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2级期中联考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斐斯托斯圆盘是距今4000年前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遗物。圆盘上有241个被认为可能是古文字的符号。如图是学界对其中部分符号的命名。学界对其的命名显示出( )
“行人” “俘虏” ““锯”
“镣铐” “盾” “蜜蜂”
A. 希腊字母历史久远 B. 史前历史无法证实
C. 人类文字发展相似 D. 古史研究需要想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菲斯托斯圆盘上的米诺斯文明字符具有一些象形文字的特点,被认为可能是古文字,但并未确认,因此学者据其形状发挥合理历史想象,进行了推测命名,D项正确;米诺斯文明不属于传统的希腊文明,希腊字母是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的表音文字,排除A项;史前历史研究有困难,但并非完全无法证实,排除B项;尽管这一字符具有象形特点,但是否是文字还未解读出来,且人类文字发展在各地有很大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 据吠陀时代的诗文记载,当时的婆罗门种姓不仅不会保护牛,还会将其宰杀食用并分给他人。但较晚的《摩奴法典》中却规定“无论哪一个种姓杀掉母牛,都要被罚剃光头,在牧场服侍母牛三个月”。据此可推测,古印度( )
A. 农耕生产得到重视 B. 种姓制度受到冲击
C. 佛教教义影响立法 D. 饮食结构发生巨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根据材料可知,吠陀时代是印欧人之一雅利安人入侵南亚后建立起的最初文明的时代,由于此时雅利安人刚刚进入该地区,还保留有游牧民族的很多特征,将牛作为食物。随着历史发展到较晚的《摩奴法典》时期,牛不再被食用而是得到了保护,推测牛从食物转成了某种生产工具,反映雅利安人逐步从游牧民族向农耕过渡的历史,A项正确;虽然任何种姓杀母牛都会被惩罚,但不能说明种姓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佛教无关,也不是众生平等的体现,排除C项;饮食结构内容复杂,材料只涉及食用牛的问题,巨变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A项。
3. 历史学家蒙森在《罗马史》中指出:“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其辉煌与光荣有增无减,却无一人自戴王冠,无一人炫耀紫袍;他们每年无论使何人为国主,便无人不听国主的命令。”蒙森意在强调,该时期罗马( )
A. 贵族风尚与寡头特征浓厚 B. 权力制约与政治稳定并存
C. 社会等级与身份差异淡化 D. 辽阔疆域与民主制度共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罗马)。根据材料“无一人自戴王冠,无一人炫耀紫袍”“其辉煌与光荣有增无减”“无人不听国主的命令”可知,蒙森强调在罗马共和制之下权力行使受到制约,认为该时期罗马政治稳定,B项正确;蒙森并未强调罗马共和国是由少数贵族独揽政体,排除A项;阶级社会中,社会等级和身份差异不可能淡化,排除C项;伴随着罗马疆域的扩张,罗马建立了帝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 公元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进入氏族社会晚期。掌管战争的氏族成员往往通过占有更多的战利品,来豢养一批宣誓效忠、居住在主人身边的随从,尽管这些随从还是自由人。据此可知,此时的日耳曼人社会( )
A. 孕育了新的社会因素 B. 消除了氏族血缘影响
C. 产生了军事民主作风 D. 建立了封君封臣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氏族社会表明日耳曼人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人地位平等。但掌管战争的成员利用便利豢养随从,获取其忠诚,与后来日耳曼人建立的封建社会有相似之处,即孕育了新的社会因素,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日耳曼人处于氏族社会,消除氏族血缘影响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军事民主作风应为与氏族社会同期的产物,据材料可知此时军事民主制度正在瓦解,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时空错乱,排除D项。故选A项。
5. 公元5世纪,格拉西乌斯一世提出“双剑说”,即“基督将君主、教主两种职能分开,并将两把剑一给君主,一给教主,令他们互相提携。”以下史实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丕平献土酬谢教皇 B. 德意志开展宗教改革
C. 东西教会正式分裂 D.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格拉西乌斯一世的“双剑说”阐述了世界的分工原则,表明此时欧洲社会的教俗二元政治格局正在形成。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A项正确;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盘剥日益不满,1517年,德意志拉开宗教改革序幕,该事件并未体现教俗政权的二元共生局面,排除B项;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该事件并非体现世俗政权的作用,排除C项;为了巩固统治,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教,时间不是5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中世纪罗马教廷认为,水会携带疾病进入人体,禁止民众沐浴。而同时期的拜占庭人却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认为每天洗两三次澡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据此可知,拜占庭( )
A. 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 B. 医疗能力领先于同期西欧
C. 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 D. 社会习俗受制于神秘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罗马。根据材料“拜占庭人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可知,拜占庭的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C项正确;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不符合常识,排除A项;二者医疗能力无法对比,无法说明领先于同期西欧,排除B项;不能以拜占庭人对沐浴的观念得出整个社会受制于神秘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7. 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伴随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的“农业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 )
A. 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B. 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转型 D. 提升了自由农民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2世纪以来(欧洲)。根据材料“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庄园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可知,中古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也使得城镇与周围农村的关系日益紧密,推动庄园经济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庄园内部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化,排除A项;12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未产生资本主义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庄园农业的发展,为设计农民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8. “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开展的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都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在此后滋养着欧洲的文化土壤。这反映了( )
A. 阿拉伯学者引领世界学术潮流 B. 中世纪欧洲陷入文化停滞局面
C. 古希腊哲人善于接纳其他文明 D. 伊斯兰文明助力西方历史传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都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在此后滋养着欧洲的文化土壤”可知,“百年翻译运动”保存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表明西方文明的传承发展得到了伊斯兰文明的帮助,D项正确;“引领世界文化发展”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文化有新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伊斯兰文明助力西方历史传承,材料中并未体现古希腊哲人的精神品质,排除C项。故选D项。
9. 如图是葡萄牙人在1502年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地图可用于研究( )
A.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B. 环球航行的过程 C.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D. 世界市场的规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02年世界。1502年新航路开辟已经开始,欧洲人到达了很多此前不知道不了解的地区,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据地图可知,1502年的葡萄牙人已经知道了美洲存在,对非洲的形状有了较可靠的认识,对亚洲的情况也有一定了解,体现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促使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加深,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和财富的需求,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02年时环球航行还未完成,排除B项;材料是世界地图,只能看出欧洲人了解的世界的规模,这不等于世界市场的规模,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在14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医学书的平均价格相当于3个月左右的生活成本,法律书的价格则相当于16个月的生活成本。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 商业发展程度 B. 制书技术水平 C. 法律体系形成 D. 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4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据材料,14世纪晚期的意大利,书籍价格昂贵。结合所学,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前,欧洲制书技术水平不高,很多书籍是通过手抄方式制成,制书数量少,成本高昂,B项正确;此时欧洲商业获得明显发展,有利于制书业的发展和书籍销售,总体影响是推动书价下降而非价格高涨,排除A项;法律完善与否与书籍价格直接关系不大,排除C项;自然科学发展有利于制书技术水平提升,推动书价下降而非价格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宝嘉康蒂(1595—1617年)是印第安波瓦坦部落酋长之女。据英国人记载,1613年,宝嘉康蒂在被英国人俘虏期间取英格兰名、皈依基督教、与英国人结婚,还被带至伦敦参加各种上流聚会。殖民者常称她为“开化的野蛮人”。宝嘉康蒂的故事本质上反映了( )
A. 基督教会精神控制 B. 殖民主义的美化宣传
C. 西欧社会的包容开放 D. 印第安人的文明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有关宝嘉康蒂的故事都是由英国人殖民者说出,极力渲染宝嘉康蒂抛弃印第安习俗,融入殖民者文明,极力表现文化优越感,但宝嘉康蒂享年仅21岁,被英国人关押,在18岁左右就与英国人结婚,也难以看出她得到了良好对待。体现西方国家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B项正确;16世纪末17世纪初宗教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基督教会教会的精神控制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社会的自我优越感,而非包容开放,排除C项;宝嘉康蒂个人不能代表全体印第安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法国律师热尔比耶在1789年评论道:“是谁激起了这一场疯狂的骚动?是一群小职员,是一些不知名的作家,还有常常上顿不接下顿的蹩脚文人,他们游走于俱乐部和咖啡馆,煽动大众的情绪。”热尔比耶的评论( )
A. 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B. 批判了革命目标的简单化
C.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自发性 D. 提供了审视启蒙的新视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789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对应热尔比耶的评论中的骚动。小职员、不知名作家、蹩脚文人都是社会下层,热尔比耶认为是他们在公共场所煽动起了革命情绪,说明这一观点从社会下层在认识启蒙,而非仅对当时著名作家影响的关注,为研究启蒙运动提供了新视角,D项正确;作者的措辞可能对骚动不满,但并非设计社会黑暗面,排除A项;作者没有提及革命目标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热尔比耶的评论对底层人带有鄙视情绪,排除C项。故选D项。
13. “莱茵联盟”是众多德意志小邦拼凑起来的拿破仑帝国从属政权。1813年,联盟的德意志士兵在莱比锡战役阵前倒向反法联盟,成为拿破仑走向军事失败的决定因素。这一事件显示出德意志( )
A 政权组织松散 B. 战争态度散漫 C. 封建势力顽固 D. 民族意识高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1813年,联盟的德意志士兵在莱比锡战役阵前倒向反法联盟,成为拿破仑走向军事失败的决定因素”和所学可知,拿破仑入侵德意志,将德意志的一些小邦拼凑起来组建“莱茵联盟”,作为拿破仑帝国从属政权。莱比锡战役阵前,“莱茵联盟”的德意志士兵倒向反法联盟,显示出士兵们民族意识的高涨,不愿再为侵略者服务,D项正确;当时德意志联邦由很多邦国组成,普鲁士等的政权组织比较严密,且政权组织松散不能解释军队态度转变的原因,排除A项;德意志士兵的倒戈是因为民族意识的觉醒,而非军纪散漫,排除B项;德意志士兵反对拿破仑,主要因为拿破仑是侵略者,德意志士兵中很多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并非全部都代表封建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军队渡过大西洋,与大陆军协同作战。对此,潘恩评论到:“由于法国官兵的回国,一支增强自由事业的庞大力量遍布法国全境。”这反映出( )
A. 革命的相互影响 B. 美法的制度相似 C. 欧洲的文化重构 D. 民主的普遍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美国)。据材料可知,从思想渊源来看,美国革命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熏陶,是启蒙思想的真正实践,而美法两国人民结成的战斗友谊使得众多的法国官兵对美国人民获得的革命硕果和自由平等的生活耳闻目睹、亲身感受,推动了法国革命的开展,A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还未建立政体,法国是君主专制。B、D两项史实错误,排除B、D项;材料是北美独立思想给法国的影响,未涉及欧洲文化的重构,排除C项材。故选A项。
15. 20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由于其“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崭新的”艺术倾向,使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越来越多地将其作品送至西欧展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 两大阵营的对立 B. 文化多样性的确立 C. 新兴国家的独立 D. 多极化趋势的鼎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时间“20世纪50年代”和抽象表现主义“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崭新的”艺术倾向,以及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对该艺术流派的大力支持可知,抽象表现主义被看作是美国“政治自由的象征”,在冷战中得到巨大发展,其历史背景是这一时期两大阵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A项正确;材料中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确立和新兴国家的独立,排除BC项;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形成多极化趋势的鼎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 2002—2010年,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由56%下降到32%。其中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视觉艺术、工艺品和新媒体的出口额下降明显,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出口额则较为稳定。据此可知,日本文化产业( )
A 陷入长期增长停滞 B. 出口规模不及欧美
C. 面临文化兼容挑战 D. 遭遇别国强大竞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02至2010年的日本。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引发因素是日本特色的文化产品出口下降,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则稳定,这说明欧美受众对日本特色文化认可程度有限,C项正确;数据是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不能推断总额增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日本与欧美文化出口的比较信息,排除B项;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是文化兼容问题,无法得出遭遇别国强大竞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1257年,罗伯特·索邦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并为一同成立的附属图书馆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此后,其它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索邦图书馆内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如果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还会被处以罚款。13世纪末,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远比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高,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
——据范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不久后,又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地方政府建馆的限制。同时期,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1919年、1925年,英国接连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
——据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为当代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启示。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城市大学的创办;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无法满足需要;有志之士对图书馆的捐助。
(2)特点:政府主导,立法推进;从城市到乡村;建馆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国家投资与民间基金相结合;具有渐进性。
影响:推动了英国图书馆制度的完善与服务对象的扩展。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有利于增进社会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服务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3)启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普及作用;图书馆要在布局和制度等方面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要起到收藏、保护、修复书籍的作用;图书馆要平等地服务大众;国家和民间都要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背景:结合所学,商品经济发展为图书馆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结合所学,城市人口集中,社会氛围相对自由,鼓励文化发展,成为图书馆兴起的有利条件;据材料“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得出城市大学的创办;据材料“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得出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无法满足需要;据材料“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得出有志之士对图书馆的捐助。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点:据材料“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得出政府主导,立法推进;据材料“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得出从城市到乡村;据材料“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得出建馆权从地方收归中央;据材料“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得出国家投资与民间基金相结合;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得出发展具有渐进性。影响:据材料“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得出推动了英国图书馆制度的完善与服务对象的扩展;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得出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据材料出处“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得出有利于增进社会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结合所学,公共图书馆有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服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和近代英国。启示:根据中世纪图书馆促进文化保存和发展,可得出启示: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普及作用;据材料“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得出图书馆要在布局和制度等方面更好地服务读者;据材料“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得出图书馆要起到收藏、保护、修复书籍的作用;据材料“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得出图书馆要平等地服务大众;据材料“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得出国家和民间都要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答案】示例一信息:自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也以此为基础观点: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英美法系
论述:12世纪后,在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基础上,全英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形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英美法系最终形成。英美法系以判例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无例可循时法官可创造先例。美国的前身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其《反重婚法》的制定依据了英国法律的先例。而当反重婚与宗教信仰自由的产生可能的矛盾时,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裁决确定了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成为了后世相似案件判决的依据。英美法系由于尊重习惯和先例,法官可以解释和创造判例,遇到法律问题时可较为灵活地加以解决,有利于适应当时英美等国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历史现实。
因此,从美国的法律继承英国的先例,最高法院法官据此进行裁决来看,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示例二信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保护公民权利自由;最高法院认为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
观点:美国的法律体现了启蒙思想
论述:以伏尔泰、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专制等启蒙理念。在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下,北美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制定了《宪法》,并在宪法第一修正案里明确保护公民的宗教、言论等方面的自由。在雷诺兹诉美国案,雷诺兹的行为违背了启蒙思想里人人平等的理念,纵使他以宗教信仰自由为辩护,美国最高法院仍然以“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为由裁决其有罪。启蒙思想推动了美国法律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但是美国当时仍然存在奴隶制,印第安人的人权也未得到承认,启蒙思想并未完全地付诸现实。
综上所述,在启蒙思想影响下,美国法律体现出尊重与保护人权、反对专制等特点,但其还需进一步完善。
(学生从“陪审团制度”“立法权与司法权制衡”等方面提出的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美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可拟定观点: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英美法系。其次,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可从英美法系形成的背景、过程、特点、影响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从美国的法律继承英国的先例,最高法院法官据此进行裁决来看,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等等。或者根据材料“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可拟定观点:美国的法律体现了启蒙思想。其次,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可从启蒙运动对美国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的影响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概括总结。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里安(约86—160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史学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熏陶,有从政从军经历,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主要来自托勒密的《亚历山大战争回忆录》和阿瑞斯托布鲁斯的《历史》。原因是这二人都随亚历山大转战各地,并且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才写作,阿里安认为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当二人叙述一致时,阿里安就将其作为准确资料记录下来。当二人不一致时,他会选用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有记述价值的内容。阿里安较多采信托勒密的说法,且会明确说“我同意他的说法”。除此之外,阿里安也采用了别人撰述中那些他认为值得记下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对于这些记述,阿里安有些会给出自己的推测和判断;还有一些,如亚历山大之死,他会列举出不同的说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在阿里安看来,亚历山大的业绩前无古人,在当时没有人专门从文学的角度宣传。他决心向世人表彰亚历山大的美德和功绩,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道德典范。
——据崔丽娜《求真与致用: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安撰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价值。
【答案】(1)撰写特点:材料来源广泛,较为真实可靠;理性分析史事,提出自己的判断;不妄下结论,留给读者质疑空间;为现实目的服务。
(2)史料价值:广泛占有较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史学著作(学生答“《亚历山大远征记》是研究亚历山大远征的二手史料”亦可);对研究亚历山大远征中的人物与事件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较规范,史学价值较高;作者学识水平与教育背景保障了作品质量;作者的身份与写作目的可能会影响某些叙述,要注意甄别;在据此作品开展研究时,还可补充其他传记、见闻录、档案、文物等一手史料。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由材料“《亚历山大远征记》史料主要来自托勒密的《亚历山大战争回忆录》和阿瑞斯托布鲁斯的《历史》。原因是这二人都随亚历山大转战各地,并且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才写作,阿里安认为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可得出材料来源广泛,较为真实可靠;由材料“阿里安也采用了别人撰述中那些他认为值得记下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对于这些记述,阿里安有些会给出自己的推测和判断”可得出理性分析史事,提出自己的判断;由材料“如亚历山大之死,他会列举出不同的说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及所学可得出不妄下结论,留给读者质疑空间;由材料“他决心向世人表彰亚历山大的美德和功绩,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道德典范。”及所学可得出为现实目的服务。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由材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主要来自托勒密的《亚历山大战争回忆录》和阿瑞斯托布鲁斯的《历史》。”可得出广泛占有较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史学著作(或答“《亚历山大远征记》是研究亚历山大远征的二手史料”亦可);由材料“原因是这二人都随亚历山大转战各地,并且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才写作,阿里安认为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及所学可得出对研究亚历山大远征中的人物与事件有重要作用;由材料“当二人叙述一致时,阿里安就将其作为准确资料记录下来。当二人不一致时,他会选用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有记述价值的内容。”“阿里安也采用了别人撰述中那些他认为值得记下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研究方法较规范,史学价值较高;由材料“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熏陶,有从政从军经历,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及所学可得出作者学识水平与教育背景保障了作品质量;由材料“他决心向世人表彰亚历山大的美德和功绩,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道德典范。”及所学可得出作者的身份与写作目的可能会影响某些叙述,要注意甄别;结合所学可知,在据此作品开展研究时,还可补充其他传记、见闻录、档案、文物等一手史料。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2级期中联考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斐斯托斯圆盘是距今4000年前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遗物。圆盘上有241个被认为可能是古文字的符号。如图是学界对其中部分符号的命名。学界对其的命名显示出( )
“行人” “俘虏” ““锯”
“镣铐” “盾” “蜜蜂”
A. 希腊字母历史久远 B. 史前历史无法证实
C. 人类文字发展相似 D. 古史研究需要想象
2. 据吠陀时代的诗文记载,当时的婆罗门种姓不仅不会保护牛,还会将其宰杀食用并分给他人。但较晚的《摩奴法典》中却规定“无论哪一个种姓杀掉母牛,都要被罚剃光头,在牧场服侍母牛三个月”。据此可推测,古印度( )
A. 农耕生产得到重视 B. 种姓制度受到冲击
C. 佛教教义影响立法 D. 饮食结构发生巨变
3. 历史学家蒙森在《罗马史》中指出:“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其辉煌与光荣有增无减,却无一人自戴王冠,无一人炫耀紫袍;他们每年无论使何人为国主,便无人不听国主的命令。”蒙森意在强调,该时期罗马( )
A. 贵族风尚与寡头特征浓厚 B. 权力制约与政治稳定并存
C. 社会等级与身份差异淡化 D. 辽阔疆域与民主制度共生
4. 公元1世纪左右,日耳曼人进入氏族社会晚期。掌管战争的氏族成员往往通过占有更多的战利品,来豢养一批宣誓效忠、居住在主人身边的随从,尽管这些随从还是自由人。据此可知,此时的日耳曼人社会( )
A. 孕育了新的社会因素 B. 消除了氏族血缘影响
C. 产生了军事民主作风 D. 建立了封君封臣关系
5. 公元5世纪,格拉西乌斯一世提出“双剑说”,即“基督将君主、教主两种职能分开,并将两把剑一给君主,一给教主,令他们互相提携。”以下史实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丕平献土酬谢教皇 B. 德意志开展宗教改革
C. 东西教会正式分裂 D.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6. 中世纪罗马教廷认为,水会携带疾病进入人体,禁止民众沐浴。而同时期的拜占庭人却推崇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养生观,保留了沐浴的传统,认为每天洗两三次澡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据此可知,拜占庭( )
A. 教会权威服务于民众健康 B. 医疗能力领先于同期西欧
C. 医学理论承袭于古典文明 D. 社会习俗受制于神秘主义
7. 12世纪起,西欧城市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职商人参与粮食贸易。伴随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的“农业腹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 )
A. 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B. 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转型 D. 提升了自由农民的地位
8. “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帝国开展的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绝大部分著述都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并在此后滋养着欧洲的文化土壤。这反映了( )
A. 阿拉伯学者引领世界学术潮流 B. 中世纪欧洲陷入文化停滞局面
C. 古希腊哲人善于接纳其他文明 D. 伊斯兰文明助力西方历史传承
9. 如图是葡萄牙人在1502年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地图可用于研究( )
A.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B. 环球航行的过程 C.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D. 世界市场的规模
10. 在14世纪晚期意大利,医学书的平均价格相当于3个月左右的生活成本,法律书的价格则相当于16个月的生活成本。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 商业发展程度 B. 制书技术水平 C. 法律体系形成 D. 自然科学发展
11. 宝嘉康蒂(1595—1617年)是印第安波瓦坦部落酋长之女。据英国人记载,1613年,宝嘉康蒂在被英国人俘虏期间取英格兰名、皈依基督教、与英国人结婚,还被带至伦敦参加各种上流聚会。殖民者常称她为“开化的野蛮人”。宝嘉康蒂的故事本质上反映了( )
A. 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 殖民主义的美化宣传
C. 西欧社会的包容开放 D. 印第安人的文明进步
12. 法国律师热尔比耶在1789年评论道:“是谁激起了这一场疯狂的骚动?是一群小职员,是一些不知名的作家,还有常常上顿不接下顿的蹩脚文人,他们游走于俱乐部和咖啡馆,煽动大众的情绪。”热尔比耶的评论( )
A. 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B. 批判了革命目标的简单化
C.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自发性 D. 提供了审视启蒙的新视角
13. “莱茵联盟”是众多德意志小邦拼凑起来的拿破仑帝国从属政权。1813年,联盟的德意志士兵在莱比锡战役阵前倒向反法联盟,成为拿破仑走向军事失败的决定因素。这一事件显示出德意志( )
A. 政权组织松散 B. 战争态度散漫 C. 封建势力顽固 D. 民族意识高涨
14.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军队渡过大西洋,与大陆军协同作战。对此,潘恩评论到:“由于法国官兵的回国,一支增强自由事业的庞大力量遍布法国全境。”这反映出( )
A. 革命的相互影响 B. 美法的制度相似 C. 欧洲的文化重构 D. 民主的普遍实施
15. 20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由于其“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崭新的”艺术倾向,使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越来越多地将其作品送至西欧展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 两大阵营的对立 B. 文化多样性的确立 C. 新兴国家的独立 D. 多极化趋势的鼎立
16. 2002—2010年,日本对欧美地区文化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由56%下降到32%。其中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视觉艺术、工艺品和新媒体的出口额下降明显,而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多的产品出口额则较为稳定。据此可知,日本文化产业( )
A. 陷入长期增长停滞 B. 出口规模不及欧美
C. 面临文化兼容挑战 D. 遭遇别国强大竞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1257年,罗伯特·索邦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并为一同成立的附属图书馆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此后,其它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索邦图书馆内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如果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还会被处以罚款。13世纪末,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远比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高,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
——据范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不久后,又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地方政府建馆的限制。同时期,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1919年、1925年,英国接连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
——据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兴起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为当代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启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斯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里安(约86—160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史学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熏陶,有从政从军经历,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主要来自托勒密的《亚历山大战争回忆录》和阿瑞斯托布鲁斯的《历史》。原因是这二人都随亚历山大转战各地,并且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才写作,阿里安认为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当二人叙述一致时,阿里安就将其作为准确资料记录下来。当二人不一致时,他会选用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有记述价值的内容。阿里安较多采信托勒密的说法,且会明确说“我同意他的说法”。除此之外,阿里安也采用了别人撰述中那些他认为值得记下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对于这些记述,阿里安有些会给出自己的推测和判断;还有一些,如亚历山大之死,他会列举出不同的说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在阿里安看来,亚历山大的业绩前无古人,在当时没有人专门从文学的角度宣传。他决心向世人表彰亚历山大的美德和功绩,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道德典范。
——据崔丽娜《求真与致用: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安撰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