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卷面分评分标准:以 “平、 匀、 净、 齐、 美” 为标准,得1-5分 )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共20 小题,40分)
1. 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选项 资料
A 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B 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C 书籍:《中国通史》
D 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2. “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3. 下图是今年3月 29日, 有“一 ‘鼓’ 作气、 征灭蚩尤”传说的黄陵抬鼓表演, 以磅礴之势拉开了“陕北民俗文化艺术展演”的序幕。该活动是为了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A. 黄帝 B. 蚩尤 C. 帝尧 D. 伏羲
4.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
A. 洛邑 B. 杭州 C. 殷 D. 毫
5. 下图是汉字“马”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汉字由具象转为抽象 B. 象形是唯一的造字方法
C. 早期汉字缺乏实用价值 D. 汉字都需要神形兼备
6. 大事年表是把重要历史事件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下列是春秋时期某位
公元前685年 继任国君,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______________
公元前663年 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651年 在葵丘会盟诸候,确立中原霸主地位,是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7.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
B.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C. 公元前221年,秦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D.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8.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
A. 《论语》 B. 《 韩非子》 C. 《道德经》 D. 《 孙子兵法》
9. 战国思想家墨子认为“国与国和攻,家与家相算,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举,兄弟不和调”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人们只知“自爱”“自利”,为此, 他主张( )
A. 顺应自然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兼爱非攻
10.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11.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 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它是成语“破釜沉舟”的出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请问此次战役是 ( )
A. 淝水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巨鹿之战
12. 史料按照价值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指直接史料、原始材料,
可直接作为历史史料:后者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 《楚汉相争》连环画 B. “汉并天下”瓦当
C. 《大汉帝国》纪录片 D. 《大秦赋》电视剧
13.据史料记载, 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
A.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D. “文景之治”的出现
14. 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
时期 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 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5.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遁逃,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 )
A. 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漠北战役 D. 官渡之战
16. 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东汉后期的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岁 )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黄巾起义 B. 州牧割据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太平道的创立
17. “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
A. 司马迁 B. 张仲景 C. 华佗 D. 祖冲之
18. 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 西晋定都洛阳 C. 西晋灭吴 D. 西晋迁都长安
19. 题表为不同时期中原人的生活习俗。 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东汉前 汉人席地而坐,入室必先脱履登席,室内家具以案几为主。
三国时期以来 中原使用胡床交椅,座具离地高坐, 案几提高为桌案; 胡人着靴登堂入室为中原人所模仿
A. 生产力水平提高 B. 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C. 孝文帝实行改革 D.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 梁、 齐、 宋、 陈 B. 宋、 齐、 梁、 陈
C. 陈、 梁、 齐、 宋 D. 宋、 梁、 齐、 陈
二、非选择题( 共4 小题, 60 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1、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指出政治制度的有什么变化 (2分)
(2) 材料二中的1 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二的两则材料分别指出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以及弊端。(6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是什么 秦朝时,在皇帝之下,中央政权机构有哪些 (8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三
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 材料一包含的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4分)
(2) 写出与材料二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6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 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
——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三 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的历史影响。(4分)
(2)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措施的意义。 (4分)
(3) 根据材料三,简述表格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政治、思想方面)。 (6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描述
(1) 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 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 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两个表现。 (4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共20 小题,40分)
1-5DCACA
6-10BBADA
11-15DBDAC
16-20CBCDB
二、非选择题( 共4 小题, 60 分)
21.(1)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经历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据材料二1可知,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流失,侯国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 仇视代替了亲情,诸侯之间征战不止, 材料观点2论述了分封制的弊端, 认为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故答案为:
(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分封制;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流失,侯国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 仇视代替了亲情,诸侯之间征战不止,论述了分封制的弊端, 认为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
(3)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22. (1)根据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可知,措施是统一度量衡; 根据材料一“车同轨”可知,措施是统一车轨,根据材料一“书同文” 可知,措施是统一文字。根据所学可知,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有利于促进陆路交通的发展,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2)据材料二“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据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并结合所学可知,被征发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据所学“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根据材料三“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可知,作用是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可知,作用是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用是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团结,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故答案为:
(1)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陆路交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2)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被征发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作用: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 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团结; 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3.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商鞅变法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措施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封国人口比中央人口多,封国辖郡比中央辖郡多,封国势力过大。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分布推恩令; 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在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等。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 历史影响:商鞅变法中实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拓跋宏。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社会问题:冯国人口比中央人口多,封国辖郡比中央辖郡多,封国势力过大。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 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等。
24. (1)由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可知,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根据材料二可知,“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有: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粮食产量提高; ③布帛丰富; ④人民丰衣足食。
(4)结合所学知,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等。
故答案为:
(1)主要因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名称· 丝绸之路 · 重大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粮食产量提高;③布帛丰富; ④人民丰衣足食。(任意两点即可)
(4)原因: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等。(任意2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