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考历史试题二(含解析)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二
历史
一、选择题(1-9小题每题2分,10-11小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课程设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 只 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至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这说明了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 )
A.条件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3.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下列史实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武昌起义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进行抗日战争
4.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反围剿斗争 B.长征 C.九一八事变 D.辽沈战役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表达的信息是( )
A.1947年之前中国土地情况 B.1952年后的中国农村情况
C.1956年后的中国土地情况 D.1978年后的中国农村情况
6.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下列史实符合此观点的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编制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 D.掀起“大跃进”运动
7.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其“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依据是,这一过程( )
A.促使租地农场出现 B.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C.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8.下图所示史实共同反映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是(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C.反对殖民主义压迫 D.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9.对下图数据和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A.表明当时人口迅速增长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农村人口超过城市人口
10.“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不满,而美国则因不能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为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材料中的“格局”指的是( )
A.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雅尔塔体系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D.经济全球化
11.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裁军提案80%以上是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截至2023年4月,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这反映了亚非拉国家(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使殖民体系瓦解 D.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秋收起义虽然开始以攻占中心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必须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所以,他改变中央要求攻打长沙的指令,选择向农村进军,开始了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为各地起义部队建立、发展农村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如下图)。
(1)据材料一,指出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材料一所开辟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的时间段(选字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党从中汲取的经验。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这一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和运用的事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 一战 二战
持续时间 4年多 6年
参战国 30多个 60多个
卷入人口 约15亿 约20亿
伤亡人员 3000万 1.9亿
直接经济损失 1805亿美元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69年10至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需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共同危害。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当今局部战争不断但未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试举一例中国为此作出的贡献。
1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同时也为人类进步事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与责任。
材料 新中国外交大事记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
1971年10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
2008年12月中国政府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给目录中的“ ”补充文字。
(2)国际因素影响外交活动。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20世纪60和70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国际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中国外交实现了哪些历史性转变。 并概括其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影响。
试卷第4页,共4页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可知,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B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爱国,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可知,到1919年,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结合材料“……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和所学可知,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排除B项;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完成会议议程。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革命策略是建立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拒绝了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与“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不符,排除A项;倾向革命的新军发动武昌起义,与“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和所学可知,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至1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D项正确;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前四次都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AB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据题干表达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之前的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A项正确;1952年后的中国农村情况是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排除B项;1956年后的中国土地情况是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C项;1978年后的中国农村情况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故编制实施“一五”计划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排除B项;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损失,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租地农场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前,排除A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思想,排除B项;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权利法案》”可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拿破仑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典范,所以反映的共同要求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独立宣言》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三个文献中只有《权利法案》是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排除B项;《独立宣言》是反抗殖民主义压迫,其余两个不反对,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人类完成了由手工工厂到大工厂的过渡,工业革命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B项正确;题干图片表明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长,没有表明当时人口迅速增长,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故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不可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农村人口超过城市人口,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不满,美国则因不能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为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项正确;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与题干信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不满,美国则因不能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为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不符,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维持了1945年至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与题干信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不满,美国则因不能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为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没有联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与题干信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不满,美国则因不能随心所欲地颐指气使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为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据题干“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裁军提案80%以上是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截至2023年4月,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和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实现了民族独立题干没有提及,排除A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题干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使殖民体系瓦解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2.(1)原因: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时间段:B;
经验: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事例: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他改变中央要求攻打长沙的指令,选择向农村进军,开始了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说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
(2)时间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可知在开辟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的时间段是B,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向敌人统治力量薄落的井冈山进发,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时,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党员的数量在减少。1928年4月,朱德率领队伍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许多具有先进思想的农民积极入党,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多。
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党从中汲取的经验是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事例: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13.(1)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口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国际经济相互依存。
(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行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详解】(1)危害: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一战伤亡人口3000万,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二战伤亡人口1.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亿美元”和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口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原因: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战争带来的危害巨大,我们要反思战争,吸取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二“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69年10至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可知,国际经济相互依存也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
(3)趋势:根据材料二可知,世界人民爱好和平;根据材料三可知,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行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14.(1)补充: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国际背景:建国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发生变化;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历史性转变及影响: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新中国恢复联合国所有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关系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详解】(1)补充: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国际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21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历史性转变及影响:根据材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1971年10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新中国恢复联合国所有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所学可知,中美关系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根据材料“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和所学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北省中考模拟考历史试题二(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