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估
历史
注意事项:共19小题,满分75分,作答时间为7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从孔夫子以来,在中国巴有几年年历史的、把华夏以外的一切外族的人和事称作“夷”的做法,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所限制。这是“洋”与“夷”替代的交接点,这一替代意味着( )
A.列强把“自由”“平等”的观念带到中国 B.清廷彻底放弃“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C.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统治者的传统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
2.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②定都天京,颁布《资政新篇》
C.③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④攻破北京,清朝灭亡
3.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观点交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在国家主权受损的前提下,清廷统治者的复杂矛盾心理和权益失衡。这从背景角度说明,当时清朝( )
A.边疆危机四伏 B.政策立场不定
C.杰出人才辈出 D.专注海防建设
4.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也。”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书刊上频繁出现,有人还倡言“推翻旧政府”“立党救国”。这反映了( )
A.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B.中国同盟会力量壮大
C.维新变法影响深远 D.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6.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的文瀛公园中,伫立着历经百年风雨的“劝业楼”。中国近代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曾在此发表演讲(部分内容见下枢)。他是( )
今日五族共和,天下一家……盖今日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赖者国民,故今日责任,不在政府,而在国民。丁门肠一齐努力,方可以造成共和自由幸福。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7.1915年年末,袁世凯决定在第二年登基。梁启超与蔡锷宜誓讨袁,一个用笔,一个用枪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两地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8.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
9.《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中写道:“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这表明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的统一
C.实现民族的振兴 D.维护人民的权益
10.下面是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的部分歌词。其主要体现了红军战士( )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A.国际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忠诚为民精神
11.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 )
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12.“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可对此进行诠释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3.“8月7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越过陇海线,穿过黄泛区 于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区。经过艰苦作战,再歼灭国民党军队3个半旅及两个师部,建立起大别山根据地。”此举( )
A.挫败了国民党破坏团结抗战的局面 B.标志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C.粉碎了国民党对根据地四次“围剿”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4.为实现“实业救国”的伟大理想,张謇勇敢地走上了荆棘坎坷的创业之路。他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到1925年,大生纱厂被上海四家银行和永丰、水聚钱庄等债权人接管。在大生纱厂倒闭的第二年,73岁的状元实业家病逝于南通。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近代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15.1934年以来,田汉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和光未然的《黄河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部分如下图),相继产生。这些作品共同谱写的“时代强音”是( )
A.甲午战败,民族遭殃 B.救亡图存,抗击日寇
C.日本投降,内战爆发 D.出师北伐,声震全国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近代化的探寻”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主题:近代化的探寻
展板一【步入近代史历程】(5分)(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战争一:____________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原因: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结果: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 战争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1901年原因:____________结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影响:____________
展板二【近代化探寻历程】(5分)
(2)二组同学展示了左边一组图片,它们分别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写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摘编自《松花江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2分)《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们什么样的心情?(1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1分)并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2分)
18.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家书是一种承载历史的特殊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胸癖不除,足以弱种。葵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安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数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成绝。
——摘编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枪的家书
材料二 ……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摘编自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写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三 陈毅家书,如下表。
1939年5月 陈毅写给父亲陈家余的信 热切盼望能够回家尽孝,侍奉双亲,均未能成行。只得“不尽孺慕瞻佑为叹惋耳!”
1948年3月 陈毅写给妻子张茜的信 为撤离前线的妻儿感到担忧和挂念,希望一家及早团聚。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2分)简述“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产生的意义。(1分)
(2)材料二中“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情怀?(1分)列举出当时进步学生提出的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39年和1948年陈毅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原因。(2分)分析与1948年“撤离前线”相关战役胜利的原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重要关头的关键抉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李老师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内容。
任务一【图文呈现——展示革命之路】(3分)
(1)简述下面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并结合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由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到“在全国开始出现星火燎原之势”是如何实现的?
这些起义与暴动,多数都经历了由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到转入山区、农村发展的战斗过程,起义军得以保留下来,利用国民党统治在农村及多省交界区的薄弱点开展游击战争,逐渐发展为较为正规的工农红军并开辟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在全国开始出现星火燎原之势。——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任务二【政策调整——摆脱存在危机】(5分)
(2)政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分别写出以下政策实施的历史时期。任选两幅图片,简述其实施的历史意义。
任务三【重大会议——影响历史走向】(7分)
(3)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和前进的里程碑,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未来。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会议·走向”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估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C A C A D B C B B D D B
16.(1)战争:鸦片战争。(1分)结果: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分)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原因: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组织联军侵华。(1分)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
(2)时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特点: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1分,任答一点即可)
17.(1)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分)
心情: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符合题意即可,1分)
(2)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3)时间:1945年8月15日。(1分)
国内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答一点即可,2分)
18.(1)危害:白银外流;毒害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官僚体系腐朽;败坏社会风气。(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分,任答一点即可)
(2)情怀: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1分)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1948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2分)
原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战略战术;经济上,解放区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国统区经济崩溃;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民心上,人心所向是关键。(2分,任答两点即可)
19.(1)历史地位: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分)
史实: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秋收起义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3分)
意义:图一,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
图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
图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以上任选其二作答即可,2分)
(3)示例:
会议·走向
重要的会议影响历史的发展。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历史上称为“八七会议”。大会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这次会议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长征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总之,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重要会议作出正确决策,力挽狂澜,纠正革命航向,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3个史事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多校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估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