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此时致信的主要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3.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开国大典——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西藏解放——新中国实现了领土完整
C.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三大改造——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
4.“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上述讲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哪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重庆谈判
5.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中国人民(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 D.完成了统一大业
7.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是 ( )
A.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8.1953年《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辱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此,新中国(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抗美援朝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1974﹣1976年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C.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D.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0.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大约有19万人支援外地。其中有2.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7万多名技术工人,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可佐证当时(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国家政策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C.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D.内地与沿海经济联系的加强
11.某校八年级学生做了一期板报,内容:《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板报宣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B.改革开放不断开拓深化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12.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表现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14.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通过以下哪种措施率先实现公私合营(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互助合作
15.“小钱币,大历史”,观察下列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人民币图案,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A.政治制度民主化 B.生产资料国有化
C.国家经济工业化 D.生活水平现代化
16.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传递了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声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自倡议提出至今,已经有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个跨境项目开始实施”。材料中多个跨境项目的实施说明了( )
A.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B.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C.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优越性
17.如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8.时代为那些善于捕捉时机的人提供了绝佳的舞台,“鸡鸣早看天”,良机不可失,更容不得丝毫的优柔寡断和瞻前顾后,这一次,广东起了个大早。“广东起了个大早”是指率先( )
A.解放思想 B.拨乱反正 C.推行改革 D.设立特区
19.1978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西欧考察团访问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时,州长在宴会上主动表示愿意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而且不用谈判,握握手就算定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
A.德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
B.中德两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C.握手约定是德国人的谈判传统
D.改革开放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
20.2014年8月14日《解放日报》刊发《邓小平与上海改革开放》一文,写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出了一张“王牌”。这里的“王牌”指的是( )
A.建立浦东开发区 B.南方谈话
C.设立经济特区 D.设置沿海经济开放区
2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中国梦﹣﹣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3.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说起,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的前身)的状况,“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国有企业亟需( )
A.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B.缩减生产经营的规模
C.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24.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二组同学收集到的史料包,由此可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史料①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照片史料②《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史料③《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思想解放,扬帆起航 B.计划经济,发展繁荣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城市改革,初见成效
二、综合题
25.【新生政权的成立与巩固】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什么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材料二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引自《某军战歌》
(3)“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某军的名称是什么?该军的司令员是谁?“打败美国野心狼“标志是什么?
(4)材料二、材料三讲述的事件对材料一的事件产生什么影响?
26.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中国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2年国家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开始有目的的设置专业。在“以俄为师”的引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取消大学中的院一级,进而设置具体的专业系科,包括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到1953年初,全国各大高校设置专业215种,其中工科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中占绝对优势,共107种。师范、文科、理科、农科、财经等相对均等,数量集中在15﹣21种之间,但政法专业相对较少,只有2种。
——摘编自张全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其经验研究》
材料三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1)材料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2年高校院系有目的设置专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1953年初工科专业占绝对优势”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创举是什么?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历史性转变。
(4)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20世纪中国巨大的历史性飞跃。请你谈谈取得“巨大飞跃”的经验有哪些?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试举一例)请结合这些探索的结果,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28.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鲜明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共产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材料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材料二: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歌曲《中国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材料三: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习近平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10 CCCCD BCBAB
11-20 DBBBA CCDDB
21-24 BDAA
25.(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26.(1)新中国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学习苏联,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一五计划。
(3)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政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27.(1)转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命:现代化(近代化)。
(2)探索: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前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
(3)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等。
28.(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