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检测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检测练习
一、单选题
1.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3.马克思称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他领导美国人民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他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4.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限制总统战争权力法》;1976年,国会通过法案废除总统颁布的四项全国紧急状态法令;1975年,参众两院成立情报工作调查委员会,公开调查历任总统超越职权指示中央情报局所干的各种非法活动。由此可知,美国
A.国会努力维护权力制衡机制 B.对外宣战权由总统转移至国会
C.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中于国会 D.总统拥有的实际权力日益减少
5.“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的选举应是自由的”……上述内容出自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组成藩士成立的新政权以战争消灭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还,结束长达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阀和资本家取代武士阶级的统治”。材料描述的是
A.德国统一 B.光荣革命 C.巴黎公社 D.明治维新
7.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 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 (mirs)管理.。
A.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大清戊戌变法
8.有学者说:“美国总统和议会对立法权的共享,直接导致了‘三个政府’的产生”。亨廷顿也指出:“美国的权力表面上是按功能进行划分,实际上是同一权力在不同部门的复制”。他们意在说明美国( )
A.民主共和制度已名存实亡 B.政治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C.民主维护有产者群体利益 D.各州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
9.在政治体制中,“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文中的“新的原则”当指
A.议会至上
B.和平渐进
C.自由平等
D.天赋人权
10.钱乘旦说: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表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认同民主政治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C.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D.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
11.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胆小懦弱”,最终被奥巴马解职。由此表明美国( )
A.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D.极力维护区域和平
12.被后人认为是英国第一任首相的是( )
A.克伦威尔 B.威廉 C.沃波尔 D.丘吉尔
13.下列条文节选自《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此可知,德意志帝国( )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A.各邦君主掌握了立法权力 B.帝国议会的存在形同虚设
C.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是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
14.下表所示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A.国会是联邦政府的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15.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由2个邦与3个自由市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委派的共58名代表组成,表决时如果出现14张反对票,则议案不能通过。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这一联邦制
A.得益于美国联邦制度的启发 B.植根于德意志特殊的国情
C.阻碍了其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D.反映德国宪法的专制特征
16.近代以来,议会无论在原则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中心,一般来说,国家的重大问题都要在议会中通过表决才能获得通过。这可以用来说明
A.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生态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完善
C.美国邦联体制的运作形式 D.德国统一及其代议制的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一名政治家认为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美国学者比尔德曾作过统计,参与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中,“最少有六分之五,对于他们在费城的努力结果都有直接的个人利益的关系,而且都曾由于宪法的通过或多或少地获得经济利益”。制宪会议全程对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众和报纸透露讨论内容。宪法批准的过程中,宪法并未提交人民批准。在通过宪法时,事实上只有两个州的批准是审慎的,还包括一个没有公布投票数的州。宪法起草人汉密尔顿表示“应该这样组成政府,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不受多数人的侵犯”,“只有一个稳固的结构才能够阻止民主的冒失表现”。
——摘编自汪瀛《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与非》
材料二 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和直接领导下制定的,整个制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提交审议的宪法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人民热烈拥护宪法草案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大体上同前苏联1936年宪法相接近,但又是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经验。宪法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注意因时、因地制宜。宪法无论在内容的完备程度、语言文字以及法律规范等方面,都比较符合法律的科学性的要求。因为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这就要求宪法规范的表述要通俗易懂,易于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掌握。1954年宪法在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到了这一点。
——摘编自宇赘《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分析宪法制定中存在的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宪政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
——据朱文富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日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9.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具有民主色彩”,请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英国国王所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
(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明确总统选举受到最高法院的监督与制约,这是权力制约和平稳机制的作用(三权分立),而不是司法权高于行政权;立法权归国会,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同时,材料突出的是总统人选在选票上发生了争议,而不是体现选民意愿,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
2.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材料中托克维尔认为人民革命不可能催生自由民族,依据“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可推断出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片面理解材料;B项材料与材料不符;C项是片面理解材料。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大革命 认识
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腾飞并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之一,故选B;华盛顿并未废除奴隶制度,排除A;罗斯福和尼克松执政时期并未遭遇国家分裂的问题,排除CD。
4.A
【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国会废除总统颁布的法案,对总统进行调查都是在限制总统权力,说明国会和总统之间存在制衡机制,国会就是在维护这一机制,故选A;B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排除;国会主要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归总统使用,排除C。
5.A
【详解】材料体现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属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内容,故A符合题意;《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国家元首是总统而非“国王”,故B不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国家元首是皇帝,且德国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皇权至上,议会不能限制皇权,故C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是总统共和制,国家元首是总统而非“国王”,故D不符合题意。
6.D
【详解】根据“由一群有知者组成藩士成立的新政权以战争消灭德川幕府和反抗者”可得出这与日本的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有关,D项正确;ABC项中都没有“德川幕府”这一内容,排除。
7.B
【详解】根据“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可得出这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的内容,废除农奴制,B项正确;ACD项与农奴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权与制衡是美国政府权力划分的两大基本原则,三权分立制度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专制的产生,但政府的内部效率也因繁杂的权力分配和制衡机制而降低,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民主共和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美国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但是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材料“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强调的是光荣革命对英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A选项符合题意;英国革命并非是和平渐进的,期间有过流血牺牲,B选项排除;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D选项排除。
10.D
【详解】由材料得知,法国在1870年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表明作者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故D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大革命后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并未对大革命进行评判,故A项错误;大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也属于民主政治,但却并未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故B项错误;题意为法国民主化的方式由对抗到妥协,通过妥协方式获得的民主政治更加持久和维护社会稳定,反对社会变革是错误的,反对的是革命的暴力方式,故C项错误。
1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是军队总司令,有权任命与辞退军方高级将领,由此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美国联邦中央“三权分立”特征,排除;B项本身符合“三权分立”特征,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而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罗伯特·沃波尔,后人普遍认为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尽管“首相”一衔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认可,也没有在官方场合被使用,但有鉴于他在内阁所施加的影响力,他事实上也是内阁的掌权者。C项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物,不是首相,排除A项;威廉是国王,排除B项;丘吉尔是第61、63任英国首相,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德意志)。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可以控制议会、掌握了立法权力、任命官吏的权力,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说明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项正确;据材料“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可知皇帝掌握了立法权力,而非各邦君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帝国议会的具体权力,不能体现形同虚设,且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国家,但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证明是联邦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中关于总统权力的最终方案是对制宪会议中两种意见的折中,体现了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会是联邦政府的权力中心,排除A项;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总统职权的讨论,并未说明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主要是植根于德意志特殊的国情,因为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受到美国联邦制的启发,排除A;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专制,排除D。
1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体现了议会在国家权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心作用,故选B项;法国大革命后政治一度动荡,议会作用并不突出,故排除A项;美国邦联议会和德国议会作用有限,不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中心,故排除CD两项。
17.(1)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共和政府原则;有限政府原则;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原则。
不足:宪法制定的目的在于化解当时面临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宪法制定者借制宪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宪法制定与批准过程并不民主;宪法含有一定的制衡民主之意;宪法保留和维护了奴隶制;来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2)主要特点:党的领导与群众智慧相结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意义: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六改造的需要,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创造 条件;建立了新中国宪政的基本模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由“过渡期”向“成型期”转换的标志;对现行宪法影响至深。
【详解】(1)原则:材料“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可知人民主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共和政府原则;有限政府原则;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原则。不足:材料“最少有六分之五,对于他们在费城的努力结果都有直接的个人利益的关系,而且都曾由于宪法的通过或多或少地获得经济利益”可知宪法制定者借制宪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宪法批准的过程中,宪法并未提交人民批准”可知宪法制定与批准过程并不民主;“应该这样组成政府,使富裕的少数人得到保护,不受多数人的侵犯”、“只有一个稳固的结构才能够阻止民主的冒失表现”可知宪法含有一定的制衡民主之意;“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可知宪法保留和维护了奴隶制;来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制定宪法的目的是宪法制定的目的在于化解当时面临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并不是真正为了民主制度的完善。
(2)特点:“整个制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提交审议的宪法草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人民热烈拥护宪法草案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体现了党的领导与群众智慧相结合;“宪法大体上同前苏联1936年宪法相接近,但又是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经验”体现了本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宪法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注意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因为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这就要求宪法规范的表述要通俗易懂,易于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科学性与通俗性的统一。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宪法本身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区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六改造的需要,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创造 条件;建立了新中国宪政的基本模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由“过渡期”向“成型期”转换的标志;对现行宪法影响至深。
18.(1)差异:中国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缺乏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由少数洋务大臣推动;注重培养洋务实用人才;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由内设机构同文馆代管教育事务;各地行政长官根据所需创办新式学校,缺乏统筹安排,更无法律保障。日本教育改革机构健全,法律完备;由天皇领导的明治政府推动;设专门机构文部省管理,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2)认识:教育改革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法律法规;注重中央集中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等。
【解析】(1)
差异: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领导、目的、机构设置、体系等方面分析中国洋务运动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情况。如:中国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缺乏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由少数洋务大臣推动;注重培养洋务实用人才;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由内设机构同文馆代管教育事务;各地行政长官根据所需创办新式学校,缺乏统筹安排,更无法律保障。根据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示意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机构设置、体系等方面分析日本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情况。如:日本教育改革机构健全,法律完备;由天皇领导的明治政府推动;设专门机构文部省管理,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2)
认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改革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法律法规;注重中央集中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等方面阐述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19.(1)制度:三省六部制。理解:相对分散,互相牵制和监督;本质上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2)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行政权掌握多数人手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着眼点:原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权力:部分立法权;行政权。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
【详解】(1)制度:据材料“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理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相对分散,互相牵制和监督;本质上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等方面回答。
(2)优越性:据材料“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可知,行政权掌握多数人手里;据材料“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着眼点:结合所学可知,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参政方式”,即原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权力:据材料“(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可知,国王掌握着部分立法权;据材料“……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可知,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国王掌握行政权。推进:结合所学可知,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20.示例一论题:美国宪政的确立体现了正和博弈的结果。
阐释:美国独立后,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各种力量之间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1787年宪法。如通过确立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把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综上所述,美国通过各种势力的妥协最终确立了宪政,是正和博弈的结果。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示例二论题: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阐释:美国宪政的分权制衡,包括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两个方面。纵向分权主要表现为确立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横向分权表现为: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三者相互制约;各州政府内部也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内部再次分权,参议院与众议院分享立法权,两者互相制约。
综上所述,美国宪政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详解】示例一论题:根据材料“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可以概括出论点:美国宪政的确立体现了正和博弈的结果。
阐释:阐释过程围绕论题展开,即侧重阐述美国1787年宪法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妥协实现正和博弈的。可以列举通过联邦制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两院议席分配实现大小州、南北方的妥协等。具体论证如下:美国独立后,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各种力量之间最终达成妥协,形成了1787年宪法。如通过确立联邦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保留了黑人奴隶制,把黑人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实现升华,即,美国通过各种势力的妥协最终确立了宪政,是正和博弈的结果。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检测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