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D.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隋朝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3.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得益于门阀士族的推动
4.某校七年级学生在搜集古代帝王言论时,搜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等言论。受以上言论影响最大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农民富则国家富,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唐朝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翻车和筒车 B.曲辕犁和筒车 C.耧车和筒车 D.耧车和曲辕犁
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A.他主张对外开放 B.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7.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下面这些唐诗中,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情景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C.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D.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8.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 )
A.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 B.崇武尚文成就盛世局面
C.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 D.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9.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10.下图是某班王同学整理的历史资料,请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主题:◆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1.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13.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 )
A.重文轻武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
14.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
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5.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16.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7.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13.5
宋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8.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9.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0.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
21.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通图
(1)材料一中②是新罗,请列举唐朝与①、③这些国家交往的史实各一例。(4分)
材料二 唐代中叶后陆上丝路迅速衰败,加之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以及南方相对和平的有利环境,海上丝路开始蓬勃兴起。……唐代的海上丝路所交流的不仅有丝绸、瓷器等商品,还有宗教、艺术、风俗等,因此它为各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陈军《浅析唐代的海上丝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海上丝路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 南宋建炎元年(1127),高宗下诏:“有亏蕃商者,皆重置其罪。”绍兴十六(1146)……宋高宗重申“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摘编自吴钩《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鼓励对外贸易的措施。(2分)
材料四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元朝陆上交通的特点。(2分)
22.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4分)
材料二 词是宋朝的代表性文学,是一种音乐文学。它从唐朝“声诗”发展而来,兴起于中晚唐,流行于五代,繁荣于两宋。词本是尊前娱宾遣兴的工具,由士大夫文人在宴会中即兴创作,由歌伎当场演唱。北宋时期,词从士大夫的尊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伎艺——小唱。小唱又称“浅斟低唱”,是宋朝一种十分流行的表演艺术,无论是在歌楼、酒馆,还是在瓦舍、私宅,都能见到它。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的特点。(2分)
材料三 宋朝是印刷术普遍应用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等类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是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印刷术发展与学术发展的关系。(4分)
2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元朝统一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各民族的联系空前加强,蒙元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到中原地区,中原也有大量汉人进入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孙红梅《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
(1)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现。(2分)
材料二
元朝统一全国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帅府 行省制
请围绕“……统一”或“……巩固”为题目,从上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写一篇小短文。(8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CB 6——10DBABD
11——15DAAAB 16——20BCADD
二、非选择题
21.(1)事例:①玄奘西行(玄奘西游);②鉴真东渡。(一点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满分4分)
(2)原因:陆上丝路衰败;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方相对和平(南方和平的有利环境)。(任答一点2分)
(3)措施:以严苛法律维护外商权利(严惩侵害外商的不法行为或严格法律管理);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或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任答一点2分)
(4)特点:元朝在陆上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任答一点2分)
22.(1)原因: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学术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教化(统治者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印刷术的推动)。(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继承和发展唐诗的特点:具有市井文化和士林文化的双重娱乐性(成为士大夫和市井共同享受的娱乐性);能够入乐,具有音乐属性(具有音乐属性;能够演唱或能够表演;是音乐文学);风格逐渐平民化和世俗化(风格平民化);形式比诗灵活,更适合抒发感情(形式灵活)。(2分,任答一点即可)
(3)关系: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宋朝学术的复兴与发展(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学术的复兴与发展);宋朝学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学术的发展促进了印刷业的繁荣);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任答一点2分,满分4分,如只回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多得2分)
23.(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汉人外迁(中原汉人进入边疆);各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出现新的民族——回族(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回族)(任答一点2分)
(2)作答应包含以下内容:
题目:合理拟定符合历史事实的题目,可得2分。
阐述及表述成文:总分不超过6分。
①选择关键词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统一或巩固的背景、过程或治理举措,以及影响,可得6分。
②站在符合唯物史观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得出认识,可得2分。
学生回答时,如果观点表述不清,但内容描述尚可,可根据内容酌情给分。
示例:
元朝的巩固(元朝疆域的统一)(2分)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维护国家统一;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中央对地区的管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综上所述,元朝基本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版图。(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