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6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
2.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3.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太、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
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
4.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闭关锁国文化专制 B.商品经济商业繁荣
C.手工工场规模宏大 D.自然经济以农为主
5.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情况。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不断 B.科举制度的实施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6.历史材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基础之一。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说明的是战争的( )
A.爆发原因 B.主要过程 C.近代经济 D.最终结果
7.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一组资料,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为( )
A.西方科技的引进 B.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清政府改革
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
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9.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C.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 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10.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段话旨在强调( )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11.下面对两幅近代名画的赏析,启示我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是( )
梵高的《向日葵》,“通过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对20世纪法国出现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A.学习艺术常识 B.了解作者个性
C.探寻历史坐标 D.评估现实价值
12.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把握时代主题。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挫折 D.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新世界
13.国际关系是学习世界史的重要内容。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国际会议·感受国际关系”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与会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警、关税自主、取消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均遭列强拒绝。
A.综合国力决定外交的地位 B.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C.美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D.德国的势力范围遭到削弱
山西某中学的同学们以“云旅游”的方式开启了“行走的课堂——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与他们一起完成第下列小题。
14.考古发现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位同学在网上浏览到的图文信息,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山西洪洞水神庙明应王殿忠都秀作场壁画 该壁画中人物共十一个,分前后两排,男七女四。从画面上看,当时已分出生旦丑净等行当,有了刀、牙笏、扇子等道具和勾脸谱、假胡子之类的化装,并且还有了精致的布景,分出了幕前和幕后,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等。
A.礼乐春秋 B.民族熔炉 C.戏曲文化 D.翰墨丹青
15.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杨深秀墓入选为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学在查阅相关资料时点是收集到下列史料,据此推断,材料中的“新政”是指( )
杨深秀,字漪村,山西闻喜人……他目睹祖国遭受列强欺凌,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并决心改变这种任人宰割的状况。他在八月初五日递给光绪的最后一个奏折中宣称:“顽固派聚谋掣曳,使新政不能径布,良谋不得速行”……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社会与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美国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的事例。(1分)该时期美国电影突出的特征是什么?(2分)
图1 图2 图3
(2)图1中电影《工厂大门》诞生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2分)图3中“第一部中国电影”是指哪部影片?(1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近代史上促进电影在中国登陆的因素有哪些?(2分)给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情感、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电视剧《大秦帝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鞅变法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寡恩”,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他是古典法制的创始者和奠基者。他的功绩,并非只对秦朝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的整个中国。 ——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以后,一批表现抵抗侵略的救亡电影应运而生,如《风云儿女》。1947年,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创造了连映80天不衰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描写了战争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带来的创伤和变化,使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民族的厚重感和国家的历史感以及电影故事的感染力交织在一起,使一部家庭伦理片跃升为一首经典的民族电影史诗。
材料三
图一 电影《珍珠港》剧照 图二 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剧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寡恩”,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的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抵抗侵略的救亡电影应运而生的原因。(1分)简述这些电影产生的时代价值。(2分)
(3)简述材料三所示影片反映的史事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简表
类别 时间 投资 粮食产量 新建轻重工业企业 1940年工业总产值
“一五”计划 1928年10月—1932年底 646亿卢布 降至7360万吨/年 6000多个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二五”计划 1933年1937年 1334亿卢布 降至7290万吨/年
材料二 斯大林在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用计划、行政手段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建立独立完整的、封闭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赶超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不惜破坏市场价格规律,人为地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和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扩大国家积累,增加工业投资。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工业。
——摘编自《苏联史》
(1)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完成这两个五年计划的作用。(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2分)并指出苏联模式的最终后果。(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来避免重蹈苏联模式的覆撤?(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A、B两国20世纪30年代初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请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说明。(5分)
(2)A国曾入侵B国,①②两处先后遭受侵略。这两处发生的事件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各有何意义?(5分)
(3)A、B两国在战后都曾遭遇过版图变迁的历史,请就此指出具体的史实,并分析影响其版图变化的共同因素。(5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C A C C B A
11 12 13 14 15
C B A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答案】(1)事例:“好莱坞”电。影(1分)特征:高科技性。(2分)
(2)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中国第一部影片: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1分)
(3)因素: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被迫开放,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第一次、二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扩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等。(2分)
建议:加强高科技在新传媒新艺术的运用、注意向外学习和借鉴、发展经济等。(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7.(10分)
【答案】(1)理由:商鞅实行变法,严刑峻法,轻罪重罚,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法不阿贵。(3分)
(2)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战升华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1分)
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定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2分)
(3)影响:图一:日本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对日宣战,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分)
图二:斯大林格勒战役促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分)
18.(10分)
【答案】(1)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3分)
(2)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漠视市场价格规律;忽视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国防工业。(2分)后果:苏联解体。(1分)
(3)举措: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9.【答案】(1)A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B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5分)
(2)①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5分)
(3)史实:1949年,德国分裂。1991年,苏联解体。共同因素:美苏“冷战”。(5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6(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