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学科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历史上,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希腊与罗马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下列选项中,完全属于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的一组是( )
①儒略历 ②《十二铜表法》 ③大学兴起 ④帕特农神庙 ⑤种姓制度
A. 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下列史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一欧洲法学源头 B. 伯里克利当政——雅典民主达到高峰
C.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奴隶统治 D.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4.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目标是( )
A.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C. 实现民族解放独立 D.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5. 十九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 下面两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 )
巴黎和会 雅尔塔会议
A. 两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都是美国
B. 都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 都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都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7.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
A. 摆脱了民族危机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废除了奴隶制度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B. 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C. 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D. 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9. 世界上没有永远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大国关系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上述言论( )
①美国和苏联 ②美国和日本 ③美国和法国 ④美国和英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0.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B.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 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11.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②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革命树立了榜样 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某国际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根据这一国际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 三国同盟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欧洲联盟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 )
A. 意大利 B. 日本 C. 苏联 D. 法国
14. 1942年各大战场开始紧密联系起来,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 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5. 下列当今世界国际性组织的做标图案中属于“联合国”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6题11分,17题11分,18题10分,19题8分)
16.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材料四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材料一中哪些图片属于亚洲的古代文明成果?请写出它们的名称(注意与上一题答案顺序要相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文明交往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孕育亚洲文明的自然地理因素。找出材料三中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4)历史上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施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至少两点)
17. 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索养包括五大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引起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以下是16-18世纪著名的“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四 观察以下史料
材料五 工业革命……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六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如果只为自身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实行了什么政策?
(2)上面年代尺呈现的是苏联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分别写出序号①处对应的在苏联召开的为了协调盟军行动的国际会议名称与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角贸易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4)按照载体或表现形式,史料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图中史料属于哪类史料?该史料所属地区文化为后来的哪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5)依据材料五,指出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项解决办法。
(6)材料六概括了马克思的职业理想。运用史实,举一例说明马克思如何为这一理想而奋斗?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什么?(任答一点即可)
18.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五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突出的矛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材料二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依据材料三,找出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于哪一年?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至少两点)
19.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 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数据未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丙次世界大战战后大事记(部分) ①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③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请回答:
(1)世纪是一种常用纪年方式,请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哪一世纪?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写序号即可)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九年级历史学科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历史上,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希腊与罗马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下列选项中,完全属于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的一组是( )
①儒略历 ②《十二铜表法》 ③大学兴起 ④帕特农神庙 ⑤种姓制度
A. 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建筑遗迹,属于古希腊的成就,《十二铜表法》和儒略历属于古罗马的成就,所以①②④属于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的一组,D项正确;12世纪,在西欧大学兴起 ;种姓制度起源于古印度,③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土生土长得宗教,排除;C项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亚洲,排除;D项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故选B。
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一欧洲法学源头 B. 伯里克利当政——雅典民主达到高峰
C. 《查士丁尼法典》——维护奴隶统治 D.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史论与史实不相符”和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达到鼎盛,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目标是( )
A.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C. 实现民族解放独立 D.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上看,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扫除障碍,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三国革命的共同目标,B项正确;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独立前的美国面临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A项;实现民族解放独立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C项;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的是法国大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5. 十九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十九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结合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C选项符合题意。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时间是16世纪,A选项不符合题意;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时间为17世纪,B选项不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间为20世纪,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下面两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 )
巴黎和会 雅尔塔会议
A. 两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都是美国
B. 都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 都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都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统治秩序;二战期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因此,两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都重新确立了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D项正确;巴黎和会确定的是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统治秩序,美国不是最大收益国,排除A项;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的是绥靖政策,排除B项;巴黎和会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召开的会议,与消除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
A 摆脱了民族危机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废除了奴隶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详解】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征集几百万非洲人来与德国人作战。战争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长期以来用宗教和政治手段编造的“白人主子”不可战胜的神话走向破灭。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 B. 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C. 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D. 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一战使一些非洲人学会使用武器,接触非洲之外的新鲜事物,认识到殖民者的欺骗性及其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破灭,说明一战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A项正确;材料说明一战提升了非洲民众的思想觉悟,体现不出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不出给非洲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排除BC项;一战没有导致列强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大国关系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上述言论( )
①美国和苏联 ②美国和日本 ③美国和法国 ④美国和英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美国和苏联是同盟、合作关系,二战结束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中,美国和日本是战场上的敌人。二战结束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美国和日本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①②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美国和法国的关系演变不能印证“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排除③;美国和英国的关系演变不能印证“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排除④。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B.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 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属于对西方殖民扩张的评价,因此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事件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不是观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次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国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②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③为此后许多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④奠定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历史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了本国的封建统治,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后,①说法错误,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完成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12. 某国际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根据这一国际条约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
A. 三国同盟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欧洲联盟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信息“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可知出自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D项正确;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排除A项;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排除B项;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洲经济、政治共同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政权。这一时期,应对危机的措施与德国最为类似的一个国家是( )
A 意大利 B. 日本 C. 苏联 D. 法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为了转嫁危机,维护统治,日本军部掌握国家掌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与德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最为类似,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 1942年各大战场开始紧密联系起来,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 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D.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2年各大战场开始紧密联系起来,美国提供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可知,1942年后,世界各国协同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B项正确;1945年2月美苏英召开雅尔塔会议,排除A项;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在194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下列当今世界国际性组织的做标图案中属于“联合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D项是联合国的标志,D项正确;A项是欧盟的标志,排除A项;B项是世贸组织的标志,排除B项;C项是APEC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6题11分,17题11分,18题10分,19题8分)
16.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材料四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材料一中哪些图片属于亚洲的古代文明成果?请写出它们的名称(注意与上一题答案顺序要相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文明交往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孕育亚洲文明的自然地理因素。找出材料三中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4)历史上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施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至少两点)
【答案】(1)图片:图二、图三;图二:《汉谟拉比法典》;图三:种姓制度
(2)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3) 地理因素:大河流域; 成果:阿拉伯数字。
(4)改革:大化改新;看法: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 对待人类文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 各民族的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一属于非洲的文明成果,它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图二属于亚洲的文明成果,它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三属于亚洲的古代文明成果,它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图四属于欧洲的文明成果,它是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故属于亚洲文明成果的是图二和图三。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属于亚洲的文明成果,它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三属于亚洲的古代文明成果,它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小问2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二“亚历 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可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暴力冲突;根据材料二 “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知古代文 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和平交往。
【小问3详解】
地理因素:根据材料三“从公 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 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可知孕育亚洲文明的自然地理因素是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小问4详解】
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 本效仿中国唐朝实施改革,这次改革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看法:根据材料四“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 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可知,我们应该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17. 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索养包括五大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引起的。
材料二
材料三 以下是16-18世纪著名的“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四 观察以下史料
材料五 工业革命……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六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如果只为自身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实行了什么政策?
(2)上面年代尺呈现的是苏联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分别写出序号①处对应的在苏联召开的为了协调盟军行动的国际会议名称与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角贸易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4)按照载体或表现形式,史料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图中史料属于哪类史料?该史料所属地区文化为后来的哪场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5)依据材料五,指出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项解决办法。
(6)材料六概括了马克思的职业理想。运用史实,举一例说明马克思如何为这一理想而奋斗?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学到什么?(任答一点即可)
【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
(2)历史事件:①雅尔塔会议。②苏联解体。
(3)起点和终点:欧洲。
(4)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5)影响: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办法:合理利用科技、节能减排,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道路等。
(6)
举例: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等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据材料“列宁曾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引起的”可知,列宁根据这一认识,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小问2详解】
名称:据所学可知,1945年在苏联召开的为了协调盟军行动的国际会议名称是雅尔塔会议。
时间: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
【小问3详解】
起点和终点:据所学可知,“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故三角贸易的起点和终点是欧洲。
【小问4详解】
史料: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雕塑和帕特农神庙遗址都属于古希腊文明杰出成就都属于实物史料。
思想解放运动: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雕塑和帕特农神庙遗址都属于古希腊文明杰出成就,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小问5详解】
影响:据材料“工业革命……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办法:据所学可从合理利用科技、节能减排,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道路等角度回答。
【小问6详解】
举例: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学习:据所学可知,马克思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钻研,不怕困难等。
18.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五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突出的矛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材料二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依据材料三,找出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开始于哪一年?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至少两点)
【答案】(1)矛盾:英德矛盾;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2)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原因:美苏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
(4)时间:1947年;原则: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趋势:多极化。
(5)担当:应该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矛盾:根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可知“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英德矛盾。
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
【小问2详解】
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二“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可知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可知美苏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由“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可知,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因此美苏争霸没有引发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原因是美苏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
【小问4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可知“冷战”开始于1947年.
原则: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小问5详解】
担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作为大国应有的担当,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 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数据未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丙次世界大战战后大事记(部分) ①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③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④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请回答:
(1)世纪是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请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哪一世纪?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材料中的两个史实(写序号即可)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答案】(1)时间:二十世纪危害: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示例一】事件:③④
观点: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
结论: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示例二】事件:①②
观点: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等;亚洲的中国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
结论: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间:根据材料提供时间,一战是1914-1918,二战是1939-1945,再结合所学可知,世纪在百位上加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于20世纪。
危害: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是都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小问2详解】
论述: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为主题”,可以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等要素进行归纳,注意在进行论述的时候分三步走,第一步,提出观点:如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二步由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为观点服务,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第三步:总结观点,进行升华,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还可从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等观点着手,注意三步走即可,如:【示例一】事件:③④;观点: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六七十年代,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结论: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示例二】事件:①②;观点: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等;亚洲的中国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结论: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力量,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