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测试卷(含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人民解放战争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2.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3.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哪次重点进攻( )
A.第五次“围剿”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4.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在土窑洞里,在马背上……,在陕北的沟沟峁峁(mǎo)上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王家湾,毛泽东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这“又一次‘长征’”的功绩是( )
A.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 B.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5.下列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八路军、新四军 ②人民解放军 ③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6.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孟良崮战役
C.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进攻中原解放区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8.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认为其内战部署就绪,遂密令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第六绥靖区30余万部队,计划于6月22日起展开行动,7月1日发动总攻,48小时内将中原战区部队“一举包围歼灭之”。这一事件标志着( )
A.蒋介石发动了重点进攻 B.全面内战打响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大量敌人
9.这场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场谈判发生于( )
A.延安 B.南京 C.北京 D.重庆
10.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是指( )
A.重庆谈判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遵义会议 D.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11.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这场大剧的舞台在( )
A.张家口 B.孟良崮 C.陕北 D.锦州
12.陈毅元帅作诗:“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3.1947年5月中旬,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诱敌深入,抓住战机,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这场战役( )
A.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4.毛泽东说:“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总算熬出头了!”材料中“刘邓南征”(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5.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6.1948年的东北战局对于华北华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东北的胜利全歼敌人,让数十万敌人精锐撤到华北、华东地区,则接下来的两场大战就完全不具备开战条件了。 “东北的胜利”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7.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18.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封面 ②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
③淮海战役中董力生之前用的独轮车 ④红军长征过桂北时留下的文物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9.《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说明( )
A.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失败已经是必然
B.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
C.国民政府统治政治腐败,发动内战不得民心
D.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0.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秋收起义 B.四渡赤水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2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
A.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3.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24.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B.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C.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文献是( )
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分析南昌起义表明国共关系有何变化?井冈山会师及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表明毛泽东探索的哪一革命道路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分)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光辉里程。
材料三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号召抗战的宣言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出了怎样的倡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对中国时局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踪和影。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游击队歌》
(3)《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至今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1940年下半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该战役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五 抗战刚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的原因。经过商讨,国共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①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璇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谁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谈判?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2分)
2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布热津斯基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中国南方出发时有八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六千人。可正是这支军队,后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生政权。
——摘编自刘亚洲《信仰的重建在今天比物质的构建要重要百倍》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在日本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这支军队”的名称,简述长征过程中军队面临怎样的困难。(4分)
(2)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是哪个战役的情景,并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21世纪的中国新青年,我们仍需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哪些优秀品质。(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件事,说明其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或作用。(4分)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使不可能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材料二中“号召抗战的宣言”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发表的?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图1和图2之间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的时间是 1940年下半年。 这次战役 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是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D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直逼南京和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项正确;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A项;1940年秋的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排除B项;1948年9---11月的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整个战略决战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并结合所学可知,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阴谋,C项正确;第五次“围剿”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解放战争开始,排除B项;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与孟良崮战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与题干关键词“毛泽东”“陕北”“‘蘑菇’战术”相符,C项正确;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八路军、新四军出现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即1937-1945年; ②人民解放军出现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③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于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结束于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顺序是③①②,D项正确;ABC对革命军队名称出现的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D项正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都在全面内战爆发前,排除AC项;孟良崮战役爆发于1947年5月,排除B项。故选D项。
7、B
【详解】 据所学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B项正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排除A项; 1947年3月,蒋介石不甘心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失败,又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C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B项正确;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A项;决战是1948年开始的三大战役,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大量敌人了是三大战役中,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 年 8 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因此谈判发生于重庆,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探讨如何和平建国的大事,所以说“大喜事”是指重庆谈判,A项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是1935年长征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是1924年,均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不符合,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据材料关键信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以退为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夺取张家口、 孟良崮、 锦州,均是进攻性战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材料"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我军个个是英豪。”可知,这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人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况,排除D项,B项正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是因为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导致敌人的机动兵力减少,从而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排除A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1947年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孟良崮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人,积弊敌中将师长张灵普,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的渡江战役,排除A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是三大决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据“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总算熬出头了!”可知,让毛泽东生出此感慨的事件是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项;材料内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时解放战争还没有获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夏,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中原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D项正确;转战陕北发生在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拉开之前,排除A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属于战略大决战,排除B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依据“1948年的东北战局”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C项;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辽沈战役采用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A项正确;1948年11—1949年初,平津战役,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华北地区的孤城,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文化名城得以保护,排除B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排除C项;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论持久战》发表的时间是1938年;南昌起义是1927年;淮海战役是1948年;长征是1934—1936年;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应排列为②④①③,B项正确;ACD排序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说明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是主力部队被摧毁,三大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项正确;材料不是从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分析战败的原因,排除A项;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是1949年4月,排除B项;国民政府政治腐败的问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方法,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生动体现出战争要做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尽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D项正确;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排除A项;四渡赤水是1935年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战役,提高了八路军的地位和威望,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为庆祝渡江战役的胜利而作。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了的是东北全境,与题目无关,排除A项;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目无关,排除B项;淮海战役解放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根据题干中“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等信息判断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的结束,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C
【详解】依据“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和所学知识,1945年8月,抗日战争基本胜利结束,但是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避免内战发生,毛泽东毅然前往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C项正确;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排除A项;结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排除B项;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根据图片中解放军进攻跨过长江,向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D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现。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按照农村人口平分土地。材料中的报纸刊有东北土地改革的信息,图片二中“耕者有其田”正是土地改革的宣传语,图片三反映土地改革的历史场景,可见,三幅图片均与土地改革相关,C项正确;《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1930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著作,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主要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
(1)①由合作到分裂。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倡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3)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一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想在政治上、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想和平的罪名强加在到共产党身上。
文件: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前,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因此,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合作走向分裂。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根据材料五“战刚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的原因一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二是想在政治上、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想和平的罪名强加在到共产党身上。经过协商后,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27.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
中共态度: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2)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原因: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3)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因为中国人民饱经西方列强侵略、军阀割据混战、日本法西斯侵略。他们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28.
(1)红军;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
(2)中共七大;中流砥柱的作用。
(3)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
(4)不怕困难,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等。
【解析】(1)军队:根据材料“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可得出,指出“这支军队”的名称是红军;困难:根据材料“这支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军队从中国南方出发时有八万多人”及所学知识可得,长征过程中军队面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
(2)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因为其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战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图一指的是淮海战役;图二指的是平津战役;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
(4)本小问相对较为开放,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不怕困难,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等。
29.
(1)图1: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图2: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图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图4: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事件: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作用: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史实: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领导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等。
(3)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关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详解】(1)图1:根据材料一图1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军用工业,洋务运动的开展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诱导和刺激作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图2:根据材料一的图2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当中,尤其是六三后,工人罢工成为推动五四运动直接目标达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图3:根据材料以的图3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拉开了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图4:根据材料一的图4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2)事件:“1937年7月8日”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平津危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因此中国共产党才发表宣言号召抗战;作用:根据材料二“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可知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回答本题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战的史实即可,例如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领导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等。
(3)时期:根据材料三图1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为了配合解放战争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关系:1947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将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农民拥有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参军支前的热情,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测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