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6世纪中后期,丰臣秀吉征用地方武士和豪农组建自己的武力支柱,将自己的亲族和心腹武士提拔为大名。通过大名的配置原则、变大名的领地为丰臣秀吉的“恩领”。这一举措( )
A.扩张了德川幕府的势力 B.导致中央集权制瓦解
C.为侵朝战争积蓄了力量 D.意在削弱天皇影响力
2.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3.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7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C.班图人的民族大迁徙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4.阿拉伯帝国的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这些举措( )
A.便利了商业活动开展 B.提升了商人的地位
C.完善了商业经营方式 D.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5.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6.“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这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7.通过考古发现,在吠陀时代,印度人懂得了人工灌溉和施肥,并出现了牛耕;农田做有畦沟,与灌溉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说明( )
A.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 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印度农业重视精耕细作 D.生产摆脱自然条件制约
8.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狂飙般的扩张对西方社会历史命运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它彻底地砸碎了各种古典的传统,可以说,“倘若没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就根本是无法想象的”。该学者强调阿拉伯人的扩张( )
A.导致了地中海世界裂变 B.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转型
C.颠覆了西欧政治统治体系 D.促进了西欧封建帝制确立
9.在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即位之前,日本历代天皇往往任命畿内豪强担任大臣,参理朝政。天武天皇即位之后,不再任命畿内豪强为大臣,而是依靠皇后、皇子以及皇孙等皇亲来进行统治。这一举措旨在( )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C.消除武士集团特权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0.据如图及材料可知( )
作品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格拉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亚历山大的蜡烛和香水等手工业品。
A.该地居民都信奉基督教 B.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
C.该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D.阿拉伯帝国的交通便利
11.伊斯兰文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涵盖了诸多古文明地区,加之阿拉伯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代哈里发的促进,阿拉伯文化成就灿烂辉煌。下列选项中,属于阿拉伯涵盖的“诸多古文明地区”的是( )
A.小亚细亚 B.巴尔干半岛 C.伊朗 D.非洲东部
12.下图为一历史专著中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讲授的内容为( )
一、哈拉巴文化的遗迹 二、吠陀时代 三、婆罗门教和种姓制 四、佛陀的抗争与救赎 五、后佛陀时代的帝国兴替与社会演变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化 D.古罗马文明
13.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尊称为“御家人”。将军对御家人赐予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权益。1232年,幕府又制定“贞永式目”五十一条,作为幕府施政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反映律令制国家成熟 B.维护土地公有制原则
C.为庄园制经济的产物 D.有利于天皇中央集权
14.下为中古时期两个国家的疆域示意图。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A、B国家分别是( )
A.拜占庭帝国、笈多帝国 B.奥斯曼帝国、笈多帝国
C.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 D.拜占庭帝国、德里苏丹国
15.欧洲人惊喜地发现,就在他们沉睡于中世纪的黑暗中时,阿拉伯人收集、翻译、整理、保存并发展了众多人类文化宝库中曾经辉煌的珍宝,其中就有那些已经在欧洲消失的古籍。其后,数百年欧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这些被欧洲人失而复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材料旨在说明( )
A.古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中世纪的西欧
B.阿拉伯人创造光辉灿烂的本上文化
C.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
D.阿拉伯人为欧洲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帝国统治下西班牙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举出一例即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高丽秘书省又据权溥之议,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以儒学取士。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朝还专门设置了高丽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
——摘自林德春《略论蒙元与高丽的关系》
材料二980年,基辅大公圣弗拉基米尔接受了东正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这种隔绝持续了两个多世纪。15世纪,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后,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这样,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
——摘自王崇梅《俄罗斯古代文化中的东方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高丽、俄罗斯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蒙古人在高丽和俄罗斯的活动进行简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形势图
奥斯曼帝国扩张示意图
材料二 “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商贸之城,更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所在”。不过,它代表的不再是希腊正教的拜占庭文明,而是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文明……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被认为是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的前奏。
——摘编自刘义《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形成与发展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中后期(日本)。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丰臣秀吉的举措强化了武士和大名对他的忠诚度,从而有利于扩张自身的势力,稳固国内政权,为16世纪末侵略朝鲜积蓄了力量,C项正确;17世纪德川幕府才建立,排除A项;10世纪时,日本中央集权制就开始瓦解,排除B项;12世纪末的镰仓幕府建立,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朝廷没有实际权力,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据本题材料“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发明家介绍的这种器械具有不同文化的特征,呈现出文化的多元融合性,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文化科技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的疆域范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由于阿拉伯帝国重视商业贸易,这极大地推动了印度洋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印度洋贸易圈的经济、文化地位,B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西汉,排除A项;班图人的迁徙对印度洋贸易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灭亡于15世纪中期,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本题材料“阿拉伯帝国的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可知阿拉伯帝国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及其配套措施较为突出,这便利了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开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无法体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B项;城市建设和商道、贸易体制不属于经营方式,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才出现,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德川幕府之所以把理学奉为官学,是因为理学的内容有利于强化“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这反映了德川幕府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用理学巩固统治,A项正确;推崇理学是材料内容的概括,并非材料反映的问题,排除B项;据材料“将朱子学奉为官学”“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可知,德川幕府通过推崇理学的封建伦理秩序来维护其统治,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德川幕府将来自中国的理学奉为官学,仅据此只能得知德川幕府学习了外来文化,但不能得知其“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阿拉伯帝国盛行伊斯兰教,首都是巴格达,阿拉伯商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使者,B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盛行的宗教是基督教,首都是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罗马帝国盛行基督教,首都是罗马,排除C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过境商人课以重税,不利于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人工灌溉和施肥”“牛耕”“天文历法”等可知,印度重视工具、天气、灌溉等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呈现重视精耕细作的特点,C项正确;“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材料未体现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文明生产并未摆脱自然条件制约,该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的扩张彻底砸碎了古典传统,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了由地中海向北方地区的转移,并蜗居在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由此,西方社会形成了典型的封建制度,新的西方文明得以诞生,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根本性改变,并非说明地中海世界裂变,排除A项;日耳曼人的入侵导致西方社会传统的政治统治体系被颠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的扩张导致古典传统的彻底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可知,天武天皇即位后开始大肆任命皇族来进行统治,排斥畿内豪强,这一举措目的在于强化天皇的专制统治,B项正确;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畿内豪强,而畿内豪强不是地方割据势力,排除A项;这一举措针对的是畿内豪强,不是整个武士集团,并且“消除”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是削弱畿内豪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属于专制统治的范畴,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材料表明在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一个商店可以买到很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这说明巴格达商品贸易十分发达,C项正确;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信仰基督教,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帝国,不是波斯帝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帝国商贸发达,不涉及交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632—1258(世界)。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C项正确;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当时由拜占庭帝国控制,排除A项;巴尔干半岛当时由拜占庭帝国控制,排除B项;当时的非洲东部是独立于阿拉伯帝国之外的,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印度)。根据材料中“哈拉巴文化”“种姓制度”“后佛陀时代”可知,这些都是古代印度的成就,因此该章节讲授的内容是古印度文明,A项正确;种姓制度、吠陀时代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以及古罗马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92—1333年(日本)。材料反映日本幕府时代将军与武士阶层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日本10世纪以后,中央集权制瓦解,庄园制形成的中古时期基本社会特征,C项正确;律令制国家指日本7世纪大化改新后建立的仿唐朝的国家体制,以律令的形式规定国家一系列政体结构,选项与题干时空不符,排除A项;土地公有制原则为大化改新后建立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形式的制度设计,与幕府时代庄园制社会不符,排除B项;10世纪后,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开始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爱琴海、小亚细亚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A国家横跨亚欧,再结合“1355年”可知应该是奥斯曼帝国;根据“德里”、“恒河”、“印度河”等信息可知B国家在南亚地区,再根据“13世纪初”判断应该是德里苏丹国,C项正确;14世纪拜占庭帝国疆域只剩下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和君士坦丁堡周围区域,而A国位于小亚细亚,空间不符,排除AD项;笈多帝国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不复存在,与“13世纪初”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就在他们沉睡于中世纪的黑暗中时,阿拉伯人收集、翻译、整理、保存并发展了众多人类文化宝库中曾经辉煌的珍宝,其中就有那些已经在欧洲消失的古籍。其后,数百年欧洲文明大行其道,使得这些被欧洲人失而复得的文明成果大大增值”可知,欧洲人借助了阿拉伯整理保存的欧洲的古籍,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D项正确;古希腊罗马文明被阿拉伯人收集、整理,没有毁于中世纪,排除A项;材料涉及阿拉伯人收集、整理、保存了众多人类文化,没有涉及阿拉伯人自己创造的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的有利条件,没有涉及欧洲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表现:教育事业发达;图书馆繁荣、藏书众多。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有助于巩固阿拉伯人在当地的统治秩序;有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2)原因:有识之士的倡议;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启蒙思想和教育的世俗化促进;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
【详解】(1)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可知,教育事业发达;根据材料“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可知,图书馆繁荣、藏书众多。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可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有助于巩固阿拉伯人在当地的统治秩序;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可知,有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可知,有识之士的倡议;根据材料“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可知,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市民阶层休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启蒙思想和教育的世俗化促进;根据材料“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可知,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
17.(1)原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任答三点即可)
特点:君主领头,军队开路;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时间久长,中心稳定。(任答两点即可)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说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可知,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开辟海洋大通道,加速文明交往;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交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波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君主领头,军队开路;根据材料“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可知,广泛深入,同步发展;根据材料“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可知,时间久长,中心稳定。
(2)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说明: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举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8.(1)不同态度: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高丽则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
表现: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
高丽: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
(2)简评: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
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不同态度:据材料一“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高丽还行科举之制……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可知,高丽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据材料“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和“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可知,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 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但同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 在高丽,据材料“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可知,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
(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简评:据材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和“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可知,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 据材料“ 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可知,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
19.(1)共同之处:都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对外扩张;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奥斯曼帝国进入了强盛时期,此后经一百多年扩张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君士坦丁堡成了穆斯林世界的政治中心,给欧洲的基督教信仰以巨大打击;作为东正教继承者的俄罗斯,争夺君士坦丁堡,刺激了俄罗斯的扩张野心;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各国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任答四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洲)。据材料一两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可得出,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对外扩张,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洲)。据材料二“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商贸之城,更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所在”,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思考可得出,奥斯曼帝国进入了强盛时期,此后经一百多年扩张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据材料二“它代表的不再是希腊正教的拜占庭文明,而是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了穆斯林世界的政治中心,给欧洲的基督教信仰以巨大打击,作为东正教继承者的俄罗斯,争夺君士坦丁堡,刺激了俄罗斯的扩张野心;据材料二“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被认为是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的前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士坦丁堡陷落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各国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