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表所示为《尚书酒诰》的若干记载,讲述了周成王时,在周公之弟康叔被封于殷都旧地以建立卫国的册命仪式上,周公对卫国君臣的训诫。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要求 大意
“无彝酒” 只有祭祀才能饮酒
“戒缅酒” 强行断绝沉湎于酒
“执群饮” 聚众酗酒的周人一律格杀,殷商遗民经教育不改正者亦格杀
A.周成王的权威遭到挑战 B.殷商遗民反抗意识强烈
C.礼崩乐坏现象引发关注 D.礼法并用思想得到运用
2.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 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
3.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古代雅典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皆得为官吏”的口号下,所有公职岗位均向每一个等级的公民开放,公职人员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由此,担任公职岗位的财产资格限制被取消。这一举措
A.否定了梭伦的政制设计 B.导致雅典民主走向衰落
C.废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D.加速了公民阶层的流动
4.北宋在设计中央官制时,将行政事务和军政事务分别归属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管理,两部长官皆由文官担任。南宋时期虽仍然设置两套衙署,但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使的情况越发常见。这侧面反映出南宋相较于北宋( )
A.边疆形势较为紧张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重文轻武观念加深 D.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5.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时称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 )
A.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中枢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
6.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代议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名
7.如表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代表成分 共产党员 政府人员 少数民族代表 商界和宗教代表 学者代表 民运领袖
占比(%] 14.2 13.5 3.1 1.4 18.8 12.8
代表成分 国民党员 军界代表 妇女代表 地主士坤代表 其他代表 ____
占比(%) 3.8 6.6 5.6 17.4 2.8 ____
A.“三三制”原则在党内首次提出 B.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
C.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边区基层政权组织架构完善
8.二战结束后,日本将二战前的行政官僚人员重新定位为“公务员”,以强调其作为国民公仆的基本属性。战后新出台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人事权由坚持政治中立原则的人事院接管。据此可知,日本二战后的行政改革( )
A.开创了日本政治的近代化 B.催生了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
C.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形式 D.有利于日本政治民主化发展
9.北魏律规定:“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唐律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这些律文( )
A.均以道家思想为依据 B.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
C.凸显了礼法合一色彩 D.保证了司法公平公正
10.维也纳会议建立了“高级政治”体系,包括维也纳会议建立的全体代表大会、八国委员会、四国委员会。通过各国政府及代表进行外交谈判、商讨并决定处理战后欧洲的一切事务,草拟并通过了《巴黎条约》《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一体系( )
A.形成了成员国“全体一致”原则 B.创造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
C.加速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D.体现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原则
11.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川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问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B.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12.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组织成为生产形式
14.19世纪以来,以霍乱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德国呈现频发态势。为此,德国政府于1876年成立了帝国卫生委员会,以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883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规定投保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 B.完善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构建医疗体系
15.西方传统宗教认为“宗教事是圣事,世俗工作是俗事”,世俗职业不能称“天职”,不具神圣性。马丁·路德指出,鞋匠、农民等和受了圣职的牧师一样,承担了工作的责任。加尔文进一步强调,努力劳作就是履行“天职”,就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天职”一词内涵的变化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体现了民众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C.反映了西方职业观宗教色彩浓厚 D.表明罗马教会思想专制的瓦解
16.俄乌冲突初期,卢布大幅贬值。为打破这一困局,2022年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政府、中央银行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不友好国家”从4月起必须用卢布支付天然气的费用。随后,卢布由最低时的1美元兑150卢布,一度突进到1美元兑52卢布。俄罗斯此举( )
A.有助于规范国际能源交易结算 B.表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C.完美应对了当下各种国际挑战 D.有助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 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 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嘹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确立军镇屯戍制度。 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 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 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相对于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并加以评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村庄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村头足庄园直领地的实际管理者,也是整个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的关键人物,他须经村民选举产生,如遇领主阻挠,村民甚至不惜以集体拒服劳役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权利。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庄稼收割后穷人和妇女优先捡拾麦穗。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村庄共同体的主要职能。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古代中国乡约组织与西欧村庄在基层治理上的不同之处。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新中国的外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也站在了一个空前的起点上。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可概括为联苏反美、反美反苏到联美遏苏,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新中国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我国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各国的关系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初年的治国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周公对卫国君臣的劝诫中,体现了根据不同情况对礼教和刑罚进行综合运用的思想,D项正确;周成王继位时年幼,周公代其主持国政,并非挑战其权威,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卫国全体君臣,且对殷商遗民的态度较为包容,排除B项;“礼崩乐坏”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初,尚书省可以与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尚书省的长官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不能体现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排除B项;政事堂议政制度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没有体现中书省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不受财产资格限制,下层的贫穷公民也可以通过抽签选举担任公职,上升到上层,同样上层公民也有可能下降到下层,这加速了公民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它是对梭伦设计的民主制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排除A项;材料是雅典民主发达的表现,而非衰弱,排除B项;废除氏族贵族的特权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宋时宰相通治三省之事,三省变为一省,且宰相兼任枢密使成为常制,这有利于防止机构之间掣肘,进而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侧面反映了当时边疆形势较为紧张,需要政府尽快作出决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南宋时期,宰相权力的扩大,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与重文轻武的观念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非地方,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可知,明初吏部职权并不大,但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却能够“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在于废除宰相后,失去了对于皇权的制约,使得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C项正确;朱元璋时期并未出现正式的内阁,只有殿阁大学士,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六部与内阁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了吏部职权的变化,并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可知,美国防止将权力集中在一个部分,给予各部分主管人抵制其他部分的必要手段,体现了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B项正确;联邦制原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代议制原则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排除C项;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由民众掌握,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涉及各个阶层、各方面代表,且地主阶级和国民党等都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这次会议涉及代表的全面性,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C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提出于1940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时本身就在政治领域有所合作,“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项;参议会并非基层政权,且这次参会代表涉及国民党和地主等,与阶层政权组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结束后(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二战后的行政改革强调公务员的公仆性质,坚持政治中立原则,这有利于日本政治民主化发展,D项正确;日本政治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排除A项;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日本文官制度的发展,无法得知其是否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形式,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时空是北魏至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法律条文渗透着儒家的“亲亲”“尊尊”思想,律法将刑罚制度与儒家经典紧密结合,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与法、伦理与法律的合一,C项正确;这些律文以儒家思想为依据,与道家无关,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依法治国的相关历史结论,排除B项;“保证了司法公平公正”表述不准确,且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维也纳会议建立了“高级政治”体系”,“草拟并通过了《巴黎条约》《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国际社会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D项正确;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排除B项;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清政府设立税务处专门处理海关关税事务体现出清政府努力推进关税管理的近代化,B项正确;中央权力下移指的是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增强,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指的是主权的逐步丧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清末新政没有收回海关人事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的时间可得出,19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明显开始加快,而此时也正是民族工业兴起的时期,之后不断发展,因此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是1840年,对后面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不能解释1900年以来的发展,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及涉及的人物“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结合流水线生产可知,这种生产属于垄断组织的生产形式,选项D正确;标准化生产是惠特尼开创的,排除A;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形式,而非产品价格,而且垄断组织的形成不一定会产生廉价产品,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
14.C
【详解】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德国政府针对“以霍乱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德国呈现频发态势”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其目的是加强传染病的救治,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未涉及贫富差距的消除,排除A项;材料与“福利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医疗体系的构建”,只是强调成立“卫生委员会”“颁布立法”,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相较传统“天职”观,路德的“天职劳动”观破除了圣、俗的界限,将世俗职业神圣化,使世俗职业的地位在社会上得到了提升。加尔文在先定论基础上,鼓励人们为荣耀上帝而努力劳作,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天职”内涵的变化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从传统宗教到路德和加尔文,对“天职”的解读,均有浓厚的宗教色彩,C项不能体现“变化”,排除;“天职观”的变化冲击了罗马教会的思想专制,但不能表明罗马教会思想专制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俄罗斯要求“不友好国家”从4月起必须用卢布支付天然气的费用,随后卢布大幅度升值,这说明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际金融具有不稳定性,B项正确;俄罗斯的举措是无奈之举,并不利于规范国际能源交易结算,A项正确;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俄罗斯的做法显然是摆脱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利于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措施:设置机构加强管辖;武力平定分裂势力,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强化了民族认同,逐渐弱化华夷之别;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通过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等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民族融合。
(2)不同: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并重,边疆治理理念更先进;主要受经济利益推动,为资产阶级服务;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野蛮性和扩张性。评价:拓展了美国的疆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土著住民造成重大伤害。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归纳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根据材料“采取武力讨伐方式”“确立军镇屯戍制度”可归纳出武力平定分裂势力,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强化了民族认同,逐渐弱化华夷之别;根据材料“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可归纳出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根据材料“内迁、屯田、册封等”可归纳出通过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等。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扩大国家疆域,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利于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
(2)不同:根据材料“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可归纳出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并重,边疆治理理念更先进;根据材料“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可归纳出主要受经济利益推动,为资产阶级服务;根据材料“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可归纳出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野蛮性和扩张性。评价:根据材料“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拓展美国的疆域、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土著住民造成重大伤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18.(1)特点:以宣讲“圣”为重要内容;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主要职能:村民自治;征收税款;济贫互助;
(3)不同:乡约组织以教化为主,西欧村庄以法治为主;乡约组织服务于皇权,西欧村庄具有民主自治色彩。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可知,以宣讲“圣”为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可知,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作用:乡约制度宣扬教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据材料“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可知,有利于发展生产;乡约制度宣扬的是儒家文化,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主要职能: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村庄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可知,村民自治;根据材料“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可知,征收税款;根据材料“庄稼收割后穷人和妇女优先捡拾麦穗。”“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可知,济贫互助.
(3)不同:从乡约组织的内容可以看出,乡约组织以教化为主,西欧村庄以法治为主;从管理模式看,中国古代乡约组织服务于皇权,西欧村庄具有民主自治色彩。
19.示例一:论题: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为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阐述: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外交政策,因时而变的外交符合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使我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苏联的威胁,出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考虑,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改革开放后,苏联和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中国迎来了新的外交高潮。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总之,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为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示例二:论题: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阐述:近代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实现了独立自主的百年梦想,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排除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来往,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形象登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苏联的威胁,出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考虑,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利益,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后,苏联和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中国迎来了新的外交高潮。
总之,在不同历史时期,新中国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了多次外交政策的调整,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外交新格局的形成,对促进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论题如从新中国外交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新中国的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等角度阐述也可以酌情给分。)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这一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拟定论题,例如,根据材料“新中国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拟定论题为“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为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十八大以来等几个阶段,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当时国内外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的史实以及调整后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也为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此外,还可以根据材料“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可概括为联苏反美、反美反苏到联美遏苏,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拟定论题为“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等几个阶段,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然后强调新中国多次外交政策的调整,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中国外交新格局的形成、促进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