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的过程中各国表现有差异,东方六国墓
葬是多阶层、小间隔,城址从国都以下逐级递减,这从中反映的是以卿大夫为代表的势力比较稳固,而秦国墓葬
两极分化,缺乏中小城市,反映以卿大夫为代表的势力相对萎缩,君主权力突出,故选 B项;A项表述与材料
无关,排除 A项;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社会制度走向瓦解,东方六国并未严格遵行西周制度,排除 C项;春秋
战国时期秦国与东方六国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排除 D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古
罗马为限制贵族的专横,尝试建立平民限制贵族特权制度,故选 B项;“所有官职都不发放工资薪金”,不符合
史实,排除 A项;古代雅典民主制时期曾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官员,排除 C项;召开公民大会取代元老院,
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
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严复认为政党政治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
保护民权的作用”,但中国实行政党制度并不能使中国立即富强,据此可知严复对于中国所实行的政党政治有比
较理性的认识,故选 A项;在题干中,严复对于政党政治有了比较清晰地分析,但并未指出其弊端,排除 B项;
题干并未涉及辛亥革命,排除 C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严复对政党政治进行评价,但并没有指出中国该实行何
种道路,排除 D项。
4.【答案】A【解析】“进步的钟摆就会摆回到皇帝最近开始起步的地方”,说明康格认为维新变法是符合时代发
展潮流的,这也说明部分西方人士认同维新变法,故选 A项;无法看出西方列强力图干预中国内政,排除 B项;
无法看出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排除 C项;清政府坚守“天朝”心理,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刺史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刺史不能
干预实际行政,这是为了防止刺史扩张权力,故选 D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但材料
涉及的是通过对州部监察强化中央集权,排除 A项;秦汉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材料的州部刺
史属于地方监察,排除 B项;刺史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澄清吏治,但无法绝对保证吏治清明,排除 C项。
6.【答案】D【解析】《唐律疏议》对诉讼制度规定了繁琐的程序和苛刻的限制,有减少滥诉的目的和作用,故选 D
项;材料的规定与建设法律的公信力无关,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律例合编”,排除 B项;“繁琐的程序和苛
刻的限制”并不意味着法律体例的严谨,排除 C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帝国境
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可知东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商业和海外
贸易发达,导致了当时社会矛盾复杂,推动了罗马法律的不断完善,故选 A项;材料主要从罗马国家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推动罗马法律完善的内在动力,并未体现帝国政府对法律建设的立场和态度,排除 B项;材
料主要从背景的角度分析罗马法律的完善,并未说明罗马法律执行的结果,排除 C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罗马
法律的执行过程,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 D项。
8.【答案】B【解析】秦汉在新征服的边疆地区设立郡县制进行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民族交流交往,故
选 B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往”,而非“对外交流”,排除 A项;郡县制不能增强地方治理自主性,排除 C
项;“保证了边疆地区政局稳定”过于绝对,排除 D项。
9.【答案】A【解析】每一个国际文件的出台都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故选 A项;“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B项;“集体安全体制”完善是国家法发展的影响,不是原因,
排除 C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D项。
10.【答案】D【解析】明代政府发行纸币、滥发纸币、强行摊派都能说明利用货币控制经济,故选 D项;材料
无法体现国内贸易的区域差异,排除 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当和通货膨胀,排除 B项和 C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至唐,承平日久……故田制为空文”可知,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
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故选 D项;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A项;1712年,康熙帝规定
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排除 B项;C项不是针对材料问题的举措,
第 1页
{#{QQABBYCEogAoABIAARgCAQGoCkIQkAECAIoOgAAMsAAAQRFABCA=}#}
排除 C项。
12.【答案】A【解析】贱籍制度本身就是弊政,“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故选 A
项;废除贱籍只放松了对贱籍人群的人身控制,也不是雍正帝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 B项;材料体现了取消贱
籍,不是为了实现户籍制度的统一,排除 C项;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也并非是统治者取消贱籍的主要目的,排除 D
项。
13.【答案】B【解析】据选必一所学可知,“土断政策”是政府为增加赋役而实行的政策,故①正确;据题干可
知,白藉人士编入“黄籍”,使政府的户籍合二为一,故②正确;“加深”不合史实,应为“缓和”,故③错误;
据题干“政府推行将侨人就地编入土著百姓的‘土断’政策,取消原来的优待”并选必一所学可知,“土断”政
策使白藉人口土著化,故④正确;选择 B项符合题意。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抄札制度为国家和各类官府救助民众提供了依据,对象全面、按家业分等,
使国家的赈济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故选 C项;材料并未涉及征税问题,排除 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赈济灾民
按照户等的贫富情况分类对待,与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无关,排除 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宋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体
系化及体系的完善,排除 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下册第 19课所学可知,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不断
上升,欧美国家的政府社会保障总体在发展,故选 D项;“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不合题意,与材料中欧美部
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增长无逻辑关系,排除 A项;“破坏”不合史实,应为“调整”,排除 B项;福利国家的出
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努力缓和社会矛盾的结果,排除 C项。
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 80年代,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下降,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上升,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这说明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化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相适
应,故选 D项;福利投入于国家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排除 A项;西方国家早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 B项;
材料未体现政府对生产领域的干预,排除 C项。
17.【答案】B【解析】题干提到种植非粮食作物可以比种谷获利多的现实,可见这本书关注到了经济效益问题,
故选 B项;题干只是阐述了种植非粮食作物获利多的现实,但并没有提到是否鼓励和提倡人们种植,排除 A项;
题干提到的是种植农作物的获利情况,而没有提到如何种植的问题,排除 C项;题干未涉及租佃关系,排除 D
项。
18.【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传到日本,使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
计,大米也被拿到市场进行交易,说明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 B项;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瓦
解”,排除 A项;幕府征收赋税方式的弊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项;材料并未体现日本“国际贸易的活跃”,
社会的变化也并非社会变革,排除 D项。
19.【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各级政府支持冷链物流发展,体现了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故选 C项。
材料看不出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故排除 A项;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大型农场、养殖场,故排除 B项;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故排除 D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秦朝法律记载,秦朝百姓可以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的铁农具,而且如果农具正常
破损只要书面说明情况就无需赔偿,说明政府重视支持农民对土地的经营和投入,故选 C项;铁犁牛耕普及是
在汉代,排除 A项;秦朝治国思想并非“外儒内法”,排除 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的产品销售情况,
排除 D项。
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和“1437年”
等信息可知,中世纪末,欧洲生产技术的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的更加细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选 B项;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A项;引发了
欧洲的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 C项;工业革命时间上不符,排除 D项。
22.【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使女性与男性一样有就业机会,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选 A项;
材料无法体现妇女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 B项;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并未减轻,排除 C项;材料体现了工业革
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并不是加剧矛盾和对立,排除 D项。
23.【答案】A【解析】据材料 “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可知,作者强调了信息技
术的网络化特征,故选 A项;材料强调网络,并不是智能,排除 B项;海量化属于信息的广度,而网络强调联
系的紧密,排除 C项;数字化强调信息时代的表现形式,排除 D项。
24.【答案】D【解析】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
第 2页
{#{QQABBYCEogAoABIAARgCAQGoCkIQkAECAIoOgAAMsAAAQRFABCA=}#}
“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
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应该相应地作出调整,理性应对,故选 D项;ABC项都不属于材料现象的本质,排除。
25.【答案】(14分)
(1)
特点:币制改革频繁;铸币权由私人、地方逐步集中到中央;货币的种类、形制、重量渐趋统一;注重防伪。(每
点 2分,共 8分)
(2)
影响: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增长,加强中央集权;保证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其统治;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
展;对后世币制的规范产生深远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26.【答案】(14分)
(1)特点:由政府主导进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贯彻君主意志;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融法律教育于
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之中。(每点 2分,任答三点 6分)
评价:普及了法律知识,提高了社会法律意识;扩大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普法措施得力,有利于社会安定
和国家治理;其实质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与法治社会背道而驰;由于靠强权为后盾,缺乏最起码的文
化水平做依托,使其普法功效大打折扣。(每点 2分,任答四点 8分)
27.【答案】(12分)
(1)
条件: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与民主传统;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等主张的推动;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批判;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
原因:国内封建专制力量强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宣传不足;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
弱;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8.【答案】(12分)
(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影响粮食生产;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减
少;供应市场结构不完善;法国经济封锁影响粮食进口;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人口大量增长。(每点2分,任
答三点6分)
(2)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部分产品自给;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最终并未避免农
业的衰落和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第 3页
{#{QQABBYCEogAoABIAARgCAQGoCkIQkAECAIoOgAAMsAAAQRFABCA=}#}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特征是多阶层、小间隔,而秦国则是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
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东方六国的城址等级序列特征是国都以下逐级递减,而秦国则是缺乏中
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这反映出
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社会制度D.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
2.“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古
希腊、古罗马为限制贵族的专横,尝试的途径是
A.所有官职都不发放工资薪金
B.让平民参政限制贵族权力
C.主要官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D.召开公民大会取代元老院
3.1914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政党政治在某
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
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A.对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理性认知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辛亥革命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
D,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
4.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国务卿指出:皇太后决心将时钟往后
扳,过不了多久,进步的钟摆就会摆回到皇帝最近开始起步的地方,据此可知
A.部分西方人赞同中国变法
B列强伺机干预中国的内政
C.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D.清政府坚守“天朝”心理
5.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
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刺史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采取
的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B.完善了汉代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
D.有利于防止刺史权力扩张
高二历史-1
6.《唐律疏议》对诉讼制度规定了繁琐的程序和苛刻的限制,而且限制不仅限于民事领域,也
包括刑事领域。如规定:“诸告人罪者,皆须注明年月,指陈事实,不得称疑";禁止“投匿名书告
人罪”等。《唐律疏议》的这些规定
A.体现出唐朝重视建设法律公信力
B.采用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C.旨在追求法律体例的严谨和规范
D.有利于防止滥诉的发生
7.表1所示为有关5一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
表1
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
(1)
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
(2)
“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
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
(3)
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
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原因
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
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
D.罗马法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8.秦灭义渠国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攻取东越后在东南之地置会稽、闽中两
郡;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合称“河西四郡”。秦汉时
期的这些举措
A.推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B.使民族交往交流更为深入
C.增强了地方治理自主性
D.保证了边疆地区政局稳定
9.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
战公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由
此可知,推动国际法不断发展的原因是
A.国家间利益的相互协调
B.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C.集体安全机制发展完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10.“大明宝钞”的贬值,几乎在实行钞法后立刻就开始了。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市场上
钞(纸币)价降到“每钞千贯值银四五钱”,而官府以“每钞千贯征银五两”的标准向民众强行摊
派。由此可知当时
A.国内贸易存在区域水平差异
B.商品经济出现明显衰退
C,铜钱短缺无法满足流通需要
D.货币是经济集权的工具
11.“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
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为解决这一现象,唐朝政府
A.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B.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调整租调制为租庸调制
D.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高二历史-2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