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练练习(含答案7份打包)

题型(2) 表明、说明类
1.(2023·安徽合肥一模)陶寺文化早期,随葬器物的使用已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至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C.青铜时代业已来临
D.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2.汉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  )
A.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
B.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D.一般官员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
3.(2023·广东梅州一模)唐朝初期未设置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定期巡察,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于是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10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材料表明唐初(  )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
D.开始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4.(2023·福建泉州三模)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
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
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道:“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罪和罚的判决案必须由法官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
A.公民大会并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B.审判程序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充分体现
D.政治权力的分配体现了制约思想
6.(2023·广东梅州一模)据统计,我国从1840年到1861年期间写成的有关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有22种,其中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甫经付梓,即腾谤议”,史策先说《瀛寰志略》“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李慈铭攻击《瀛寰志略》“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
A.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对外学习热潮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C.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
D.守旧思想阻碍洋务运动深入开展
7.(2023·福建莆田二模)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对此,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这说明(  )
A.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接受了国际外交惯例
8.(2023·福建泉州三模)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党中央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表明(  )
A.农业变革应同工业发展密切结合
B.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愿望
C.工业化建设应关注城乡统筹发展
D.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9.(2023·山东菏泽一模)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率军前往位于埃及腹地的阿蒙神庙祭拜,宣称获得阿蒙的神谕成为埃及的法老并进行正式加冕。下图是亚历山大被刻画成法老的形象。这突出说明了(  )
A.文明的相互碰撞
B.宽容的宗教氛围
C.埃及文化的复兴
D.政治体制的创新
10.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易种植、烹制简单等,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物种交流(  )
A.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
11.(2023·山东临沂一模)下表为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这表明(  )
城市 每10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心) 27.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65%
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 25.99%
利兹(工业中心) 25.78%
伯明翰(制造业中心) 20.04%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的标志
12.(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13.(2023·山东泰安一模)英国某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我们将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表明英国(  )
A.以资本主义否定苏联的共产主义
B.以自由民主否定纳粹的扩张主义
C.以民族主义对抗美国的霸权威胁
D.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
题型(2) 表明、说明类
1.A 解析 由陶寺文化早期的“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到陶寺文化中期的“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可知陶寺遗址中的墓葬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且大墓的礼器群明显体现出墓主人具有较高的政治身份和地位,表明当时的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故选A项;陶寺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而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才形成的,排除B项;陶寺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陶寺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当时还不具备建立早期国家的条件,排除D项。
2.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把目光转向稳固统治”“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封君食邑赐爵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等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适应国家战争需要,封君食邑赐爵制更侧重于稳定秩序,因此说明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故选B项。
3.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只是派遣监察官员……定期巡察,事毕使除”,可知唐初监察官员具有临时性,题干材料“分区负责”“分为10道”表明贞观元年对地方进行了监察区域划分,“察吏人善恶”说明国家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综上可知,政府通过监察来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的“10道”是监察区,而非行政区,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区划,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排除D项。
4.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朝廷任命主持西夏战事的范仲淹等文官为武职时,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上表坚辞不受”的原因是北宋时期实行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这影响了士人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题干材料“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表明朝廷在西夏战事中重用文官,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在被任命为武职时坚辞不受,并没有涉及边防理念,排除C项;“上表坚辞不受”朝廷的任命是古代官僚体系运行中常见的方式,并非严重挑战君主权威,排除D项。
5.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受到议事会和主席团的制约,议事会受到陪审法庭的制约,因此古代雅典具有权力制约思想,故选D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限制,但不能说明公民大会不再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权力的制约而非审判程序,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雅典政治权力的分配而非人民主权原则,排除C项。
6.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是“1840年到1861年期间写成的有关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的一本,说明鸦片战争后,部分中国人已经开始了解西方,但该书一发行就遭到攻击,认为该书“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念并未彻底改变,中国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只有22种,不足以说明“掀起对外学习热潮”,排除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指国家丧失部分主权且封建经济遭到破坏,题干材料只涉及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7.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针对“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一事,“民间社会反应强烈,一些地方督抚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则介入立储事务”,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剧,故选A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维新思想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清廷宣布立储是清政府的内政,与国际外交惯例无关,排除D项。
8.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中央提倡建立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是因为认识到分散的小农经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等困难,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故选D项;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把农民“组织起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劳动互助”并没有涉及改变生产关系,本质上仍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愿望,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发展的问题,排除C项。
9.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祭拜埃及的神庙,宣称成为埃及法老并加冕,其自身被刻画成埃及法老的形象,说明亚历山大接受埃及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也将希腊文明带到了埃及,所以这个过程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选A项;利用埃及宗教神谕加冕应属于政治行为,而不是宗教内容,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对埃及文化的态度,而不是埃及文化的复兴,排除C项;题干材料虽然涉及亚历山大加冕,但加冕只是一种形式,它不属于政治体制的创新,排除D项。
10.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彼此孤立的状态被打破,物种交流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故选D项;物种交流能够丰富人们的饮食,但无法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洲际的物种交流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非使世界联系紧密,排除C项。
11.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这些城市分别是棉纺织业中心、造船业中心、外贸港口中心、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人口大增,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无法得出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排除B项;城市取得自治权是在中世纪后期,排除C项;工业城市的兴起不能仅仅通过人口增长来衡量,排除D项。
12.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联邦层面……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可知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人口数量,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不能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生活状况,排除D项。
13.D 解析 题干材料“有黄星的蓝色抹布”符合欧盟旗帜的形象,“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将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指的是欧洲议会、欧盟的军队联盟、欧元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被迫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块有黄星的蓝色抹布”体现了英国与欧盟的冲突,表明英国以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故选D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指的是欧盟,并非苏联的共产主义,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纳粹的扩张主义和美国霸权主义对英国的威胁,排除B、C两项。题型(5) 因果、目的类
1.商朝出土的青铜器,礼器居多,大多凝重庄严,配以繁多、神秘的饰纹。然而,西周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食器组合渐趋增多,形制较前期简便,饰纹也趋于简化,渐渐失去神秘意味。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出现
C.治国理念的转变 D.“工商食官”的衰败
2.(2023·江苏连云港2月联考)东晋初年,朝廷将南渡的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称“白籍”,并重置其原籍州、郡和县,且免征发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侨置机构被裁撤或合并,侨民被编入本地的“黄籍”,承担赋役。这一变化旨在(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吸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规范户籍管理制度
D.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开发
3.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且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4.(2023·山东潍坊一模)清朝初年,政府将约1 000多种汉文经史古籍、文学作品翻译为满文、蒙文等。康熙时期,“四书”“五经”的满文译本均已出齐,《本草纲目》的蒙文译本还增加了蒙古族的用药品种和治疗经验。这些举措旨在(  )
A.推动民族文化交融
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提升民间教育水平
D.推广儒家的治国理念
5.(2023·江苏南京一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纷纷在华设立银行,他们相互排挤,竞相发钞。比利时也于1902年成立华比银行,在中国取得钞票发行权力,印出大批钞票,随时发行,替代现金。至1923年,外国在华发钞银行共有14家。这种局面导致(  )
A.洋商占尽贸易优势
B.中国主权遭受侵损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法币改革举步维艰
6.(2023·安徽合肥一模)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提出的体育运动口号,这些口号意在(  )
提出者 口号
毛泽东 锻炼身体,好打日本
朱德 钢铁的身体、钢铁的意志
贺龙 体育运动军事化
左权 鼓越吹越响、兵越练越强;不练好杀敌本领,怎么能够打胜仗
A.顺应抗日战争的时代主题
B.培养人民群众的体育精神
C.冲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7.(2023·福建泉州三模)
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部分)
时间 重要投资领域 投资额(美元)
2006— 2008年 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资源开发和制造业 由5.2亿增至54.91亿
2013— 2018年 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项目 由33.7亿增至53.9亿
据上表可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旨在(  )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保障非洲的经济安全
C.深化中非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D.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8.(2023·福建莆田二模)公元前3世纪,自视为亚历山大继承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者广泛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创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博学园。此举(  )
A.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
B.表明了统治者偏好决定文明程度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说明了古希腊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9.(2023·广东深圳一模)13—14世纪,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专制王权被削弱
B.封建庄园的衰落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手工工场的发展
10.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产品如蔗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  )
A.削弱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
C.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
11.(2023·山东潍坊一模)1894年,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将竭力设法使他们(小农)的命运较为过得去一些,如果他们下了决心,就使他们易于过渡到合作社,如果他们还不能下这个决心,那就甚至给他们一些时间……能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这一主张意在(  )
A.强调社会革命条件已成熟
B.建设高度集约的现代大农业
C.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12.(2023·安徽宿州一模)甘地认为,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他以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  )
A.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
B.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的经济
C.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D.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印度的特色
13.(2023·山东临沂一模)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47年,全国小企业的数量约为806万家,1970年增加到1 118万家,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1 620万家。美国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B.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新变化
C.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D.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题型(5) 因果、目的类
1.C 解析 商朝奉行“尊天贱民”的思想,西周统治者则主张“敬天保民”,神权色彩淡化,治国理念的变化导致青铜器用途、饰纹的变化,故选C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治国理念的转变,与分封制度的影响无关,排除A项;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出现,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衰败,排除D项。
2.A 解析 赋役征收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题干材料表明东晋初年到南朝时期,封建政权对侨民的政策由免征赋役到征赋役,其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对侨民由免征赋役到征赋役,不利于吸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B项;题干材料“北方侨民以白纸登记”“本地的‘黄籍’”表明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比较规范,排除C项;征赋役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排除D项。
3.D 解析 北宋政府的这些措施目的在于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故选D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是针对地方而言的,并未涉及政府的运作流程,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是针对地方而言的,未涉及皇帝的绝对权威,排除B项;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的目的是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排除C项。
4.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将大量汉文书籍翻译为满文、蒙文等,《本草纲目》的蒙文译本增加了蒙古族的用药品种等,这有利于推动中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其目的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属于其客观影响,而非政府这一行为的主观目的,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民间教育水平,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除了儒家典籍“四书”“五经”外还有《本草纲目》等,推广儒家的治国理念以偏概全,排除D项。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各国纷纷设立银行,发行货币,中国的经济主权受到极大侵害,故选B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看出洋商占尽贸易优势,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人对外国银行的态度,排除C项;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6.A 解析 由表格信息“好打日本”“体育运动军事化”“打胜仗”等,可知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抗日战争而提出的口号,所以顺应了当时抗日战争的时代主题,故选A项;这些口号表面上看是培养民众的体育精神,但最终目的是争取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是合作关系,所以当时体育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抗日,而不是冲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排除C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体育教育提出的,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形成了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为深化中非合作共赢伙伴关系,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越来越大,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这种直接投资的目的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关联较小,排除A项;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符合两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并非仅为了保障非洲的经济安全,排除B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地理位置临近,位于同一个区域,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排除D项。
8.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亚历山大继承人”“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可知这些活动促进了地中海文明、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生产力的高低决定着文明程度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旨是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而不是古希腊政治传统对托勒密王朝的影响,排除D项。
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士是中世纪欧洲封建主阶级的下层,为封建主服兵役和尽义务,从国王或大领主那里获得封地、封号;根据题干材料“13—14世纪……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士阶层的衰落是欧洲封建庄园经济衰落的具体表现,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士阶层衰落时期正是欧洲专制王权加强的时期,排除A项;16—19世纪是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3—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处于萌芽时期,其力量还不足以造成封建阶层衰落,排除D项。
10.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规定与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相符,《航海条例》的颁布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故B项正确。
11.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将竭力设法使他们(小农)的命运较为过得去一些,如果他们下了决心,就使他们易于过渡到合作社”,可知恩格斯强调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使无产阶级与农民合作一起改造社会,意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选C项;根据题干材料“1894年”,可知此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进行社会革命的条件并不成熟,排除A项;高度集约的现代大农业出现在20世纪,排除B项;题干材料和调动农民阶级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D项。
12.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故选A项;改造印度的经济是实现民族独立的手段,并不是甘地的最终目的,排除B项;“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只是甘地的目的之一,排除C项;题干材料“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表明甘地强调印度要建立非暴力社会,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
13.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且其产值能够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家干预限制垄断组织发展,故选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并非自由资本主义,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福利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与小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美国国内小企业数量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题型(4) 程度、限制类
1.(2023·湖南邵阳一模)在大汶口墓中出现了少量半坡遗址所没有的男女合葬墓。在这类合葬墓中,男子常居于墓的正中央,女子却在其左侧边,陪葬品也多置于男性一侧;在更晚出现的齐家文化合葬墓中,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向男性,屈肢侧卧于其左侧。这主要反映出(  )
A.社会中心从女性向男性转移
B.氏族成员地位从平等变成不平等
C.社会财富由公有转变成私有
D.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2.(2023·山东临沂一模)“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的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秦汉时期“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皇权官僚体制确立
B.民众言论空间狭窄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2023·安徽合肥一模)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都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源于(  )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造船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丝绸之路的开通
4.(2023·河南郑州一模)明朝初年,国家对读书人的衣服形制有严格的规定,如生员襕衫须用玉色布绢制作,宽袖,沿有黑边。到明朝后期,生员违反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读书人家,尽为女人红紫之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技术的进步
B.文化教育的衰退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治体制的变革
5.(2023·辽宁锦州期末)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封建政治
B.发展国家经济
C.保障国家安全
D.发展军事工业
6.(2023·海南五模)下面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时间 书目 自然科学 (含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政治、 法学类为主)
总数 占比 总数 占比
1896年 《西学书 目表》 259种 73.6% 93种 26.4%
1900— 1904年 《译书经 眼录》 164种 33.4% 327种 66.6%
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7.(2023·安徽合肥一模)据统计,上海原有工厂4 050家,至1946年底,倒闭3 160家,其中民营工厂倒闭3/4;1947年工厂开工仅为平时的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
B.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挤压
C.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失败
D.战争使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丧失
8.(2023·福建厦门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些民族资本家准备将企业上交国家,政府并未接受。对此,周恩来说:“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这主要是因为(  )
A.统一战线性质发生转变
B.国民经济尚需恢复
C.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部分地区尚未解放
9.(2023·山东临沂一模)在古希腊,人们普遍认为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不过它们皆与城邦公民身份绑定,一旦丧失这样的身份,境况顿时呈现云泥之别,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的典型
B.古代雅典居民有同等自由权利
C.外邦人在古代雅典拥有土地权
D.古代雅典公民身份与权利相辅相成
10.(2023·安徽宿州一模)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意志法律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的地方法。法学家蒂堡认为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因继承罗马法而丧失本国法律的稳定性,依赖于罗马与巴黎的法律文化甚至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蒂堡的最终意图是(  )
A.摆脱对法国民法典的依赖
B.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
C.彰显德意志法律文化传统
D.为德意志帝国的侵略扩张服务
11.下面是1921—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观察图表,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农业集体化加速推进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2.(2023·山东临沂一模)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硬件的突破”主要是指(  )
A.跨国公司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创新
C.经济危机的克服
D.全球市场的形成
13.“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器。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的广播,却不断增加阿拉伯语、印度语等十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导致“美国之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意识形态竞争激烈 
B.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相同
C.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西欧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题型(4) 程度、限制类
1.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大汶口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男女合葬墓中,男性往往居于中间,这说明男性的社会地位明显高于女性,反映出社会中心从女性向男性转移,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与氏族成员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社会财富私有的结论,排除C项;夏朝建立后,我国原始社会才结束,排除D项。
2.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诽谤”由先秦时期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秦汉时期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确立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所以这一变化的原因与秦汉时期皇权官僚体制的确立有较大的关系,故选A项;民众言论空间狭窄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信息,无法得出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是“诽谤”含义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使得对外贸易和交流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选C项;中国古代抑商政策一直存在,且东晋南朝时期并未放松,排除A项;造船技术进步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丝绸之路的开通属于对外贸易的交通条件,而不是对外贸易频繁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4.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到明朝后期,生员违反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得等级分明的服饰制度受到冲击,服饰僭越现象不断增加,难以遏制,故选C项;“纺织技术的进步”不是造成题干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旨与“文化教育的衰退”无关,排除B项;明朝初年政治体制并未发生变革,排除D项。
5.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轮船”,可知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实现自强,旨在保障国家安全,故选C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不主张改变传统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论述的角度主要是发展军事工业以保障国家安全,排除B项;发展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
6.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译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类书目的比重上升并超过自然科学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从政治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因此翻译的西学书目中社会科学类书目数量增加,故选D项;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是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民族危亡,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维新变法思潮兴起于19世纪60—80年代,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7.B 解析 1946—1947年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上海民营工厂倒闭数量占倒闭工厂的3/4,开工的工厂仅为平时的20%,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美货涌入而占领中国市场,冲击了中国的民族企业,再加上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故选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有可能导致企业倒闭,但是不会导致大多数民营工厂倒闭,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是在1935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上海大量工厂倒闭与上海是不是经济中心关系不大,而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密切相关,排除D项。
8.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暂不接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需要通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来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故选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排除C项;当时未解放的主要是西南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东部,两者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9.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不过它们皆与城邦公民身份绑定,一旦丧失这样的身份……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可知古代雅典公民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与其公民身份绑定,失去公民身份,也就失去了自由和土地权利,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说明古代雅典公民身份与权利相辅相成,故选D项;民主政治有奴隶制民主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而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无法体现古代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的典型,排除A项;古代雅典居民并不享有同等自由权利,排除B项;外邦人不具有公民身份,在古代雅典没有土地权,排除C项。
10.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法学家蒂堡认为,当时德意志的法律杂乱无章,作为当时法律主要渊源的罗马法不符合德意志的现实情况,因此他主张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故选B项;“摆脱对法国民法典的依赖”是蒂堡的意图之一,但不是最终意图,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可知蒂堡的最终意图是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来解决当时德国的社会矛盾而非彰显德意志法律文化传统,排除C项;制定一部统一的德意志民法典有利于维护德意志的统一,排除D项。
11.A 解析 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的粮食作物产量不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与市场手段发展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图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成立集体农庄,排除C、D两项。
12.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故选B项;跨国公司是全球化2.0版本的主要推动力量,排除A项;经济危机不利于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全球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并非是全球化的决定因素,排除D项。
13.A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和“不断增加阿拉伯语、印度语等十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亚非地区新兴独立国家增多,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更加激烈,故选A项;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961年不结盟运动召开,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排除C项;西欧国家地位迅速上升与“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的广播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题型(1) 反映、体现类
1.(2023·广东梅州一模)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 890米,南北长约3 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 500米,南北长约2 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 000米,南北最长4 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 000米,南北宽约4 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
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出现了书写简便的隶书;唐宋书法家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抒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使得楷书屹立于书坛;宋朝以后书法不仅局限于上层社会,还逐渐流向大众民间。这反映出(  )
A.皇帝的好恶决定了书法字体的兴衰
B.书法艺术的出现直接促成了文字的统一
C.书法艺术的成熟推动了文字的简化
D.书法艺术呈现出高雅化和世俗化特征
3.(2023·福建莆田二模)建隆四年(963年),享先代帝王礼的祭祀对象共十位,均为功德极高的帝王。而开宝四年(971年),享祭帝王增至七十七位,不仅有尧等功德极高的帝王,也有唐中宗等功德相对平庸的帝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宗法观念的弱化
C.官僚队伍的膨胀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2023·安徽合肥一模)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
D.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产生
5.(2023·山东临沂一模)清朝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载:“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義、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
A.开放包容的积极态度
B.固守传统的保守态度
C.崇洋贬中的文化观念
D.厚古薄今的思想观念
6.据统计,1911年全国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数目为52 500所,学生总数达163万人,其中占相当数量的是蒙养院的学生和初等小学堂的学生,而在专门学堂、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这反映了当时(  )
A.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
B.科举制阻碍教育事业发展
C.启蒙教育的规模亟待扩大
D.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
7.(2023·安徽宿州一模)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持论者都(  )
持论者 言论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
孙中山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陈独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努力改良政治制度
B.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C.希望提高国民素养
D.探索社会变革道路
8.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热烈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
D.报刊宣传奠定民主革命胜利基础
9.1982年,商业部与轻工业部联合发出通知,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在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订购、选购四种购销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代批代销形式。此后,又发展了工商联营联销形式,从而形成了六种购销形式并存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快车道
C.社会经济活力正在被激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0.(2023·福建莆田二模)19世纪以来,伦敦流行用“城市之肺”比喻公园等城市绿地,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也极力利用这一比喻同城市绿地侵占者抗衡。这体现了英国(  )
A.阶级矛盾难以调和
B.工业化发展中价值观念冲突
C.卫生改革成就显著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11. 20世纪初期,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著名的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的国民革命和埃及华夫脱运动。这些运动的发生反映出(  )
A.战败国对《凡尔赛条约》有不满情绪
B.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D.战后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12.1986年,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在东京召开会议,并达成如下协议:七国相互之间对汇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利息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外贸差额以及储备状况9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监督”和“政策协调”。这反映了(  )
A.贸易保护主义
B.经济重心转移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国家调节国际化
题型(1) 反映、体现类
1.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古发掘表明东周王城规模小于其他几个诸侯国都城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森严的等级,并用礼制加以维护,而东周时期诸侯的都城规模大于王城,这是僭越宗法礼制的表现,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皇帝制度才使专制王权建立起来,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指对中原华夏族先进文化的认同,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他们是否开展兼并战争,排除D项。
2.D 解析 “抒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体现了书法的高雅化特征,“书法……流向大众民间”体现了其世俗化的特征,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先有的文字的统一,后出现了书法艺术,排除B项;文字不断简化的主要原因是其频繁使用,排除C项。
3.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建立初期,享先代帝王礼的祭祀对象为功德极高的十位帝王,而开宝四年享祭帝王增加到七十七位,其中包括一些功德相对平庸的帝王,享祭帝王的增加体现出对皇权的肯定,反映了宋初专制皇权的加强,故选A项;宗法观念指的是对血缘的重视和血缘体现出的宗族内部的等级,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享祭帝王的数量增加,并非官僚队伍的数量增加,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会影响北宋初期享祭皇帝的增加,排除D项。
4.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代的佃客或者客户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或者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被允许的,而宋代的主户不加干涉,说明当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主户和客户(佃客)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社会成员之间身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阶层流动问题,客户、佃户身份未变,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義、轩、巢、燧已也”,可知赵翼盛赞西方的鸣钟和时辰表的技术,同时盛赞西方也有开创的圣人,这反映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故选A项;赵翼肯定了西方的制钟技术并非固守传统,排除B项;题干材料“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義、轩、巢、燧已也”说明赵翼肯定中国義、轩、巢、燧等开创圣人,并没有贬低中国文化,排除C项;厚古薄今指在学术研究等方面重视古代、轻视现代,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1年全国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基础性学堂就读,专门学堂、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就读人数较少,说明当时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故选D项。
7.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以担当中国改革为己任”“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强调变法、革命、科学与人权,三人虽然救国道路不同,但都在探索社会变革道路,故选D项;只有梁启超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排除A项;只有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帝制,排除B项;“希望提高国民素养”是陈独秀的主张,不是三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
8.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49年2月”“翻身农民”“热烈参加解放军”“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参军的积极性,而非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是在1947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夸大了报刊宣传的作用,排除。
9.C 解析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购销形式的调整和丰富有利于激发社会经济的活力,故选C项。购销体制的改革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
10.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9世纪以来英国对公园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公园有利于净化环境,体现了工业化发展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故选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公园的建设并非卫生改革,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D项说法错误,排除。
11.C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C项正确。
12.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签订条约进行协同性的经济调控,这反映了国家调节的国际化,故选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的协调与合作,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排除A项;1986年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并未导致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指的是相邻若干国家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排除C项。题型(6) 推理、推断类
1.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列史料。比较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推论是(  )
史料1
《诗·齐风》:“(公田)维莠骄骄。”
《国语·周语》:“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

史料2
《墨子》:“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菽)粟。”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
2.(2023·福建莆田二模)汉代设置“河堤谒者”,代表中央专司治河。东汉河堤谒者王景治河后,至唐末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河患,有“八百年安流”之说。河堤谒者的设置(  )
A.开创了古代治水官设置的先河
B.扼制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治理矛盾
D.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
3.(2023·福建泉州三模)鲜卑族原来饮食以“食肉饮酪”为主,比较单一。北魏明元帝(392—423年)时,五谷果蔬已经成为鲜卑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  )
A.中原农作物传到了长城之外
B.鲜卑人深受农耕文明的熏陶
C.迁都洛阳后肉奶供应量骤降
D.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得到重视
4.“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布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50个、中部地区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  )
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
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
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5.(2023·广东梅州一模)下表内容是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由此可知清代江南地区(  )
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
人数 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 直系三代仅出低级科名 直系三代未出科名但生活于城市 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 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 来自城市/市镇/农村
402 279 (74%) 89 (22%) 8 (2%) 1 1 城市324(83.5%)市镇50(12.9%)农村14(3.6%)(14人不详)
资料来源:整理自顾廷龙主编
《清代朱卷集成》第3—91册
A.科举制促进乡村社会流动的作用减弱
B.科举考试中沿用了明朝的南北卷制度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江南乡村社会转型
D.清代乡村教育已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
6.(2023·广东深圳一模)1874年底,荷兰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李鸿章回应,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因为“各国所管海面及海口、澳湾、长矶所抱之海并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据此可知,清政府(  )
A.用领海理论维护主权
B.与列强实现了平等外交
C.形成了对外开放意识
D.重视加强近代海防建设
7.(2023·广东梅州一模)19世纪60年代以后,国民逐渐认识到实业教育离不开美术。1902年,清管学大臣张百熙在拟订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中小学都设有图画课”的问题;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格致、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清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
A.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B.照搬西方实业教育模式
C.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要求
D.应对民主革命高涨形势
8.(2023·湖南名校2月联考)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B.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推动共和理念传播
D.体现出对封建权威的公开挑战
9.(2023·福建泉州三模)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响应国民党第九战区发起的征募四百万件背心运动,仅两个月就募集到民众支持的棉背心五百九十九万件;1938—1945年,该报刊载1 079篇华侨支援抗战的文章,鼓舞了抗战士气。由此可见(  )
A.海外爱国华侨的赤子之心
B.中华民族具有炽烈的家国情怀
C.国共合作抗战的亲密无间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空前高涨
10.(2023·安徽合肥一模)下面是1954年发行的《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宣传画,由此可以看出(  )
A.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丰硕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
C.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
D.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
11.(2023·福建泉州三模)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刻意传播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这一行动(  )
A.提升了欧洲文化的实力
B.削弱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
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渗透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题型(6) 推理、推断类
1.C 解析 史料1说明春秋时期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茂草丛生、公田不治的景象;史料2表明把地分开耕种,耕种就快得多,耕者就不吝惜力气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调动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
2.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代设置“河堤谒者”,代表中央专司治河,东汉王景在治河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理黄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河堤谒者的设置及其在治河上取得的效果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沿岸的诸侯国就设置了治水官,排除A项;“扼制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夸大了设置河堤谒者的作用,排除。
3.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鲜卑族饮食原以“食肉饮酪”为主,但北魏明元帝时期,“五谷果蔬已经成为鲜卑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肉饮酪”代表游牧经济,“五谷果蔬”则是农耕经济的产物,体现了鲜卑人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故选B项;北魏统治区域在黄河流域,在长城以内,排除A项;北魏迁都洛阳的时间为494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五谷果蔬”成为鲜卑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因为其营养价值得到重视,而是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体现,排除D项。
4.B 解析 大部分民用工业企业分布在东北地区,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大部分国防企业分布在中西部,是为了改变之前国防工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的不合理局面,也是加强国防安全的需要,所以该布局突出资源分布和军事需要相结合,故选B项。
5.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清代江南进士“直系三代”出“科名”的总共占比96%;“直系三代未出科名”的只有10人,且10人中只有1人来自农村;清代江南进士来自“城市”和“市镇”的占比为96.4%,来自农村的只占3.6%。综上,可知通过科举制考上进士的农村人非常少,说明科举制促进乡村社会流动的作用减弱,故选A项。南北分卷指南方和北方采取不同的科考试卷,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中农村人数和比例很低,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涉及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没有提及乡村教育,排除D项。
6.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因为‘各国所管海面及海口、澳湾、长矶所抱之海并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可知李鸿章引用国际法的原则拒绝荷兰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的不合理要求,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未与列强实现平等外交,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非通商口岸的救生船均应由当地官员管辖”,可知清政府此时除了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尚未完全开放沿海地区,排除C项;清政府重视近代海防建设的表现是洋务运动时期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排除D项。
7.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认为美术是实业教育的前提,清政府重视美术教育顺应了“实业教育”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与发展,民族工业有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现实主义思潮多指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该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后的西欧,新文化运动时期传入中国,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民主革命高涨的形势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后,排除D项。
8.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但中国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可知题干材料认为辛亥革命主要针对的是上层统治者,革命果实大多落入了旧官僚和旧军阀的手中,对普通民众影响不大,故选A项;题干材料主要从群众基础的角度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而不是积极作用,排除B、C两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公开指向列强和封建旧势力,排除D项。
9.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发起征募运动,短时间内就募集到抗战物资,且该报在抗战时期刊载了大量华侨支援抗战的文章,鼓舞了抗战士气,这反映了民众、华侨广泛支持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故选B项;“海外爱国华侨的赤子之心”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普通民众和海外华侨对于中国抗战的支持,并没有体现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合作情况,排除C项;此时处于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C 解析 1954年发行的《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宣传画体现的是拖拉机手和农民的愿望,分别代表了技术工人和农民两个阶层,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故选C项;国民经济恢复于1952年底已经完成,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宣传画中的人物有技术工人,也有农民,体现工农业都要发展的愿景,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论,排除B项;由题干材料“建设社会主义”,可知这属于经济建设,而不属于生产关系变革,所以不能反映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排除D项。
1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题干材料“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西欧对东欧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故选D项;宣传单的内容为“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和“反共文章”,这一行动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欧意识形态的对抗,并不能提高欧洲文化实力,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情况,排除B项;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布“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C项。题型(7) 史学研究类
1.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  )
人物(研究) 说法
西汉司马迁 商鞅其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 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文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D.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2.(2023·安徽合肥一模)《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记载 史书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 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有学生根据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但《宋史》有传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军统兵官,甚至还有多人官至宰相。有传的43位宦官中,担任过军职的有39人,带兵打仗的有18人。由此可知,史学研究(  )
A.要秉持史料与实物相印证的原则
B.要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
C.应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念
D.应根据需要对史料进行取舍
5.《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史官个人才学不同
B.史著编撰意图各异
C.史料运用方式有别
D.史著编撰体例多样
6.(2023·浙江浙南名校二联)说到上海历史,传统观点认为始于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故其地称为申,其江称为申江,或黄浦、或歇浦。但近代学者从各方面研究之结果,确知今上海大部分在唐以前尚未成为陆地,两千余年前怎会有春申君的古迹 这一研究方法说明(  )
A.引用史料论证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史料
B.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文献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结论
C.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D.证误与辨伪较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有力反证
7.《史学原论》一书中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痕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对文字史料作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小的是(  )
A.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B.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8.(2023·江苏南京一模)对下表所示思潮作用的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思潮
8、9世纪 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治下,加洛林王朝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
11、12世纪 欧洲出现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民族语言诗歌的流行,早期哥特式的艺术,成为创造性的时代标记
14、15世纪 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逐渐流行
A.颠覆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大学职能的转变
C.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D.弱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力
9.(2023·辽宁锦州期末)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
B.证明了印度的生产率高于英国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
D.反映出亚洲具有明显贸易优势
10.(2023·江苏南通3月联考)有学者提出,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交通瘫痪加剧粮食短缺。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由此引发二月革命。该学者的研究(  )
A.过度强调了自然因素
B.忽视了历史偶然性
C.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
D.滑向了历史唯心论
11.1922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一书,写的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普通的一天。他抛弃了传统的语法,将外来词汇、双关语、少量知识和记忆碎片糅合于令人困惑的混乱的叙述中。这种叙述方式(  )
A.表达了精神困惑
B.批判了社会罪恶
C.抒发了浪漫情怀
D.痛斥了种族歧视
题型(7) 史学研究类
1.D 解析 司马迁从个人性格和变法的特点角度研究商鞅死因,改革开放前某学者是从阶级属性的角度研究商鞅死因,近年来的最新研究从君主专制的角度研究商鞅死因。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即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
2.C 解析 《资治通鉴》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对汉朝百姓生活的描述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会有不同的记载,运用这些史料时,需要先辨别其真伪,一般能够互证的史料更有可能是真实的,故选C项;历史真相还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记载不清或者有差异而模糊不清,排除A项;题干中文献记载与简牍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能说二者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排除B项;文献记载有时是可以还原历史真相的,但是需要用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印证,所以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D 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中的内容,可知《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对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进行了描述,而且作为史料而言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使用时应考虑编撰者的立场对史料编撰的影响,故选D项;杨贵妃死于马嵬坡是史实,《马嵬行》的选材并不是来源于传说,排除A项;细节描写较多并不能说明《资治通鉴》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细节的描述也有可能是编撰者的杜撰,排除B项;编撰时间的早晚并不是判断史料真实与否的标准,不能根据成书时间晚而认为《资治通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C项。
4.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宋朝十分重视‘祖宗之法’,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可知这是宋朝的基本特征,是整体状况;根据题干材料“但《宋史》有传的60位外戚中,有25人曾任禁军统兵官,甚至还有多人官至宰相。有传的43位宦官中,担任过军职的有39人,带兵打仗的有18人”,可知有与基本特征不同的一些细节,所以要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到实物,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两个方面都是史实,没有假设,所以不存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两个方面不是史料的取舍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史实,史料取舍也要尊重客观史实,排除D项。
5.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实录》作为明朝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明武宗是一位“勤于国事”的明君,而清朝时期编修的《明史》则称其为“骄奢淫逸”的昏君,两者差异在于史著编著时受史家所处时代、立场、出发点等方面的制约,即史著编撰意图各异,B项正确。
6.D 解析 传统观点认为上海始于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但近代学者从各方面研究之结果,确知今上海大部分在唐以前尚未成为陆地,说明上海始于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的说法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说证误与辨伪较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有力反证,故选D项;题干中近代学者的研究并非一手史料,但其可以否定传统的观点,排除A项;近代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非更多地占有史料进行研究,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近代学者的研究中包含考古发掘,排除C项。
7.A 解析 题干材料中文字史料包括史实、史论、史识,且是逐次递进,由浅入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属于史实,是史料第一层次,因此对文字史料作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最小,故A项正确。
8.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以人为中心”,可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西欧在思想教育方面得到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近代特征,且14世纪文艺复兴已经兴起,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有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
9.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可知廉价货物的冲击促使英国生产力的变革,这为我们研究工业革命的原因提供新的视角,故选C项;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印度货物廉价不意味着生产率高,且当时印度生产力水平并不高,排除B项;不能用印度一个地区代表整个亚洲,排除D项。
10.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2月的彼得格勒出现了少有的严寒……起初因为严寒,居民鲜少出门。22日,气温骤升到8℃,民众走上大街享受阳光,人群的聚集使面包供应短缺成为群情激愤的导火索”,可知该学者在分析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时,从当时的气候和食品供应的角度入手,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体现了他注重具体分析与阐释的历史研究方法,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作者只是具体分析气候及社会因素,并没有过度强调自然因素,排除A项;气温的骤然升高属于偶然性因素,题干材料中的分析正是对偶然性因素的分析,而不是忽视了历史偶然性,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分析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体现了气候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并非历史唯心论,排除D项。
11.A 解析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美国家的人们开始反思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弊端,并由此出现了精神困惑。根据题干材料“1922年”“抛弃了传统的语法”“令人困惑”等信息,可知小说家意在表达自己的精神困惑,故选A项;题干材料只是表达困惑,看不出批判了社会罪恶,排除B项;浪漫主义的特点是想象瑰丽、手法夸张、热情奔放,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题型(3) 比较、变化类
1.(2023·山东菏泽一模)战国时期,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
A.天人合一的观念  B.主张义利并重
C.对人与物的关爱 D.民本思想倾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朝时期,“纳资代役”(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这一变化(  )
A.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规模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
D.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
3.明朝设通政司负责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清朝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内阁实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行政体制的僵化 D.通政司名存实亡
4.(2023·山东临沂一模)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
A.房税有序传承 B.城市经济发展
C.税收体系完备 D.社会治理混乱
5.(2023·安徽合肥一模)明清君臣、官民关系与父子关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但黄宗羲从“父子一气”而“君臣不同气”的气本论哲学层面否定了君臣之间的天然血缘联系,王夫之同样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的非血缘属性。他们的认识(  )
A.推动传统伦理秩序的崩解
B.体现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源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6.(2023·福建莆田二模)1890—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多海关两。而1895—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这种变化(  )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突出了西方资本输出的需求
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D.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
7.1931年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过的《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经营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土地政策的改变(  )
A.得益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B.根植于社会性质的改变
C.依托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
8.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
A.突破了两极格局的束缚
B.摆脱了社会制度对外交的影响
C.意图拓展对外交流范围
D.因国际地位提高改变外交策略
9.(2023·山东潍坊一模)下表为浙江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此表反映了我国的基层治理(  )
时期 “枫桥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以柔和的方式教育改造“四类分子”,在全国率先给“四类分子”摘帽,恢复其社会评价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社会稳定
中共十八大以来 把数字法治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建立智慧治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组团式服务”等
A.继承民本思想崇德尚贤
B.基于法治维护基层稳定
C.依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D.创新科技提升治理效率
10.(2023·山东淄博一模)下面为古代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B.主动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
C.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11.(2023·黑龙江大庆二模)18世纪中叶前后,伏尔泰是警察戴梅里(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重点监控对象,下表是《戴梅里日志》提及伏尔泰作品的主要类别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
作品类别 戏剧 诗歌 历史 论战小册子 哲理作品
1756年以前提及次数 29 4 23 14 3
1758年以后提及次数 17 0 13 68 16
注:1756—1758年的《戴梅里日志》资料缺失
A.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
B.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
C.启蒙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
12.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的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13.(2023·广东深圳一模)罗斯福新政以前,美国总统主要依靠各部部长和少数私人助理处理政务。新政后,罗斯福不经考试,直接聘请专家和教授组成顾问团,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这一变化(  )
A.适应了政府职权扩大的需求
B.使政策稳定性得到加强
C.确保了新政措施的顺利推行
D.增强文官群体的中立性
14.(2023·福建龙岩二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这一转变(  )
A.使基层社区承担更多的政府功能
B.扩大了地方社区的行政权力
C.使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
D.实现了地方社区管理行政化
题型(3) 比较、变化类
1.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孟子主张“仁民”“爱物”,墨子主张“兼爱”,这说明二者均主张关爱百姓,故选D项;天人合一属于对天与人关系的探讨,而题干材料是对人际关系的探讨,排除A项;孟子的观点没有涉及“利”,排除B项;对人与物的关爱符合孟子的主张,墨子的主张中没有涉及物,排除C项。
2.B 解析 工匠由终身不得改业到缴纳货币代替服役说明政府放松了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人身控制的削弱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3.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明朝设通政司负责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可知明朝通政司权力较大,根据题干材料“清朝……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可知清朝通政司权力被削弱,密折直递皇帝,这说明君主专制加强,故选B项。
4.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政府推出了‘宅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可知两宋时期政府推出的“宅税”逐渐成为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增收房产税主要是为了增加税收、抑制土地兼并等,这建立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故选B项;题干材料“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表明房税不是有序传承,排除A项;房产税仅是税收体系中的一种,据此无法得出税收体系完备,排除C项;题干材料“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表明宋朝政府增收房产税适用全国,并且增收有序,并非混乱,排除D项。
5.D 解析 黄宗羲和王夫之主张君臣关系并非血缘关系,也就否定了君主统治和驾驭臣子的合法权力,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选D项;题干材料仅提到了黄宗羲和王夫之对传统封建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否定,并未提到其结果和影响,所以不能得出推动传统伦理秩序崩解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材料所述为君臣关系,而不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排除B项;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认识是关于君臣关系的,属于君主专制背景下的君臣关系,而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排除C项。
6.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95—1900年和1890—1894年相比,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都大幅增加,说明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这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进而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深,两者不能等同,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数据为进出口货物的总值,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不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7.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31年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说明这一时期的斗争对象是地主、富农,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而1935年“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财产”,说明此时对富农的打击力度变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政策的改变是因为1931—1935年,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故选D项;1930—1934年,国民党对各革命根据地展开“围剿”,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遭到削弱,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土地政策的改变主要是针对地主、富农的,不属于工农联盟的范畴,排除C项。
8.C 解析 由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转为同意与西方国家合作,这一变化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重视国家利益,目的在于拓展对外交流范围,故选C项。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并未摆脱社会制度对外交的影响,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际地位没有显著提高,排除D项。
9.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以柔和的方式教育改造‘四类分子’”“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数字法治融入基层治理”,可知浙江枫桥镇的基层治理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体现了与时俱进,故选C项;崇德尚贤的意思是推崇有德行有贤能的人,题干材料未体现推崇人才管理,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枫桥经验的特点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未强调法治的作用,排除B项;创新科技确实可以提升治理效率,但只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基层治理中有所体现,D项以偏概全,排除。
10.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六大帝国均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故选D项;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帝国有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但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商路的是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
11.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756年以前论战小册子被提及14次,1758年以后论战小册子被提及68次并成为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作品类别,这体现了伏尔泰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故选A项;1758年以后戏剧、诗歌文学作品类别变少,无法得出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排除B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共识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整个法国诗歌发展状况,无法得出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排除D项。
12.C 解析 1789—1880年正值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移民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但是1924—1942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移民在美国的地位下降,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故选C项;题干材料的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13.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新政后,罗斯福……聘请专家和教授……参与政府政策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服务于新政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罗斯福聘请顾问团,这适应了政府职权扩大的需求,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的顾问团随着竞选换届改变,换届之后,不同政党的治理政策会有区别,不能保证政策的稳定性,排除B项;美国总统顾问团只参与政策的制定并不负责政策的实施,排除C项;美国总统聘请的顾问团,服务于总统所在政党的利益,排除D项。
14.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公共开支”“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社区自我管理的程度不断加深,代替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责,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故选A项;社区仅具备一定程度为居民服务的自治权而非行政权,排除B项;社区的自治有利于提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但题干材料仅涉及社区职能的变化,没有明确居民的自我管理情况,排除C项;题干材料是地方社区自治的表现而非管理行政化的表现,且“实现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练练习(含答案7份打包)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