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你选择。
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不到三年时间,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可见,英国想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
A.扩大棉织企业产量 B.获得更多的战争赔款
C.淘汰部分落后工厂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B.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C.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3.“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以下能够支持“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百日维新
4.日本人从甲午战争中攫取了高达35836万日元(合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同时,还获得了广大的领土和市场。日本真正的工业化是从甲午战后用中国的巨额赔款来进行的。材料强调了( )
A.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工业化进程影响巨大
B.甲午中日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这说明他主张( )
A.改造国人思想 B.变革政治制度 C.加强军队建设 D.健全法律体系
6.英国历史学家马士指出:“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自自主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史实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清政府首次战败 B.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D.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7.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璃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A.救亡图存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军队建设
8.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一场文化思想上的革命。他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陈独秀意在强调( )
A.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全盘西化 B.学习西方科技,增强国家实力
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关键 D.变革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9.五四运动推动了学生运动和劳工运动的抬头,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的诞生;新的白话文学从此建立,而群众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为推广;中国的出版和公众舆论的力量都大有发展。材料旨在说明五四运动( )
A.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0.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出自于神农舍身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之心;来源于苏武牧羊宁死不屈的忠贞;来源于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杀敌的壮烈,这表明了红船精神是( )
A.适合了国情需要的革命新探索
B.对全民族抗战伟大力量的验证
C.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华
D.共产党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动力
11.下面三幅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B.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12.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有助于了解(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1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肯定美国民主制度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主张民主、和平建国 D.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
14.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 )
A.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显著 B.中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C.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大危机导致产品滞销
第Ⅱ卷 非选择题(7个小题,共64分)
15.【列强侵华与救亡图存】
材料— 山东省东部沿海,在甲午战争中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蹂躏……德国还把整山东划作他的“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很早就到山东活动,在19世纪90年代末,外国人办的基督教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在全省星罗棋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经济,使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生存更加艰难。郁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反对和仇视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就通过义和团的斗争而爆发起来了。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材料三 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一次强有力的社会变革,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而且形成了新社会。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废除:剪辫易服,废缠足,举行新式婚礼,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更新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张一诺《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看改良与革命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领导阶级、政治主张、发展经济三个方面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表现。
16.【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材料—
南湖红船 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嘉兴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材料二 这次会议前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大革命失败后一次最重大的失败,而且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依然存在“左”的错误,他们不顾实际情况指挥红军直线行军,进入贵州时,红军已处在生死关头,会议后,党和红军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独立自主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灵活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决断和行动,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挥师北上。取得一系列胜利,闯出一条新路来。
——摘编白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三 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如何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订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
——摘编自陈自才《中共七大党章的历史地位再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指出会议前后党和红军在军事上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17.【国共关系】
材料一 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重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内战并没有停止,共产党仍然处在被围剿的地位,但在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应对日本侵华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图1 注: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左宗棠(1812-1885)图2 注:创办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并收复新疆。 邓世昌(1849-1894)图3 注: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4注: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湖北军政府图5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海会址图6 注:191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6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2页,共6页
1.D
【详解】根据材料“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没有完全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正确;扩大棉织企业产量和获得更多的战争赔款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B项;淘汰部分落后工厂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孙中山也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可以看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都借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进程,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没有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政治影响,不是思想,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兴起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B项正确;1839年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A项;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而义和团运动是1898-1900年,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而百日维新是189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材料中指出,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获得巨额赔款,这成为日本工业化的巨额资金,日本还获得了广大的领土和市场,这反映出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加重中国人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并未涉及对中国半殖民地程度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比如投资设厂,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据材料“莫要于设议院”可以判断郑观应主张设立议院,改革政治制度,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造国人思想、加强军队建设和健全法律体系,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依据苏醒偶尔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鸦片战争清政府首次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走向共和是辛亥革命,AB不符合题意;D项军队建设也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根据题干“因为缺少一场文化思想上的革命”“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可知,陈独秀认为思想上的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关键,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全盘西化,而且这种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思想解放,没有提及学习西方科技,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思想解放,没有提及变革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进了文学以及教育和出版以及公众舆论的发展,所以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反帝和反封建,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自于神农舍身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之心;来源于苏武牧羊宁死不屈的忠贞;来源于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杀敌的壮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此基础上升华成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说明红船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华,C项正确;中共一大确立的革命纲领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中共成立,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排除B项;共产党人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动力没有体现“自于神农舍身尝百草的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之心”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长沙会战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因而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A项正确;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不同的地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不能从图片中得出,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都是解放战争的过程,C项正确;解放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抗战,排除A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材料不完整,排除D项。排除C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945年10月9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人民迫切希望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C项符合题意;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早已结束,所以AB两项不符合题意;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发生的,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C
【详解】依据材料“国货”“国产”“中华民国人”等可以看出,中华民国成立后,国货的名称逐渐确立下来,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民族意识增强,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不能说发展显著,排除A项;中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经济大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15.(1)原因: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对山东的侵略;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教会势力的渗透;列强的经济侵略。
(2)领导阶级: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领导,戊戌变法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表现:终结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废除封建社会的陋习。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在甲午战争中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蹂躏”得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对山东的侵略;根据材料“德国还把整山东划作他的‘势力范围’。”得出,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材料“外国传教士很早就到山东活动,在19世纪90年代末,外国人办的基督教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在全省星罗棋布。”得出,教会势力的渗透;根据材料“许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经济”得出列强的经济侵略。
(2)表现:结合所学可从领导阶级、政治主张、发展经济三方面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如领导阶级: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领导,戊戌变法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表现:根据材料“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彻底终结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一次强有力的社会变革,不仅建立了新制度,而且形成了新社会。”可知,终结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废除”得出,废除封建社会的陋习。
16.(1)最初梦想: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背景:由于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变化:会议前党和红军不断遭受军事失败和惨重损失,会议后党和红军取得一系列胜利并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或会议前军事指挥不顾实际情况,会议后军事指挥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
(3)主要内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抗战经验,制定了战后奋斗纲领。
【详解】(1)最初梦想:根据材料“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得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背景:根据材料“而且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依然存在‘左’的错误”,结合所学得出,由于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变化:根据材料“他们不顾实际情况指挥红军直线行军,进入贵州时,红军已处在生死关头”“会议后,党和红军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独立自主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灵活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决断和行动”得出,会议前党和红军不断遭受军事失败和惨重损失,会议后党和红军取得一系列胜利并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或会议前军事指挥不顾实际情况,会议后军事指挥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
(3)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中共七大首次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得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对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一个深刻的英明的分析,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党在抗战中所坚持奋斗的路线,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制订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的纲领。”得出,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抗战经验,制定了战后奋斗纲领。
17.(1)原因: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条件:创建根据地,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3)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可知,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根据材料一“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可知,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根据材料一“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可知,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所以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条件:根据材料二“若没有相当力重的正式武装”可知,创建根据地,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3)策略:根据材料三“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可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示例一:
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1、图4,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
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败于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最终以中国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结束,《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示例二:
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2、图4,结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观点: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论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1841年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一场反侵略爱国斗争。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总之,近代列强为变中国成为其殖民地,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
示例三:
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2、图5,结合五四运动。
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论述: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出伟大力量,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担负起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总之,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详解】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图一表述事件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图二表述事件为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创办企业、收复新疆。图三表述事件为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四表述事件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图五表述事件为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图六表述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择其中两个事件表述观点即可。
例如示例一: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1、图4,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观点: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败于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最终以中国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结束,《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示例二: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2、图4,结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观点: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论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1841年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一场反侵略爱国斗争。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总之,近代列强为变中国成为其殖民地,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
示例三: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图2、图5,结合五四运动。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论述: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探索。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最终失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出伟大力量,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担负起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总之,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