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安徽专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上册。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近代史的开端
C.近代化的起步 D.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是《辛丑条约》,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排除C项;人民禁烟斗争胜利指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B项。
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侵略战争”是对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属于历史评价,B项正确;而AC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3.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答案】D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属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事件,不属于背景。D符合题意;A、B和C均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排除。故选D项。
4.“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李鸿章的观点体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B.实现了民族独立目标
C.导致了民族工业萎缩 D.根除了列强侵略势力
【答案】A
【详解】从“‘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也没有根除列强的侵略势力,排除BD项;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A项。
5.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队沉着应战,壮烈殉国,C项正确;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B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1870年病逝于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6.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革命,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改良,《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不赞成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8.“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答案】C
【详解】依据“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七年指的是1918年,可见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民国初年又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C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是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宣告失败,本人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排除B项;国民政府腐败与“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答案】D
【详解】据题干“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和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目标,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实业家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0.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答案】A
【详解】由材料“革命的火种。”“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反映李大钊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是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实业救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在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古田会议召开 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揭开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序幕,D项正确;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可知,中共的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之后在不断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逐渐丰富,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未涉及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3.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可知,1934年到1935年,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经历了血战湘江、翻越雪山等重大事件,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这体现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是立党为民的精神,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延安精神是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答案】C
【详解】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军队;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接受国民党改编,分别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C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共地位的变化、领导阶级的变化,排除BD项。故选C项。
15.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据“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可知,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A项正确;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B项;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排除C项;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商讨成立人民政权”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下图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进军路线图。该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 )
A.彭德怀、贺龙 B.林彪、罗荣桓 C.刘伯承、邓小平 D.陈毅、粟裕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47年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进军路线图”“大别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题干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刘伯承、邓小平,C项正确;彭德怀、贺龙、林彪、罗荣桓、陈毅、粟裕都是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官,但与题干显示挺进大别山的最高指挥官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他是晚清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提倡“实业救国”。此人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严复 D.曾国藩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他是晚清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提倡‘实业救国’。”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正确;张之洞、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BD项;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排除C项。故选A项。
18.1906年,清政府修筑津浦铁路规划途经山东曲阜,当地孔氏家族以“恐惊祖宗圣灵,破坏孔林圣脉”为由,要求改道,而相邻县城各界则强烈要求从各自的城域经过。这反映出影响近代社会变化的关键在于( )
A.生产技术进步 B.思想观念变革 C.生活习惯改变 D.政治制度变迁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清政府修筑津浦铁路规划途经山东曲阜,当地孔氏家族以‘恐惊祖宗圣灵,破坏孔林圣脉’为由,要求改道,而相邻县城各界则强烈要求从各自的城域经过。”可知,在修筑津浦铁路时,当地孔氏家族要求改道,而相邻县城都要求从自己的城域经过,这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变革会影响近代社会的变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指出,在修筑津浦铁路时,当地孔氏家族要求改道,而相邻县城都要求从自己的城域经过,这体现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并没有涉及生产技术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生活习惯的内容,无法得知生活习惯对近代社会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为1906年,当时仍属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制度并没有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9.下表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部分专业的招生计划。这反映了( )
科目 专业 人数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650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外国语
政法科 政治、法律 950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500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950
医科 医学、药学 950
A.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快 B.中国传统教育居主导地位
C.为维新变法培养近代人才 D.清政府官办教育全盘西化
【答案】A
【详解】依据1904年京师大学堂部分专业的招生计划表格,京师大学堂这些科目招收的人数都很多,说明我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A项正确;经学科只有650人,医学、药学、化学、物理等有950人,说明不是传统教育占绝对优势;排除B项;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表格反映的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招生计划,时间上不符。排除C项;经学科有650人、中外史学也招收人数,由此可知清政府官办教育并没有全盘西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0.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他为“人民音乐家”,并说“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聂耳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英雄交响曲》 C.《渔光曲》 D.《黄河大合唱》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聂耳作曲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A项正确;《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排除B项;《渔光曲》是影视作品,排除C项;《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作品,排除 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中俄签订的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37年9月,彭德怀领导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平津战役期间,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杜聿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
(2)【×】(1分)“《国闻报》”改为“《直报》”;(1分)
(3)【×】(1分)“彭德怀”改为“林彪”;(1分)
(4)【√】(2分);
(5)【×】(1分)“杜聿明”改为“傅作义”(1分)。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俄签订的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故题干说法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在《直报》上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国闻报》”改为“《直报》”。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林彪领导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题干表述错误,应将“彭德怀”改为“林彪”。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题干说法正确。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期间,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杜聿明”改为“傅作义”。
22.根据“近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2分)
人物 变革论述 出处
梁启超 “法者,天下公器也;变着,天下之公理也”……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义》(1896年)
孙中山 全体人员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们,准备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1897年)
(1)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体?(2分)为此他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2分)
(2)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样的国家?(2分)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2分)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4分)
【答案】
(1)政体:君主立宪制。(2分)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2分)
(2)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2分)运动:辛亥革命。(2分)
(3)原因:①与他们的出身、经历、所受教育的不同有关。②他们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利益。(4分,任答2点,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变革的论述中主张“变法”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即戊戌变法。
(2)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的目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从他们的出身、经历、教育、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不同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
2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西方物质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答案】
(1)新变化: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4分,意思相近即可)
(2)变化:20世纪以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4分,意思相近即可)
(3)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6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 新变化: 根据材料一“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根据材料一“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
(2)变化: 根据翻译书籍的类型的书量和所占比例可知,20世纪以前,翻译书籍中绝大部分是自然科学书籍,20世纪初,翻译书籍中绝大部分是社会科学书籍,故变化是从以自然科学为主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
(3)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中国人19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继而转学西方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学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学民主共和,结果依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后来发现必须学习西方思想,1915年新文化运动横空出世。故因时代需求不同,对翻译书籍的类型要求也就不同。
24.某学校八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知识竞赛”。高原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解决问题。(共5小题,共24分)
[开天辟地谱新篇]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材料中的“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它”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分)
[星星之火可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 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材料二中的“孵出小鸡来”是指什么 (2分)8月1日是建军节,这节日的由来与哪一事件有关 (2分)
[功重千古永不忘]
材料三
(3)图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图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2分)其历史地位如何 (2分)
[责任使命铸辉煌]
材料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中得到的感悟。(6分)
【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分)
(2)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南昌起义。(2分)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4分,意思相近即可。)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2分)南京解放。(2分)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分)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6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依据材料二“1927 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中的“孵出小鸡来”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所以8月1日是建军节。
(3)依据图一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指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依据图二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是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角度分析回答,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等。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安徽专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上册。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近代史的开端
C.近代化的起步 D.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2.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3.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4.“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李鸿章的观点体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
A.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B.实现了民族独立目标
C.导致了民族工业萎缩 D.根除了列强侵略势力
5.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6.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 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7.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8.“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0.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1.在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古田会议召开 C.八七会议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12.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13.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15.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16.下图是1947年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进军路线图。该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 )
A.彭德怀、贺龙 B.林彪、罗荣桓 C.刘伯承、邓小平 D.陈毅、粟裕
17.他是晚清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提倡“实业救国”。此人是( )
A.张謇 B.张之洞 C.严复 D.曾国藩
18.1906年,清政府修筑津浦铁路规划途经山东曲阜,当地孔氏家族以“恐惊祖宗圣灵,破坏孔林圣脉”为由,要求改道,而相邻县城各界则强烈要求从各自的城域经过。这反映出影响近代社会变化的关键在于( )
A.生产技术进步 B.思想观念变革 C.生活习惯改变 D.政治制度变迁
19.下表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部分专业的招生计划。这反映了( )
科目 专业 人数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650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外国语
政法科 政治、法律 950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500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950
医科 医学、药学 950
A.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快 B.中国传统教育居主导地位
C.为维新变法培养近代人才 D.清政府官办教育全盘西化
20.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他为“人民音乐家”,并说“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聂耳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英雄交响曲》 C.《渔光曲》 D.《黄河大合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中俄签订的条约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37年9月,彭德怀领导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平津战役期间,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杜聿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近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2分)
人物 变革论述 出处
梁启超 “法者,天下公器也;变着,天下之公理也”……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义》(1896年)
孙中山 全体人员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们,准备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 孙中山《中国的现在和未来》(1897年)
(1)梁启超主张的“变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体?(2分)为此他参与领导了什么运动?(2分)
(2)孙中山追求“公共民主”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样的国家?(2分)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2分)
(3)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4分)
2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西方物质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4.某学校八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知识竞赛”。高原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他解决问题。(共5小题,共24分)
[开天辟地谱新篇]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材料中的“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它”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分)
[星星之火可燎原]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 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材料二中的“孵出小鸡来”是指什么 (2分)8月1日是建军节,这节日的由来与哪一事件有关 (2分)
[功重千古永不忘]
材料三
(3)图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图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2分)其历史地位如何 (2分)
[责任使命铸辉煌]
材料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5)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中得到的感悟。(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安徽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