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
DABCB DBACB DACBC D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特点:学科发展不均衡;理论性较弱,实用性较强。(4分)
原因: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理学思想的影响;前代科技文化的传统。(4分,答出两点即可)
(2)(10分)明末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指在明末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和吸收西方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并借之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
明末出现“会通”热潮的原因,一是《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著作的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是中国所缺乏;二是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西学东渐”的必要条件;三是受经世致用的“实学”的影响;四是明代学者努力寻找中国传统数学的出路。
此次“中西会通”折射出异质文化的碰撞交流,反映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盲目排外、志向高远,引进西学补中学不足,对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一是丰富数学知识和方法,更新数学观念;二是推动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中国人开始用比较、演绎、归纳等方法整理传统学术。但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此类会通现象未能持续,与欧洲近代科学的差距拉大。
18. (16分)
示例
论题一: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3分)
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时代变革的先声、社会现代化实践的先导。湖湘文化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魄力、经世致用的践履追求和不怕艰辛的吃苦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和以诚待人的融合精神,为湖南现代化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4分)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开展洋务运动,谭嗣同主张走君主立宪道路,黄兴、蔡锷等为民主革命努力奋斗,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等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苦卓绝的探索道路,都离不开湖湘文化的土壤滋润。(6分)
综上所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富强、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奋斗,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3分)
论题二:现代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
阐述:现代化是指社会在各个领域中发展的过程,包含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现代化带来了科技的革新和知识的传播,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文化的进步。(4分)在外敌入侵、内忧外患、中西碰撞,现代化浪潮及中国被卷人世界市场的大背景中,曾国藩、左宗棠为解除内忧外患办洋务,谭嗣同为救亡图存力主走君主立宪道路,谭延闺、黄兴辛亥革命后为兴工商业的发展倡导实业救国,毛泽东等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新民主主义道路,都丰富着湖湘文化精神内核,如“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等。(6分)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为了实现独立和富强,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在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分)
19.【答案】
(1)材料一是文学作品,属于文献史料,具有一定价值,但需要细致甄别其中的真实与虚构。
推断:美国奴隶制度下,黑奴生活悲惨(其他推断言之有理亦可)。
材料二是照片,属于影像史料(实物史料亦可),具有较高价值。
推断:赴美的中国铁路工人有一定的组织性(其他推断言之有理亦可)。
每则材料3分,共6分,其中史料价值1分,推断2分。
(2)1500~1850年:15世纪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欧洲国家大量人口迁入,开始在
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进
行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1850~1945年: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欧洲殖民者扩大
了对美洲的侵略,大量移民涌入。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在亚洲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亚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
二战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西欧、
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亚非拉地区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时量: 75分钟 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2月26日,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全景式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这一时期( )
A. 出现了甲骨文,是仅仅记录占卜的成熟文字
B. 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开始形成古代的集镇
C. 商品经济发展,“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D. 君主没有绝对权力,有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
2. 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A. 门阀士族形成 B. 律令儒家化的推动
C. 选官注重孝廉 D.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3. 图1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 )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佛教具备世俗功用
C. 皇室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D. 权贵阶层精通佛学
4. 图2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影响两宋祈雪活动区域分布出现差异的因素是( )
A. 南宋按田亩征收地税 B. 两宋经济上依赖南方
C . 小麦种植区域扩展 D. 南宋尊崇程朱理学
5. (作业原题)王守仁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守仁的“心学”( )
A. 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 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 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 D. 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6. (作业原题)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7. 观察下图,丝绸之路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航海技术的发展 B. 政治局势的演变
C. 朝贡贸易的需要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8. 图3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 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 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 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9. (作业原题)《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它有两个著名原则, 即“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
A. 延续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B.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C. 蕴含正义和公平的理念 D.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10. 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体系中,《荷马史诗》既是初等教育的阅读和背诵内容,还是中等教育逻辑学读写训练的必备内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经典演说词也被列为修辞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 ( )
A. 旨在沿袭传统的历史书写 B. 重视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C. 力图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 D. 致力复兴希腊的古典文化
11.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 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
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A. 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B. 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C. 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D.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12.(作业原题)一位史学家指出:“当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下列选项中,属于“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的是( )
A.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B. 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C. 编著《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D. 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13.(作业原题)下图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其中③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14. 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表1是对所见的459份口供进行的信息整理。对表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表1
年龄段 人数 出洋前职业 人数 出洋地点 人数 籍贯 人数
1—10岁 4 耕田 84 澳门 354 广东 382
11—20岁 142 做小生意 106 汕头 38 福建 49
21—30岁 216 做工 87 厦门 30 其它 28
31—40岁 71 其它 26 其它 14
41—50岁 20 未说明 156 未说明 23
51—60岁 1
未说明 5
A. 地点集中在北方沿海通商口岸 B. 籍贯分布集中受社会环境影响
C. 以青壮年为主与当地气候有关 D. 诱骗有技能的华工以节省成本
15. 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
A.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 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C. 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 D. 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16. 1938年,在13.9万名申请入境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工会成员中,只有1.95万人被接
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近80万东欧人、72.5万古巴人和25万来自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入境美国。这表明二战后的美国( )
A. 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B. 加紧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 经济发展刺激了劳动力市场 D. 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其中17题 18分,18题 16分,19题 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句频统计
学科 频次 学科 频次 学科 频次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0 大气科学 507 冶金工业 21
数学 6 海洋科学 10 金属工艺 105
物理学 0 自然地理学 16 轻工业和手工 102
化学 9 生物学 76 建筑科学 194
天文学 958 医药卫生 73 水利工程 339
测绘学 6 农业科学 298 交通运输 28
地球物理学 117 矿业工程 7 机械 23
武器 122 能源 16
——摘编自潜伟、吕科伟《宋代科技政策的计量研究——以<宋史>本纪中记载科技内容为计量对象》
材料二 “中西会通”
汉代《九章算术》有部分内容总结了我国古代几何学的成果。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价说:“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与此不同的是,欧几里得所著《几何原本》从定义和公理出发,经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所有几何学定理的正确性。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1607年,他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例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中西数学图说》等。大量数学图形、公式、定理出现在明末数学著作中。明清易代,以徐光启为代表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被中断。
——摘编自《理性的启蒙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明末中国数学领域的“中西会通”现象。(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一
英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858—1942) 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无法从临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流派.湖湘文化源起于楚文化生成于南宋时期.历经千百年中华儒、释道文化的涵濡揉合,它在湖南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中涌动与发酵,形成了广博宏富的内涵以及独具风采的特质与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湖湘文化的思想与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但作为其精髓的“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经世致用”的治世抱负“兼收并蓄”的开放理念却一直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伴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日益积淀为植根于湖湘、蕴藏巨大进步能量的文化传统,它既参与了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基因的构成,也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力量。“特定的人群可以创造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可熏染孕育出特定的人物。”当外来侵略导致封建社会进程中断,中国被卷入血与火交织的后发现代化浪潮中时,湖湘文化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不仅造就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南现象”,同时也为湘商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千载对逢的历史机遇。
——摘自杨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湘商发展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湖湘文化内涵及近代湖南人探索的相关史实,以“文化与现代化”主题,自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6分)
19.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的迁移,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黑奴吁天录》是美国斯托夫人所写的小说,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最初的主人因欠下债务,便将他以及女黑奴伊丽莎的儿子出卖抵债。伊丽莎携子出逃,最终辗转至加拿大; 汤姆后来多次被卖,最后因拒绝说出逃亡女奴的下落,被奴隶主鞭打致死。
材料二
赴美铁路华工林立恒(前排左二) 与工友的合影
材料三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 1850 年, 黑奴约为 1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倍 1846~1924 年欧洲移出 4800 万,1834~1941 年亚洲 移 出 1200 ~3700万 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2. 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相关历史进行合理推断。(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三个时期的人口迁移状况做出合理解释。(1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