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模拟卷(答案)

2024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模拟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选择题
1.下图的考古发现是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尖状器,其尖锐的一角可用于穿刺。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28种动物化石,如狼、熊、野马、象等。这些考古发现可以印证我国的远古先民( )
A.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已经从事农业耕作
C.面临生存环境的考验 D.运用石器进行狩猎
2.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示意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3.“中国皇帝陛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4.如表所示的旅游攻略目的地是( )
攻略主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巨变研究
景区地点 湖北新军楚望台军械库蛇山湖北军政府旧址
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上海法租界
5.周恩来讲到长征的时候说到: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他意在强调(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的经验 B.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C.八七会议的决策十分英明 D.长征中红军遭受的损失很小
6.叶剑英元帅重游西安时曾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翻危局”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7.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幅宣传画中有这段译文:“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我们”。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8.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
A.此战役使东北全境获得了解放 B.电报是发给陈毅、粟裕的
C.此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9.1952年12月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称赞他是“中国好儿女”。这篇报道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 B.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D.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
10.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和制定、推动改革,引领新兴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这说明,中国加入WTO( )
A.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B.极大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C.标志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11.“倘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免于赔款……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根据《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节选的内容,可知古巴比伦王国(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形同一纸空文
C.严格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2.“民主政治为雅典公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供了尽情发挥的渠道,使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出现极大飞跃,产生了众多辉耀史册的杰出史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上述材料描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 )
A.原因 B.内容 C.实质 D.意义
13.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农村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这种“经营方式”是( )
A.庄园经济 B.租地农场 C.种植园生产 D.近代大工厂
14.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据此判断,他的戏剧主题与那个时代相符的是( )
A.复现了古希腊的生活哲学 B.展现了生命活力和人性之美
C.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势力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5.20世纪40年代末某文件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此段材料中的“缔约国”指的是( )
A.“三国协约”成员国 B.“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9分)
【读图学史—构建时空观念】
观察两幅形势图,写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1分)
【研读史料—进行历史解释】
胡人牛耕图 摹绘 自敦煌壁画
上图反映的民族交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这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分)
【史论结合—感悟家国情怀】
孝文帝明知鲜卑族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3)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孝文帝改革,以“改革·交融”为主题,写一篇150字的历史小短文。(4分)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开天辟地】
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红船,从南湖起航”对中国革命的意义。(2分)
【改天换地】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物是谁?“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惊天动地】
材料 国家统计局数据(部分)
序号 项目 1978年 2018年
1 国内生产总值 3654亿元 91928.1亿元
2 人均国民收入 190 美元 4073.43美元
3 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第10名 第2名
(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概括我国从1978年到2018年发生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两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2分)
18.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某班历史老师围绕“丝绸之路”设计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0分)
【了解丝路人物】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初骞行时百余人,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中的张骞“凿空”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一行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探寻丝路地标】
材料二
丝绸之路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点的名称。A:_______(城市);B:河西走廊;C:_______(国家或地区)(2分)
【展示丝路交流】
材料三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3)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传承丝路精神】
材料四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摘编自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代“丝路精神”的内涵。(2分)并根据材料归纳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2分)
19.改革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与俄国
中国 日本 俄国
1856—1860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自救运动 1853—1854年,美国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外交困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改革方案
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的“自救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日本是通过哪一改革摆脱了危机并说明此后日本对东亚地区带来的威胁。(3分)指出材料中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2分)
材料二:列宁说:“到1921年的春天就已经很清楚了,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分别写出苏联、美国采取的政策。(2分)
材料三 苏联近半个世纪的改革进程,并未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弊端,从而带来了积重难返的困境……但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还有等各种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为改革苏联模式弊端,苏联进行了怎样的努力。(一点即可,1分)并举例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一点即可,1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C B B C A B D
11 12 13 14 15
D D B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9分)
【答案】
(1)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分)
(2)表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少数民族在生产方式上学习汉人进行农耕,发展冶铸和制陶等手工业;汉族人争用少数民族的家具;汉族人学习少数民族经营畜牧业。(2分)
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3)示例:
改革·交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有很多,少数民族进行汉化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将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4分)
(9分)
【答案】(1)意义:“红船,从南湖起航”,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2)人物:毛泽东;标志:开国大典(2分)
(3)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长,经济总量世界排位处于世界第2名。(1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分)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2分)
18.(10分)
【答案】(1)张骞通西域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报效祖国。(2分)
(2) 长安 欧洲(或大秦) (2分)
(3)丝绸之路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丝绸之路给西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答对两点即可)
(4)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意义(2分)
现实意义: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l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2分,答对两点即可)
19.(12分)
【答案】
(1)洋务运动。(1分)明治维新;(1分)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了对外扩张。(2分)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
(2)新经济政策;(1分)实行罗斯福新政。(1分)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分)
(4)改革需要适合国情、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等。(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历史模拟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