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常州名校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扩展性 B.发展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2.历史社的同学们以“世界历史法制进程”为主题进行探究,整理了以下历史文献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二铜表法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拿破仑法典》 ④《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3.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A.城市的繁荣 B.大学的兴起
C.法制的健全 D.宗教的传播
4.某同学在阅读历史教材时,看到如下描述: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据此推断,这次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文艺复兴
5.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播到亚欧,提高了人们抗饥荒能力;同时,烟草也传播世界各地,部分人逐渐养成抽烟的恶习。由此可知,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A.促使世界成为整体 B.改变人类饮食习惯
C.对人类有双重影响 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6.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1740年 1788年 1791年 1861年
产量 1735吨 6830吨 125079吨 3800000吨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参加“一战”的需求
7.“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
A.科学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C.实践的理论 D.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8.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艺复兴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B 三角贸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十月革命 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促进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觉醒
A.A B.B C.C D.D
9.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表现是
A.“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C.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
D.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10.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人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据此可知,罗斯福主张
A.解决就业问题是缓解经济危机的根本 B.解决民生问题是新政的首要举措
C.大力建设福利国家 D.社会保障举措和解决就业问题并举
11.《二战秘史》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文献是
A.《凡尔赛和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宪章》
12.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德国分裂 D.柏林危机
13.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③国家权力分散
④苏联解体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主要责任的是( )
A.秘书处 B.安全理事会 C.联合国大会 D.教科文组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5题6分,16题8分,17题8分)
15.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重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的石柱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一部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把奴隶看做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围,因而不予保护。如: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等。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典的名称及地位。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法律文献作简要评价,写出其地位。
材料三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3)《罗马民法大全》是谁组织编纂的?它在世界法学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四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五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5)材料五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制度的特点。
(6)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16.历史中的蔗糖。
材料一 据学者考证,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制糖术是印度人的发明。唐太宗时期曾经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技术。在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亚,从东非输入大量的黑人奴隶从事甘蔗种植,阿拉伯人还改进了制糖技术,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此后,甘蔗种植与制糖业在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其他地区迅速扩展。
—摘编自徐善伟《甘蔗种植技术及其西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制糖技术发展和传播的表现。
材料二 在英国,砂糖最初只是作为药品在药店里出售。只有王室、贵族才能随时享用砂糖,食用蔗糖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从15世纪末期开始,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园迅速增加。英属巴巴多斯岛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因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奴隶贩子就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见下图),甘蔗种植与制糖业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甘与苦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糖产量的增加和世界贸易发展导致糖的价格急剧下降。随着糖的普及,甜味咖啡、茶、巧克力在英国进入了千家万户。蔗糖是传入西方的第一美食,有了蔗糖,也就有了各种不含酒精的饮料,也就有了各种糖水、糖食与糖果。
—摘编自杨东晓《糖:被传染的甜蜜与苦涩》
(2)若为材料二选取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应是 。(填写字母)
A.常用药的演变—糖与糖果在医疗中的作用
B.糖功能的演变—从药品到普通美食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甘与苦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一观点的理解。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1)请依次写出现代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的名称。
(2)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3)你认为面对当前的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