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预测卷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5300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灿烂的文化之一,下面为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据图可知,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
A.分布较分散,根本无规律可言B.分布较密集,集中于太湖以东
C.分布范围广,受自然环境影响D.分布不规则,受文明程度影响
2.西晋武帝时期实行占田制(见下表)。占田制体现了西晋政府( )
A.重视农业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B.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C.推行强化门第等级的选官政策D.迎合士族诉求放任土地兼并
3.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政治稳定与经济富足使各种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唐朝的官员考核制度更加严密、健全、完备,主要体现在考核标准相对精确化、考核方式程序化。以下属于唐朝官员考核制度的是( )
A.专门制定了《上计律》考核官员B.按标准定等级,按照等级进行奖惩
C.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考满D.京察考察京官,大计考察外省文官
4.北宋中期以前,《宋刑统》地位较高;宋神宗变法后,“法不胜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司法领域,“依例断事”的现象逐渐增多,出现大量“引例破法”的事实。据此可知(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立法B.完备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C.社会转型改变民间诉讼风气D.行政对法律干预力度增强
5.现存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目前唯一在海外发现的郑和下西洋时期的历史实物(如下图),该碑以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载着郑和向佛祖、印度教毗湿奴神和伊斯兰教真主安拉布施的史实。这反映出( )
A.儒家思想在国际交往中影响扩大B.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的风范
C.中华文化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D.明朝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系
6.《清史稿》记载:“乾隆四年(1739),户部议准陕西巡抚张楷奏定社仓事例:一,社长三年更换;一,春借时酌留一半,以防秋歉;一,限每年清还;一,将借户谷数姓名晓示;一,令地方官稽查交代分赔。……此后应请令州县于每年封印后,酌定借期,一面通详,一面出借,其期按耕种迟早以为先后。得旨允行。”清代社仓事例反映了( )
A.社仓的经营与运行方式近代化B.社仓官营已经进入制度化阶段
C.清代关中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D.清代赈灾和社会救济逐渐成熟
7.1900年9月19日,《申报》发表《遣重臣巡阅长江以弭匪乱议》一文,主张朝廷应吸取历史经验,重视江防,认为“扼守长江,聊固吾圉之计”。此时《申报》主张加强巡阅长江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将进攻中国南方地区B.同盟会力量在长江流域迅速壮大
C.义和团势力已开始向江南扩展D.维新党人发动了自立军武装起义
8.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提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新概念,赞同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内的新三民主义。他强调:“在新的国际国内条件下,离开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就不是革命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推进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B.强调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紧密结合
C.明确提出了团结抗战的进步主张D.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9.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银行体制进行了改革(如下表)。据此可知,这一改革( )
A.强化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有效消除了银行间的无序竞争
10.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居鲁士圆柱记载着波斯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等内容:“我是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王、苏美尔和阿卡德王、(天下)四方之王……”下图为居鲁士圆柱(图1)和居鲁士时期波斯本土和扩张区域(图2)。据此可知( )
A.文明的碰撞带动商业贸易发展B.战争推动区域文明的交融
C.帝国的统治扩大了古代文明区D.人口迁移影响文明的分布
11.有学者指出,从842年《斯特拉斯堡誓言》、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到1356年《朗格多克公社宣言》,“西欧封建主义获得了它的最原始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他的国王逆法律而行时,可以抗拒国王和法官,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他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这反映了( )
A.领主附庸关系包含原始契约因素B.王权削弱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宗教改革宣扬了民族和国家意识D.国君与诸侯间关系持续紧张
12.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如图)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这两种掠夺方式的更替,反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 )
A.从商业机构向殖民地统治机构的转变
B.实质上一直都坚持对商业资本的垄断
C.特许垄断权是东印度公司发展的基础
D.经营模式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
13.19世纪,英国形成大众参政的政治氛围。各阶层都成立各种政治改革组织,如“伯明翰政治同盟”“伦敦通讯协会”等组织,各种组织都拥有宣传自己思想的报刊阵地,如《一便士报》《纪事晨报》《太阳报》《反雅各宾报》等。这表明( )
A.工业化扩大了社会阶层对立B.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民众普选权
C.政党制度推动民主政治进程D.政治文化向社会大众下移渗透
14.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黑人作家发起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一种文学运动,要求在文学艺术中塑造不同于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型的、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黑人”形象。这一运动( )
A.其核心是反对种族歧视B.使黑人艺术融于美国主流文化
C.注重揭示人性的复杂性D.开启了美国文化多元化的道路
15.20世纪后期,非洲形成多个跨国合作组织。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是非洲法语国家的区域性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西非法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原系法国的领地或殖民地,在独立前后的一段时期,使用“法属非洲法郎”。这反映出非洲国家( )
A.经济发展模式复制原宗主国模式B.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任重道远
C.探索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很艰难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的创作时间正值西汉武帝积极有为地开创大一统王朝的时代,他致力于将边疆各族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序列之内,因而有了张骞通西域,连接西北地区;唐蒙出夜郎,控制西南地区;使秽貊族、卫氏朝鲜归附,掌控东北地区的种种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疆域基础,实现了广裘国土与众多人群的抟合,也使得民族一统、华夷一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摘编自中央民族大学《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材料二 1793年,雅各宾派的上台,将法国的民族主义推向了高峰。一些构建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如政权、领土、语言和文化等逐渐成形:从1793年6月3日到7月17日,三个土地法令的公布使得大批农民能够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获得土地。而在更早些的时候,乔治·雅克·丹东也明确地提出了法兰西民族的疆域范围,即“莱菌河畔、大洋之滨、阿尔卑斯山峦构成这些边界”。此外,为了加强法兰西民族的团结,政府完善了教育体系,将法语作为国家的统一语言进行推广。同时,在罗伯斯庇尔的推动下,一系列与法兰西民族主义价值相关的节日被确立下来,如最高主宰与自然节、人类节、法国人民节等。更为重要的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共和国宪法在1793年6月颁布,将人民主权作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姚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确立》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政府的期许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是一个全民抵抗侵略的号召。就抗战的事实而言,持久的对日抵抗,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抗战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民族一统、华夷一家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各宾派上台后,将法国民族主义推向高峰的主要措施。(8分)
(3)根据材料三“抗战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和所学知识,说明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伟大的抗战精神。(6分)
17.(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泉州海关志》记载,宋元明三代对海外贸易管理严格,国内外商人从泉州港出海或靠岸,必须先赴市舶司登记,凡从海外运货抵港,要先经市舶司抽分、博买,即征收关税,否则没收船货并治罪。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400种以上。
——摘编自泉州晚报《宋元市舶司:一部繁荣的泉州海外交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表明,英国需要维持和扩大殖民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将之作为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的场所。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英国能够以自由贸易为手段,通过更加高效与隐蔽的方式扩大殖民版图。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实践者。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的变化,是“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三 下面是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关系图。
——摘编自侯军强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元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场所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舶司设立后泉州的主要历史作用。(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流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1—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总的趋势。从现代国际贸易的角度,简析图示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历 史
对话命题人>>>命题多维细目表:核心考点+学科能力+难度系数
题号 核心考点 学科能力 难度系数
中华文明和文化遗存 图表解读与历史解释 0.65
2 魏晋时期的土地制度 图表解读与历史解释 0.60
3 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历史记忆与综合分析 0.75
4 宋代法律的变迁 信息提取与历史解释 0.60
5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图表解读与信息提取 0.60
6 清代的社会救济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0.55
7 近代中国的时局 文献解读与信息分析 0.55
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 0.60
9 改革开放的进程 图表解读与信息分析 0.60
10 古代帝国的统治与文明的交流 图表解读与历史记忆 0.50
11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文献研读与历史记忆 0.60
12 欧洲的殖民扩张 文献解读与信息提取 0.50
13 工业革命的影响 信息提取与历史解释 0.65
14 美国新黑人运动 信息提取与历史解释 0.65
15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信息提取与历史解释 0.60
16(1) 华夏认同 历史记忆与综合分析 0.65
16(2) 民族主义 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 0.60
16(3) 民族国家 历史记忆与综合分析 0.55
17(1) 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 史料实证与综合分析 0.60
17(2) 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贸易状况 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 0.60
17(3) 当代中国贸易发展 图表解读、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 0.55
18 世界近代重要发明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文献研读、信息提取、综合分析 0.65
对话阅卷人>>>命题意图+参考答案+解题思路+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参考答案 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小题3分,错选得0分,选对得满分
答案 C A B D B D D D A C A A D A C
1.【命题意图】本题以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遗址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
化遗存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时 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文化遗址分布的区域位置来看,良 渚文化遗址在太湖四周都有分布,说明分布范围比较 广,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良渚先民提供了生产与生活的基 本条件,C 项正确,B 项错误;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 受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故 A 项 错误;题干时间信息已经说明了是在新石器时代,文明
程度的条件是一致的,故D 项错误。故选C 项。
2.【命题意图】本题以西晋占田制为切入点,考查魏晋时期
的土地制度,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实行占田制,解决 了长期战乱导致的土地荒芜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 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A 项正确,D 项 错误;材料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
选官制度,排除C 项。故选A 项。
3.【命题意图】本题以唐朝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侧
重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 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故 B项正确;A 项反映的是上计制,而上计制是秦汉时期考 核官员的方法,A 项排除;C 项反映的是明朝的考满,排 除;清朝采用京察考察京官、大计考察外省文官的考核
办法,排除 D 项。故选B 项。
4.【命题意图】本题以北宋“引例破法”的现象为切入点,考 查宋代法律的变迁,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
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宋代社会关系的剧烈变 化,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司法部门加 强了对法律的干预力度,故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立 法”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由“法不胜事”“引例破法” 可知,法律体系并不完备,排除B 项;材料未体现社会转
型与民间诉讼的关系,排除C 项。故选D 项。
5.【命题意图】本题以郑和下西洋的文物记载为切入点,考 查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
国情怀,彰显文化自信。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斯里兰卡的郑和《布施锡兰 山佛寺碑》是明朝人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最好例证,
明朝在国际上的积极交往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
了中华文明开放与包容的风范,故 B 项正确;多元文化 交融,并非儒家思想影响扩大所致,排除A项;C 项与史
实不符,排除;D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 项。
6.【命题意图】本题以乾隆时期的社仓事例内容为命题情 境,考查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救济方面的认识,侧重考
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乾隆年间陕西社仓管理的制度 规定,反映了清代在社会救济方面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 举措,表明清代社会救济逐渐成熟,故 D 项正确;材料说 明了社仓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制度化阶段,但不能说 明其经营与运行方式近代化,A 项错误;社仓的经营管 理主要依靠民间力量,故 B 项错误;社仓设立的主要宗 旨是赈灾和救济,不属于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故 C 项
错误。故选D 项。
7.【命题意图】本题以《申报》发表的文章为载体,考查学生 对近代中国面临国内外各种力量挑战的境遇的认识,培
养学生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1900年9月,同盟会尚未组建,B 项排除; 1900年,列强组成八国联军进攻京津地区,并未进入长 江流域,且张之洞和刘坤一组成东南互保,承诺维护长 江流域秩序,故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义和团势力并未 进入南方,故C 项错误;1900年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
自立军起义,故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项。
8.【命题意图】本题以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论为切入 点,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旨在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彰显道路
自信。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强调三大政 策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独立 思考和探索,故D 项正确;材料所示时间为抗日战争时 期,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民主革命要重视无 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 帝反封建分子,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早在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就已经形成,C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 项。
9.(命题意图】本题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为
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彰显道路自信。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初期,银行遵循经 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实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等政 策,更有利于发挥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故 A 项正确; 1993年以前尚未明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且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开始的时间是1984年,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题意,且本身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A 项。
10.【命题意图】本题以文物居鲁士圆柱记载的内容与波斯
扩张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古代帝国的统治与文明的交
融,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 通过战争,扩张了疆域,建立了世界帝国,扩大了古代 文明区的范围,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发 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材料只体现了文明区域的扩 大,并未体现区域文明的交融,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 是战争影响文明的分布,而非人口迁移,排除 D项。故
选C项。
11.【命题意图】本题以西欧重要历史文件为切入点,考查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
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欧洲,臣民对君主 具有反抗的权利(如果君主逆法而行),同时也要履行 效忠的义务,其符合原始契约的特征,故A 项正确;材 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的领主附庸关系的特点,并未 反映王权的强化或削弱,也未反映国君与诸侯间关系 的状况,排除 B、D 两项;材料与宗教改革以及民族和国
家意识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12.【命题意图】本题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外的掠夺方式
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欧洲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
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侧重考查唯物史
观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马克思提出的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两 个条件,即占有殖民地领土以及这种占有权的经济体 现——征收赋税可知,材料中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实现
了从一般商业贸易向占领土地并实行赋税掠夺的更
替,反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商业机构向殖民地统治 机构的转变,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本身没有错,但是 不符合题干设问“更替”的限定,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特 许垄断权,排除 C 项;两个阶段的经营模式都是股份 制,而且17世纪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所以仍然是商
业资本,排除D 项。故选A 项。
13.【命题意图】本题以19世纪英国大众参政氛围的高涨 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旨在培养学生
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和工人阶 级力量增强的影响,在社会政治领域,各种报刊、各种 组织把拥有共同利益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联系在一起, 自由民主思想通过这些网络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推动 英国民主改革进程,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社会 阶层对立、普选权问题、政党制度,排除 A、B、C 三项。
故选D 项。
14.【命题意图】本题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运动 为切入点,考查美国新黑人运动,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
释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黑人作家要求塑造“不 同于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型的、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 神的‘新黑人’”形象,说明黑人群体发动文学运动,是 希望获得平等、独立、自由的权利,其核心思想是反对 种族歧视,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黑人艺术融入美国 主流文化,排除B 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 C 项;美国多元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种族、信
仰、文化等共同交融形成的,D 项错误。故选A 项。
15.【命题意图】本题以20世纪后期非洲多个跨国合作组 织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
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 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具有巨大历史影响和历史惯性,影 响了非洲国家经济的独立发展,故C 项正确;非洲国家 的经济发展受到原宗主国的影响和控制,并非经济发 展模式复制原宗主国模式,排除 A 项;20世纪后期,非 洲国家已经基本获得民族独立,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
及经济全球化,排除 D项。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命题意图】本题以民族认同和民族国家为命题切入点,契合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祖国统一的时代主题,旨在考查学 生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史料信息、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
素养。
参考答案 评分细则
(本题满分22分)
(1)(本小问共8分)
原因:
①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汉武帝开疆拓土后的强盛提
供了政治前提;
②帝国内部民族交融提供了可能;
③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④思想上的大一统提供了民族一统的观念。
【评分点】总分8分,从大一统的政治前提、民族交 融、封建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四个方面作答,每点
2分,答对4点给8分。
【关键词】政治前提 民族交融 封建经济 思想
上的大一统
(2)(本小问共8分)
措施:
①明确了法兰西民族的疆域范围;
②将法语作为国家的统一语言;
③确定一些重要的节日以强化民族认同;
【评分点】总分8分,从疆域范围、语言统一、确定节日、
颁布宪法等角度作答,每点2分,答对4点给8分。
【关键词】疆域 语言 节日 宪法
④颁布1793年共和国宪法,将人民主权作为立国之本。
(3)(本小问共6分)
事件:国民党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
抗战精神: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秦汉大一 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等角度进行分析
和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中的“疆域范围”“法语作为国家的统一语
言”“与法兰西民族主义价值相关的节日被确立下来”“共
【评分点】总分6分,“事件”2分,“抗战精神”4分。
“事件”的时间和内容都答对给2分,时间错写或者
没有写但内容答对给1分,内容书写错误不给分。
“抗战精神”从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
信念等角度回答,每点1分,共4分。
【关键词】1937年9月22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
共合作宣言》 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 英雄气概
必胜信念
和国宪法”等进行提炼和概括即可。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的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的 基本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爱国情
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等角度进行归纳。
17.【命题意图】本题以对外贸易作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经济贸易状况的认识,侧重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
(本题满分21分)
(1)( 本小问共 8 分)
名称:榷场。
历史作用:
①泉州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口岸,促使政府加强了
对外贸易管理;
②古代中国同海外国家通过泉州这一纽带进行经济文
化的交流往来;
评分细则
< 【评分点】总分8分,“名称”2分,“历史作用”6分。 “名称”答出榷场给2分.榷场书写错误或者答成其
他内容不给分。
“历史作用”从政府管理加强、对外交往加强、国家财
政收入增加三个方面作答,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关键词】榷场 贸易管理 交流往来 财政收入
③泉州作为重要港口,吸引货物在此中转和装卸,有利
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 本小问共7 分 )
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
主要原因:
①殖民扩张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
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③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④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推动。
(3)(本小问共6分)
总趋势:我国的进出口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变动基本
一致,除2008年前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下
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外,基本上持续向好发展。
主要原因:
①加入 WTO 所带来的机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③工业化和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
④科技进步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评分点】总分7分,“经济政策”1分,“主要原因”6分。
“经济政策”答出重商主义核心思想给1分。
“主要原因”从市场需求、生产力提升、世界工厂地 位、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推动等角度作答,任答3点,
每点2分,共6分。
【关键词】重商主义 市场需求 生产力 世界工厂
工商业资产阶级
【评分点】总分6分,“总趋势”2分,“主要原因”4分。 “总趋势”给分点放在总趋势,趋势变化不作要求,答 出关键词变动基本一致和持续向好发展给2分,答
出其中一个方面给1分。
“主要原因”从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经济体制改 革、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科技进步四个方面作答,每
点1分,答对4 点给 4分。
【关键词】变动基本一致 持续向好发展 WTO 机
遇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科技进步
【解题思路](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与 料和市场的需求是促使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产生的
周边民族政权或者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场所为榷场。第 根源之一;根据材料二“以自由贸易为手段……扩大殖民
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加强、对 版图”可得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
外交往加强、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三个方面概括提炼即可。 世界工厂地位确立,其有能力通过自由贸易来为本国攫取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前英国盛行贸 利益;根据材料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则成为‘自由帝
易保护的重商主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以满足工业 国主义’的实践者”可得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推动有
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可得出,英国殖民扩张对原 利于“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产生。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与 GDP 增 长率曲线变化大致保持一致且基本上处于快速发展的态 势可知,总的趋势可概括为变动基本一致和持续向好发
展,由于2008年波动太大,变化太明显,最好给予简单说
明。第二小问,结合2001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 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从中国加入 WTO 所带来的机遇、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科技进步
等方面作答。
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 评分细则
(本题满分12分) 【 示 例 】 论点:工业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物质文明发展。 论述: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交通、通信、电力等多 个行业领域的技术革新,改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速了殖民扩张和对世界的瓜 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入侵中国,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列强的经济入侵使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新的工业技术、产品在中国的传播,由外国人 创办的发电厂,发明的电灯、电话在中国出现,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也引进中国。这些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 国开始自主开办电话、研制汽车、修建铁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工业的近 代化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业产品的传入也 促使中国近代社会交通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走向近代化。 综上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也为近代中国社会带 来新变化,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入侵下被迫打开国门,客观上加速了工 业文明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物质文明的近代化转型与发展。 【评分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自拟标 题,展开论述。标题2分,论述8分,基 本观点总结升华2分,满分12分。 一等(9~12分):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史 论结合紧密,准确运用史实,多角度充分 论证;有清晰明确的时空观念;表述成 文,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二等(5~8分):观点较明确,与主题有 关;史论结合比较紧密,论证较充分;有 一定的时空观念;能表述成文,逻辑关系 较清楚,语言基本流畅。 三等(0~4分):有观点,但与主题关联不 密切;所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无史实,论证 不够充分;逻辑关系混乱,思路不清,不 能表述成文。
【解题思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西方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列强殖民侵略
之下,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工业近代化进
程开启并艰难发展。标题应结合材料确定,论述要史实正
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最后总结升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