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分)科技改变生活。下面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是(  )
A.定网约车出行 B.坐着火车去研学
C.骑着自行车上班 D.乘坐飞机异地旅游
2.为了掌握时间,不同时代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出(  )
A.通讯手段的进步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生活方式的变化 D.民众素质的提高
3.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
B.现阶段我国粮食依然供应不足
C.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D.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4. 如表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
时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6.7平方米 8.1平方米
2012年 32平方米 37平方米
A.城乡收入增加 B.温饱问题解决
C.居住环境改善 D.交通条件改善
5.(2023九上·东营期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  )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金” 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C.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产品样式的多元化
6.(2023·顺德三模)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  )
A.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B.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格局
C.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7.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0.61
1988 122645 650473 35032 1442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多样化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 D.对外开放加速国际交流
8.(2023八下·昌平期末)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表明我国(  )
A.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C.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D.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以下示意图是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而成,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由此可知,这个家庭(  )
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②交通设施明显改善
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世纪初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教育
11.(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2.(2019·黄石)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13.(2023八下·成华期末)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4.(2023八下·海淀期末)“人们在饮食上不但‘吃饱’还要‘吃好”,“城市居民告别大杂院搬入宽敞的单元房”“昔日‘自行车王国’,今日汽车进千家万户”。以上调查结果可以说明我国(  )
A.交通技术突飞猛进 B.文教卫生不断发展
C.杂交水稻技术进步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15.(2023八下·西华期末) 根据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二组社会生活变化照片
(1) 第一组图片反映了农村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村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第二组图片反映了城市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城市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探究,你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
A:21世纪,科技发展,网络信息化取得大进步,网约车出行成为新的交通现象,故选A项。
B:火车是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排除B项。
C:自行车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交通工具,不符合网络经济特征,排除C项。
D: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新型交通工具飞机出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可以看出从50年代到90年代,人们掌握时间的手段发生变化,反映了生活方式的变化,C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从50年代到90年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非通讯手段、时间观念、民众素质等内容,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对比备选项获取准确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粮食定量供应。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题干“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C项正确;
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与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A项;
现阶段我国粮食很充分,依然供应不足说法错误,排除B项;
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与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据图表“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可知,2012年比1978年增长非常多,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项正确;
表格未涉及居民收入,排除A项;
温饱问题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
交通工具的改进反映交通条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5.【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从70年代末“三转一响”发展到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不能说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观念不断变化、产品样式的多元化,不符合题意;
B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6.【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对深圳特别……等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C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了广州和深圳地区的交通建设,没有体现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广汕地区交通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关键信息是“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
7.【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表格时间是“1978-1988”,表格显示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都大幅度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
当时交通方式并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
材料未能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
影响航空业的因素有多种,并不能确定仅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可知,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D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②交通设施明显改善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
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 ”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而非通信、文化、教育方面的变化,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 ”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到材料中的“手机、空调、汽车”可知体现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 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 ”强调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改变,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现代生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因。A项正确;
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城市化进程加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人民饮食更加营养、住房更加宽敞、交通更加便利,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项正确;
交通技术突飞猛进,只反映部分内容,排除A项;
文教卫生不断发展,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
杂交水稻技术进步,与材料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5.【答案】(1)住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交通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
(1)变化:根据第一组材料“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图一、20世纪六十年代农村住房”是简陋的泥土瓦房;“图二、美丽乡村”是豪华漂亮的小楼房,由此可知,第一组图片反映了农村生活中“住房”条件的变化。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生活产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变化:根据第二组材料“社会生活变化照片”,“图一、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图二、如今汽车进入千万家”反映了汽车逐渐成为寻常家庭的交通工具,由此可知,第二组图片反映了城市生活中交通方式的变化。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交通方式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要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住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交通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要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分)科技改变生活。下面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是(  )
A.定网约车出行 B.坐着火车去研学
C.骑着自行车上班 D.乘坐飞机异地旅游
【答案】A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
A:21世纪,科技发展,网络信息化取得大进步,网约车出行成为新的交通现象,故选A项。
B:火车是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排除B项。
C:自行车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交通工具,不符合网络经济特征,排除C项。
D: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新型交通工具飞机出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相关史实。
2.为了掌握时间,不同时代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出(  )
A.通讯手段的进步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生活方式的变化 D.民众素质的提高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可以看出从50年代到90年代,人们掌握时间的手段发生变化,反映了生活方式的变化,C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从50年代到90年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非通讯手段、时间观念、民众素质等内容,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对比备选项获取准确答案。
3.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
B.现阶段我国粮食依然供应不足
C.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D.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粮食定量供应。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题干“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C项正确;
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与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A项;
现阶段我国粮食很充分,依然供应不足说法错误,排除B项;
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与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4. 如表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
时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6.7平方米 8.1平方米
2012年 32平方米 37平方米
A.城乡收入增加 B.温饱问题解决
C.居住环境改善 D.交通条件改善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据图表“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可知,2012年比1978年增长非常多,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项正确;
表格未涉及居民收入,排除A项;
温饱问题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
交通工具的改进反映交通条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5.(2023九上·东营期末)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  )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80年代“四大件” 90年代“三金” 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C.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产品样式的多元化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从70年代末“三转一响”发展到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不能说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观念不断变化、产品样式的多元化,不符合题意;
B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出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6.(2023·顺德三模)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  )
A.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B.对外开放形成了新的格局
C.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对深圳特别……等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交通网络建设助推经济发展,C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了广州和深圳地区的交通建设,没有体现中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广汕地区交通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交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关键信息是“广汕铁路有望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广州的车程将压缩到50分钟左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畅达外联路网体系,加速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等具有重要意义”。
7.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491 149229 23042 230.61
1988 122645 650473 35032 1442
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 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多样化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 D.对外开放加速国际交流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表格时间是“1978-1988”,表格显示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都大幅度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
当时交通方式并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
材料未能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
影响航空业的因素有多种,并不能确定仅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8.(2023八下·昌平期末)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表明我国(  )
A.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C.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D.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可知,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D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以下示意图是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而成,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由此可知,这个家庭(  )
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②交通设施明显改善
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②交通设施明显改善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
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世纪初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教育
【答案】A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 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 ”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而非通信、文化、教育方面的变化,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 ”即可获取准确答案。
11.(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到材料中的“手机、空调、汽车”可知体现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2019·黄石)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 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 ”强调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改变,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现代生活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2023八下·成华期末)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因。A项正确;
生活方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城市化进程加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3八下·海淀期末)“人们在饮食上不但‘吃饱’还要‘吃好”,“城市居民告别大杂院搬入宽敞的单元房”“昔日‘自行车王国’,今日汽车进千家万户”。以上调查结果可以说明我国(  )
A.交通技术突飞猛进 B.文教卫生不断发展
C.杂交水稻技术进步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人民饮食更加营养、住房更加宽敞、交通更加便利,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项正确;
交通技术突飞猛进,只反映部分内容,排除A项;
文教卫生不断发展,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
杂交水稻技术进步,与材料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15.(2023八下·西华期末) 根据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二组社会生活变化照片
(1) 第一组图片反映了农村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村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第二组图片反映了城市生活中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城市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探究,你有何认识?
【答案】(1)住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交通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
(1)变化:根据第一组材料“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图一、20世纪六十年代农村住房”是简陋的泥土瓦房;“图二、美丽乡村”是豪华漂亮的小楼房,由此可知,第一组图片反映了农村生活中“住房”条件的变化。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生活产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是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变化:根据第二组材料“社会生活变化照片”,“图一、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图二、如今汽车进入千万家”反映了汽车逐渐成为寻常家庭的交通工具,由此可知,第二组图片反映了城市生活中交通方式的变化。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交通方式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要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住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等。
(2)交通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科技的发展等。
(3)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要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