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大田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8页。
2.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选择题56分)
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践行这一誓言的壮举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抗击洋枪队 D.实行变法
2.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下列暴行发生在此次战争的是
A.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 B.洗劫并焚烧了圆明园
C.镇压并屠杀义和团成员 D.命令清廷拆毁大沽炮台
3.据下表内容可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
4.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伏笔。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具有农民革命战争的属性 D.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
5.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洋务派逐步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创办
A.汉阳铁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6.与右边学习卡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内容: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洋务运动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7.《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一改往日对列强侵华战争的抵抗态度,并严禁民众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
A.获得了国际社会普遍同情 B.缓解了同爱国民众的矛盾
C.专注于同列强的和平交涉 D.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右图梳理了某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袁世凯 D.孙中山
9.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军阀割据混战 B.农民起义不断 C.帝国主义入侵 D.复辟称帝成风
10.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11.1919年,李大钊提到现在世界改造的机会,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这“曙光”是指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1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动摇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D.拉开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13.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材料叙述的是
A.辛亥革命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14.某班同学参观纪念馆,馆内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展区。据此可知,该纪念馆的纪念主题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5.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4月 51% 19% 39%
1928年 10% 76% 14%
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扩大 D.解放区开展土地的改革运动
16.“红军转战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可知,红军
A.艰苦奋斗坚信正义必胜 B.纪律严明利于赢得民心
C.百折不饶不怕牺牲奉献 D.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坚定
17.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8.教育部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从历史学角度看,“十四年抗战”起点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9.下图方框处填写恰当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0.一位日本士兵在日记中记录了1937年南京城陷落的情景:“他们(投降的中国士兵)成群结队,如同蚂蚁伏地而行”“我们居然就是对这样的人不停开枪射击”“好多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这一记录
A.掩盖了南京城陷落的历史真相 B.说明了中国政府完全放弃抵抗
C.成为日军侵华暴行的有力罪证 D.反映了日军极力炫耀战争成果
21.美国《时代》杂志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事件是
A.淞泸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2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下图的资料。由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 B.民族抗争 C.社会变迁 D.人民解放
23.抗战爆发后,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左权将军牺牲;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令日伪军闻风丧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日斗志。这些事例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配合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
24.毛泽东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体现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协商国民革命工作 B.商讨抗战事宜
C.实现国共二次合作 D.争取国内和平
25.与下表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结果 地点 意义
1948年9月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锦州、沈阳 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B.1905年,中国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C.聂耳在抗日时期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曲目
D.鲁迅的《狂人日记》批判了吃人的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7.“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28.下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A.军事强国 B.教育救国 C.实业救国 D.科技兴国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44分)
非选择题(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11年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打破了压抑、束缚国民个性的外在枷锁,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个性解放创造了条件。同时,革命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成为中国人民摆脱奴性追求解放的锐利武器。更为可贵的是,《临时约法》第六条专门规定了人民的自由权利:这些从西方引进的自由观念,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国得以普及。
——摘编自郭君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1)根据材料,写出这场“革命”的名称。(2分)
(2)小历同学认为,这场革命的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几乎所有人都以中国为中心来认识他们想象的世界,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了华夷观念的形成。鸦片战争后,很多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清醒过来,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在称呼上开始从“天朝”逐渐向“中国”转变,清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万国之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完全被打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摘编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传统观念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的天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甲午战败拉大了中国与日本间的差距……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中华民族而临的亡国灭种危机更加严峻。
——摘编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争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这些社团宣传、组织工人和农民,从而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的胜利,充分显示了社团的强大力量,也使学生们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有组织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为以后政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秦昊扬《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及社团与政党——另一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材料二 1927年,中国共产党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建立了自己的军队……·随后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农村去发动群众,掀起了革命的新高潮……1936年中国共产党又智慧地解决了西安事变,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唤醒了千百万人满怀希望与信心,果敢地投入与日寇的战斗……而后又依靠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爱泼斯坦《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制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两幅图(写出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或现象,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大田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A D D D A C B B B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B A C C A B A D A D D C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29.(8分)
(1)辛亥革命。(2分)
(2)【答案一】
同意。(2分)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4分)
【答案二】
不同意。(2分)理由: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专制政体,为中国人民的个性解放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自由权利,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分)
30.(12分)
(1)变化:从“天朝上国”向“中国”乃万国之一的转变;从自我中心主义到向西方学习的变化,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4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2)特点:被迫性;数量多;从沿海逐渐深入腹地;(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拉大了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使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机加剧;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
(3)主题: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民族危机的加剧)(2分,采意给分)
31.(12分)
(1)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有组织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以后政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分,回答两点即可)
(2)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分,回答两点即可)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等。 (4分,回答两点即可)
32.(12分)
图片序号1、图片序号2:略(2分,写出一个图片序号得1分,共2分)
评分标准: 分等、分要素评分说明(10分)
等级 观点 论述 结论
一等(10 9分) 体现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且观点明确,给2分 。 紧扣观点,根据所选择材料中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符合题意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每一个史、论2分。共三个史、论,给6分。 ①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准确,逻辑严密,给2分。②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严密,给1分。
二等(8 6分) ①体现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且观点明确,给2分。②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观点不够明确,给1分。 ①围绕观点,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每一个史、论2分。共二个史论,给4分。②围绕观点,根据材料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符合题意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每一个史、论2分。共二个史、论,给4分。 ①围绕观点和计述进行提升,结论准确,逻辑严密,给2分。②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严密,给1分。
三等(5 3分) ①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的材料主题观点不够明确,给1分。②观点仅用材料中一个历史事件提炼,给1分。 ①观点仅部分体现材料主题,虽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最高给2分。②观点仅部分体现材料主题,虽根据材料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 史论结合, 条理较清楚,逻辑较清晰,最高给1分。③观点仅部分体现材料主题,虽根据所学中国近代史符合题意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较清楚, 逻辑较清晰,最高给1分。 ①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准确,逻辑严密,给2分。②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结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严密,给1分。
四等(2 0分) 未提炼观点或观点脱离材料,不给分。 ①没有观点,但能结合材料中一个历史事件或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且与材料主题相关,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最高给2分。②没有观点,但能结合材料中一个历史事件或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且与材料主题相关,史论结合,条理不够清楚,逻辑不够清晰,最高给1分。③没有观点,脱离材料或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不给分。
【示例一】
图片序号:图二、图三(2分)
观点:近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人觉醒,由此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2分)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终结了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分)
从1915年开始,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民族富强独立的道路。(2分)
【示例二】
图片序号:图一、图四(2分)
观点: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2分)
论述: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一部分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2分)
甲午战争失败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来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号召变法图强,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不断的增强。(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