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教研联片八年级开学学情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教研联片
八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 叙述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2分)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2分)《清史稿》记载:“(1874年) 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该史料叙述的是(  )
A.近代民用企业的开办 B.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
C.北洋舰队的初步建成 D.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
4.(2分)“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 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与上述现象相关的条约内容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
5.(2分)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2分)《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约条款或影响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7.(2分)1911年10月11日布告称: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竞无所施,我今为此不忍,赫然首举义旗,其中“首举义旗”是指(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8.(2分)它是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是(  )
A.清帝退位诏书 B.《中华民国约法》
C.《讨袁檄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2分)下图的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10.(2分)“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陈独秀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11.(2分)有学者认为,1840 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12.(2分)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如火如荼地组织农民运动。据《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常有(农民) 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由此可知,农民运动(  )
A.响应了北伐战争的形势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形式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13.(2分)“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材料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2分)“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的历史意义是 (  )
A.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抗日路线
C.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5.(2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6.(2分)如图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某战役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7.(2分)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8.(2分)“民主和平盼有期,山城赴会自威仪。华章谱就凌云曲,大勇弥天毛润之(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分)《辞海》中有段文字是对某一位历史人物的简介:中国实业家、教育家……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他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謇 D.康有为
20.(2分)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通信的发展与维护,深刻影响着政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情传递依靠快马。广州将领从发出军报,到接收皇帝指示,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皇帝的指示抵达时,对作战往往已毫无用处。甚至有主将利用距离远、时间长的缺陷谎报军情,加剧了皇帝在各地军报中的“剿”“抚”不定,战和不决,极为被动。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谈判。但是,他作为清朝全权代表,对谈判所列条款并不能作主,需将会谈内容用电报传回清朝,光绪皇帝再用电报批复指示。日本截获电报并破译了电文,掌握了中方谈判底线,使李鸿章本可讨价还价的地方再无协商的可能。双方最终签署了对中国危害极大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义和团席卷华北的过程中,大肆破坏洋人的象征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结果在北京战事吃紧之际,朝廷想向东南督抚传达皇帝旨意,只得先快马传到山东袁世凯处,再由袁世凯用电报转发给李鸿章等人。
(1)(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期间清朝通信的特点并指出通信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2)(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折射出清朝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电报有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 为什么
(3)(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朝廷要向地方传达皇帝旨意为何如此曲折。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22.(6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说:“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
(1)(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引发了人们哪些思考?
(2)(2分)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演说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他带领革命党人同专制独裁势力又进行了哪些“英勇奋斗”
(3)(2分)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五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23.(8分)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四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节选自部编版历史教材
(1)(2分)据材料一,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的依据。
(2)(2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2分)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4)(2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占有状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答案
1-10 AAACA DBDBA 11-20 CACDA CDCCB
21.(1)特点:通信技术落后。影响:军情传递慢;战争指示传达慢;战争指示无效;朝廷获得的虚假军情造成决策失误。
(2)弊端:皇帝专断一切事务,大臣的自主决策范围有限。电报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因为电文被破译,日本掌握了中国的谈判底线,李鸿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3)原因:义和团破坏了电线和电报设施,拆毁了铁路。评价: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它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如抵制外来先进技术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2.(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袁世凯;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
(3)中共一大;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3.(1)理论上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2)因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企业家的奋斗。
(3)核心:农民问题。解决:土地革命或打土豪、分田地。
(4)由地主占有到农民占有。(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教研联片八年级开学学情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