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光亚学校、致远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中招权威预测历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 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拟组织文物图片展览,下列一组文物图片的展览主题可以拟定为( )
A. 见证曙光——承载中华文明初生时的秘密
B. 王朝之始——开启通向夏商时代之“门”
C. 青铜重器——商周时代的百科全书
D. 秦汉四百载——文物中大一统气象
2. 钱穆先生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该观点强调的是秦汉时期( )
A. 君主具有较大权力 B. 疆域辽阔奠定中国版图基础
C. 王位可以世代传递 D. 建立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3. 学者张帆认为,汉武帝通过有关措施聚敛了大笔财富,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进一步创造了经济条件。这里的“有关措施”应当包括( )
A. 实行“推恩”,削弱封国 B.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统一货币,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开拓疆土
4. 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一成就的取得要感谢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王羲之 C. 蔡伦 D. 毕昇
5. 科举制与西汉时期推荐的察举制相比,重点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由此可见,这次选官制度变革的重点是( )
A. 家庭出身 B. 任职期限
C. 职位权限 D. 选人标准
6. 据考证,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 边疆地区特别重视文化教育
B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发展
C. 民族政权并立造成文化隔阂
D. 文化事业繁荣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7.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封建文化走向衰落 B. 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 政府坚持闭关政策 D. 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8. 徐中约指出,太平天国诸多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当属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措施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人免除赋税,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史实是( )
A. 发动金田起义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进行北伐西征 D. 写成《资政新篇》
9. 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 维护清朝统治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实现中外友好
10.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案,提出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革命觉悟的积极分子,以扩大我们的组织。该“决议”出台的意图是(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实现两党携手抗日
11. 1928年5月至7月,湘赣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唱出了农民的喜悦心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口号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
C.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2. 美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这样一场战争,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是( )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西藏和平解放 D. 抗美援朝
13. 它不仅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而且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起点。“它”所指的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大
14.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口号都体现的理念是( )
A. 效率优先 B. 依法治国 C. 绿色发展 D. 民族平等
15. 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其原因是( )
A. 早期城邦的兴起 B. 新兴城市的建立
C. 封建庄园的盛行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16. 西欧早期中世纪大学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巴黎大学所在地是法国的首都,当时是法国的经济中心,牛津大学所在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出现得益于( )
A. 封建庄园衰落 B. 新兴城市发展
C. 外来文化传入 D. 市民阶层分化
17. 如下框中可以补充的内容包括( )
封建君主制的复辟 逃走的国王 胜利议会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8. 有学者计算:纺织45公斤棉花,使用印度纺纱车为代表的“旧式”纺车,需要5万小时,到18世纪最后十年,使用阿克莱特纺纱机和“骡机”,需要300小时,而使用自动“骡机”则需要135小时。这组数据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造成了失业问题
C. 加速了殖民扩张 D. 密切了商品贸易
19. 亚非拉国家追求独立的方式并不统一。既有经历血与火的革命,也有在对宗主国进行非殖民化运动中经过政治与社会斗争获得主权的让步,或者在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干涉之下实现了解放。这体现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
A. 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B. 斗争结果的彻底性
C. 领导阶级的局限性 D. 波及范围的广泛性
20. 全球化一方面使国家间、民众间交往更加便捷,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有1000多种语言消亡。这说明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是( )
A. 保护文化多样性 B. 提升经济全球化水平
C. 推进政治多极化 D. 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我国城市的起源看,城市位置选择必须有相对广阔的土地面积,有相对严格的坡度限制,崎岖的山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古代城市,还多选择四周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充足的水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摘编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材料二 历史上一些政权建立不仅创建了都城,为了更适于统治,往往设法利用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汉唐两代皆以长安为都,为了供应都城中的军糈(粮饷)民食,除在都城附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还都积极开凿运河,使通往关东的漕粮运道得以不受阻隔。北宋定都于开封,就是充分利用汴河的水道,运输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粮食。它还利用汴河水流在开封附近淤田种稻。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一)》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我国古代城市选址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都城兴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材料三 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格归纳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危机中获取教训、探寻发展之路。
(2)综上,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农村家庭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剩余,解决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不足问题。乡镇企业瞄准的是市场的需求,经营灵活,同时又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因而获得快速发展。
——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材料三 随着乡村交通的便利化,一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乡村休闲旅游使乡村民宿经济兴起;进城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科研人员等返乡创业和就业,推动了乡村发展;类似“淘宝村”的农产品电商活动在一些乡村活跃起来。这些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乡村发展新的动力。
——李培林《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和路径选择》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成就。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乡村发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材料二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
材料三 以民族国家的独立为政治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的洪流,这股洪流最终冲垮了前几个世纪中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建构起来的全球殖民体系,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如何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
25.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二战之前,美国军方已经开始研制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并且研制出了一款步话机,但是非常笨重,很不实用。1940年,摩托罗拉研制出能够真正用于战场的步话机,这让战场上的指挥和通信变得实时有效。20世纪60年代,摩托罗拉深度参与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提供了登月所需的通信设备,这时它的移动通信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2G(第二代移动电话)的诞生给诺基亚和三星等公司后来者居上的机会,而固守原有技术和市场的摩托罗拉开始落伍。诺基亚一度占据近一半的全球手机市场。诺基亚的辉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戛然而止。2007年,苹果所推出的触屏智能手机与其说是一部移动电话,不如说是一个小的计算机终端……安卓系统推出后,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新一批手机制造商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技术就是这样不断迭代地向前发展,而每一次新的变革则常常让现有的从业者退出市场。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2024年河南省中招权威预测历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 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拟组织文物图片展览,下列一组文物图片的展览主题可以拟定为( )
A. 见证曙光——承载中华文明初生时的秘密
B. 王朝之始——开启通向夏商时代之“门”
C. 青铜重器——商周时代的百科全书
D. 秦汉四百载——文物中的大一统气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乳钉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遗址;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因此,题干中的青铜器属于夏商时代,B项正确;题干展现的是夏商时代的青铜器,而中华文明初生应该是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早于题干时间,排除A项;题干展现的是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与周无关,排除C项;题干展现的是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与秦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钱穆先生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该观点强调的是秦汉时期( )
A. 君主具有较大权力 B. 疆域辽阔奠定中国版图基础
C. 王位可以世代传递 D. 建立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秦朝始创皇帝制,皇帝独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较大的权力,说法错误,排除A项;疆域辽阔奠定中国版图基础看不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它体现不出统一政府,排除B项;夏朝开始了世袭制,王位可以世代传递,排除C项。故选D项。
3. 学者张帆认为,汉武帝通过有关措施聚敛了大笔财富,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进一步创造了经济条件。这里的“有关措施”应当包括( )
A. 实行“推恩”,削弱封国 B.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统一货币,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开拓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聚敛了大笔财富”“为……创造了经济条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因此,题干中“有关措施”是统一货币,盐铁专卖,C项正确;实行“推恩”,削弱封国是政治方面的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方面的措施,北击匈奴,开拓疆土是军事方面的措施,ABD项均与题干“聚敛了大笔财富”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一成就的取得要感谢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王羲之 C. 蔡伦 D. 毕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C项正确;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值,排除A项;王羲之的东晋书法家,排除B项;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除D项。故选C项。
5. 科举制与西汉时期推荐的察举制相比,重点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由此可见,这次选官制度变革的重点是( )
A. 家庭出身 B. 任职期限
C. 职位权限 D. 选人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与西汉时期推荐的察举制相比,重点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察举制注重出身、地位等,而科举制度重点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等,可见这次选官制度变革的重点是选人标准,D项正确;家庭出身是察举制的特点,排除A项;任职期限、职位权限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不能体现选官制度变革的重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6. 据考证,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 边疆地区特别重视文化教育
B.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发展
C. 民族政权并立造成文化隔阂
D 文化事业繁荣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与边疆地区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与民族政权并立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文化事业繁荣推动南方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封建文化走向衰落 B. 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 政府坚持闭关政策 D. 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传教士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时将中国的文化传入欧洲,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东西方文化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并未封建文化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政府坚持闭关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 徐中约指出,太平天国诸多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当属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措施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人免除赋税,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史实是( )
A. 发动金田起义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进行北伐西征 D. 写成《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人免除赋税,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再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其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符合题干信息,B项正确;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进行北伐西征,属于军事行动,打击了清政府和外来侵略者,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资政新篇》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 维护清朝统治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实现中外友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看出曾国藩认为兴办洋务、学习西方科技对内可以镇压农民,对外可以抵抗外来侵略,从而维护清朝统治,A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缓和阶级矛盾不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C项;实现中外友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案,提出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革命觉悟的积极分子,以扩大我们的组织。该“决议”出台的意图是(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实现两党携手抗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案,提出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革命觉悟的积极分子,以扩大我们的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与题干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革命觉悟的积极分子”不符,排除A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与题干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有革命觉悟的积极分子”不符,排除C项;实现两党携手抗日是在1937年,与题干中“1923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1928年5月至7月,湘赣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唱出了农民的喜悦心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口号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
C.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28年5月至7月,湘赣边界、分了田和地”和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排除C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12. 美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这样一场战争,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是( )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西藏和平解放 D. 抗美援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美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这样一场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考查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 1953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D项正确;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民众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反侵略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A项;解放战争一般是指1946年至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发生于1951年,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一项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它不仅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而且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起点。“它”所指的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B项正确;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与材料内容“粉碎‘四人帮’”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觉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排除C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口号都体现的理念是( )
A. 效率优先 B. 依法治国 C. 绿色发展 D. 民族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的理念,C项正确;“效率优先”指的是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领域,由企业效率来决定职工的利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好、效率高,职工收入就多,反之收入就少。“依法治国”是指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民族平等”是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ABD项均与题干“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 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其原因是( )
A. 早期城邦的兴起 B. 新兴城市的建立
C. 封建庄园的盛行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组织,庄园的耕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封建庄园的盛行,C项正确;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欧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盛行,没有体现新兴城市的建立,排除B项;租地农场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西欧早期中世纪大学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巴黎大学所在地是法国的首都,当时是法国的经济中心,牛津大学所在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出现得益于( )
A. 封建庄园衰落 B. 新兴城市发展
C. 外来文化传入 D. 市民阶层分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和结合所学可知,新兴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大学培养人才,大学的兴起得益于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中世纪的大学位于城市,封建庄园在欧洲的农村,排除A项;外来文化的传入是大学兴起的原因之一,题干中没有体现外来文化,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市民阶层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 如下框中可以补充的内容包括( )
封建君主制的复辟 逃走的国王 胜利的议会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封建君主制的复辟,逃走的国王,胜利的议会”和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漫长,经历了复辟,最终以“光荣革命”结束,议会胜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颁布的,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有学者计算:纺织45公斤棉花,使用印度纺纱车为代表的“旧式”纺车,需要5万小时,到18世纪最后十年,使用阿克莱特纺纱机和“骡机”,需要300小时,而使用自动“骡机”则需要135小时。这组数据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造成了失业问题
C. 加速了殖民扩张 D. 密切了商品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纺织45公斤棉花,使用印度纺纱车为代表的“旧式”纺车,需要5万小时,到18世纪最后十年,使用阿克莱特纺纱机和“骡机”,需要300小时,而使用自动“骡机”则需要135小时”,可见同样的工作使用不同的工具所耗费的时间不同,而且使用机器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A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使用机器生产导致了失业,排除B项;殖民扩张主要属于政治问题,与机器生产提高效率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未涉及商品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9. 亚非拉国家追求独立的方式并不统一。既有经历血与火的革命,也有在对宗主国进行非殖民化运动中经过政治与社会斗争获得主权的让步,或者在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干涉之下实现了解放。这体现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
A. 斗争方式的多样性 B. 斗争结果的彻底性
C. 领导阶级的局限性 D. 波及范围的广泛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方式不统一、革命、政治和社会斗争、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干涉”可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追求民族独立的方式不统一,说明斗争方式多样化,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斗争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领导阶级,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20. 全球化一方面使国家间、民众间的交往更加便捷,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有1000多种语言消亡。这说明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是( )
A. 保护文化多样性 B. 提升经济全球化水平
C. 推进政治多极化 D. 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有1000多种语言消亡”,可归纳传统文化在逐步消失,文化多样性减少,因此,要保护文化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主体是文化而非经济,排除BD项;材料的主体是文化与政治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我国城市的起源看,城市位置选择必须有相对广阔的土地面积,有相对严格的坡度限制,崎岖的山地不宜进行城市建设。古代城市,还多选择四周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充足的水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摘编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材料二 历史上一些政权建立不仅创建了都城,为了更适于统治,往往设法利用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汉唐两代皆以长安为都,为了供应都城中的军糈(粮饷)民食,除在都城附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还都积极开凿运河,使通往关东的漕粮运道得以不受阻隔。北宋定都于开封,就是充分利用汴河的水道,运输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粮食。它还利用汴河水流在开封附近淤田种稻。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一)》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我国古代城市选址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都城兴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答案】(1)因素:自然地理条件;水源供应;安全因素。
(2)影响: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周边交通系统的完善。
(3)关系: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一信息“城市位置选择必须有相对广阔的土地面积”,可得出:自然地理条件;根据“代城市,还多选择四周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可得出: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安全因素;根据“充足的水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可得出:水源供应。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除在都城附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还都积极开凿运河”,可得出: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使通往关东的漕粮运道得以不受阻隔”,可得出:有利于周边交通系统的完善。
【小问3详解】
关系: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是对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即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材料三 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格归纳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危机中获取教训、探寻发展之路。
(2)综上,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
危机 教训 应对措施
工人罢工失败 敌人过于强大,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失败 掌握革命武装 南昌起义,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全力纠正军事和组织上“左”错误 战略转移——长征
(2)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屈不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断奋斗;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析】
小问1详解】
危机:根据材料一“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失败;根据材料二“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得出,国民革命失败;根据材料三“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得出,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教训:根据材料一“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得出,敌人过于强大,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得出,中国共产党要自己掌握革命武装;根据材料三“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得出,要全力纠正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应对措施:根据材料一及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要联合国民党,共同推翻军阀统治,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南昌起义,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即进行长征。
【小问2详解】
品质: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屈不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断奋斗;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优秀品质。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农村家庭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剩余,解决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不足问题。乡镇企业瞄准的是市场的需求,经营灵活,同时又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因而获得快速发展。
——张晓山《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材料三 随着乡村交通的便利化,一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乡村休闲旅游使乡村民宿经济兴起;进城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科研人员等返乡创业和就业,推动了乡村发展;类似“淘宝村”的农产品电商活动在一些乡村活跃起来。这些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乡村发展新的动力。
——李培林《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和路径选择》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成就。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乡村发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答案】(1)成就:乡镇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不断增长。
(2)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经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地方政府提供支持。
(3)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民宿经济兴起;农产品电商活动活跃;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增加。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一第一幅图可知,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虽略有起伏,但总体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根据第二幅图可知,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根据“农村家庭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剩余,解决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不足问题”,可得出: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根据“乡镇企业瞄准的是市场的需求,经营灵活,同时又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因而获得快速发展”,可得出:经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地方政府提供支持。
【小问3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三信息“一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出现”,可得出: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乡村休闲旅游使乡村民宿经济兴起”,可得出:民宿经济兴起;根据“类似‘淘宝村’的农产品电商活动在一些乡村活跃起来”,可得出:农产品电商活动活跃;根据“进城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科研人员等返乡创业和就业,推动了乡村发展”,可得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增加。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材料二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
材料三 以民族国家的独立为政治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的洪流,这股洪流最终冲垮了前几个世纪中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建构起来的全球殖民体系,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如何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
【答案】(1)方式不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印度采用和平的方式。反抗对象不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印度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2)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民族解放运动的历程非常曲折,需要各民族或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殖民侵略者。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可知,方式不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印度采用和平的方式;根据材料“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和结合所学可知,反抗对象不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印度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小问2详解】
如何改画:根据材料“冲垮了前几个世纪中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现代化阶段建构起来的全球殖民体系”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小问3详解】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我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和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历程非常曲折;根据材料“以民族国家的独立为政治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的洪流”和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需要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打击殖民侵略者。
25.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二战之前,美国军方已经开始研制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并且研制出了一款步话机,但是非常笨重,很不实用。1940年,摩托罗拉研制出能够真正用于战场的步话机,这让战场上的指挥和通信变得实时有效。20世纪60年代,摩托罗拉深度参与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提供了登月所需的通信设备,这时它的移动通信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2G(第二代移动电话)的诞生给诺基亚和三星等公司后来者居上的机会,而固守原有技术和市场的摩托罗拉开始落伍。诺基亚一度占据近一半的全球手机市场。诺基亚的辉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戛然而止。2007年,苹果所推出的触屏智能手机与其说是一部移动电话,不如说是一个小的计算机终端……安卓系统推出后,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的新一批手机制造商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技术就是这样不断迭代地向前发展,而每一次新的变革则常常让现有的从业者退出市场。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答案】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发展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发明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和德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工业化强国。科技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解析】
【详解】小短文:做此类题目首先观察材料,确定观点,再结合所学进行叙述,最后进行总结提升。本题材料主要是无线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迭代地向前发展,常常让现有的从业者退出市场,从而推动国家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可提炼观点为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发明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和德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工业化强国。最后总结升华,科技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光亚学校、致远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