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随堂练习AB卷(含解析)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随堂练习A卷
1.如图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英、印、中之间的三角贸易( )
1773年,英国人取代葡萄牙人主导鸦片贸茶叶、丝绸英、印、中三角贸易示意图易。是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获得了种植鸦片的垄断权
A.推动亚欧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B.提高了印度国际市场的地位
C.加快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D.导致中国出现大量白银外流
2.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私设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据此推知( )
A.中国国家主权逐步丧失 B.近代中国邮政平稳发展
C.日本损害中国主权巨甚 D.中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3.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 D.白银大量的流入中国
4.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资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清政府形式上是独裁政府
B.传统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
C.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要求
D.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
5.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 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
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
6.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这说明了( )
A.鸦片战争只是贸易争端 B.中国工业生产实力较强
C.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D.英国蓄谋抢占中国市场
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
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
8.“(19世纪)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政府腐败无能 B.西方国家平衡贸易逆差
C.农耕文明的落后性 D.欧美列强军事力量强大
9.英国商船1637年来广州第一次运出茶叶112磅,1860年英国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占中国茶叶出口的90%以上,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更是接近14万吨。这反映出当时( )
A.中英贸易中国处于优势地位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基本实现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10.下图是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海上激战的画面。1839年11 月,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在广州虎门口外穿鼻洋战败英军挑衅,伤英舰一艘,史称“穿鼻洋之战”。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 B.鸦片走私损害了中国利益
C.清政府组织了抵抗活动 D.鸦片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
11.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经济水平落后 B.西方侵略活动频繁
C.清廷禁止对外贸易 D.清廷实行闭关锁国
12.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文化,而东方的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我们是落伍了!”当时中国的“落伍”主要是指( )
A.军备废弛 B.坚守家国观 C.制度落后 D.科学不及人
14.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 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
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 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所占的全世界制造业份额从1800年的33.3%下滑到1830年的29.8%,再下滑到1860年的19.7%;而英国则从1800年的4.3%,激增至1830年的9.5%,并于1860年以19.9%的份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鸦片战争:全球GDP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挨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英国超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后(世界)。据材料图片和所学可知,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来平衡贸易逆差,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鸦片非正常贸易物品,不可能推动亚欧区域资源优势互补,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国际市场中属于英国的附属,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私设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可知,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侵犯了中国的邮政通信权,据此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步丧失,A项正确;西方列强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面对入侵,中国邮政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日本开办客邮的数量最多,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损害中国主权巨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交通体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1850年间中国。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白银的购买力在上升,而铜钱的购买力在下降,说明白银越来越成为主流货币。而白银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由此可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A项正确;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属于对外政策,与白银、制钱购买力无关,排除B项;“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835~1850年由于英国等鸦片走私,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可知,梅多斯认为,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是因为道德、举贤、民主,其想说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因为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主的信息,而非独裁,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C项;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说法不准确,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32年(中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30年代,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觊觎中国市场。派船只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商业贸易情况,为打开中国市场作准备,D项正确;鸦片战争(1840-1842年)后,传统朝贡贸易体系逐渐解体,排除A项;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此后上海逐渐成为外贸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对华贸易出现逆差,英国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可知,英国企图通过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获取暴利,进而抢占中国市场,D项正确;鸦片战争属于侵略战争,不只是贸易争端,排除A项;19世纪初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鸦片贸易,与英国棉纺织品质量无关,且英国棉纺织品销量有限并不是因为质量低劣,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及世界。据材料“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可知题干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所以英国要强迫中国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A项正确;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排除B项;C项仅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自由贸易理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陷入全面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行的依然是农耕经济,落后的农耕经济无力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C项正确;封建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西方国家为了平衡贸易逆产和欧美列强的军事力量强大也是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就被卷入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项正确;这个时期中国只是茶叶贸易扩大,并不代表整个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比较,范围扩大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完全解体太绝对化,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而不是基本实现,基本用词程度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水师在中国领海战败英军挑衅,伤英舰一艘,说明了清政府组织抵抗活动,C项正确;材料为清水师战败英军挑衅,未体现中国民众自发袭击英军,排除A项;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英军挑衅,未体现鸦片走私损害中国利益,排除B项;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而穿鼻洋之战发生于1839年,两者之间没有联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漫画可以看出,两个洋人推着“先进技术、贸易、交流和发展”,来到大清国的门口,可是,大清国的国门紧闭,敲了半天始终没开,这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故D项正确;西方经济水平落后与史实相悖,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看出清廷禁止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茶、丝、瓷器等广受欧洲国家欢迎,而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大部分产品都能自给自足,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这是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确实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但不是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只是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并不是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十九世纪(世界)。据所学可知,19世纪西方迈向近代化,近代化是指人类由传统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当时中国落后于西方最主要是政治制度,西方国家逐步建立先进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腐朽,C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是中国在近代化中真正落后西方的并不是军事技术,而是制度,排除A项;B项不符题意,坚守家国观不是落伍的体现,家国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排除B项;D项符合史实,但是近代化中中国真正落后于西方的是制度,不是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近代化。1840年以前,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朝贡”和“宗藩”制度,浸透着浓厚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鸦片战争以后,官员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开阔了视野,在外交机构,外交礼仪和外交文书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朝贡”和“宗藩”制度不一样的特征,体现了外交近代化趋势,D项正确;皇帝接受外国公使的鞠躬礼不能体现清政府从“天朝上国”迷梦中苏醒,排除A;这个历史时期“华夷”体制并没有完全解体,排除B;礼节的改变不能体现主权的部分丧失,排除C项。故选D项。
15.(1)原因:近代中国手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于英国大机器生产;中国政府实施重农抑商政策,而英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市场需求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
(2)特点:贸易量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据所学并结合19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而近代中国手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于英国大机器生产;中国作为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国政府长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而英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作为农耕文明,我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西方对外殖民扩张,市场需求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并结合所学可知贸易量和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二“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可知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据材料二“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可知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随堂练习B卷
1.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各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说:“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表明当时( )
A.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统治 B.广州外贸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C.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D.中国市场日益受到国际热捧
2.读下表,该表反映出鸦片战争前( )
时间 鸦片进口值(银元) 占广州进口商品总值比(%)
1817年 61.1 4.1
1825年 978.2 42
1830-1833年 1395.3(年均) 52(年均)
①列强对华输出鸦片的数量急剧增加 ②鸦片贸易使列强获得了巨额利润 
③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④英国已成为最大的鸦片走私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
4.1830—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荒”危机出现,银钱比价在超过1000文/两的基础上持续快速上涨,为此江西巡抚吴文镕上《设法贵钱贱银疏》曰:“用银之款,可代以用钱,财用因以少裕。”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
A.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
C.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 D.重农抑商政策事实上已破产
5.经过社会调查后,林则徐记载了如下情况:“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皆商业发达之地,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这表明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
A.中英贸易中我国处于顺差地位 B.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C.鸦片走私危及到我国经济安全 D.英国达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6.“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作者( )
A.华夏中心观念 B.相对客观的文化心态
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开始“开眼看世界”
7.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8.阅读1750年和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依据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整理),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
1750年 1830年
中国 32.8% 29.8%
英国 1.9% 9.5%
美国 0.1% 2.4%
日本 3.8% 2.8%
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
9.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图是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思维导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林则徐虎门硝烟是战争根源 B.英国工业革命成效不明显
C.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必然的 D.中国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10.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 )
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 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 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
11.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指出:“即使没有非法的鸦片贸易,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国家之间迟早要爆发战争。……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为中国的无知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一言论旨在( )
A.谴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径 B.推卸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责任
C.谴责清廷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 D.揭示清朝封建专制体制的衰败
12.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指出,在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此种认识( )
A.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国家诉求 B.基于“天朝上国”的思维方法
C.使清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防范 D.是“开眼看世界”的正确选择
13.下面为1786~18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转售棉花数量表(单位:担)
年份 数量 年份 数量
1786 93572 1791 32307
1796 171554 1801 56063
1806 354779 1811 294992
1816 463867 1821 345147
1826 393843 1831 443238
据表可以推知( )
A.英国积极的拓展中国市场 B.英国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地 D.中国自然经济已逐渐解体
14.下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向中国出口的贸易路线,其主要贸易品是( )
①丝绸②机器③鸦片④棉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易强在《帝国即将崩溃》中说,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这种结果的出现,有的认为是马嘎尔尼与清政府之间的“礼仪之争”导致的,但是即便马嘎尔尼同意给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皇帝也不会同意英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增加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置仓库等方面的请求,因为在中国的统治者看来,与增加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置外国使馆等事项带来的好处相比,它们对统治秩序带来的冲击或负面影响更为突出。也有的人认为是两国历史与国情完全不同造成的。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其空间与物产有限,其文化重海洋而好动,热衷扩张、推崇贸易,又因重视贸易而讲究平等,中国则地大物博,重农轻商,认为生产是唯一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其文化重土地而好静,主张内敛,不喜扩张,且历经千年,周边小国纷纷臣服,天朝上国心态已成,再难平等看待其他国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西方商人肯定广州对外贸易的国际优势,B项正确;材料体现民间中外贸易,未涉及对清朝统治的冲击,排除A项;“名存实亡”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中国市场”说法错误,材料涉及广州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通过对比题干所给数据可知,1817年至1833年,鸦片进口值、占广州进口商品总值比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列强对华输出鸦片的数量急剧增加,鸦片贸易使列强获得了巨额利润,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所给数据仅反映出列强对华输入鸦片的总体变化情况,没有具体反映出英国的输入数量,因此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渴求,渴望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B项正确;A项表述与设问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不符,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落后对英国来说是客观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侵华影响,依据材料,1830—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钱比价持续快速上涨,因此有人主张把一部分用银的款项,改为用钱,扩大钱的流通范围,缓解“银荒”和银贵钱贱的问题。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中国的“银荒”主要是由于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造成白银外流。因此可知,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B项正确;白银在明朝已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林则徐认为苏州之南濠、湖北之汉口,皆商业发达之地,但是近来却销路皆疲,经过调查后得出,都用来购买鸦片烟,说明鸦片走私危及到我国经济安全,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中英贸易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鸦片烟对中国的经济威胁,并未提及鸦片战争的危害,排除B项;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西洋人可以造出自鸣钟这种精密设备,西洋人也很聪明,反映了作者相对客观的文化心态 ,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认可西洋人的成就,不能得出作者华夏中心的观念,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开眼看世界”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没有反映出相关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材料“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这是因为当时我国外贸顺差,白银流入中国。材料“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这是因为鸦片走私等造成我国贸易逆差,白银流出中国,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大致是乾隆中期之前白银流入中国,而道光年间起,白银流出中国,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铜钱的铸造发行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750年到1830年,中国的制造业所占份额远远高于英、美、日等国,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项正确;急剧下降表述错误,排除A项;英、美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影响已经体现,排除C项;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英国力图将中国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必然的,C项正确;虎门销烟是导火线并不是根源,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成效明显,排除B项;清政府推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从而出现银贵钱贱现象,B项正确;清朝将以前的赋税制度全部改革,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上千年的人头税,根据土地的多少来收取这些税收,减少了社会矛盾,促使清王朝社会经济一片繁荣,应该出现银贱钱贵现象,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通过走私鸦片而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并没有不平等条约,但依然银贵钱贱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由材料中“东方人拒绝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些正是西方所需要的”“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无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可知 ,该传教士把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政府的愚昧无知 ,没有给予西方国家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掩盖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即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这一言论意在推卸英国挑起侵华战争的责任,故B项正确。卜舫济是为英国推卸战争责任进行辩护,并非谴责英国的侵略行径,也非抨击清政府的愚昧无知 ,排除A,C两项;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B
【详解】根据材料“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及所学可知,林则徐没有对英国的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认为英国在贸易上离不开中国,忽视了英国工业革命下侵略扩张的必然性,体现了林则徐仍然沿用“天朝上国”的传统思维方法分析西方国家,B项正确;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国家诉求,表述错误,排除A项;清政府并未高度重视、积极防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这种认识不是“开眼看世界”的正确选择,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1786年—1831年对华转售棉花数量有波动,但阶段性上升,尤其在1791年数量下降很多后,又逐步大幅增高,体现了英国积极开拓中国市场,A项正确;部分年份棉花数量下降很多,不能体现“加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在世界棉纺织业中的地位,排除C项;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棉纺织业需要大量进口的原材料棉花,而当时中国盛产棉花。同时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东印度公司迫使印度人种植鸦片,向中国走私鸦片。因此,东印度公司主导向中国出口的贸易路线,主要贸易品是向中国走私的鸦片和购买的棉花,D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主要需要原材料棉花。这一时期英国还未向中国输出机器,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主要需要原材料棉花,排除B项;这一时期英国还未向中国输出机器,排除C项。故选D项。
15.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观点正确
政治:英: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
中:专制政体
经济:英:开始工业革命,要求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体,封闭保守。
思想:自由、民主、平等理念深入人心;中:等级观念浓厚,夜郎自大心理。
【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1793年马嘎尔尼对中国的出使是一场鸭同鸡的对话观点正确;分析时主要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展开说明即可,可得出政治:英: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中:专制政体经济:英:开始工业革命,要求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体,封闭保守。思想:自由、民主、平等理念深入人心;中:等级观念浓厚,夜郎自大心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之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背景)随堂练习AB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