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钦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周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周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1.19世纪前,人们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只能依赖《圣经》等文献的零星记载,后来通过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知道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的存在。这反映了( )
A.人类文明的真实性需要考古学才能证实B.文献记载的主观性导致解读历史不确定
C.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D.历史认识根据史料的传承性不断的更新
2.“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突出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特点。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压抑贵族势力以缓和矛盾 B.获取广泛支持以实现社会变革
C.缓和社会矛盾以解决危机 D.实现社会和谐以发展民主政治
3.公元前7世纪,亚述建立起一个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亚述帝国早期倾向于采用据点城市、附属国和行省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边疆,后期则大规模采用行省制。行省由国王委派的总督统治,后为防止总督权力过大,改为由宦官担任。亚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
A.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性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区域文明交流 D.尊重了各地区发展的差异
4.“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以下选项中,最接近恩格斯所描述的历史阶段的是( )
A.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锄 B.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
C.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D.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为国王服兵役的士兵被敌人俘虏,富商用银两赎回并送其回乡,他若有家产应赎回自己;若其没有银两,应由其乡神庙赎回;若其乡神庙也无银两,应由宫廷赎回。而他的田园房屋(不动产),不得用于赎他。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重视保障士兵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D.避免了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6.《民主新论》中说:“(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个人至上 D.直接民主
7.在宗教从多神崇拜向主神崇拜过渡的同时,古埃及法老不仅拨巨款大修神庙,而且赋予神职人员公职。法老之下地位最高的官员维西尔往往由大祭司担任。由此可见,古埃及( )
A.教俗势力两权分立B.法老借神权巩固统治
C.社会环境较为宽松D.社会等级关系固化
8.在苏美尔地区的某宫殿(或神庙)遗址中,发现了约公元前3000年的大量原始楔文泥版,墓中用来记录和传承知识的辞书(相当于课本)文献占15%,包括“树木表”“容器表”等十几种分门别类的辞书,而“百工表”更是罗列了120多种不同职业或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由此可知,苏美尔人( )
A.有完善的历史记载 B.社会分工细致C.有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社会等级森严
9.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可以说明( )
A.古代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的特征B.铁犁牛耕是非洲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
C.世界各个地区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D.古代非洲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
10.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变得更加封闭,父母双方必须都是雅典公民,才有资格获得公民权。只要是公民,他的权利都受到绝对的尊重。但是,不具备公民权这一形式国籍的人则完全没有参政权。这说明雅典( )
A.政治自我扩大之路受阻 B.政治权力缺乏制度约束
C.社会精英阶层权力下移 D.平民与贵族间矛盾尖锐
11.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牌,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他”是( )
A.苏格拉底 B.修昔底德 C.希罗多德 D.柏拉图
12.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天方夜谭》
13.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其对洪水之神看法的差异表明( )
A.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明的多元性 B.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古代文明发展
C.历史发展传统改变百姓的善恶观 D.古埃及人比西亚两河流域人乐观
14.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由专门的国王管理;古代西亚人创作了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人类文明早期管理和文化活动的产生,直接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阶级的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15.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第113条规定,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债务人谷仓或谷场去取谷物,否则应被检举,并应交还其全部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所贷之物。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私有财产权益B彰显统治者的地位C.强化法律执行效力D.限制债权人的盘剥
16.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1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认为,“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为此,他提出了人口发展要适应国家政治管理需要的“适度”思想。这一思想立足于( )
A.巩固城邦体制B.发展民主政治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公民素质
18.对希腊人而言,神之于人,就像成人之于儿童,无论人有多少知识才能,都是简单的模仿,算不上拥有神的智慧。但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却不同意这一观点,前者公开承认自己是智者,后者则宣称自己是全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这两人的思想( )
A.重建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否定外在权威肯定理性价值 D.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19.有人这样描述雅典城邦:公民身份扩展到绝大部分阶层和职业,穷人在公民大会上排挤富人、商店主和贵族,皮匠、铁匠、鞋匠、商人和农民与那些家世古老的乡绅们会面,就国家大事展开辩论并做出决策。该现象( )
A.表明公民身份门槛降低 B.缘于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C.促进雅典社会全面繁荣 D.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
20.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C.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21.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民众的政治思想开始进化,大部分民众对不公正、剥削、违反法律等行为越来越敏感,并试图改变秩序背后所依据的规则。这反映了( )
A.雅典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B.公民意识不断提高
C.伯里克利改革初见成效 D.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2.赛拉匹斯神是托勒密埃及王朝时期希腊和埃及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混合型的神,他兼具了希腊神宙斯、狄俄尼索斯和埃及冥王俄塞里斯、阿庇斯的特征。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区域文明之间相对的独立 D.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
23.《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早在柏拉图的古希腊时代就已被当作纯粹的神话传说,直到19世纪德国人海因里希·施里曼才让传说变成了真实的历史。在荷马到底是谁还有所争议的情况下,施里曼坚信这位诗人所传承的古老神话,根据其创作出的文本开始发掘工作,最终于1873年找到了特洛伊。由此可见( )
A.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B.个人意志影响历史走向
C.考古研究依赖神话故事 D.考古发掘印证古代传说
24.葬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现了城邦官方的意识形态。演说赞颂的对象,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赞颂对象的变化反映了雅典( )
A.公民丧失了爱国热情 B.城邦制度基础有所动摇
C.民主政治进程发展缓慢 D.城邦民主制度已经腐朽
25.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后,雅典公民的名字发生了变化。一个人的名字中必须包括其户籍所在的德谟区名(村落)、父名和本人的名字。例如,户籍在阿洛裴盖德谟区的苏弗洛尼斯科之子苏格拉底,名字中不再出现代表出身的家族名称。此变化有助于( )
A.激发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 B.限制雅典公民的活动范围
C.削弱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辩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新兴的士阶层面对社会的变革,针对现实的问题或虚幻的理想,经常通过彼此之间的辩论,表明自己的立场,阐发自己治国安邦的良策。其中,儒家的观点是:辩论不能是无原则的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的原则。荀子在其《正名》篇中提出了“以公心辩”的辩论原则。“公心”是指能够适用于社会并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法则,即儒家所强调的礼义道德原则,对真理的追求。名家则普遍认为,他们之所以重视名辨分析,关键是要探索理解宇宙人生,匡正时世的新的道路,也是在探索寻求真理的新途径。
——摘编自吴树勤、杨学坤《我国古代君子的辩论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是希腊文化的大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自称为“辩证术家”的职业学者。他们通过综合与分析,研究现象与规律、感觉与概念的关系,“穷究”心灵,追求牢不可破的真理。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着重研究修辞术,成为“修辞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希腊,修辞的发展源于口头演说和辩论,公民的演说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需要产生现场的效果。因而在“修辞术家”那里,他们特别重视语用原则和语法规则,重视整体结构和灵活穿插。
——摘编自张庆利《先秦诸子的修辞观与古希腊的修辞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辩论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辩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辩论兴盛的历史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早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就已经被学者们注意到了。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20世纪初出版的《剑桥古代史》的主编伯里也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移到了大西洋。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热那亚成为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大西洋诸港口则船只往来不断,以其财富声名远扬。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学者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写西方文明的原因。
(2)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但他们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教训、传记、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奥西里斯、奥西里斯同其弟塞特的斗争、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同塞特之间的斗争的神话,《大臣乌尼传》等传记铭文,《占领尤巴城》等战记,以及《两兄弟的故事》等小说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50年,埃及服饰的发展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埃及人会穿一种短裙申提(最初仅供法老穿用),这种服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上层阶级穿用。服饰的布料多采用亚麻纤维,亚麻织物凉爽、轻便,适合埃及的气候。各神殿中的祭司浮雕在或长或短的身体外面常穿一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国裙;伊西斯神殿中的托勒密二世浮雕头戴王冠,王冠的圆柱形基座后部向上延伸,托起了两个花冠,红色花冠代表下埃及,上部的白色花冠代表上埃及,基座和两个花冠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王冠的整体。
——摘编自梅利莎·利文顿《世界服饰史图典:古代到19世纪的时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学作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的文明内涵。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在其扩张的土地上设立行省,以管理相当的外邦地域和人口,行省的各级官吏负责国防和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以及为这两项有限的国家职能征收赋税,其余的政务由各城市自己处理。帝国以行省和城市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当时的行省受到皇帝比较严密的监控。作为行省下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城市还包括周围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一般拥有市议会、市政官以及学校、广场和公共水源等。城市财政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家交纳赋税和供应过往的罗马军队。各城市的制度并不统一,皇帝对城市市政的干预主要出于财政的目的,没有强求建立整齐划一的地方行政体制,城市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自治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华夏族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民族,除了包含中原地区的夏人、殷人、周人外,也包含当时一部分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郡县制。那时,西域诸族、匈奴称中原人为秦人。汉朝继秦而兴,汉代主体民族始称汉族。汉武帝时北筑长城,西通西域,屯田湟中,设立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南征西南夷,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于是扩建十三州,郡国一百零三,呈现出“万里一统,海内顿安”的局面。 汉王朝对民族地区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和亲或互市,不破坏各民族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使民族地区在统一国家中各自按本来的传统发展。正是这样的来来往往,分化聚合,形成了生活方式、礼仪、信仰等一系列民族间新的互动重构以及一次又一次民族血脉遗产的积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对新征服地区的治理举措,并说明推行这些举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民族区域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C2.C3.B4.D5.A6.D7.B8.B9.A10.A11.C12.A13.B14.D15.A16.A17.A18.D19.C20.C21.B22.D23.D24.B25.C
26.(1)①春秋战国时期因社会变革出现辩论,古希腊辩论体现了公民参政的需要;②春秋战国时期辩论为宣传自身学说观点或政治主张,古希腊辩论为参与政治活动;③春秋战国时期以新兴士阶层为主,古希腊以职业学者为主。
(2)春秋战国:①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②各诸侯国通过辩论选拔治国人才;③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答出三点)
古希腊:①古希腊海外贸易与工商业较发达;②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③智者学派的推动。
(3)①促进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②有利于形成崇尚知识和辩论的社会风尚;③为后世提供哲学思辨方面的借鉴。(答出两点)
27.(1)原因:地中海沿岸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将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深受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性格等方面影响巨大;同时周边环境则影响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地理环境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文明多样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具体说明:地中海地区岛屿、海湾众多,对工商业贸易和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大河文明则利用冲积平原有利条件发展农耕经济,政治上走向中央集权。有利的地理环境会促使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周边环境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地中海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利于借鉴和吸收周边优秀文明成果,但同时不利于文明稳定;中国、印度周边多山,外部压力较小,文明相对稳定。
28.(1)特点:缺乏大部头的文学著作;体裁丰富多样;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神话宗教色彩(神的世界与人的社会相映射)。(答出三点即可)
(2)内涵:古埃及文明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古埃及社会等级森严,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埃及神权色彩浓厚;古埃及实现政治大一统;古埃及手工业、建筑业等水平较高。(答出三点即可)
29.(1)举措:设置行省,控制新征服地区的国防、司法、财政大权;保留城市行政自治权。
原因: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罗马人依靠军事扩张,重视法治;各区域文明差异大,自治传统浓厚。(三点)
(2)特点:治理手段丰富多样;实施统一的行政管理;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传统。 (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民族交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三点)
30.(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
(2)优点:直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3)弊端: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危及国家前途。
原因:公民大会不受制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钦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第一周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