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六周
素养展评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学科试题从第1页至第8页,共8页。
2.考试时间8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
3.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在非答题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必须保持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表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D. 宣告中国新纪元的到来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3.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民国建立
C. 国民政府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②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西藏 B. 新疆 C. 青海 D. 内蒙古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你认为材料中的“益处”有哪些?
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7. 电影《上甘岭》、连环画《邱少云》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8.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主义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该材料表明
A.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对抗的强大国家
B. 朝鲜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D. 中国已经成为侵略性极强的国家
9. 下侧地图可用于研究
A. 甲午中日战争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 D. 伊拉克战争
10. 赵树理曾说道:“土地改革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改善了农民生活
C.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11. 下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 “耕者有其田”梦想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1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关于该法令说法正确的是( )
A.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实行耕者有其田
B. 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 没收地主土地后不再分土地给地主
13. 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与中共历次土地政策最显著的区别是( )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法律文件直接有关(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5. 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步梦想推动者: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使这两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C.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 D. 开国大典, 三大改造
16.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A. 抗美援朝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7.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A. ①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③段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以下是某同学根据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折线图,其中A段到B段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改革开放的进行
C.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19.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对此认识正确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B. 轻工业发展平稳,得益于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 下图是旧版的1分纸币,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于
A. 十年文革时期
B.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21. 《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通过“买稻种”“新发育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行动,带领互助组通过艰苦创业获得了大丰收,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的故事。梁生宝创业过程是参与了( )
A. 新中国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全行业公私台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2. 原位于青岛沈阳路25号的阳本印染厂是民国时期青岛四大工业巨头之一。1954年6月1日政府批准阳本印染厂为青岛市第一批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我国在公私合营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政企分开 C. 赎买政策 D. 无偿征收
23.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24. 思维导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请为下图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
A. 土地改革 B.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2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召开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26. 当大庆油田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里的“他”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27.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一时期建设起来的。新兴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材料中的“这一时期”( )
A. 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为国家工业化起步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D.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
28. 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29.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 “大跃进”等失误是忽视客观规律造成的 D.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30. 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状况,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B. 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C. 忽视了农业发展规律 D.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1分,33题15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2)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材料二:观察下图
材料三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等等。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荣毅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谈话(1956年1月)
材料三: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用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其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社会主义改造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它的完成,使我国的生产资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我国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大改造有何历史功绩?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六周
素养展评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学科试题从第1页至第8页,共8页。
2.考试时间8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
3.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在非答题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必须保持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表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D. 宣告中国新纪元的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底座上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故C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A;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B;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新纪元的到来,排除D。故选C。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第三次在1949年……”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革命指的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排除A项;土地改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反帝斗争仍在进行,排除D项。故选B项。
3.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民国建立
C. 国民政府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选D。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②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符合题意。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西藏 B. 新疆 C. 青海 D. 内蒙古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20世纪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力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可知,这里的“它”指的是西藏。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0世纪60年代,西藏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力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你认为材料中的“益处”有哪些?
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这是对抗美援朝意义的肯定。而新中国成立,①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胜利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故D正确;A、B、C排除。
7. 电影《上甘岭》、连环画《邱少云》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上甘岭》,《邱少云》”,可知,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他们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选项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A排除;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B排除;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C排除。故选D。
8.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主义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该材料表明
A.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对抗的强大国家
B. 朝鲜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D. 中国已经成为侵略性极强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起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粉碎了“世界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如题中材料所表述的一样,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开始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下侧地图可用于研究
A. 甲午中日战争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 D. 伊拉克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抗美援朝战争。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推断出该战争为抗美援朝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与图片反映的地域不符,排除;D项伊拉克战争与图片反映的地域不符,排除。故选C。
10. 赵树理曾说道:“土地改革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改善了农民生活
C.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土改后,我的故乡再不是我从前非常熟悉的那个穷相了,人也变年轻了,黑房子也亮了,打下粮食不用先卖了,该卖的卖不出去也不着急了,卖出了东西也懂得应该把钱用到什么地方了”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项正确;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政权,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下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 “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可知,这体现了大收割机对牛、犁的优势,表明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故D符合题意;“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小农意识的表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五计划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关于该法令说法正确的是( )
A.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实行耕者有其田
B. 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 没收地主土地后不再分土地给地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排除A项;“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没收地主土地后不再分土地给地主”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 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与中共历次土地政策最显著的区别是( )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而之前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都实行限制或者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二者最显著的区别,故选C;中共1950年及之前的土地政策都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故排除A;中共1950年及之前的土地政策都是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故排除B;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不是1950年土地改革时期,故排除D。
14. 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法律文件直接有关(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2年的一天,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从1950年到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土地归农民所有,所以才有题干中张大爷如此高兴的场面,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直接有关,B项正确;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与材料中时间上不符合,排除A项;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与材料中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5. 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步梦想推动者: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使这两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C.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 D. 开国大典, 三大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知,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描述的是土地改革,C符合题意;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B排除;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排除。故选择C。
16.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
A. 抗美援朝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毛泽东的这番话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尤为薄弱的现象,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初步基础,B项正确;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威望,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A. ①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③段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段(1953--1957年)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①段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排除A项;②段是指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B项;④段是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
18. 以下是某同学根据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折线图,其中A段到B段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改革开放的进行
C.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折线图,A段到B段大致对应1950~1955年,城镇人口增加。“一五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使国民经济得到发展,城镇人口数量上升,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于1958年,故A项错误;B项发生于1978年,故B项错误;C项发生于1966~1976年,故C项错误。因此排除ABC三项,选择D。
19.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B. 轻工业发展平稳,得益于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察题干表格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增长速度、所占比例都有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国家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增速最快,C项正确;农、轻、重相比较而言,农业增长缓慢但不意味着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此时农业方面组织起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排除A项;1953-1957年,中共中央没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排除B项;判断是否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准是是否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而不是农轻、重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下图是旧版的1分纸币,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于
A. 十年文革时期
B. “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所以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与史实不符,故选B。
21. 《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通过“买稻种”“新发育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行动,带领互助组通过艰苦创业获得了大丰收,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的故事。梁生宝创业过程是参与了( )
A. 新中国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全行业公私台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根据“带领互助组通过艰苦创业获得了大丰收,又成立全区第一个农业社”及所学知识可知,《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创业过程参与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新中国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到1952年,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全行业公私合营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2. 原位于青岛沈阳路25号阳本印染厂是民国时期青岛四大工业巨头之一。1954年6月1日政府批准阳本印染厂为青岛市第一批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我国在公私合营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政企分开 C. 赎买政策 D. 无偿征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私合营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期间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赎买的政策,将私营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正确,D排除;建立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A排除;政企分开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排除。故选C。
23.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国开始腾飞,故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大跃进”运动开始是在1958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在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 思维导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请为下图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
A. 土地改革 B.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从题干思维导图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不是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召开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随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或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正确;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是此时我国还没有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排除;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但与题干信息不符,C排除;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但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D排除。故选B。
26. 当大庆油田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里的“他”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答案】A
【解析】
【详解】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A项正确;焦裕禄是原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排除B项;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排除C项;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主要从事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工作,排除D项。故选A项。
27.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一时期建设起来的。新兴电子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材料中的“这一时期”( )
A. 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为国家工业化起步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D.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可知,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材料中的“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为国家工业化起步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8. 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事迹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事迹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激励了几代人,A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体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改革创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坚持科学、崇尚民主精神,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9.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 “大跃进”等失误是忽视客观规律造成的 D.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产生严重困难,是探索社会主义的失误。“大跃进”等失误是忽视客观规律造成的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0. 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状况,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B. 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C. 忽视了农业发展规律 D.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可知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项正确;自愿互利原则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基本原则,与题干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符,排除A项;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与题干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符,排除B项; “以阶级斗争为纲”则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与题干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1分,33题15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2)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
(4)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对开国大典的描述,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2)依据课本所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3)依据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4)依据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点睛:本题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材料二:观察下图
材料三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等等。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
【答案】(1)发展重工业
(2)主要成就: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利于国家在经济建设;增强中国基础工业实力;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3)影响:引发交通工具在变革(有利于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小问2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二“一五计划成就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方面主要成就是,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根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成就的意义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利于国家在经济建设;增强中国基础工业实力;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引发交通工具在变革(有利于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促进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造成环境污染。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荣毅仁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谈话(1956年1月)
材料三: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用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其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社会主义改造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它的完成,使我国的生产资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我国进入了什么历史阶段?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大改造有何历史功绩?
【答案】(1)事件:三大改造;
方法:建立生产合作社(或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2)态度:拥护与支持的态度;
变化:资本家变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者;
创举:赎买政策。
(3)时间:1956年;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功绩: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事件:由材料“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可知,“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三大改造;方法: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改造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小问2详解】
态度:由材料“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出,荣毅仁对社会主义改造持拥护与支持的态度;变化:由所学知识可知,荣毅仁在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由资本家变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者;创举:由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小问3详解】
时间:由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化:由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阶段: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问4详解】
功绩:由材料“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点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2023-2024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