( )
A.保卫北平,奋勇抗日 B.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
C.守卫宝山,壮烈牺牲 D.深入白山黑水,与日军周旋
20.“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南京大屠杀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保卫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7分,23题13分,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3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封仓,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4月到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材料二: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西方和东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林则徐)积极进行备战,搭建炮台,招募守兵,整顿海防……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后由于投降派诬害被革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材料四: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至1901年,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据材料一、二,指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评价林则徐。(3分)林则徐被革职说明了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指出列强多次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2分)1901年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材料三:……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
(1)材料一的“这类企业”属于什么企业?(2分)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这类企业”的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的措施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2分)“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探索出的救国新方案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北洋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据材料一,概括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2分)并指出这种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
(3)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张、杨告东北军、十七军将士书》1936年12月20日
材料三: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声明
(1)据材料一,分析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2分)并指出此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采取的措施。(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杨虎城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发表上述言论的?(2分)并说明这一事件的结果及历史意义。(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态度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受哪一事件影响?(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