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要求做答。
1.右图为古蜀文明代表——三星堆出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明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明的典型器具。这三种文化因素集合到同一件器物上,据此可推测
A.三星堆是古蜀文明发展的巅峰 B.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相互隔绝
C.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加发达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生产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
3.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4.唐代科举制具有选拔范围广泛、选拔标准全面等优势,但也存在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等问题。由此可见
A.科举制已不适应唐代社会发展 B.科举制是唐代唯一的选才方式
C.唐代的科举制需不断改革完善 D.科举制阻碍了唐朝文化的进步
5.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6.20世纪初,为了帮助日本资本家廉价收购台湾土地,日本在台湾设立的警察对不肯出售土地的台湾民众施加体罚或拘留。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台湾行省初步建立 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 D.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7~8题。
7.1912年,孙中山在给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8.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9.右图为1940年徐悲鸿创作的作品,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相关故事。他当时创作该画意在
A.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B.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D.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10.下列漫画反映出
A.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不进则退的临界点上。如果不迅速摆脱这种困境,改革开放事业就会中途搁置。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开展了被誉为第二次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由此可知
A.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不能与市场经济契合 B.改革开放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终止
C.“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 D.邓小平此举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体现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D.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反映出大学的普遍兴起
A.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极大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是教会维护神权统治的工具
14.《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C.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
15.图表解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表内容说明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太空探索成就对比
苏联 美国
1957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1958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1961年 成功实现太空行走 1961年 成功实现太空行走
1966年 无人驾驶飞船登月 1969年 阿姆斯特朗登月
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美国已成为太空领域的霸主
C.美苏冷战已扩展到太空领域 D.美苏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3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饮茶之风更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无不用也。”追求技艺的点茶、分茶,比试茶品的斗茶,精彩纷呈,百花齐放。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商贾往来,市民聚集,专门的茶坊乘机兴起。市民在闲暇时分谈心品茗,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娱乐方式。
——摘编自王康《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及日本茶文化的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和表现。(5分)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全球贸易中,英国引进了中国茶叶,逐渐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英式饮茶文化。英国人倾向于在茶中添加牛奶和蔗糖,为了满足饮茶需要,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迅速发展。由于英国中餐与晚餐间隔过长,有人开始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喝茶并享用食品,上述习惯在十九世纪演变为闻名世界的英国下午茶,一首英国民谣唱到:“当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工厂主设置了专门的“茶歇时间”,否则工厂的粗劣饮食不可能让工人顶住繁重的工作。大学注重饮用下午茶的氛围,无论身份高低与专业差异,人们在喝茶时就相关问题畅所欲言,推动了自由平等的精神发展。
——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
(2)以下表述能从材料二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后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的,请在答题卡后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后括号内填“○”(3分)
A.饮茶文化在英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B.在18世纪的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C.饮茶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特有的生活习惯。
(3)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式饮茶文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3分)
材料三 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了《2022年茶叶产销形势报告》,从消费品类方面看,传统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原叶茶保持稳定,更昂贵的白茶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增长,宣扬养生健康理念的花草茶、功效茶等新消费也有持续增长。90后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渐成消费主力,改变着茶产品与茶消费,蜜雪冰域、茶颜悦色等新式茶饮品牌成为市场宠儿。
——摘编自《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4)根据材料三,归纳2022年中国茶叶市场的形势。(3分)
(5)综上,请以“茶叶”为主题,凝炼一个恰当的观点。(2分)
17.(13分)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构建历史,重庆八中九年级学生以史料类型为组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探究一 竹简记史】
材料一 竹简是我国东汉前的常用书写材料,第一组成员对部分竹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竹简名称 年代 记载内容 历史信息
郭店楚墓简 战国 共十八篇典籍,其中道家三篇、儒家十三篇、其他学说两篇。 战国时期楚国思想文 化较为活跃
迁陵洞庭郡 秦朝 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 ①
居延和悬泉里程简 西汉 从都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西域的30余个驿站信息及间隔里程。 ②
浮屠简 东汉 在敦煌浮屠里(地名)举办佛教斋会活动的请求。 ③
(1)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协助第一组,完成序号对应的表格内容。(3分)
【探究二 报刊述史】
材料二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的机关报,第二组成员研读后发现两份报纸各有鲜明特色。
《新华日报》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大量战地通讯,还有平民英雄的人物小传,根据地人的建设情况和生活采风等,每期报纸必刊载群众来信,还开辟了《团结副刊》,包括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板块,集新闻性、大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中央日报》上最新战况、国军战绩等战地简讯占据主要版面,侧重刻画国军中个体将领“以身殉国”的英雄形象,动员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号召青年抗日救亡。其副刊《中央副刊》所登作品大部分为专业的策论性文章,宣传国民政府的党政情况。
——摘编自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
(2)根据材料二,对比《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不同(至少答出2个要点)。(4分)
【探究三 专著论史】
材料三 第三组成员阅读了专著《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后,小懿同学根据内容制作了如下资料卡。
“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创新。” ——周代数《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 《后发国家创新水平模型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2分)
A.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成熟期的创新水平。
B.19世纪中期,英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材料四 小丽同学运用该创新水平模型,对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时间 阶段 概况
1949-1965 引进期 在长春、北京等地建立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
1965-1978 起步期 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建设了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格局。
1978-2014 发展期 产品重心转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4至今 成熟期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汽车智能化、品牌化方面坐拥巨大优势,销量连续七年全球领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4分)
18.(6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主线,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不断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协调发展道路。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不同国家间团结合作,创立了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段妍《从中西比较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与创新》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等八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