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五年高考
考点1 货币与赋税制度
1.(2020课标Ⅲ,24,4分)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2.(2022湖北,3,3分)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3.(2021福建,4,3分)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
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4.(2021辽宁,5,3分)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5.(2023河北,6,3分)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6.(2021山东,7,3分)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7.[2023浙江6月选考,22(1),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絁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
8.(2023湖南,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 户数 受足 户数 平均每户应 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 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
《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10分)
9.(2022广东,17,14分)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 (万石) 布 (万匹) 绢 (万匹) 宝钞 (万锭) 银 (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据《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6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
10.(2022北京,19,12分)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图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
11.(2023湖北,18,15分)[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
《黄金、美元与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9分)
考点2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2023浙江1月选考,4,2分)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
2.(2023湖北,4,3分)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年份 政区及户别数据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宝元 元年 456 431 354 626 0.437 350 593 238 709 0.405 902 261 171 499 0.160
元丰 元年 475 677 395 537 0.454 280 000 377 533 0.574 926 225 201 086 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3.(2020北京,5,3分)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 )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22湖北,11,3分)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5.(2022湖北,16,3分)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6.(2022湖南,10,3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7.(2023福建,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丈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4分)
8.(2023河北,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 (户籍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1
考法1 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1.(2024届湖南名校大联考三,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的土票。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基础
C.摧毁了国民党的农村势力
D.推动了农民从封建束缚中解放
考法2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
2.(2024届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一模,13)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挟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助推了(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B.英格兰银行的创立
C.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3.(2024届河南普高联考评测三,23)目前,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不断重构
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体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考法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4.(2023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2月测试,25)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
A.保护地主利益 B.调整赋税对象
C.强化抑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
5.(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27)明代中后期,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考法4 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6.(2024届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15)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考法综合练2
考法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基层管理组织
1.(2024届河南信阳一模,3)秦汉时期推行乡里制度,但到东晋南朝,以户口编排为基础的“里”逐渐松弛,丘、村等自然聚落逐步演变成为实际的乡村行政管理单位,与“里”并存,甚至慢慢地取代了“里”。该现象说明( )
A.乡里制度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B.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
C.长期战乱带来社会基层组织形态的新变化
D.地缘为主的聚合形态恢复到血缘聚居形态
2.(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6)隋唐时期,政府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对照,称为“貌阅”,以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政府规定户籍三年一造。其目的是( )
①提供赋役征发的依据
②严格官员的考试铨选
③完善基层管理与治安
④强化羁縻府州的职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考法2 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3.(2023清华大学3月学术能力诊断,26)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乡村社会中十分常见。这一现象(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安定
C.推动了三教融合
D.有助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4.(前瞻考·宋代的社会救济)(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期中,4)“范文正(范仲淹)治杭州,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朱熹到浙东赈灾时,为了救荒,“印榜遣人散于浙西、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客贩”。由此可知,宋代( )
A.印刷术进步推动宣传方式演进
B.榜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C.社会救济活动已融入市场因素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考法3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5.(前瞻考·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2024届浙江强基联盟10月联考,15)二战后,西方各国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 )
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社区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D.基层管理体制达到成熟
考法4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6.(2023北京西城二模,14)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也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人社会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限时拔高练1
20分钟 3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2024届湖北武汉部分高中10月联考,3)如下为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措施)的评价。其评价的是( )
陆贽:“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白居易:“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2.(2024届广西10月测试,4)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3.(2023福建厦门双十中学二模,1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
A.美国依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B.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C.美元特权地位让美国继续受益
D.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4.(2023河北石家庄部分重点高中3月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太祖为吴王,赋税十取一,役法计田出夫。县上、中、下三等,以赋十万、六万、三万石下为差。府三等,以赋二十万上下、十万石下为差。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鱼鳞图册是明清政府统计民间土地占有情况并据此征收田赋的册籍,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土地管理制度。总图上一块土地挨着一块土地,状若鱼鳞,因此叫作“鱼鳞图册”。此后土地买卖过割、父子兄弟分家,都要写明鱼鳞图册上的编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初期赋税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歙县二十六都一图新丈使字号鱼鳞册底》的史料价值,并分析鱼鳞图册发挥的作用。(13分)
限时拔高练2
15分钟 1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2024届重庆实验中学期中,4)《隋书》记载:隋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全国共有890.754 6万户,人口4 601.995 6万口,垦田5 585.404 1万顷。与20年前相比,户数增长2.5倍,人口增加5倍。这表明当时( )
A.高产作物广泛传播
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户籍制度臻于完善
2.(2023北京西城一模)“(范)文正公自政府出,归乡焚黄”,买下良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又设义宅、义学,教养咸备。后人赞之曰:“自家而国,则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已。”此后,颇多士大夫仿效,政府还减免了一些义田的赋税及差役。这反映了宋朝( )
①社会治理主要由政府实施
②宗族的救助方式较为多样
③士大夫阶层具有家国情怀
④政府对社会救济给予鼓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28)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了县乡基层行政建制,吸纳各种新兴政治力量参与社会管理。该章程促使农村的非正式组织纷纷建立,各种职业的人经常以宗族结构或血缘关系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一举措( )
A.旨在扩大基层统治基础
B.开启了基层自治制度先河
C.为废除科举制做了铺垫
D.加强了国家政权组织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4.(2024届北京朝阳期中,18)基层治理(10分)
材料一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主要由乡绅阶层和宗族组织管理。民国初期在较大的乡、保所在村镇设立区公所,将原来横亘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税收中介掮客替换为区公所职员……区公所依旧随便摊款、无所制约,并未真正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了《县组织法》和《乡镇自治施行法》,依照国家法规选出乡长、闾长和监督委员会,旧式乡村精英退居幕后,依然保持着对乡村的领导和控制。
(1)阅读材料,分析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效果。(4分)
材料二 1950年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府实行了改造……农民协会应该成为土地改革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乡村须能吸收合于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并且在完成土改复查的地区自下而上地逐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评新中国土地改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6分)
第十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五年高考
考点1 货币与赋税制度
1.(2020课标Ⅲ,24,4分)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 B
2.(2022湖北,3,3分)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答案 B
3.(2021福建,4,3分)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
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答案 A
4.(2021辽宁,5,3分)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答案 B
5.(2023河北,6,3分)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答案 A
6.(2021山东,7,3分)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答案 A
7.[2023浙江6月选考,22(1),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絁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
答案 (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3分)
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分,答3点即可)
8.(2023湖南,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 户数 受足 户数 平均每户应 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 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
《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10分)
参考答案 (1)问题:受足田的户数不足,每户未受田亩数较多。(2分)
原因:社会安定,人口繁衍;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田地不足。(6分)
(2)白居易和柳宗元反对两税法,认同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虽然具有一定优点,但是随着均田制的瓦解,租庸调制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两税法虽然会导致伤农及腐败等问题,但是从征收人丁税向征收财产税的转变,弱化了人身依附,是时代的进步。
(白居易和柳宗元的观点2分,对租庸调制的评价4分,对两税法的评价4分)
9.(2022广东,17,14分)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 (万石) 布 (万匹) 绢 (万匹) 宝钞 (万锭) 银 (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据《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6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
答案 (1)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
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
(2)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役制度改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
10.(2022北京,19,12分)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图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
(2)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11.(2023湖北,18,15分)[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
《黄金、美元与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9分)
参考答案 (1)表现:金本位制度崩溃;(1分)多个货币集团各自为政。(1分)
含义:开创了各国协商合作的新局面;建立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任答两点得4分)
(2)原因:浮动汇率契合世界经济多极化;(2分)国际货币机制仍在运行;(2分)国际协商合作。(2分)
评价:美国独断专行,将其利益置于世界整体利益之上,(1分)严重破坏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分)实质是美国霸权主义。(1分)。
考点2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2023浙江1月选考,4,2分)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
答案 C
2.(2023湖北,4,3分)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年份 政区及户别数据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 比率
宝元 元年 456 431 354 626 0.437 350 593 238 709 0.405 902 261 171 499 0.160
元丰 元年 475 677 395 537 0.454 280 000 377 533 0.574 926 225 201 086 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答案 A
3.(2020北京,5,3分)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 )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4.(2022湖北,11,3分)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答案 C
5.(2022湖北,16,3分)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答案 A
6.(2022湖南,10,3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7.(2023福建,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丈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4分)
答案 (1)清查目的;清查的主导机构;参与清查的人员构成;清查对象;清查方式;清查内容。(12分)
(2)古代中国:巩固王朝统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4分)
中世纪英格兰: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为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一发展构成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前提。(4分)
(3)以农为本;因地制宜;要在中央。(4分)
8.(2023河北,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 (户籍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划分户口类型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答案 (1)元朝;诸色户计。
(2)职业;民族;信仰。
(3)限制了职业流动,加强了社会控制;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对明朝影响深远。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1
考法1 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1.(2024届湖南名校大联考三,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的土票。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基础
C.摧毁了国民党的农村势力
D.推动了农民从封建束缚中解放
答案 B
考法2 现代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
2.(2024届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一模,13)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不断为参战国提供枪支弹药等军需用品,以商品为载体,英镑被裹挟其中,慢慢向世界各国渗透。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据此可知,拿破仑战争助推了(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B.英格兰银行的创立
C.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答案 C
3.(2024届河南普高联考评测三,23)目前,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国际金融体系不断重构
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体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 A
考法3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4.(2023安徽、云南、吉林、黑龙江2月测试,25)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
A.保护地主利益 B.调整赋税对象
C.强化抑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
答案 B
5.(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27)明代中后期,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答案 D
考法4 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6.(2024届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15)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 C
考法综合练2
考法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基层管理组织
1.(2024届河南信阳一模,3)秦汉时期推行乡里制度,但到东晋南朝,以户口编排为基础的“里”逐渐松弛,丘、村等自然聚落逐步演变成为实际的乡村行政管理单位,与“里”并存,甚至慢慢地取代了“里”。该现象说明( )
A.乡里制度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B.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
C.长期战乱带来社会基层组织形态的新变化
D.地缘为主的聚合形态恢复到血缘聚居形态
答案 C
2.(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6)隋唐时期,政府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对照,称为“貌阅”,以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政府规定户籍三年一造。其目的是( )
①提供赋役征发的依据
②严格官员的考试铨选
③完善基层管理与治安
④强化羁縻府州的职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考法2 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3.(2023清华大学3月学术能力诊断,26)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乡村社会中十分常见。这一现象( )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安定
C.推动了三教融合
D.有助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答案 B
4.(前瞻考·宋代的社会救济)(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期中,4)“范文正(范仲淹)治杭州,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朱熹到浙东赈灾时,为了救荒,“印榜遣人散于浙西、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客贩”。由此可知,宋代( )
A.印刷术进步推动宣传方式演进
B.榜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C.社会救济活动已融入市场因素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答案 C
考法3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5.(前瞻考·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2024届浙江强基联盟10月联考,15)二战后,西方各国意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 )
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B.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社区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D.基层管理体制达到成熟
答案 C
考法4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6.(2023北京西城二模,14)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同时也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疾人社会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答案 B
限时拔高练1
20分钟 3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2024届湖北武汉部分高中10月联考,3)如下为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措施)的评价。其评价的是( )
陆贽:“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白居易:“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答案 A
2.(2024届广西10月测试,4)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答案 D
3.(2023福建厦门双十中学二模,1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
A.美国依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B.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崩溃
C.美元特权地位让美国继续受益
D.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4.(2023河北石家庄部分重点高中3月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太祖为吴王,赋税十取一,役法计田出夫。县上、中、下三等,以赋十万、六万、三万石下为差。府三等,以赋二十万上下、十万石下为差。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鱼鳞图册是明清政府统计民间土地占有情况并据此征收田赋的册籍,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土地管理制度。总图上一块土地挨着一块土地,状若鱼鳞,因此叫作“鱼鳞图册”。此后土地买卖过割、父子兄弟分家,都要写明鱼鳞图册上的编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初期赋税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歙县二十六都一图新丈使字号鱼鳞册底》的史料价值,并分析鱼鳞图册发挥的作用。(13分)
答案 (1)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建立了黄册和鱼鳞册相配合的户籍地籍制;实物征收逐渐向货币征收转化。(9分)
(2)史料价值: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清代乡村土地市场以及地方政府土地登记制度的珍贵史料。(4分)
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地主隐瞒土地;有利于解决土地产权纠纷;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9分,答出三点即可)
限时拔高练2
15分钟 1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2024届重庆实验中学期中,4)《隋书》记载:隋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全国共有890.754 6万户,人口4 601.995 6万口,垦田5 585.404 1万顷。与20年前相比,户数增长2.5倍,人口增加5倍。这表明当时( )
A.高产作物广泛传播
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户籍制度臻于完善
答案 C
2.(2023北京西城一模)“(范)文正公自政府出,归乡焚黄”,买下良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又设义宅、义学,教养咸备。后人赞之曰:“自家而国,则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已。”此后,颇多士大夫仿效,政府还减免了一些义田的赋税及差役。这反映了宋朝( )
①社会治理主要由政府实施
②宗族的救助方式较为多样
③士大夫阶层具有家国情怀
④政府对社会救济给予鼓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3.(2023清华大学9月学术能力诊断,28)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了县乡基层行政建制,吸纳各种新兴政治力量参与社会管理。该章程促使农村的非正式组织纷纷建立,各种职业的人经常以宗族结构或血缘关系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一举措( )
A.旨在扩大基层统治基础
B.开启了基层自治制度先河
C.为废除科举制做了铺垫
D.加强了国家政权组织力量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4.(2024届北京朝阳期中,18)基层治理(10分)
材料一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主要由乡绅阶层和宗族组织管理。民国初期在较大的乡、保所在村镇设立区公所,将原来横亘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税收中介掮客替换为区公所职员……区公所依旧随便摊款、无所制约,并未真正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了《县组织法》和《乡镇自治施行法》,依照国家法规选出乡长、闾长和监督委员会,旧式乡村精英退居幕后,依然保持着对乡村的领导和控制。
(1)阅读材料,分析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效果。(4分)
材料二 1950年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府实行了改造……农民协会应该成为土地改革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乡村须能吸收合于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并且在完成土改复查的地区自下而上地逐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评新中国土地改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 (1)民国时期,县以下开始设立基层机构,征收赋税;立法选举基层公职人员,推动国家权力向基层延伸。乡村权力仍然由乡绅阶层和宗族组织掌握,未能实现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实质提升。(4分)
(2)土地改革运动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彻底改造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中解放出来,增强了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土地改革取缔了族权和绅权,将农民从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将乡村权力转移到农民协会手中。土地改革在基层建立起正式的乡政权和党支部、县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等基层组织,中央政府的政令得以全面传达和贯彻,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6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