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题(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的《横渠语录》。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它言简意赅,气象宏大,总结出士大夫的使命所在。“横渠四句”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C.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D.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
A.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B.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个基本旨趣是要通过“乘物游心、亲近自然”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以下思想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志趣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4.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
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 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5.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唐朝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多次领导西洋之旅,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助推“西学东渐”。这表明中国古代文化( )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C.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在传承中赓续更新
6.子夏(孔子的弟子)曾指出:“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子夏将“工匠”和“君子”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
A.自身修养的培养须讲究方法 B.私营手工业在当时已经出现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政治变革引领手工业的发展
7.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撰文说:“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华则变为夷。 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王韬的主张( )
A.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 B.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
C.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转型 D.是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
8.习近平在2014年政协会议成立纪念大会上讲话时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告诫领导干部。他常常惦记的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警醒全党时时刻刻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 B.以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C.人民民主思想源远流长 D.政府对传统文化秉持扬弃的态度
9.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 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
10.东汉崔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崔作《四巡颂》”。《四巡颂》讴歌了肃宗巡猎途中追思先贤,祭祀四岳,并一路进行助农、尊老、轻刑、减赋等措施。这体现了( )
A.儒士理想与国家治理吻合 B.政治和意识形态变动
C.专制皇权的政治威望强化 D.“天人合一”的天命观
11.孔子希望用仁爱之学重建道德秩序和政治秩序,进而实现社会的安定和有序。老子希望效法自然,限制并取消上层对下层的倾轧争夺和干预控制,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和天下大同。这反映出儒道思想( )
A.具有传承性 B.蕴含着相通的社会理想
C.影响面广泛 D.衍生于较为安定的时代
12.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于1599年记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说法,据说这是首个记录、传播这句话的西方人。利玛窦在华期间的活动( )
A.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掀起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潮流
C.为中国传统科技带来新知识 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同
13.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名家
14.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反映了唐朝社会
A.违背正统,纲纪混乱 B.文化多元,社会宽容
C.婚恋自由,风气开放 D.华夷交融,民族和睦
15.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不周山、后羿射九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共同反映了中华先民(  )
A.原始的天人感应理念 B.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
C.丰富的宗教思想观念 D.已萌发最早的民本思想
16.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 )
A.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 B.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C.反映了古代大一统宇宙观念 D.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和时代性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
17.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仕”与“隐”是自士阶层出现便困扰士人身心的两难选择。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但东汉中后期一直到南北朝,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在生存和内心自由之间痛苦挣扎。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仗进之风大起,乐于高卧山林者凤毛麟角。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他更愿意选择远离朝廷政治权力中心,到州郡做地方官或闲职散官,似官似隐,同享世俗享乐与精神自由。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
——引用自微博作者《传统心态与行为》
(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仕隐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事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摘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现代学者王增福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并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体现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这些论述精准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起与嬗变变、合流与内化、变革与转型。释放出传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号,展示出为中华文明崛起而奋斗的历史担当和自觉境界。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包容态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向度”、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等选取任意信息谈谈你的看法并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层次分明)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我再说一遍,正是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价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而这种新文明的奥秘就是我所谓良民宗教。这种良民宗教的第一条原则,是要相信人性本身是善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国人爱默生所说的爱和正义的法则之力量与效用。可是,什么是爱的法则呢 良民宗教教导人们,爱的法则就是要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又是正义的法则呢 良民宗教告诫人们,正义的法则就是要真实、可信、忠诚。每个妇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丈夫,每个男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此,我想最后指出,这种良民宗教的最高责任,就是忠诚之责任。忠诚,不仅表现在行事上,而且蕴藏于内心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有论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意可知,这四句话体现了张载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是家国情怀的充分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上天和人融为一体,道法自然是指万物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崇德尚贤,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强调重视人的品德,统治者应该唯才是举;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指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排除C项;自强不息是指个人应该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厚德载物是指个人应该具备深厚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万物,承担社会责任,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材料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特别强调讲义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在外交上的新应用,说明其外交思想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D项正确;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排除B项;“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说法绝对,而且和材料的信息无关,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概括:材料涉及主旨属道家学派的思想,追求自然随性的生活状态,“无为”体现了精神自由,符合题意,B项正确;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儒家学派荀子的思想,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排除A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虽然为道家思想,但强调的是朴素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强调选贤任能,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材料反映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波尔接受中国道家思想,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的贡献,这说明了东方传统智慧受到西方的认可,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反映了单方面的西方认可东方文化,不能体现文化交融,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玻尔认可中国道教“对立互补”的思想,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东方医者的肯定与宗教无关,故排除C;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日益崛起,且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第三世界崛起,故排除D。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年间张骞开辟的古丝绸之路,唐朝玄奘的西行取经,明代郑和的西洋之旅,明清先进知识分子的“西学东渐”,都传播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说明中华民族在对待文化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交流互鉴的姿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A项正确;材料介绍了中外交流的史实,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特色,排除C项;材料介绍的是不同时期中外文化存在横向交流,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纵向历史传承,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可知工匠和君子的培养方式不同,A项正确;材料与私营手工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华则变为夷。 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可知,王韬不仅强调礼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华夷”文明之间存在共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所以不能夜郎自大和厚己薄人,说明王韬认识到转变华夷观念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D项正确;王韬主张转变华夷观念,“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王韬主张转变华夷观念,未涉及洋务运动,排除B项;王韬的主张是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未体现近代民族意识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14年(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含了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将这种民本理念的思想精髓融合进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之中,激发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A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传统民本思想而非人民民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的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材料“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B项正确;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材料并非单纯的强调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A项;C项仅是材料的一方面,排除;材料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由材料可知,东汉崔骃受儒学的影响,对于汉章帝在巡狩制度中“修古礼”,及在巡狩中的行为进行了讴歌赞颂,体现了东汉儒士阶层理想与现实国家治理相吻合,A项正确;儒学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就成为主流思想,东汉时未出现意识形态的变动,排除B项;材料中主体为崔骃,不是汉章帝为代表的专制皇权,也没有体现皇权威望的强化,排除C项;“追思先贤”不属于“天人合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进而实现社会的安定和有序”“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和天下大同”,可得出孔子和老子都希望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二者社会理想具有相通性,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传承,同时两人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是不同的,孔子强调重建道德,老子强调效法自然,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儒道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末年(中国)。结合所学,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将西方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带到中国,C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晚于利玛窦来华,排除A项;徐光启等人对利玛窦等带来的西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但学习西方科技并未成为普遍潮流,也并未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同,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材料“‘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体现的是反对人为,这契合了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排除B项;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朱熹认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其大意为,唐朝皇室有着夷狄血统,所以婚姻伦理关系错乱也不足为奇,这说明朱熹认为唐朝社会文化多元、社会宽容,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CD。
15.B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女娲,还是大禹,还是后裔他们都在奋力的抵抗恶劣的自然条件或灾难,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依然反映了中华先民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B项正确;天人感应理念最早是由董仲舒提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神话传说,并没有反映宗教的思想观念,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可知,明清时期的藻井融合了传统文化和外来风格,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包容性和时代性特点,D项为最佳选项;仅从题中所涉及的“《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确实无法判断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的藻井装饰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A项次佳;根据材料“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可知,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吸收波斯的文化,B项错在“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排除;根据材料“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无法判断古代藻井装饰的发展反映了古代大一统宇宙观念,可以确定在明清时期藻井装饰造型反映了古代大一统宇宙观念,C项有一定的道理。故答案为A项(1分);B项(0分);C项(1分);D项(3分)。
17.(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详解】(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
(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
(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
18.(1)特点:隐为仕服务(仕主隐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素:政治环境;儒家社会责任感;士人的探索反思;佛道思想的融合。
(2)述: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指的是亦官亦隐,与现实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是中唐时期政治环境恶化、国力衰弱的背景之下士人吸收传统仕隐思想和佛道思想的产物。评:积极:调和了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为后世文人心态的成熟作了铺垫,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消极:弱化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上促使士大夫价值观庸俗化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可归纳出起源较早;根据材料“实际上‘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最终目的还是‘仕’”可归纳出“隐”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士”;根据材料“汉代大一统确立后,由于国家的强大,士人深受鼓舞,投身庙堂成为自然选择”可归纳出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材料“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可归纳出受到其它思想的影响。因素:根据材料“孔孟二人都有过看似机变,通达的仕隐观念”“由于时局动荡,士人或归隐山林放浪形骸,或欲隐却仕苟且偷生”“唐朝科举兴盛,思想开放”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环境稳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态度及儒家学者的个人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评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时令人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注催生了白居易的‘中隐’思想”“白居易以儒修身以佛道修形成了更为成熟、圆融的处世心态和行为”和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平衡进退出处的中隐思想,是他对自己人生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理性思考的产物,是在对黑暗现实的逃避与消极反抗之余,去追寻人格的独立,去探寻生活中的美的结果。
19.(1)原因: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或自然经为主,商品经济薄弱);儒学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
(2) 示例:
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全世界只有中华文化体系长期延续,从未中断;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主要表现为,具有无与伦比的延续力,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所有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经历百家争鸣、经学兴盛、玄学流行、三教并行,发展到宋明理学;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至今依然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中华文化还具有强大同化力和融合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多逐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楚文化、巴蜀文化和西域文化等,内涵日益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将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等民族文化融入到了祖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中国文化的同化和融合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佛释道等“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使中华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
总之,中华文化的生命延续力、同化力和融合力,都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客观、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儒家思想在秦汉以后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主要有,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或自然经为主,商品经济薄弱)以及儒学内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等。
(2)论证:首先选取信息,明确观点,如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呈现出‘顺时而生’‘与时迁移’的长久生命力”等,可得出观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确定观点后,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材料信息,运用唯物史观,展开论证,如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有无与伦比的延续力和强大同化力、融合力等,说明中华文化在发展中内涵日益丰富;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观点,强调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即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楚。
20.示例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明财富
评析:我认可辜鸿铭的观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致中和”思想几乎是如出一辙;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同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同样是不谋而合;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相互相通的。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其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是还兼具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让我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详解】示例
观点:据材料“……我再说一遍,正是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价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文明财富”可提炼观点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明财富
评析:我认可辜鸿铭的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致中和”思想几乎是如出一辙;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同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同样是不谋而合;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还是相互相通的;当前社会中的很多理念都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过来的,其不仅有利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而是还兼具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让我国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等方面回答。
【点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检测题(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