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地七年级《美术》教材的封面图片采用的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见右图)。这体现出该文物具有很高的( )
A 文学价值 B. 史学价值 C. 艺术价值 D. 收藏价值
2.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宋朝( )
宋代《耕获图》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图像材料 实物材料 文献材料
A. 民族关系和睦 B. 社会经济繁荣 C. 社会风气开放 D. 文学艺术灿烂
3. 下表所示内容是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 )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 安定了东南地区局势
C. 巩固了西北边疆地区 D. 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一起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而写。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邓世昌 B. 左宗棠 C. 左宝贵 D. 丁汝昌
5. 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史事件(部分)年代尺,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 西安事变 D.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 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第三次长沙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7. 英雄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下列一组历史人物事迹体现的主题是( )
A. 开天辟地换新颜 B. 团结抗战谋独立
C. 保家卫国立国威 D. 艰苦创业促发展
8. 下图是从1950年起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此变化反映出(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成
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 发展中国家主导联合国大会
9.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查找资料时检索的关键词是“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等。该小组学习的内容是( )
A. 城市自治权力 B. 大学的自治地位
C. 公民的政治权利 D. 教会的特殊地位
10. 17、18世纪英、美、法在政治上逐步向近代转型。以下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是( )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法律文献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颁布《人权宣言》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制定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C.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1. 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法令: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这可以用来分析(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内容 B.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
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D.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影响
12.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促进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有( )
①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援助 ②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④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图B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唐初以后,日本的“遣唐使”络绎不绝,形成唐文化输出的极盛时期。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唐代外商们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1)材料一图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____________夹击匈奴;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人们开辟了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图B中①处____________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____________东征具有侵略性质,但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对外交往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对外交往认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革命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在16、17世纪的西欧?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近代科学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图A牛顿(1643—1727)
材料二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④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两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整理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科技在世界上跃居首位,确立科技优势,这可归于多种原因。首先是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如核物理技术、原子弹技术等。与此同时,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遭遇阻碍,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美国凭借自己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仅投入巨额资金,还大力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实施重大的科技工程。 ——摘编自吴必康《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三 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人工智能也有很多新的特点。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以前非常规的工作变成常规的操作,从而实现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机器开始扮演大脑的角色……不但补充了人类劳动,还具有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质,将冲击许多以往未受技术影响的职业。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其对劳动力的替代达到了一个过去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规模。
——摘编自曾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学革命”在西方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人物的哪部巨著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简述图A人物的科学发现对人类历史的作用。
(2)选取材料二左边材料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二右边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确立科技优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出现的新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5.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发展奇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李大钊(1889—1927)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
材料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图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材料三
图C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部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 2012—2021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12 537329.0 538580.0
2015 685571.2 688858.2
2018 915243.5 919281.1
2021 1133239.8 114369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网》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材料一图A人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事。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认识。并用一例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新认识付诸了行动。简述图B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有何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C中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根据材料三,分析南方谈话对计划和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解。指出党的十四大上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西咸新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地七年级《美术》教材的封面图片采用的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见右图)。这体现出该文物具有很高的( )
A. 文学价值 B. 史学价值 C. 艺术价值 D. 收藏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图片中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C项正确;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与陶俑的联系不大,排除A项;史学价值体现在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上,材料未着重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收藏价值来自于文物本身的其他价值,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宋朝( )
宋代《耕获图》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图像材料 实物材料 文献材料
A. 民族关系和睦 B. 社会经济繁荣 C. 社会风气开放 D. 文学艺术灿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代《耕获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宋代农业获得较大发展,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纸币和夜市等,这些都体现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民族关系和睦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方面,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社会风气开放”与题干反映的宋代农业、商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宋朝文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宋词等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表所示内容是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 )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 安定了东南地区局势
C. 巩固了西北边疆地区 D. 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些都是在西北边疆的措施,因而巩固了西北边疆地区,C项正确;“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与题干“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不符,排除A项;“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均发生在西北边疆,与东南地区局势的安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主要体现在设立军机处等方面,与题干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一起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而写。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邓世昌 B. 左宗棠 C. 左宝贵 D. 丁汝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悼念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而写的,A项正确;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宝贵牺牲在平壤战役,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左宗棠、左宝贵、丁汝昌,均与题干“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一起壮烈殉国”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史事件(部分)年代尺,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 西安事变 D.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排除A项;西安事变是在1936年12月12日,排除C项;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192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 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D. 第三次长沙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1938年春,国民党组织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巨大胜利,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B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英雄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杰出代表。下列一组历史人物事迹体现的主题是( )
A. 开天辟地换新颜 B. 团结抗战谋独立
C. 保家卫国立国威 D. 艰苦创业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人物分别是焦裕禄、王进喜、雷锋和邓稼先,结合所学可知,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和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主题拟定为艰苦创业迎发展恰当,D项正确;开天辟地换新颜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A项;团结抗战谋独立主要涉及抗日战争,排除B项;保家卫国立国威主要体现抗美援朝,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是从1950年起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此变化反映出(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成
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 发展中国家主导联合国大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呈现增长趋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主要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排除A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1950—1970年尚未形成,排除B项;当时联合国大会的主导还是几个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9.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查找资料时检索的关键词是“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等。该小组学习的内容是( )
A. 城市的自治权力 B. 大学的自治地位
C. 公民的政治权利 D. 教会的特殊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大学的自治地位不是城市的自治权力,排除A项;题干和公民的政治权力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教会的特殊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7、18世纪英、美、法在政治上逐步向近代转型。以下法律文献共同作用是( )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法律文献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颁布《人权宣言》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制定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C.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布的《独立宣言》肯定了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固有的权利,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法国大革命中,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称为很多国家民法的蓝本。综合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英法美等国颁布的法律文件,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A项正确;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与材料反映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B项;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欧盟的成立等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比如维和部队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法令: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这可以用来分析(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内容 B.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
C.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 D.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法令: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结合所学知识,此材料可以用来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总督权力很大,C项正确;材料可以用来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无关,排除AD项;材料可以用来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不能分析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排除B项。故选C项。
12.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促进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有( )
①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援助 ②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④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二战后的西欧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走向联合,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援助西欧的是美国,没有苏联,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的是日本,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图B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唐初以后,日本的“遣唐使”络绎不绝,形成唐文化输出的极盛时期。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唐代外商们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1)材料一图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____________夹击匈奴;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人们开辟了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图B中①处____________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____________东征具有侵略性质,但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对外交往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答案】(1) ①. 大月氏 ②. 丝绸之路 ③. 刘家港 ④. 亚历山大。
(2)特点:文化以输出为主;侨民众多,职业多元;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秉持和平共存的宗旨(或与周边和平交往)。作用:促进了唐朝的繁盛;使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等。
(3)认识: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技术之间的交流;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活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开放交流使文明繁荣,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对方先进文化,促进文明的持久繁荣和不断进步;坚持与外国平等、和平交往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商人们开辟了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图B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可知,浏家港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所以,①大月氏②丝绸之路③刘家港④亚历山大。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形成唐文化输出的极盛时期。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唐代外商们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体现在文化以输出为主;侨民众多,职业多元;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秉持和平共存的宗旨等方面。
作用:根据材料“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在输出文化的同时,唐朝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促进了唐朝的繁盛;使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提升唐朝国际地位,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等。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友好,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唐朝更加繁盛进行分析,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技术之间的交流;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活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开放交流使文明繁荣,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对方先进文化,促进文明的持久繁荣和不断进步;坚持与外国平等、和平交往等。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革命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在16、17世纪的西欧?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近代科学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图A牛顿(1643—1727)
材料二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④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两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整理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科技在世界上跃居首位,确立科技优势,这可归于多种原因。首先是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如核物理技术、原子弹技术等。与此同时,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遭遇阻碍,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美国凭借自己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仅投入巨额资金,还大力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实施重大的科技工程。 ——摘编自吴必康《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三 人工智能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人工智能也有很多新的特点。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以前非常规的工作变成常规的操作,从而实现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机器开始扮演大脑的角色……不但补充了人类劳动,还具有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质,将冲击许多以往未受技术影响的职业。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其对劳动力的替代达到了一个过去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规模。
——摘编自曾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学革命”在西方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A人物的哪部巨著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简述图A人物的科学发现对人类历史的作用。
(2)选取材料二左边材料中的任意一个事件(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二右边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确立科技优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工智能与以往技术革命相比出现的新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答案】(1)原因: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西方人的眼界;当时发生的经济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的努力。
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作用: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2)选择①,背景: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其他生产部门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选择②,背景: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影响: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选择③,背景: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25年,斯大林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影响:改变了苏联工业落后的面貌,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择④,背景: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打败法国;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德军偷袭苏联,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原因: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的科技成果;其他大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受到削弱,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美国政府的巨额投资和大力组织。
(3)新特点: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发展;推动了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更深入地替代人类劳动;变革的速度更快,规模空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解放为科技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科技创新要与时俱进;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能源应用方式;政府应为科技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可知,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可知,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西方人的眼界;根据材料“……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可知,当时发生的经济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加上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的努力。
巨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万有引定律等力学定律,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被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物理领域、人类社会,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小问2详解】
背景和影响:此题为开放题型,选择其中一个事件分析背景,“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此事件实际上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因此其背景是: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影响: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其他生产部门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由于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需要考虑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背景。背景: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影响: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③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此事件指的是苏联模式过程中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背景则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背景,影响则是取得成就带来的影响。背景: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25年,斯大林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影响:改变了苏联工业落后的面貌,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④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两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此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背景,与世界反法西斯的背景有关,其影响则是使得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背景: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打败法国;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德军偷袭苏联,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美国科技优势原因:根据材料“首先是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其他大国及其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遭遇阻碍,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美国凭借自己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仅投入巨额资金,还大力组织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实施重大的科技工程”可知,美国科技发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的科技成果;其他大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受到削弱,一时难以作出有力竞争;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工业基础;美国政府的巨额投资和大力组织。
【小问3详解】
新特点:根据材料“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以前非常规的工作变成常规的操作,从而实现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机器开始扮演大脑的角色……不但补充了人类劳动,还具有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人类劳动的潜质,将冲击许多以往未受技术影响的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的新特点是依托计算机技术而发展;推动了生产活动计算机化;更深入地替代人类劳动;变革的速度更快,规模空前。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发展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来考虑。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解放为科技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科技创新要与时俱进;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能源应用方式;政府应为科技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言之有理即可)
15.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李大钊(1889—1927)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
材料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图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材料三
图C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部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 2012—2021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国民总收入(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12 537329.0 538580.0
2015 685571.2 688858.2
2018 915243.5 919281.1
2021 1133239.8 114369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网》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材料一图A人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事。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认识。并用一例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新认识付诸了行动。简述图B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有何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C中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根据材料三,分析南方谈话对计划和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解。指出党的十四大上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1)史事: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等。
特点:积极翻译引入马克思主义相关作品;注重与民众和知识阶层紧密结合;译作重点关注俄国革命;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2)新认识: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付诸行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举行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
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作用: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理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原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主题名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A人物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等。
特点:根据材料一“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得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是:积极翻译引入马克思主义相关作品;注重与民众和知识阶层紧密结合;译作重点关注俄国革命;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小问2详解】
新认识:根据材料二“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得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认识是: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即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付诸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事例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举行秋收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B会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的意义是: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小问3详解】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是: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理解:根据材料三“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得出,南方谈话对计划和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小问4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主题名称:根据本次探究活动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不同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拟定主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