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中山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说 明:
1. 全卷共6页,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 6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要答在答题卡上。
4.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兴县,该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双重瓮城结构石头外城。内城发现宫殿区、手工作坊区和农耕生活区。据此可推知,碧村遗址( )
A. 处于渔猎采集阶段 B. 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 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D. 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 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共同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牛耕技术的逐渐普及
C.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 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
3. 考古研究发现,陶器作为容器可以储存大量动植物资源,作为炊煮器具能够扩大人类可食用资源范围。此外,陶器的发明客观上降低了人群流动性。这表明,陶器的使用( )
A. 推动人类走向定居生活 B.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 提高了古人的审美意识 D. 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4. 题4表为《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目录。据此内容推断,该书成书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西汉
5. 周朝常用禽兽作见面礼。《周礼》中记载,诸侯王见面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庶人拿鸭,这体现周朝 ( )
A. 分封制度完善 B. 社会等级分明 C. 畜业经济发达 D. 法律制度严苛
6. 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势力不断壮大,到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卿大夫瓜分,史称“三家分晋”。这三家卿大夫是( )
A. 秦、 赵、 魏 B. 秦、 楚、 韩
C. 韩、 赵、 魏 D. 赵、 楚、 齐
7. 春秋时期,“工商食官(官营)”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范蠡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到了战国时期,“奖耕战”“抑商贾”蔚然成风。这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百家争鸣的影响
C. 地方治理的改革 D. 社会转型的需要
8.“对于非议父母的人,人们一定说他不孝,然而对于非议君主的人,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这就是国家混乱的原因。所以,做臣子的专心一意地侍奉君主,才是真正的忠臣。”这体现的是( )
A. 道家的“无为” B. 儒家的“仁政” C. 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兼爱”
9. 战国时秦国田律规定“田广一步,袤(长度)八则, 为一亩。二畛(田地间小路)一百(陌)道。百晦(亩)为顷……”这体现了秦国( )
A. 加强思想控制 B. 注重农业生产 C. 废除严刑峻法 D. 维护专制统治
10.《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1. 秦代臣民的奏章文书可以逐级上达皇帝,有紧急的非常事件发生时,可越级向皇帝报告,称为“变事书”,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阻拦和延误传递,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这一制度( )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有利于百家争鸣
C. 推动了交通发展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12. 为了大量征调劳力和防止人民隐瞒年龄逃避服役,秦朝规定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以身高为标准确定是否达到服徭役的年龄。这说明当时秦朝( )
A. 专制皇权强化 B. 加强基层治理 C. 推行郡县制度 D. 实行摊丁入亩
13、据《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记载,在楚汉战争中, 以旧秦朝人为主的郎中骑,战斗力极强, 以功封侯者9-10人。 由此可以推断( )
A. 秦朝统治残暴 B. 秦朝统治失去民心
C. 刘邦善用人才 D. 旧秦人是反秦主力
14. 据《史记》记载汉景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发,于是汉景帝架临雍县抚民祭天、修改年号,为民祈福并发动社会贤达乡绅捐助。这体现政府( )
A. 以德治国 B. 无为而治 C. 重视民生 D. 维护正统
15.《后汉书·梁统列传》记载,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入朝时佩剑穿鞋上殿,谒见皇帝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汉朝丞相)同等的仪礼规格。”这表明当时( )
A. 官僚机构重叠 B. 外戚势力膨胀
C. 宦官把持朝政 D. 注重仪式礼仪
16. 汉武帝时重开西南夷,新设很多郡县,但仍然保留了当地部族的王、候等首领。如滇王属地置为益州郡的同时,重新赐给滇王印信,让他继续统治当地。这些措施( )
A. 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 B. 源于汉朝固有的制度
C.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 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
17.“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蜀,至是始有之。”由此可知,三国时期( )
A. 中原农业生产恢复 B. 民族交融逐渐增强
C. 政权对峙局面形成 D. 三国存在经济交往
18. 公元420—589年, 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于建康, 史上合称“南朝”。“建康”即现在的
A. 洛阳 B. 杭州 C. 南京 D. 扬州
19. 《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 “吾有一术……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 四曰猿, 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以当导引。”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
A. 蔡伦 B. 华佗 C. 司马迁 D. 张仲景
20.《晋书》记载晋武帝泰始四年“立常平仓,族协之,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政府设常平仓有利于( )
A. 保障民生需求 B. 维护宗族团结
C. 提高粮食产量 D. 带动人口南迁
21. 北魏曾在洛阳设立四夷馆以供四方民族人士居住。据史书记载, 四夷馆设立后,“附化之民万有余家………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由此可知, 四夷馆的设立( )
A. 巩固了统一政权 B. 增强了北魏实力
C. 推动了中外交通 D. 促进了民族交往
22. 东晋政府曾多次下令要求百姓种植小麦,推广的范围主要在人口集中的淮南及长江下游地区。这反映了( )
A. 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 B. 长江下游成为经济重心
C. 小麦产量优于其他作物 D. 南方战乱导致粮食短缺
2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
A. 长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巨鹿之战
24.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 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数学( )
A.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 成果领先世界发展
C. 数学家多是农民出身 D. 以服务农业为宗旨
25.“魏晋六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造纸术 B. “五禽戏”
C. 《兰亭集序》 D. 《史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 共25 分。)
26.(11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 据材料一所提供的的信息,说出代表当时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2分)
(2)将材料二图片中三处“口”中数字所对应的诸侯国名称补充完整。(3分)
① ② ③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 皆改之。”
(1)材料一中,中原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分)
(2)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 该诏令反映了“魏主”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 (4分)
(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哪两种形式 (2分)
中山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单选题:
1-5 BDACB 6-10 CDCBD 11-15 DBCCB
16-20 ADCBA 21-25 DABAC
二、材料题:
26.(1)铁犁(或者铁农具、冶铁技术)和牛耕。(2分)
(2)燕国、秦国、楚国(3分)
(3)商鞅变法。(2分)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每点1分,答出两点可得2分)
(4)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等。(每点1分,答出两点可得2分)
27.(1)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4分)
(2)北魏孝文帝。(2分)改汉姓。(2分)
(3)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4分)
(4)人口迁徙;统治者的改革。(每点1分,答出两点可得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