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山东、苏北一带现已发现的大汶口至龙山文化的大型遗址通常建有城垣等大型公共工程,绝大部分都经过一至二次的扩建。但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几座城址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看不出扩建的迹象,群落中往往还有规模更大却无城防的聚落,部落中心经常发生转移。据此推知,中原地区当时( )
A.文明的领先地位日益明显 B.社会等级差异显著
C.财富和权力争夺斗争剧烈 D.早期国家形态成熟
2.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但到东汉末年,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清议起到激浊扬清作用 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C.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D.社会舆论影响士人地位
3.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
论述 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 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 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4.宋代绘画突破了中唐之前的“咫尺千里”式强调“量”的广延的思想,在许多画家看来,无边的世界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他们期望在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中,去创造一个大境界。这一观念( )
A.体现了崇文抑武政策 B.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时代特征
C.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D.表明绘画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5.如表为1619—1631年间中国输入马尼拉商品状况一览表(单位:白银万两),表中所述史实,推动了当时中国( )
年份 中国大陆价值 % 葡澳价值 % 其他地区价值 % 总值
1619 14.9 61 1.5 6 7.9 33 24.3
1620 37.0 54 11.8 17 19.7 29 68.5
1621 8.9 25 12.9 36 13.8 39 35.6
1622 10.7 32 9.8 29 12.9 38 33.4
1623 2.3 13 5.7 31 10.2 56 18.2
1624 4.0 30 7.2 54 2.2 16 13.4
1625 14.6 41 9.2 26 11.4 32 35.2
1626 30.1 52 13.7 24 14.2 24 58.0
1627 27.2 66 10.8 26 3.1 8 41.1
1628 3.9 20 12.1 63 3.1 16 19.1
1629 5.3 20 9.0 33 12.6 47 26.9
1630 8.4 19 15.5 35 20.6 46 44.5
1631 27.5 50 10.0 18 17.1 31 54.6
总计 194.8 41 121.2 27 148.8 31 472.8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对外贸易格局的改变
6.1880年,北洋海军驻守旅顺,加强了大连地区的防务建设,使这一地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1902年,贯穿东北的中东铁路和直通旅顺的铁路建成。1905年,大连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大连的上述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动 B.列强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
C.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7.清初,按察使是省级重要的司法官员。晚清时期,因参与条约谈判及审理教案,按察使开始扮演临时准外交官的角色;同时按察使还是洋务与新政的实践者,参与铁路与厂矿建设,保护电报电线,兴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警察。据此推知,当时( )
A.地方势力积极应对民族危机 B.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有所加强
C.传统社会管理机制亟待改革 D.按察使成为推动近代化的主体
8.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9.1932年,学者傅斯年打破自己“考史而不著史”的戒律,写成《东北史纲》,证明了东北本来就是中国的郡县。同时,顾颉刚将研究重心由上古史转向边疆史和民族史,疾呼“所学必求致用”,学术价值之高下“必以需用与否为衡量之标准”。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史学研究的领域得到拓展 B.史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变化
C.知识界探讨中国社会性质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0.图1、图2是新中国某一时期颁发的证明书。图片所示事件的出发点是( )
A.改善优化国民经济布局 B.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自公元前7世纪中后期起,以自耕农为主体的重装步兵成为军队主力。战斗中决定性的力量不是个人的技艺,而是整个方阵的力量,将领的作用虽不是可有可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古希腊城邦的交战中,常有将领阵亡而整个战斗取得胜利的现象。这( )
A.表明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B.催生了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
C.刺激了海外殖民活动的兴起 D.反映出民众统一意识的形成
12.有学者指出,在近代早期,整个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由数百个领土面积大小不一、国家构建程度有所差异的领地国家和帝国城市组成。在每个领地国家之中,又有着诸多自治程度不一的贵族领地和领地城市;在贵族领地上,包含着许多享有较高自治权的农村公社。该学者意在说明神圣罗马帝国( )
A.邦国林立造成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B.社会治理具有多层次性和间接性
C.君主的权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D.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得到了加强
13.在中世纪,欧洲人只是使用已有的艺术或现实世界中的符号语言;从14世纪开始,亚平宁半岛成为了有史以来人类最大型的“符号制造厂”,人们不仅具备了发明语言符号的能力,而且还努力将新发明的语言符号应用到新事物和新世界的创造与改善中。这一变化( )
A.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
C.推动了近代人权意识的觉醒 D.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4.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一些经济学家推崇友邻互惠的自由贸易。而法国一些学者则借助德国主流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著作,认为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保护本国产业实属必要,法国必须在此前提下与英国通商,并获得了政界的认可。这反映了( )
A.德法两国的经济竞争力存在不足 B.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欧洲垄断资本利益冲突日益严重 D.欧洲大国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15.图1、图2是二战后期的两幅漫画。图1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玩着拼图游戏。图2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正在购票进入安全新闻影院,而漫画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剧院的门楣上写着“投票权和否决权”。这反映出( )
A.大国强权政治凸显 B.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集体安全体系建构 D.国际法领域的扩展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进入21世纪以后,多边主义的演进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其基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所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南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于是购铁舰,建炮台,造枪械,制水雷,设海军,操陆阵,讲求战事不遗余力……而彼族乃啞啞然窃笑其旁也。何则?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兵刃。故兵之吞并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商务之盛衰,不仅关物产之多寡,尤必视工艺之巧拙,有工以翼商,则拙者可巧,粗者可精。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法须先设工艺院,延欧洲巧匠以教习之,日省月试以督责之,技成厚给廪饩以优奖之,赏赐牌匾以宠异之。夫日本商务既事事以中国为前车,处处借西邻为先导。我为其拙,彼形其巧。我何不反经为权,转而相师,用因为革,舍短从长?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3月)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依据郑观应的身份,为其补充一条实现国家富强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摘自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普遍流行一种说法:“是德国小学教师战胜了或者帮助战胜了法国军队”。共和派在执掌政权后,把教育改革作为优先关注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部长费里改组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将教会人士从教育领导机构中排挤出去,同时整顿和改编学校的教职人员,驱逐耶稣会教师。同时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小学的课堂中,过去神父们口中的圣徒历史被如今教师们所教的共和国的神圣历史所取代了。中小学增设了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大批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家、哲学家和参议员,参与了爱国主义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通过实物教学和旅游、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被普鲁士夺去的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的地图。19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大力兴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兴办各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兴工科院校,如南锡化工学院和格勒诺布尔电工学院。
——摘编自董小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与现代化》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后期法国教育改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中原地区发现的几座城址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没有扩建的迹象,群落中往往还有规模更大却无城防的聚落,而且部落中心经常转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社会环境经常性地动荡不安,财富和权力争夺斗争剧烈,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原地区文明领先、社会等级差异显著的信息,排除A、B两项;西周时期我国早期国家形态走向了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士大夫远离政治、回避政治、逃避社会责任的生活态度,这与儒家主张入世的思想不符,反映出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C项正确;清议是指正直官员和世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士大夫思想的变化,与官员选拔标准无关,排除B项;材料提及“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意思是是当时的社会思想认可远离政治、归隐田园,“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不等于“影响士人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类、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杜佑引用的论述都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教化的前提,没有涉及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排除A项;“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表现经济是社会教化的基础,“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经济基础与社会治理,而“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许多画家看来,空间再小,物象再微,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世界,都是一个“全”,所以材料中的画家观念受到了理学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国家的文化政策,崇文抑武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偏安一隅”一说与北宋不符,排除B项;艺术世俗化指的是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越来越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趋势,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619—1631年世界。从表中信息可知,1619—1631年中国大量商品输入马尼拉,占同一时期输入马尼拉商品的41%。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用白银交换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发展,A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依然以农业为基础,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输入马尼拉商品状况”主要反映中国的对外贸易,这只是对外关系的一方面,且当时中国仍然采用朝贡外交的模式和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对外关系没有出现转型,排除C项;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对外贸易格局改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80年-190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连由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到后来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这一变化反映了沙俄、日本对大连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源于列强侵略,与国内政局变动无关,排除A项;料中的现象主要源于列强侵略,与清廷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关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也得到了发展,但这些不能解释大连由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到后来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晚清时期按察使差委角色明显增多,这是社会发展、分工日益明显、社会经济政治渐趋多元化的反映,表明当时传统的社会管理机制亟待改革,C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传统社会管理机制亟待改革,A项说法并非题干主旨,排除A项;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加强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按察使并非推动近代化的主体,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奉优胜劣汰为圭臬,到后来批评天演论,宣扬互助,其主要原因是受一战的影响,知识界有所转变,从对西方文明全盘肯定,到对进化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非社会精英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所有的国人,也没有体现他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傅斯年打破自己“考史而不著史”的戒律,写成《东北史纲》,并将研究重心由上古史转向边疆史和民族史,其主要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加深,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学研究领域拓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史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变化,材料涉及史学研究重点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知识界并没有探讨中国社会性质,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以傅斯年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日益关注中国民族史,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两张职工参加农业生产证明书的1961年和1962年的时间可知,当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党和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城市人口返乡支援农业生产,是为了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C项正确。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意在改善优化国民经济布局,排除A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已完成,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中后期起(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现象不仅使普通士兵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主力,同时增强了他们作为公民的自豪感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表明了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增强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催生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古希腊海外殖民活动兴起于公元前8世纪,刺激了海外殖民活动的兴起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古希腊诸邦虽有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和统一的意识,遵循城邦独立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早期德意志。材料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邦国林立,且邦国内部又存在领地国家、帝国城市、贵族领地、农村公社等,这说明神圣罗马帝国社会治理具有多层次性和间接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邦国林立,邦国林立造成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邦国林立,邦国林立不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C项;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得到了加强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人不再是神的奴仆,而是有着主体性和特殊尊严价值的存在者,这对于摆脱中世纪的天主教神学的束缚,从而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与自由权利,跨入近代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世界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C项正确;宗教改革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并未促进理性主义的萌发,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封建制度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末(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法德两国都主张保护本国产业,反对自由贸易,这主要是工业革命扩大了法德两国与英国的生产力差距,德法两国的经济竞争力不强,A项正确;当时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确实有所壮大,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垄断资本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欧洲大国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信息可知,两幅图片都反映出美苏英三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意志行事,反映出大国强权政治凸显,A项正确;此时冷战尚未开始,不存在中间地带,排除B项;本题主旨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而建构集体安全体系一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国际法的领域得到扩展体国际法的完善依据使用范围的扩大,但是材料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由材料可知,在20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中,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七国集团是多边主义的内核,其他发达国家是中间层,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最外层;而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经济等级秩序中的变化,没有涉及南北合作及其成果,排除A项;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一说与国际现状不符,排除C项;题干内容不属于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
17.(1)主张:商战为先;大力发展工业;借鉴日本经验。(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评价: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具有超越性与前瞻性(从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逐步发展等角度作答);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其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建议: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理由:封建专制制度将成为开展商战不能逾越的障碍,当时民族工商业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保护,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参考答案不做为唯一答案,学生答洋务运动(洋务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相关内容,理由合理均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思想主张,结合材料“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兵刃。故兵之吞并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可推断出郑观应主张与西方进行商战;依据材料“商务之盛衰,不仅关物产之多寡,尤必视工艺之巧拙,有工以翼商,则拙者可巧,粗者可精。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可知郑观应主张大力发展工业;由“夫日本商务既事事以中国为前车,处处借西邻为先导。我为其拙,彼形其巧。我何不反经为权,转而相师,用因为革,舍短从长”,可知郑观应主张借鉴日本经验,向日本学习。
第二小问评价,结合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等角度进行做答即可。可叙述如下:郑观应的思想主张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具有超越性与前瞻性(从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逐步发展等角度作答);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其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建议,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及其他信息,可确认郑观应的身份应为实业家、洋务派及期维新思想家,可从这些身份和派别出发,提出一条具体的实现国家富强的措施,如建议:速立宪法,改良政治。
第二小问理由,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等说明理由,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制度上,封建专制制度将成为开展商战不能逾越的障碍,当时民族工商业发展需要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保护,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想的传播。
18.(1)特点:工业化速度快;产业聚集明显;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2)路径:注重重工业与轻工业均衡发展;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注重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启示:注重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重视教育和科技的作用;在开放中增强竞争实力和市场活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题目要求概括美国工业化特点。结合材料一“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 可推出美国工业化速度快;依据材料一“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可知,产业聚集明显;由材料一“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可知,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由材料一“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可得出美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可得出注重重工业与轻工业均衡发展;据材料二“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可知我国工业化所面对的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外市场,可得出我国工业化路径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再由材料二“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可得出我国工业化路径注重增强企业活力,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据材料二“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可得出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从两国工业化经验、教训找到共同之处做答即可,如发挥政府作用、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教育和科技、在开放中增强竞争实力和市场活力。
19.〖示例〗阐述: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凡享国在一百年以上的王朝,京畿之地的文学家数目都很可观。如西汉、唐论题: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深受政治中心变迁的影响;代的关中地区,东汉时的河南,东晋、南朝时的建业及周边地区,北宋时的开封附近,明清时期的直隶和京师地区,都是如此。京畿地区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封建政府大都重视教育,京畿地区的学校,大多具备当时最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最优秀的教师,生源也更为广泛。京畿地区的图书量,往往居全国之冠,为文人的读书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之,京畿之地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条件,促成了文学人才的兴盛局面。(示例只供阅卷参考,不做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围绕。就表格内容而言,考生既可以围绕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拟定论题,也可以不同时间同一地域的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拟定论题,还可以进行综合比较然后拟定论题。阐述部分,一定要依据论题,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军事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当然,作为开放类试题,答案并非唯一,只要论题正确,阐述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20.(1)内容:推行教育世俗化;宣扬爱国主义和共和主义;为工业化建设服务。
(2)评价:有助于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促进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推动了法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教育带有强烈的复仇和尚武的烙印,助长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其中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法国)。内容:由材料“教育部长费里改组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将教会人士从教育领导机构中排挤出去,同时整顿和改编学校的教职人员,驱逐耶稣会教师。同时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可得出,法国推行教育世俗化;由“小学的课堂中,过去神父们口中的圣徒历史被如今教师们所教的共和国的神圣历史所取代了。中小学增设了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大批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家、哲学家和参议员,参与了爱国主义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通过实物教学和旅游、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可得出,法国教育弘扬爱国主义和共和主义;由“19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大力兴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兴办各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兴工科院校”可得出,法国教育注重培养工业人才,为工业化建设服务。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法国)。评价:根据材料“共和派在执掌政权后,把教育改革作为优先关注的重要任务之一”可知,有助于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根据材料“同时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小学的课堂中,过去神父们口中的圣徒历史被如今教师们所教的共和国的神圣历史所取代了”可知,促进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根据材料“中小学增设了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大批知名人士,包括教育家、哲学家和参议员,参与了爱国主义教材的编写工作。此外,通过实物教学和旅游、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可知,推动了法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大力兴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兴办各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兴工科院校,如南锡化工学院和格勒诺布尔电工学院”可知,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根据材料“如在教室的墙上张贴被普鲁士夺去的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的地图”可知,教育带有强烈的复仇和尚武的烙印,助长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