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 )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D.夷夏有别观念的形成
2.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及对其有效管理一直都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还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B.元朝设置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理藩院管理吐蕃地区
C.明朝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行都指挥使司
D.清朝在东北、北部等边疆,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3.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4.756年,唐玄宗发布筹划平叛全局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这一做法( )
A.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D.遏制了边疆民族叛乱
5.元代行省“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修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并享有部分紧急事务的临时处置权。但行省辖区内的宣慰司、路、府、州、县各级官员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在军事上也是“非奉旨毋擅调军”。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兼具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属性
6.清初沿用前朝文书制度——“公题私奏”制,题本和奏本须先交送不同的机构转呈。雍正帝时,“凡督府大吏任封疆之寄,其所陈奏皆有关国计民生,故于本章之外准用密折,以题本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这一变化( )
A.极大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导致了地方大员权力膨胀
C.成为清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7.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 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 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人间天国里,天堂毕竟只能是一种影子。太平天国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例如取消商业,但现实使他们重重地碰了壁。”这一主张根源于( )
A.阶级斗争的激烈残酷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农民阶级的局限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9.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摘自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D.清末新政的推动
10.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足迹 史实
A 广州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瑞金 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 延安 《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 西柏坡 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 B.B C.C D.D
11.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意在强调( )
A.以城市斗争为工作的中心 B.改变游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C.尽快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12.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13.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4.1961年,全国全部基建项目经过缩减仅剩下3.5万多个,1962年又进一步削减为2.5万多个,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由388.68亿元减为71.26亿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衰退中断了城市化进程 B.“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C.对国民经济实行了八字方针 D.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与人民利益的需求,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外交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外交政策成熟
B.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是突破口
C.20世纪80年代,坚持对话结盟的战略
D.十八大以来,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择偶观
材料一:(唐文宗)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士族门阀)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材料一反映出唐代婚姻看重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择偶的标准,并指出其体现的宋代社会变化。
17.《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的重要时代,下图是该书内容的思维导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每日解读诗词〈哈佛中国史6:大清〉》
(1)传统观点认为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该书则认为清朝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考量一个朝代的历史,你认为应坚持什么原则?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式现代化”庄重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纵观百余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程,每一个现代化方案的提出,都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息息相关。唯有在回顾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历史变迁及其所催生的各种现代化方案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科学内涵,才能在历史与当下的联系中理解这一命题超越既往的划时代意义。
——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现代化方案,简述其方案内容、实践活动,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方案,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纪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可得出华夏族与周边的其他民族都有“龙”的信仰,说明他们都有龙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尚处于向国家发展的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不能证明中原是核心,排除C项;夷夏有别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周朝时期,是指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差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还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A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不是元朝,排除B项;根据所学明朝在黑龙江设立的是女儿干都司,不是行都指挥使司,排除C项;根据所学清朝在东北等边疆施行的是羁縻政策,不是分设巡抚、总督治理,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引发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权,唐朝增设军镇导致安史之乱,但这些制度在实行之初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原有制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负面作用,这体现了事件因果关系的错综复杂,D项正确;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等设立之初的情况,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士族专权不属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安史之乱后,为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划分各路势力,给与各路节度使增强势力的特权,一方面有利于平定叛乱,但是也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效率,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节度使、观察使的权力变大,没有提到边疆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可知:元代“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修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并享有部分紧急事务的临时处置权,即行省长官权力较大,总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体现了集权属性,但行政权受到中央节制,军事权力也受到制约,体现了分权特性,D项正确;行省掌握大权体现行政效率高,但该选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央对地方的制约,排除A项;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郡县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不能完全消除地方分裂的隐患,过于绝对,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的奏折制度一扫既费时又易泄密的弊端,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既速且密,有利于皇帝个人的专制独裁,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清朝也没有宰相,排除A项;这一变化强化的是皇帝个人的权力,并非地方大员的权力,排除B项;清朝政治黑暗的根源是专制主义封建制度,并非奏折制度,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而材料认为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完全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B项正确。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的是义和团运动,多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A项排除;闭关自守政策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因素,而不是列强侵华的原因,C表述错误,排除C项;朝贡制度是中国人发明的特有国际关系体系,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时期,不是列强入侵的原因,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太平天国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例如取消商业,但现实使他们重重地碰了壁”可知,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理想性,且最终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正确;据材料“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可知,太平天国受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按照农民阶级的思想去构建社会制度,必然会失败,这种失败与阶级斗争的残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太平天国制度构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洪秀全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创立了拜上帝会,但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曾试图按自己的面貌和要求来改造世界”,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896年后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急剧增加。结合时空背景可知,这是因为甲午战败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是政治社团的数量,不是知识分子的数量,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排除C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并未掌握国民大革命领导权,排除A项;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革命政权,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召开,正式确定全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8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和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高瞻远瞩,以敏锐的战略眼光认识到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D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战争方式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国民党的态度,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C.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就为避免了日军掠为己有,为持久抗战保存了物质基础,这是最重要的意义;ABD.都不是最重要的意义,故排除。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民个体经营;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收归公有,实行合作社经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由此可知,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策。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他选项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都不符,排除ACD项。
14.答案:C
解析:1961年和1962年全国在压缩基建项目和基建投资,结合时间得出这个时期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城市化进程没有中断,排除A项;“大跃进”全面展开是在1958年,排除B项;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以来,我国倡导一带一路等,开展多元多边的外交,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突破口是中美关系缓和,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1)重视门第(身份、等级);社会现实: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社会等级分明;
(2)重视现实和财富(重视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变化:商品经济发展;门第观念淡化;社会身份趋于平等;科举制度发展;门阀士族衰落等。
解析:(1)第一小间,由材料一“不计官品而上阀阅”和材料二“诸与奴娶奥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离商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等信息可知唐代婿姻非常重视门第(身份、等级)。第二小问结合唐代北方还存在士族门阀的相关史实可知这体现了在唐代门阀士族势力依然强大;同时由“诸与奴娶奥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高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等信息可以得出.唐代社会等级分明,在婚姻中很讲究门当户对,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三“榜下捉婿”可得出,宋代择偶标准之一是重视才学:由材料四“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文先问聘财之多少”可得出,宋朝择偶标准之二是看重财富。所以综合来看,宋代与唐代不同不再重视门第和家世,而是重视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第二小间,可以结合宋代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思考作答。具体来说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是使得人们的社会身份超于平等政治上,由于科举制度发展门阀士族衰落思想观念上,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步淡化等等。
17.答案:(1)清朝民众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西欧,整个社会发展也强于前代。表现在:经济: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清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政治:政治制度有所创新,如设计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在西藏创立了许多新制度等。版图:版图有所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加强了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人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人口迅速增加,从1亿增长到4亿。文化:清朝的文化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总结性的著作《四库全书》等,文学方面,小说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尽管清代也有封建专制强化、社会发展缓慢的一面,但是整体上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朝代。
(2)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原则。
解析:(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民众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西欧,整个社会发展也强于前代。表现在:经济: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清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政治:政治制度有所创新,如设计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在西藏创立了许多新制度等。版图:版图有所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加强了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人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人口迅速增加,从1亿增长到4亿。文化:清朝的文化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总结性的著作《四库全书》等,文学方面,小说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尽管清代也有封建专制强化、社会发展缓慢的一面,但是整体上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朝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坚持的原则,所提原则一定要合理,符合唯物史观原则,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原则。
18.答案:方案:辛亥革命。方案内容: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清朝统治。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历史局限性,革命成果被窃取,中国分裂战乱的局面并没得到彻底改变。
解析:首先,任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现代化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其中制度层面的学习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如选择方案为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其方案内容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如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清朝统治;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可从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成果被窃取及未变革社会性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分析回答。
19.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百废待兴;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运动,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保障。60年代前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八字方针”提出;美、苏战争威胁,国际环境恶化。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帮赶超”为主题,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并逐步建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更注重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解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60年代前期、80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材料“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据材料“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生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紧张;因此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竞赛运动,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保障。60年代前期:据材料“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由于大跃进等“左”倾错误,导致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针对“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由于20世纪60年代美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美、苏战争威胁等。因此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帮赶超”为主题.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80年代以来:据材料“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据材料“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并结合所学可知,90年代以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并逐步建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更注重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