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答案)

2024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试卷(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 小题,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以下文物反应的共同主题是(  )
辟大夫虎符(山东出土) 司母戊鼎(河南出土) 四羊方尊(湖南出土) 虎食人卣(湖南出土)
A.中原文化,源远流长 B.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C.礼器制度,规范完备 D.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2.下表中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墨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A.以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关注民生 D.崇尚节俭
3.秦统一后,通过颁布诏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
A.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B.司马迁的《史记》
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
4.西汉建立之初,面对匈奴的袭扰,采取了以和亲为主、积极防御为辅的策略;到汉武帝时,正式改变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反击。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推恩令”的实施
C.儒家学说得到尊崇 D.国力逐步强盛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地方官员宣传佛教,促使多民族交流,形成佛教文化,而汉族的文化习俗也广泛影响到各民族群体。这体现了(  )
A.民族的交融 B.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佛教的传入 D.科技的进步
6.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而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并不限于高官子弟,还有各国的留学生。国学之盛,近古未有。这说明唐朝(  )
A.开放包容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政治清明
7.《永乐大典》中记载:“(元代)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贯通。”这有利于元朝(  )
A.提高全国粮食产量 B.沟通五大水系
C.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D.生产技术的进步
8.“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祖法儿以下诸夷、多有自古未通者’,出于对中国的敬慕,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材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
A.促进了中外交往 B.促进了明朝的海外贸易
C.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D.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
9.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被英国的暴力所打破时,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被英国的暴力所打破”带来的影响是使中国(  )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被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曾国藩选择了自强,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民族危亡 B.建立民主共和国 C.推翻清王朝 D.实行君主立宪制
11.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等人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这里的“旅程”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促使世界局势发生变化
12.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是(  )
A.南京保卫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1952年,某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并跟随时代潮流,开设了分店。此改造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
A.外商独资 B.承包经营 C.中外合资 D.公私合营
14.某地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立经济特区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福州 D.厦门
15.古希腊社会很重视体育竞技,人们也积极参加文体竞赛。竞赛的奖励和荣誉也是竞争的动力和目标,有花冠、奖杯、赞歌、雕像等,体现了体育与荣耀的结合。这表明古希腊(  )
A.生活方式朴素 B.崇尚力量之美 C.和平时代来临 D.追求民主政治
16.据史书记载,阿拉伯帝国时期,巴格达的市场上贸易繁荣,与中国往来频繁。今天伊朗的赖伊、内沙布尔,伊拉克的萨马拉城,都被发现存在大量唐朝时期的青白瓷器,在西安与新疆的古墓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阿拉伯国家的金银货币。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人口密集 B.贸易发达 C.港口众多 D.疆域辽阔
17.“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体现了(  )
A.专制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8.随着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材料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19.1933—1937年,美国政府大力进行造林、防洪、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推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整顿金融体系
20.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主要说明当今世界呈现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科技信息化 C.经济全球化 D.经济工业化
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 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推动之下,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领先地位。
(1)指出材料一中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4分)
(2)“华夏民族的科技、文化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顶峰,而非人们常说的盛唐。”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一观点提供相关的史实进行证明。(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摘编自[清]吴永、刘治襄《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1925年3月12 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材料一中的“练兵也,海军也”指的是哪场运动? 材料二中的“未竟之功”指什么?(2分)
(2)材料三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站立起来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3)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曲折前行的探索历程的认识。(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5月1日,《厦门日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复刊。复刊号的头版头条标题为《工人阶级要带头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
材料二 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平均17.92%提升至2017年的58.5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为城市的非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拓展至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和非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由此形成,中国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史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重点转移”。在这一事件中,党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进入21 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史实。(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谢意,并说:“(如果)和平地实现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二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社会生活上的措施是什么?(2分)
(3)上述两国崛起之路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 (2分)
25.(6分)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给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提到一战,世人总会想到德国作家雷马克描述一战前线实况的小说《西线无战事》。这个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保罗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主人公保罗和他的同学们受到了学校教师的鼓动,满怀着爱国热情投身于这场被描述为保家卫国的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保罗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人类的苦难,取而代之的是对战争非人道的认识,以及对德国军国主义和国家政策的质疑。
——摘编自《战与憾成为一战百年的省思》
2024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全卷满分为50分。
2.本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评卷组织单位应根据参考答案和考生答题实际,制订出相应的评分细则。
3.评卷时应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鼓励创新。主观性试题应采意给分。
选择题(共20 小题,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A A C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A B B D D B C
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分)
21.(1)有利于研究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有利于研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研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研究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分,符合题意即可)
22.(1)洋务运动。(1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分)
(3)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是一个曲折而伟大的过程,显示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1分,言之有理即可)
23.(1)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实行改革开放。(1分)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业劳动力投入减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1984 年以来,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分,符合题意即可)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4.(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分)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
(2)日本明治维新。(1分)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1分)
(3)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促进国家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革要彻底;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向他国学习,积极借鉴他国改革经验。(2分,任答两点即可)
25.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历时4年多,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评分标准 一等(4~6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2~3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 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0~1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 顺,表述不完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重点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